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43章:东林降清

明末黑太子 第843章:东林降清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上一章末尾已修改为新内容,大家稍微看一下,不然连不上)

成安伯郭祚永(始封郭亮,靖难军功封侯爵,世伯爵),东宁伯焦梦熊(始封焦礼,军功封爵),宁晋伯刘光溥(始封刘聚,军功封爵)。

崇祯前后总计收拾了一公、三侯、四伯,八个人,或者说八家勋贵,光抄出来的金银折合便近三百万两之巨,其他珍宝及房契、田产另算。

勋贵们想要反抗都不可能,其一,赵之龙的人马根本打不过黄得功的勇卫营,连招架之力都没有。

其二,刚刚调任南都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完全是忠于崇祯皇帝的,也不会坐视出现南都部曲发动叛乱之事。

其三,守备太监韩赞周在迎驾当日便投诚崇祯皇帝了,交出所辖厂卫权力,以示忠心不二。

如此一来,勋贵们连折腾的可能都微乎其微了,胜算更是无从谈起了。

按照那逆子的诡计实施,果然打得勋贵措手不及。

拿到了大量物证之后,其他人想要为其开脱解围都不行了。

见到初战告捷,崇祯顺势便开始大肆整饬南都六部,并组建内阁。

由于某逆子说了钱谦益后来的经历,导致这位东林之首在崇祯心里的地位骤降。

但好在有瞿式耜这个被某逆子评价颇高的学生来给老师兜底,本着试一试的原则,崇祯也就姑且让瞿式耜当一段首辅,查看其能力。

鉴于钱谦益在东林里的声望,便命其担任翰林院掌院,如此安排,也算是知人善用了。

按照既定标准,内阁是要安排五个人的,而且是由臣子推选,天子钦定而成。

但鉴于那逆子都可以控制内阁人数,就弄个两个人应付了事,其中一个还是准国仗,崇祯也就不会将内阁成员一次充满了。

首辅为瞿式耜,次辅为高弘图,两个位置给当代大儒刘宗周与知兵的袁继咸预留,余下一个视具体情况而定。

让东林之人来当首辅,这算是给足了东林的面子了,钱谦益也有了不错的差事,再闹腾便是过分之举了。

南都官场被崇祯整饬了一番,看似雨过天晴,实则暗流涌动。

官吏,特别是能参加廷议之人被分为四类——即东林、复社(几社)、北官,南官!

六部尚书加侍郎合计十八人,跟随崇祯移驾南都的北官便占了九人之多。

东林仅有两人,即刑部左侍郎侯恂与吏部右侍郎张玮。

复社有三人,吏部左侍郎张肯堂、礼部右侍郎张溥、刑部右侍郎张采。

“南官”即非东林与复社或浙傥,却为南人,且非随驾而来,有兵部尚书袁继咸、工部左侍郎姜曰广、户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左侍郎万元吉这四人。

人数虽然也不是很多,但全都是让东林羡慕嫉妒的肥差,若是攻击不成,便要努力拉拢,以对抗规模庞大的“北官集团”。

这个集团当初在皇帝与太子发生争执之时,都站在崇祯这边,为了随驾,不惜丢官,崇祯自然视其为嫡系,到了南都之后,便会竭力安排新差。

除了安排在六部的九个人之外,还有大理寺卿成德与都察院左都御史陈泰来,这样七卿(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就占了五个(刑部尚书傅冠、工部尚张慎言、吏部尚书孟兆祥、礼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陈泰来)。

即便在对某个议题相持不下,用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凭借六部里的九位近臣,也能取得半数票数,只码不会输掉。

崇祯将某逆子的套路给学去了,弄不过某逆子,还弄不过东林?

那干脆直接退位,在南都颐养天年算了!

根据厂卫所探得的情报,东林上下虽然对如此分配表示不满,想要增加在六部里的职位数量。

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条强龙刚过江,先抄了勋贵的家,又将东林面前的“半锅肉”给夺走了。

但由于瞿式耜谋得了首辅一职,暂时东林也不便也不会立即发难,还要打算趁机拉拢朝廷里的南官来对抗北官。

这还是钱谦益的功劳,安抚住了众人,理由很简单,陛下移驾南都,眼下锋芒毕露,东林夺权当须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钱谦益举了复社张溥、张采二人的例子,这两位就很会审时度势,花了四十万两银子买到了两个侍郎的差事。

名义上当然不是买官,而是恭贺陛下移驾,算是作为臣子的孝敬之礼,但买卖双方对这笔款子都心知肚明。

原本二人是想买个尚书的,可惜都被皇帝提前安排完毕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过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相比之下,东林所得到的五个肥差没花一两银子,这还有何不满足的?

