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28章:海陆皆败

明末黑太子 第1028章:海陆皆败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翌日下午,在休息之后,郑成功、郑举、郑绍与杨展、唐通、罗岱坐在一起,商议是否追击敌军败兵一事。

大明获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非虏酋皇太鸡亲率大军来到北地,否则来来三五千人,也不会扭转战局。

海上有郑家骐的舰队负责保护,完全无须担心狗鞑子再次从海上来犯了,眼下黑水并非封冻,狗鞑子根本无法从陆路过江。

追击逃窜到福国腹地的狗鞑子自然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问题是福国连同守军及郑军所拥有的战马合计不过两百余匹。

通过俘虏口供与战后清点,是役供击毙一千一百二十二只狗鞑子,俘获八百七十五只,两项相加不到两千人。

较其四千五百的总兵力,差不多有两千五百人在逃。

这可是相当大的数额,己方仅凭二百多骑兵实难将其斩尽杀绝。

尽管福国的猎户与百姓对周边地形都较为熟悉,但只要狗鞑子逃进山区,进剿起来便相当的费时费力。

寒冬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把双刃剑,杨展与郑成功都先后询问过福国猎户与自家往来北地的水手,关于当地的情况。

结果就是很不乐观,在有木屋的前提下,才能熬过将近五个月的寒冬,即使冬季过去了,气温也不会像关内那般暖和。

基本上在十月之后,福国百姓收完庄稼,便仅以打猎与捕鱼为主要活动了,余下就是跟熊一般躲在屋子里猫冬。

四部人马里,只有杨展所部拥有在本地的作战经验,余下三部都是过来帮忙的。

对于在寒冬进山围剿狗鞑子,不论是郑成功还是罗岱与唐通都有些踌躇。

但打还是要打的,不然这两千五百人的狗鞑子可是相当大的一股力量。

在收拢之后,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威胁福国的安全,单凭福国的兵马根本无力抵挡。

