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672章: 大清伐明

明末黑太子 第672章: 大清伐明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现已确认蛮明与倭国狼狈为奸,公然犯我大清海疆,伤我将士,杀我百姓。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应对啊?”

皇太鸡之前以为蛮明朝廷为了给宁锦防线减压,发了山东兵马渡海来袭,结果等十四弟多尔衮一去才发现,这哪里是山东兵马,而是从东方来的倭军。

非但人数众多,而且战力不弱,可是将前去歼灭敌军的大清王师吃了暗亏,光是牛录章京以上的将领与校尉,便战殁了数十人之多,创下了历次交战之最。

由于是役倭军使用了大量的猛火油、爆炸式包裹、爆炸式棒槌等奇葩兵器,加之还用毒暗算大清勇士,导致参战各部减员极为严重。

正白旗减员一千余人,镶白旗减员三千二百余人。正红旗减员两千八百人,镶红旗拜硕托所赐,减员高达近四千七百人之巨,几乎已经无法继续作战了。

这些减员都是无法随王师在夏末秋初入关作战的人数,只怕很多人在明年都无法康复,下半生都会变成残废。

虽然多尔衮率部损兵折将,可毕竟最后还是赶跑这些登陆的倭军,算是有功无过,为了安抚伤亡颇大的两白旗,皇太鸡还要对多尔衮兄弟加以褒奖。

这种好事,代善父子自然也不会落空,不过对于代善的一个儿子硕托来说,那就没这个福分了。

因为被倭军侵占的是硕托的防区,而硕托又征讨不利,丢城失地,为了以儆效尤,皇太鸡将其连降两级,从贝子变成了辅国公。

所部人马扔归其统领,不过也仅仅剩下不足千人而已,等于变相剥夺了其宗室地位。(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

考虑到硕托此前饱受生父代善的欺辱,念其生活不易,皇太鸡这才免了他的死罪,但往后也别想继承代善的两红旗了。

收拾完残局,皇太鸡便时刻想着要报仇雪耻,蛮明居然想到从倭国搬兵,那就决计不能让此等事情再次发生了。

明年夏季再来一次的话,不知道还会失去多少大清勇士,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入关,问鼎中原,摧毁蛮明朝廷,取而代之,更为妥当。

自太祖高皇帝发布“七大恨”以来,大清逐渐强盛,蛮明则江河日下,如今蛮明皇帝不省人事,或是已经暴毙了,正是大清夺取蛮明万里江山的天赐良机。

“启禀皇上,臣以为我大清勇士的鲜血不能白流,蛮明无法力敌我八旗健儿,便请倭军助战,此乃掩耳盗铃之策,必不能长久。更验证蛮明军队早已不堪重用,其朝廷仅凭山海关苟延残喘而已。是年我大清发兵二十万,必然能够所向披靡!”

大学士宁完我早就猜出了皇太鸡的意思,吃了这么大的亏,就跟赌桌上的赌徒一样,必须尽快连本带利地讨回来才行。

别的地方讲究“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在大清这边却行不通,初一吃的亏,最好初二就要赚回来,否则定会寝食难安。

光两白旗与两红旗加起来便折损了上万人之巨,若不是倭军撤退,这便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了。

大清还在战斗中折损了左右两翼水师,连泡菜水师都跟着葬送掉了,如此大的损失,只能从蛮明那边找补回来。

“臣附议宁大学士所言,我大清王师历次入关,均大获全胜而归,十万铁骑驰骋千里而未碰敌手,今天下归我大清已是必然,岂能被区区倭军所阻?臣以为不论蛮明皇帝是昏迷还是暴毙,仅有黄口太子监国,不过是权臣的傀儡而已。皇上率王师入关,夺取龙椅如探囊取物一般!”

范文程想说的,宁完我都抢先说了,他也就只能再继续顺着往下拍马屁了。

大清水战是不行,但没人指望水战能打赢蛮明,蛮明再狡诈,总不能将京城搬到海里去吧?

既然京城在陆地上,那就是大清铁骑的囊中之物了,谁敢前来救驾,便是自寻死路而已。

“皇上,如今我大清王师兵强马壮,适宜入关。此时临近秋收,我军便可以战养战,蛮明之兵若来驰援,王师便可以逸待劳。若是他部不来救援,京城便是孤城一座,王师便可用红夷大炮持续轰击京城,时间一长,必然可以破城而入!”

