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584章:倾巢而出

明末黑太子 第584章:倾巢而出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不知十四弟以为如何?”

皇太鸡对这个足智多谋且老成持重的弟弟很不放心,当初皇阿玛将八旗之中战力最为强悍的两黄旗交给了多尔衮兄弟,经过他多年的苦心经营,这才将劣势扳了回来。

现在隶属于多尔衮兄弟麾下的两白旗就是原来的两黄旗,而现在被皇太鸡统领的两黄旗则是原来的两白旗,也就是双方只是兑换了身份与衣服颜色。

十分强大的两白旗仍旧对两黄旗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若是可以,皇太鸡便想要让豪格等人来控制两白旗,只是苦于多尔衮一直选择隐忍,没有合适的机会动手。

多尔衮闻言便稍加思索了一番,觉得代善与济尔哈朗的计划未免有些过于激进了,便进言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将各地之守兵改为战兵,大量抽调或可导致各地固守不稳。臣觉得可命巴尔达齐、博穆博果尔等人率一万五千人随军出征,一来可壮我大清兵马,二来也能解除后方隐患。北方各部若是见证我大清入主中原,且从中获益,必定彻底臣服于皇上。我大清可设置北方两旗,由巴尔达齐与博穆博果尔分领。臣觉得此番我大清王师入关,乃是要夺取蛮明江山,攻城略地必不可少,汉军四旗可扩至三万,以减少八旗精兵之损失。”

这就等于是用北方女真所组成的两旗来替代各地的八旗守兵,而且巴尔达齐娶了宗室女子,已经成了大清国的女婿,随军出征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根据镶蓝旗老将吴巴海所报,作为索伦一部的头领的博穆博果尔已经聚兵六七千人,虽然与大清算是宗藩关系,但从崇德二年至今,快三年了就入朝一次,贡品数量也未达标。

若是博穆博果尔在今夏入朝纳贡,大清便可命其随军出征,否则此人便又不臣之心,当须尽早根除祸患,以免在大清王师入关之时,此人在北方起兵作乱。

多尔衮兄弟三人都以多尔衮的发言为主,阿济格和多铎为了避免被皇太鸡算计,进而说错话,几乎很少主动发言,即便开口,也是附和多尔衮所提及的内容而已。

兄弟三人都很清楚,对皇太鸡来说,外敌是蛮子皇帝崇祯,内敌便是他们三人和手里的两白旗了,甚子时候没有脑子的豪格继位,甚子时候两白旗的日子才能好过一些。

没想到崇祯人事不醒,蛮明小太子监国,这等于是将关内的万里江山还有那把金灿灿的龙椅直接送给了皇太鸡。

纵然多尔衮因为母亲阿巴亥的陪葬之仇,心有不甘,可也只能认命了,这真的就是天命,否则断然不会如此。

还有继承皇位一事,按他们兄弟排位来算,皇位也应该是代善的。照皇阿玛的喜好来说,皇位应归多铎所有,怎么都不应该落到皇太鸡手里。

当初可是四大贝勒并坐处理军机大事,如今椅子上就剩下皇太鸡一个人了。

不但自己控制者两黄旗,根据之前的按排,还让豪格独揽正蓝旗。

由于统领正红旗的代善与镶蓝旗的济尔哈朗早已选择投靠皇太鸡,使得多尔衮越发的感到两白旗势单力孤。

镶红旗的硕托虽然与代善不和,可已经被排挤出了大清的核心权力圈,被迫带着两个甲喇的人马调到辽东半岛去驻守。

在多尔衮看来,皇太鸡在筹谋多年之后,这下终于可以恣意妄为了,甚至距离关内皇帝的宝座也仅有咫尺之遥了。

皇太鸡认为多尔衮所言有理,虽说北方实力最强的索伦部大半已经臣服大清,可毕竟时间不长,某些人还心怀鬼胎,是要借此机会敲打一番:“十四弟所言不虚,朕早有此意,将巴尔达齐所部设为正绿旗、博穆博果尔所部设为镶绿旗,今秋随王师入关诛灭蛮明。征调一万五千守兵,将其编两灰旗,为关外机动兵力。命七弟阿巴泰统领正灰旗,杜度统领镶灰旗,两旗人马在义州屯田,严密监视锦州动向。济尔哈朗率镶蓝旗拱卫沈阳,不得有误。各地守兵是缺额可从包衣里抽调,须在月内足额补充到位。”

在皇太鸡看来,分散在各地的八旗守兵已无必要,若是祖大寿所部陡然出击,围攻一城,他们根本就帮不上忙。

与其这样,莫不如将其集中起来,编为两旗人马,战力虽比不过皆为战兵的八旗,但稳守反击蛮明人马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阿巴泰是正蓝旗的小旗主,正蓝旗大旗主是豪格,如此任命就等于让豪格独领正蓝旗,算是调虎离山之计了。

“皇上英明!”