故而必须先行追击一番,若是未能得手,再行计较。

战后第二天,由郑举率四千人协同福王兵马,以及近千受伤士兵看家。

杨展、罗岱、唐通、郑成功自带麾下人马分成四路,向福国腹地进行围剿。

由于缺少骑兵,每路人马互相间隔只有不到五里,同时配有猎户作为向导。

约定往返时间为七天,因为辎重车辆携带的粮食只够大军吃七天。

按照每天行军四十里计算,三天便可深入福国腹地上百里之遥。

若是还发现不了东虏主力的踪影,便须立刻返回,防止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

作为天子门徒首次自行领兵出征,某尊师也不是一点礼物都不给。

郑成功此行便携带了两艘飞艇,作为侦察之用,可是比侦骑好使多了。

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在飞艇上光目视距离便可达到二十里地以上。

只要没有密林掩护,成群结队聚集起来的东虏兵是肯定会被飞行员发现的。

果不其然,在飞艇升空大约半小时之后,便发现了距离福国都城以西约十五里处有烟尘的痕迹。

只要地面上升起烟雾,在高空俯瞰是非常明显且容易察觉的。

但由于目标距离很远,加之树林遮蔽,使得飞行员无法确定是否有东虏兵马活动的迹象。

四部人马在飞艇的指示下,便向既定目标区域合围过去,同时也要小心避免半路被东虏伏击了。

距离福国都城十里之内的树木均已被砍光,当初迁移过来的百姓便挑选大树较少的地方用以开荒种地。

十里之外的腹地里也有不少农田,但此时由于时节原因早已无人在上面活动,偶尔会看见一些鸟类与野兽的踪迹。

东虏兵马不太可能出现在田间地头,暴露之后必将遭到大明王师的攻击,只能隐蔽在山林里。

待各路明军抵达目的地之后,确实发现了地面上留有大量的灶坑,甚至还有伤死的伤兵。

其中一部分甚至是被同伴杀死的,从新剌的刀口处便可分辨。

东虏在前天夜里溃败时,到底携带了多少粮食,目前无法得知。

杨展与郑成功均不认为狗鞑子所携带的军粮足够其在附近长期作战,但也不能中了对方的减灶之计。

在猎户与侦骑的带领下,按照其行军的踪迹,大军继续向腹地进行追击。

飞艇在距离灶坑西北约十里发现了东虏兵活动迹象,超过一万五千明军立刻扑了过去。

越往前走,狗鞑子留下的脚印就越发的明显,而且数量极多,很有可能是其主力。

尽管坐拥不下五倍的兵力优势,杨展等人也不敢轻敌大意。

狗鞑子本就是好恶斗狠之辈,此时又被逼上绝境,只要不决意逃窜,必然会拼死反扑,以作困兽犹斗。

此时天空已经被灰色的云朵覆盖,大量雪花从天而降,能见度骤然下降,飞艇也在风力的作用下,开始向海边飞去。

余下的事情就要靠地面部队来解决了,四部人马便开始了拉网式扫荡。

一旦有其中一部发现敌人或被狗鞑子攻击,其他三部立刻向两翼迂回包抄,力争围歼掉这股敌军。

“大清勇士们,杀了狗蛮子才能活命,为皇上尽忠的时候到了!”

锡图库见到狗蛮子尾随而至,便决定利用此地的山地地形,伏击前来送死的狗蛮子。

而且携带已然的粮食所剩无几,再不拼命的话,在被冻死之前,就要被活活饿死了。

只有击败了眼前这股狗蛮子,缴获其携带的吃食,才能维持所部人马继续作战。

意识到自己到了穷途末路的清军士兵已经抱定了必死决心,是役若是不胜,那就只能去山里当野人了。

在看到明军已经走到了既定的伏击区域之后,锡图库简短接说,作为动员之词,而后全员冲杀下来。

下手的目标是位于最东侧的唐通所部,兵力约两千七百人,可以说双方的规模大致相当,不过唐通部携带了三十余辆坦克。

“弟兄们!给本将顶住!咱附近都是援军,定要歼灭这股狗鞑子!快打信号弹!”

唐通骑在马上,挥舞着长刀号令周遭手下。

只要坦克还在,步兵便无需害怕,完全可以原地防御。

至多半小时,位于己部西侧的郑军便可前来相助。

唐通不相信己部在有坦克的情况下,还抵挡不住狗鞑子半小时的进攻。

所有坦克,连同辎重车辆立刻被推到了敌军发动进攻的方向上,作为掩体与火力点来使用。

不论是步兵还是坦克兵,在狗鞑子冲过来之前,都有足够的时间装填一次弹药。

“给爷上刺刀!弄死狗鞑子!陛下有令,狭路相逢勇者胜!”

由于遭到伏击的距离很近,用火枪之多能发射三次,搞不好只能打两次。

在火枪无法大批量杀伤狗鞑子的情况下,扔完手榴弹之后,白刃战便不可避免。

校尉们的命令让所辖步兵都开始给自己的火枪装上刺刀,大伙也不希望死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地方。

坦克炮开始不停地轰鸣,迫击炮在装填完毕之后也已经打出了炸药包。

据此两三百步左右便是冲下来的东虏先头部队,炮弹已经大量落在其周遭。

跟前番交锋近似,清军步兵依旧顶着猛烈的炮火开始大规模冲锋。

至少此番野外作战,可是比打龟缩在寨子里的狗蛮子要容易多了。

锡图库在后方就留了一个牛录的正白旗八旗兵压阵,其余人马悉数压上。

行与不行就看这一遭了,不能辜负王爷对自己的信任。

在打光麾下人马之前,至少要重创一支狗蛮子才行。

此地虽然不是萨尔浒,但要打出当年大清王师的威风与气势出来。

“杀蛮子!”

为了能够抢到吃食,清军披甲兵也是豁出去了,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尽管冲锋路上不断有同伴到底,但只要双腿还能奔跑,就要径直向狗蛮子冲过去。

唐通所部只是伴驾出征过辽东,之前主要负责在南方剿寇,对于这种场面是没啥经验的。

勉强打了两次排枪,军心就有些躁动了,面对东虏水银泻地般的攻势,有些慌张无错。

若不是有军官提醒,不少士兵连手榴弹都忘了往出投掷。

好在唐通本人就在火线压阵,加之援军就在附近,这才能够坚持到白刃战的阶段。

这下清军终于得偿所愿,与明军混战在一起,双方超过五千人开始厮杀。

“狗鞑子,受死吧!”