大学士刚林对于此时入关也是极为赞成的,只要有他部人马驰援京城,大清王师可像年前围歼狗蛮子卢象升所部一样,将其一举歼灭。

没了所谓的“勤王之师”,破城便指日可待了。一个黄口太子,一座孤城,加上数万残兵败将,能厉害到哪去?最后还不是都会变成王师的战利品!

只要装备足够多的红夷大炮,京城再坚固也会被轰出缺口,但凡有了一处缺口,也足以让数万磨刀霍霍的大清勇士冲入城内,恣意砍杀里面冥顽不灵的狗蛮子了。

“皇上,臣附议刚林所言。蛮明指望倭军可以抵挡大清王师,不啻于白日做梦。我大清王师入关之后,尽取畿辅所辖之粮食,亦能将京城变成第二个锦州,深挖壕沟,加以围困。京城人口百万,每日所需粮食难以计数,久而久之,城内必然生变,届时我大清王师破城便可事半功倍!”

大学士希福都想好了对付如此大城的办法,京城城高池深,强攻很难得手。

若是红夷大炮还无法摧毁城墙的话,那就采用王师在锦州所采取的围困策略。

锦州乃是军事重地,兵多粮多,可以长期固守。

京城不比锦州,城内人口极多,耗量自然无比庞大。

若无事先准备,仅需半年光景,便会出现食不果腹的情况。

一旦守军缺粮,必定思变,届时大清这边加以利诱,或许无需强攻,便可让守军投诚了。

“皇阿玛,儿臣以为诸位大学士所言皆有理有据。我大清有四大优势,其一,王师铁骑天下无敌,可在野战歼灭来援之兵。其二,王师业已装备大量红夷大炮,已具备攻坚之能。其三,京城守军不敢贸然出击,则必然固守,王师便可将其团团包围,威逼利诱之。其四,蛮明朝廷知兵之将,此前多半已被我大清王师所灭,现由黄口小儿监国,便是亡国之兆!”

豪格说的很有条理,不禁让众人刮目相看。不过按理说还有综上所述,再总结一下,不过很抱歉,豪格一激动,就忘了最后那部分内容……

“嗯!不错!不错!”

皇太鸡听了豪格所言,对这位长子的话也是很赞赏。这么多年,自己这傻儿子总算会动脑子来思考了,看来皇位以后还得传给他才行。

多铎闻言看了看多尔衮,二哥没说法,不过从眼神里观瞧,貌似也暗自吃了一惊,他自然也就跟着点头。

对于这位大侄子的才智,多尔衮再清楚不过了,这话要是豪格想出来的,猪都会上树了,必然是他人所授。

不过大侄子说的很对,几乎找不到破绽,自己也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惹皇太鸡父子不痛快,毕竟刚刚赢得了一场惨胜,还是选择偃旗息鼓为妙。

“两灰旗准备如何?”

尽管两灰旗是新组建的部队,可由于是由旗人组成,算是八旗之外最能打的部曲,其战力完全压过汉军与三顺王的人马。

“启禀皇上,臣与杜度皆与募集五甲喇之兵,只是军械装备尚缺四个甲喇!”

对于筹建属于自己的人马,阿巴泰当然是非常上心的,整日都在想法设法从各地捞人。而且大清比蛮明高出很多的一个方面便是动员能力极佳,反应速度很快。

两灰旗的人马都是赚不着钱的守兵,能有机会变成两灰旗的战兵,便意味着可以随军出征,杀到关内大肆劫掠了,他们自然非常高兴,而且战意极强。

不过阿巴泰与杜度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便是人是够数了,但装备远远凑不够两旗所需的。

紧急赶制是个办法,只是缺额高达六千,若是此时出兵,那就决计赶制不出来了,总不能让两旗的勇士们穿着布衣去打仗吧?

“嗯!此前你二旗负责在义州见识祖大寿所部,今情况有变。济尔哈朗继续率镶蓝旗拱卫沈阳,由两红旗负责驻屯义州,两灰旗随军出征,有劳二哥调拨六千人所需军械装备。”

这事难不倒皇太鸡,他也早就想好了对策,两红旗都已经处于瘫痪状态了,再让代善父子随军出征便是强人所难了,皇太鸡便将其安排在义州修整。

“臣遵命,此事稍后便可准备妥当!”