“臣遵旨!”

阿巴泰能统领一旗人马,整整五个甲喇,比原来多出三个,自然是非常高兴。

杜度是皇阿玛的长孙,虽然不跟皇太鸡一辈,可也算是为大清每战必尽心尽力。

安排这俩人统领两旗人马驻扎在义州,祖大寿即便闻讯也不敢轻举妄动。

济尔哈朗为人谨慎,在前番王师入关时,便负责镇守沈阳,断无过失。

“朕同意将汉军四旗扩充至三万,如有必要,将四旗扩充至八旗也可以。在入秋之前,若能打造出四万战兵之盔甲,便可扩充至八旗,否则便暂编四旗。”

综合多尔衮的提议,皇太鸡认为如此安排既扩充了入关王师的兵力,又能利用到各地的守兵,防备宁锦一带可能出现的变故。

汉军四旗是进攻松山未果之后,为了惩戒“阳奉阴违”的石廷柱与马光远二人而扩充而来。

原有两万,若是只扩充一万的话,未免有些过少了,完全可以扩充一倍以上。

前番入关,王师劫掠到了大量人口,已经可以腾出一部分包衣阿哈来充实汉军了。

差的只是盔甲而已,由于天佑军与天助军也需要扩充人马,故而还要看届时究竟能打造出多少盔甲出来。

不过汉军与天佑军、天助军士兵所披挂的甲衣多位一层甲,其复杂程度逊于八旗大兵的双层甲与三层甲,打造起来也是较为容易的事情。

根据皇太鸡的估算,入关七旗兵力为五万两千五百人。

新编两绿旗约一万五千,汉军四旗为三万,天佑、天助两部为四万五千。

檬古八旗为三万六千人,外藩三旗为一万八千人。

此番出征关内,大清王师的总兵力将达到空前的十九万六千五百人之巨!

加上随军出征的五万包衣阿哈,全军将上升至近二十五万!

实力并不逊于当年灭掉辽国,挥师南下的金国女真大军。

对外更是可以宣称五十万!

这个数额足以让蛮明朝廷胆战心惊。

若是蛮明冥顽不灵,负隅顽抗的话,就让他们尝尝甚子叫做“螳臂挡车”!

“适才十四弟也说了北边的状况,朕亦感到隐隐不稳,若是博穆博果尔今夏不来朝贡,则待我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便要派出一支偏师,配合吴巴海,将该部诛灭,以示天威浩荡!”

自从三年前,索伦部的头领选择臣服大清之后,皇太鸡便派老将吴巴海率部驻守宁古塔。

起初博穆博果尔表现的很积极,还派人配合王师诛杀了喀木尼汉部的头领叶雷。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人便现出了原形,对大清越来越敷衍了事起来。

只是博穆博果尔是否真的有不臣之心,现在还很难下定论。

万一人家真的如约前来纳贡,大清反倒是不好降罪与他了。

从沈阳至索伦部的距离约一千两百里,用快骑日夜兼程的话,十二天内必到。

刨去集结与前来所需的时间,在入秋之前,两旗人马完全可以抵达沈阳,随王师出征。

出征关内,他们并不需要携带足够的粮食,只要随军,由大清负责提供足额便是了。

攻破关内任何一座大城,里面储备的粮食都足以让大军吃饱喝足。

即便没了支持大清的晋商,皇太鸡对粮食这方面也并不太过忧虑。

哪怕不能一举灭掉蛮明,仅仅占领长江,甚至淮河以北的地区,也足以让皇太鸡感到满意了。

励精图治多年,为的就是让关内,特别是北方地区改朝换代。

若是天气不宜进兵,大清起码也要与退守南方的蛮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当年鲜卑人都能在入关之后建立魏国,大清如今兵强马壮,若是不能做到便太过无能了。

“皇上!此为最新蛮明报纸!”