唐通策马持刀,不断反复冲杀,在短短四五分钟的时间里,便砍掉了不下二十余个敌兵。

受到主将身先士卒的激励,唐通麾下士兵面对昔日的手下败将,自然也在奋勇作战。

“弟兄们坚持住!郑军已来!”

有人已经看见了远处的“郑”字大旗,说明世子爷的人马已经赶到附近了。

只是碍于两军混战,无法进行炮火支援,只能派大量步兵前来相助。

郑成功所部有三千,先行赶到战场,以西是郑绍所部的三千人。

见到双方已经混战在一起,炮火完全无法施展,便让麾下人马立刻过去助战。

即便不用火炮,光是白刃战,郑成功也相信麾下士兵的拼刺刀战术没白学。

在京城历练了许久,不用锋利的刺刀去扎扎鲜活的狗鞑子,这战术不是白学了么?

郑军士兵没世子爷想的那么多,就知道一点,弄死一个狗鞑子便值二百两银子!

大老远跑一趟,还出来打野战,一个个都这么空手回去,岂不是很尴尬?

水师打海上的狗鞑子,作为陆师士兵,那就得收拾掉岸上的狗鞑子!

自从追随昊菁皇帝出兵辽东,在与狗鞑子交锋过多次之后。

郑军将士们也发现,这些号称“满万不可敌”的狗鞑子也就那么回事。

真厉害的话,怎能打不过连马都没几匹的倭军呢?

不管哪次交锋,倭军都是以步兵为主,而且从未落败过。

狗鞑子连倭军都打不过,那就别想着在自己身上占到分毫便宜了。

再说是役王师兵马远多于攻过来的狗鞑子数量,哪怕二打一,甚至三打一,都能弄死这些不知死活的狗鞑子了。

郑成功见到唐通部发射的告急信号弹,便下令所部向对方靠拢过去,没想到在半路便听见隆隆炮声。

在抵达战场之前,双方已经短兵相接,待所部赶到时,场面异常混乱,只能通过双方士兵的盔甲外形分辨敌我。

好在郑军与驰援北地藩国的各部所穿的板甲款式完全一致,清军则仍以棉甲外形为主,躯干处外加两块铁板。

如此一来,明军士兵们便无须担心会误伤友军,可以放手一搏了。

随着郑军的加入,战场形势立刻向有利于明军的方向倒去。

主要是郑军排长级别都装备了左轮,这种连发武器的杀伤力在近战时更是相当了得。

只要有一颗子弹能打中敌兵的面部,对方十之七八会当场毙命,余下也会感到生不如死。

锡图库在是役投入了不下两千披甲兵,数量已经不少了,可还是难敌对面六千明军。

明军仍旧是以汉人为主的明军,可大清王师早已不似当年了。

八旗兵就占总兵力的两成,余下都是汉兵与索伦士兵。

索伦士兵倒是也骁勇善战,可还是挡不住明军发射的子弹的攻击。

在明军的拼死抵抗下,战场上的清军士兵越来越少,待郑绍率部赶至战场时,清军已经开始全线溃败。

但跑路也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因为两军混战时,明军炮火优势无从发挥。

一旦变得泾渭分明,那就有的瞧了……

最终逃回山里的不足两个牛录,余下都被明军撂倒在山下或半山腰处。

锡图库带着一个牛录的正白旗披甲兵连同数百溃兵,一同逃往更远的内陆。

在半路,一行人还遭到了明军骑兵的伏击,又折损了三百余人。

尽管没有聚歼掉全部狗鞑子,但在清点过战果之后,郑成功认为残余的狗鞑子已经不足以威胁到福国的安全了。

剩下的事情便可交给严寒来解决了,四位主将也不相信狗鞑子在没有木屋的前提下,能够熬过长达五个月的冬季。

在回师福国都城之后,众人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那便是经过数日的交战与追击,郑军水师终于聚歼掉了顺流而下的东虏舰队。

对方还想兵分两路,一路逆流而上,另一路则沿海岸线南下。

结果两部没跑多远,便都被分兵追击的郑军舰队给歼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