代善也知道皇太鸡的意思,虽说入关劫掠可以快速恢复元气,可再遭一劫的话,那两红旗便要一蹶不振了。

此时还是小心行事为好,更何况即便是最终王师破城而入,皇太鸡论功行赏,在看自己的身份与往昔功劳的份上,也不会吝惜银子的。

两红旗勇士死伤甚多,腾出两千套装备完全没问题。不过上面的血渍污秽,那就得他们自己清理了,代善是不会帮这个忙的。

代善也很后悔,早知道对面是倭军,他自己和儿子满达海就不会让部下如此卖力冲杀了,一切都是硕托的错。

若不是这个逆子事先未能探明敌情,怎会让大军陷入被动,进而在老铁山一带损兵折将呢?

有机会定要弄死这个不孝之子,他若不死,自己必定还会在他事上面继续吃亏。

“皇上,酋首博穆博果尔之前称病,拒绝前来朝贡。据镶蓝旗老将吴巴海所报,只怕此时在北部已经蠢蠢欲动了。”

大学士鲍承先说了一个让众人都感到不适的消息,本来博穆博果尔是答应前来朝贡的,可他又反悔了,极有可能聚众谋反。

如此一来,他便与镶绿旗旗主无缘了。钦定的正绿旗旗主巴尔达齐率所部三千人马南下,虽尚未抵京,不过按照路程也快了,就是最近两天的事情。

待大清攻破京城,生擒活捉蛮明太子,皇上登基大宝之后,便可挥师北上,一举荡平那个混帐一般的博穆博果尔。

“那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理啊?”

既然鲍承先提及此事,必定已经想出了对策,皇太鸡便随口询问起来。

“皇上,臣以为此贼地处北部,王师发兵以灭明为首务,眼下当须从长计议才是。皇上可先命吴巴海率部与其周旋,或派一支兵力在一个甲喇的偏师前去助战。不求速胜,只须不败,拖延时间即可。”

鲍承先认为皇太鸡是一代雄主,决计分得清轻重缓急之事,灭明是头等大事,岂能被“北酋”所干扰?

真要是决意灭掉此等反贼,也无需太多兵马,仅需两到三个甲喇的铁骑便可做到。

不过眼下大清须将能征善战之师都投入到灭明的战役里,最好不要分兵而进。

“嗯!言之有理!命蓝拜率镶蓝旗一个甲喇北上驰援吴巴海,可按爱卿之计行事!”

皇太鸡也是这个意思,博穆博果尔虽能召集六千人马,但都是蛮夷野人而已,对大清来说,所部根本不足为惧。

不过必要的打压也是可以实施的,镶蓝旗驻守沈阳其实无事可做,抽调出一个甲喇北上平叛是完全可以的。

暂时还不能抽调更多的兵马前去歼灭博穆博果尔那个叛逆,等消灭了蛮明,纵使博穆博果尔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将其擒杀!

是年大清要毕其功于一役,专心做一件事,那便是灭明!

哪怕消灭不了整个蛮明,无法夺取其万里江山,也要攻克京城,活捉蛮明太子!

有了这个战果,便会震慑天下,大清入关是“顺应天意、治理天下”必将脍炙人口。

之前皇太鸡数次前往制炮之地,从手头掌握的情况来看,在王师出动之时,至少可以携带不下一百二十门红夷大炮。

如此数量或许围攻京城不算充裕,但仅仅用来轰击一向的城墙是足够了,更何况还有上千门各型火炮可以助战。

有了这些武器的帮助,皇太鸡才对攻破京城有很大的信心,否则单凭八旗铁骑,也仅仅能够实现围城打援而已。

此次入关,光是消灭蛮明的勤王之师还不够,必须将“野战”与“破城”同时实施,方可事半功倍。

太子是蛮明的脑袋,京城是蛮明的心脏,援军是蛮明的血脉。

皇太鸡要为父报仇雪恨,便要取敌人首级,挖敌人心脏,断敌人血脉。

若是能够得手,余下的便是一具毫无威胁的残躯了,大清王师可以对其恣意践踏柔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