自从看过了蛮明的《京师日报》之后,皇太鸡觉得此物极好,尤其是可以弹压市井里的各种流言蜚语,便命人照猫画虎,出版了《大清日报》。

版面与内容更是跟《京师日报》如出一辙,只不过报道的都是大清的各种胜利和优势,看过之后便可令人心悦诚服起来。

尤其是报纸不仅不赔钱,还能赚钱,赚得还不少,又充实了皇太鸡的钱袋子,如今不论沈阳,还是关外各地的大城,也能很容易地买到《大清日报》了。

“……”

皇太鸡粗略地浏览了一番,神色便凝重下来,吩咐左右给文臣武将各一份,由于运来的报纸只有五份,还须逐一阅读。

上面能够引起皇太鸡重视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蛮明的曝君崇祯在昏迷多日之后,突然又恢复神志了,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是真是假还很难下定论,但对大清来说,这终究不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毕竟狗皇帝崇祯的威信要比狗太子大得多。

“诸位以为如何?”

一群人兴高采烈地讨论了半天,几乎快要看到大清入主中原的光辉时刻了,结果被一盆冷水浇地差点打了喷嚏,皇太鸡自然也不会高兴,便询问众人的意思。

“启禀皇上,臣以为蛮明气数已尽,前番蛮子皇帝崇祯不省人事,便是上天对其之严惩,并提醒我大清,该当取而代之。即便蛮子皇帝崇祯苏醒属实,想必也是回光返照而已。关内万里江山被崇祯治理得破败不堪,百姓流离失所,连年战乱,实属**也。如此无德之君,理应退位让贤,仍旧霸占皇位,乃是逆天所为,人人可见而诛之!我大清王师自当提早入关,解救万珉于水火!”

大学士鲍承先原为沈阳守将,先行跟随总兵刘渠驰援西平堡,后刘渠战死,鲍承先败逃至广宁城,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城而逃,鲍承先便于天命七年投诚大清了。

后受宁完我的推荐,进入大清高层,如今已经成了皇太鸡钦点的大学士,可谓是位极人臣之列了。既然自己的“贵人”宁完我都力荐皇上入关,那么鲍承先也就不会缄口不言了。

鲍承先的一番话几乎就是八旗高层的心里话,自古以来皇位便是能者居之,狗皇帝崇祯荼毒百姓久矣,大清替天行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珉而弑曝君,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臣附议鲍大学士所言,崇祯是死是活,对我大清来说已然无足轻重。当下蛮明军队畏我大清王师如虎,崇祯所能调集的各路人马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有数万残兵驻防京城周边,面对二十万王师精锐也绝无任何胜算可言。蛮明万里江山,乃是天赐我大清所有,王师此番入关更是顺应天命使然。皇上若是在京城登基,臣以为可新定年号。”

大清已经蓄势待发了,只要人马、粮草、盔甲等征召齐备,便可举国南下,倾巢出动了,范文程可不想因为这事便让皇上有所退缩。

“……哦?爱卿以为新年号为何妥善啊?但说无妨!”

范文程的一番话让皇太鸡听得很是舒服,还饶有兴致地问起了年号的事情。

“臣以为我大清乃是顺应天意,治理天下,故新年号可为‘顺治’!”

范文程早就对这件事上心了,若是新年号采用自己的提议的话,那真要是大清取代蛮明,皇上再昭告天下,自己的地位便可以再进一步了。

“……顺应天意!治理天下!‘顺治’!嗯~!好!妙!此年号甚合朕意!”

皇太鸡觉得现有的“崇德”年号与蛮明的“崇祯”年号字面上冲突,而且是先有的“崇祯”,后有的“崇德”,让人未免感觉到有些仿效的意思。

若是将年号重定为“顺治”,那就非同一般了,等于直接告诉天下百姓,大清已经入主中原,要顺应天意,治理天下了。

此名好读、好听、好懂、好写,又饱含天意与天命,对进入关内的大清来说,十分的贴切,寓意极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他人念了若干遍之后,也纷纷点头,对这个新年号褒奖起来,八旗里的文化人不多,断然想不出这等妙哉的年号。

经范文程一提,皇太鸡先行评价,在场的一群文臣武将也就接连表示认可,并附和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