若是真要花钱买官,侍郎这差事,钱谦益自然是看不上的。

要买便要买个阁老!

私下一打听,一个阁老职务标价五十万两之巨!

皇帝缺钱缺到这个地步了?

不是刚抄了勋贵的家么?

比起当年的万历皇帝,崇祯爷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钱谦益并不知道某太子对某皇帝的叮嘱,官完全可以卖,但要在私下,且不能全卖了。

拿出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就足够了,剩下的全部安排有本事的人才行。

不然都是些酒囊饭袋的话,南都各部以及衙门就要彻底瘫痪了。

崇祯对此也是心有余悸,暂时就买了两个差事,余下还要待价而沽。

具体得看财大气粗的东林集团对此是否心动,是否会上钩!

五十万两银子可是不少,但对人脉甚广的东林来说,一天便可筹集齐备。

通过仔细翻看某逆子送给自己的合订本,崇祯也对东林、复社、几社等团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自古结傥必营私!

可事到如今,东林已然尾大不掉了。

把家安在了东林老巢里,那就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积蓄到足够强大的力量之前,崇祯还不打算与东林撕破脸皮。

不过从驾临南都伊始,便要着手准备起来,首先便是接管厂卫。

由被某逆子称赞有加的王承恩,继续担任权力最大的司礼秉笔掌印太监。

东厂则是让高宇顺负责,内厂由田有为负责,这三人是崇祯最为信任的亲随伴伴。

鉴于韩赞周投靠自己之后的恭顺表现,想到这厮对本地情况较为熟悉,崇祯便给了其一份天大的美差——矿监!

由于既不用向盐商要银子,也无须对他人矿井进行收税,只是要新开马鞍山铁矿,故而韩赞周便立刻答应下来。

马鞍山铁矿被崇祯视为今后内帑的主要来源之一,务必要安排心腹才能放心,韩赞周能管好便可。管不好,甚至中饱私囊,那就脑袋搬家。

虽说两淮有煤矿,江西有钨矿,可最大的那块肉毫无疑问,便是蕴藏一百亿石铁矿石的马鞍山了。

每石熟铁按照净赚一钱银子计算,卖掉一百亿石也能赚到十亿两之巨!

一年只开采其中的百分之一,便是能落袋一千万两银子!

当然开采初期不会如此乐观,起码三五十万两应该是有的。

往后马鞍山岁入五十万两,两淮煤矿岁入四十万两,江西钨矿岁入十万两,合计一百万两。

这笔钱就可以养活勇卫营了,从其他渠道得来便能用来充抵后邸花销了。

原本崇祯还想着拉上勋贵一起做这档子生意,只是自己没忍住,直接将一堆勋贵给办了。

这还如何继续一起玩耍?

想开发马鞍山,要么拉上江南富绅,要么亲自上阵。

将数十万两银子分给那群偷税漏税之徒,崇祯是决计不乐意的,于是决定先自己试试,不行再另想对策。

根据离京之前与那逆子的约定,南廷每年须向北廷提供五百万两银子和五百万石大米。

大米倒是好说,容易筹得,想要岁入五百万两银子,就相当的困难了。

这还得是刨去南廷各项支应之后的支出,否则是决计不够数的。

即便崇祯自掏腰包,拿出一百万两银子,也有四百万两的缺口,差额大得很!

今年抄了一堆勋贵,将金银以及其他值钱的物件包括房契、地契都算上,倒是能达到这个数额。

但是明年呢?

勋贵都没了,还如何筹集五百万两银子呢?

若是南廷当真无力达到如此岁入的话,那就只能向盐、铁、布、瓷、茶等行业的商贾下手了。

当初说是自行管理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这八地,但福建是郑芝龙的地盘,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余下七个地方,云南、贵州、广西皆为穷地,税收能到五十万两都可放鞭炮来庆祝了。

能让崇祯指望上的便是南直、浙江、广东这三地了,每地至少须手上一百万两以上,达到一百五十万两便更好了。

某太子为其父皇制定了两套方案,一套是按照行业来收税,另一套则是按照地域来收税,怎么收都算是合情合理的。

南直每年的份额为一百五十万两,广东为一百三十万两,浙江为一百万两,三地合计三百八十万两。

江西为八十万两,云南为六十万两,贵州与广西皆为四十万两,总和为六百万两。

南廷自行留下一百万两,余下五百万两刚好够支援北廷。

不按地域的话,那就得按行业来收。

盐、茶、布、粮此四业各一百万两,铁、瓷各五十万两,余下的糖、酒及其他合计一百万两,总额还是六百万两,若是情况允许,自然多多益善。

倘若按照地域或行业都收不上来足够多的税银,那该如何是好?

某太子也为其父皇做好了备用方案,那就是崇祯甩手不管,让洪承畴带着大军来自亲自收税!

届时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尔等若是要钱不要命,那某太子对尔等就钱也要命也要!

用十万大军割韭菜是什么感觉?

到时候就知道了!

譬如兵围扬州,交了一百万两银子,就能自行解围。

否则,城内的富绅都搂着怀里的银子等着被饿死!

这叫用武力,但不动手,可还能达到目的!

反正都知道崇祯手里缺兵,大明的数十万人马都归某逆子所有。

这下也就可以让崇祯撇清了与催税大军之间的关系,一切均有某逆子来负责。

谁不服,谁可以像张溥一样去北都讨个说法。

这厮便是受了某皇帝的许诺,若是真能让某逆子认输,写下白纸黑字的东西,崇祯便可擢升张溥为阁老!

是不是很有诱惑力?

但前提是这厮能安然返回,且拿到那张纸才行。

凭借自身的经验,崇祯觉得张溥十有九九是回不来了。

哪怕说错一句话,都能让那逆子抓住把柄,大肆反戈一击。

张溥是没领教过那逆子的口舌之利,吃一次亏,恐怕一辈子都无法翻身了。

不过往好处想,那就是张溥回不来,侍郎的位置又出缺了,还能卖二十万两银子……

若是张溥当真回不来,而东林有趁机作乱,崇祯也不介意借某逆子之手,来处理掉一批东林!

那逆子发起狠来,可是六亲不认的玩意,连国仗姥爷都被抄家禁足了,罚了舅舅周延儒十万两银子。

据说周延儒又在私下四处活动,想要被朝廷复起,看起来还是对上次心有不甘,打算重整旗鼓。

想到这里,崇祯又拿出了关于周延儒的资料,大略地看了一遍,心里便有了计较。

或许可以将张溥的缺卖给周延儒,先赚二十万了银子,然后将此獠打发到北都去……

周延儒此前将自己害得不轻,这下多少算是些许补偿了,崇祯倒是觉得合情合理。

想起周延儒,崇祯便联想到了东林之首钱谦益,这个投靠东虏的混帐!

若是此獠真的贪生怕死,听从自己的安排,那还可以给其一条活路。

否则便要像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往后可由现任首辅瞿式耜来统领东林。

东林可用便用之,不可用,甚至还要瞒上欺下,监守自盗,便步钱谦益的后尘即可!

也难怪崇祯会如此仇视东林,根据那逆子的描述,在自己上吊的当天,南都的一群东林士子居然还在吟诗喝酒,搂着女子逍遥快活……

等东虏大军兵临城下,钱谦益带队出迎,跪地磕头,全无抵抗之心,将所谓的礼义廉耻全都弃之不顾。

东林降东虏!

都是“东”字开头的,算是同辈了!

还说甚子大明乃是“蛮朝”,大清才是正统!

这不真跟当众放屁一样了么???

这就是东林口中的报国?

这报的是大清国吧?

崇祯原本是不相信东林会如此无耻至极,然而复社买官就从侧面印证了江南的团伙确实“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然自己已经出招了,就看钱谦益等人如何接招了。

接得好的话,还能继续伪装一阵子。

不然就要露出破绽,甚至彻底暴露真实想法了。

若是可以,崇祯真想将大部分东林都抓起来送到辽西戍边去。

这些人逃出去的话,还能尽快降清,使其可以跪舔新主子的猪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