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497章:调拨边军

明末黑太子 第497章:调拨边军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一群文臣武将除了个别人能从术士们嘴里或者一些书本上得到一小部分信息,从其他渠道都无法获悉关于欧洲方面的内容。

被某太子介绍过两番之后,这才对万里之外所发生的事情有了初步的认知,有点被开拓眼界的感觉了,再也不像之前的井底之蛙了。

有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加之飞艇升空,以及介绍了欧陆事务,群臣都对太子爷在仙界游学之事深信不疑了,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解释这一系列的言行结果。

没有某太子的指点,大怼朝的礼部都对欧洲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完全找不到办法,这下礼部尚书冯铨拿到了某太子所写的合订本,便是有了“行动指南”。

大明帝国近期的战略就是支持“西齐”、“奥楚”、“德赵”的三国联盟,后期便是帮助“法秦”在欧陆称王称霸。

如果可以,还能捎带着瑞典,维持这个国家的军力强盛,对于遏制俄国向西方扩张是十分有益处的。

西方诸国里,“荷韩”与“西齐”对大明帝国的威胁来自海上,那么从金帐汗国的控制下脱离出来的俄国,跟它的前主子一样野心勃勃,意图将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吞入腹中。

明俄一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最迟三年,双方的军队便会在黑水以北发生上千人规模的激战。

某太子对于战役的胜负毫不怀疑,那就是藩国部队必败无疑,俄军的哥萨克骑兵一个可以虐五六个藩国的兵丁。

五百哥萨克骑兵就能横扫两千五到三千藩国联军,到时候还得需要从本土抽调王师对其进行帮扶,不然大明藩国被俄军所灭,那真是颜面无存了。

即将就藩“北地”五个藩王们也向某太子请求过朝廷出兵帮助进剿当地辫子的事情,不过此事尚在考虑之中,未立刻予以答复。

按理说苦兀岛有杨展带着三千兵马帮助代王与晋王清理本岛,那么偌大的“北地”理所当然也得有朝廷的大量兵马才行。

但入秋之后,辫子就要入关打劫,朝廷实在抽调不出来主战部队奔赴海外,只能搜刮边角废料的边军运到“北地”去打杂。

杨展所辖的就是驻蓟州的边军,这次派往“北地”的兵马也是如此,再有他地,譬如就藩于南洋的藩王也要求派兵的话,只怕朝廷连边军都派不出来了。

“本宫以为在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每国可驻三百至五百士卒,用以保护我大明的领事馆安全,总计约为两千至三千人。除此之外,朝廷尚须调集三千至四千将士奔赴‘北地’,方可帮助诸多藩王收复失地。入秋之前,畿辅驻军尚需抓紧时间备战,故去往‘北地’之兵马需要从边军抽调,如若蓟镇兵力不能满足,则可抽调宣大乃至陕茜边军。”

某太子不认为边军已经烂到连“北地”的土著都打不过的地步,好歹也能装腔作势地“啪啪”一下对方。

真要是败给那边的土著,正好不用回来了,连鸟铳都没有的土著都打不过,你们还腆着脸回来干嘛?

某太子觉得朝廷派出三千边军,就足以收拾黑水以北的土著了,目前朝廷与藩国都还没有足够的兵力渡过黑水南下。

更重要的是,靠近黑水的南岸地区要么是沼泽地,要么是山岭,根本就没有适合种庄稼的平原。

真要找到一大片能开垦万顷良田的场地话,得南下到松花江与嫩江的一带才行,那就等于是给皇太鸡送货上门了。

这就等于是在人家主场作战,不输才怪呢。

虽然在那里并不一定能遭遇皇太鸡的主力,但毫无疑问,越往南走,遇到的辫子就会越多,战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藩王们能把黑水以北的地盘守住就不错了,指望他们去打皇太鸡的后院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想法。

“启禀殿下,倘若如此频繁抽调边军,倘若入秋之后东虏再次南犯,朝廷该当如何应对?”

兵部尚书王家彦还得考虑北面那条纸糊的一样的防线,边军战力再低下,好歹也能抵挡一阵子,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

真要是将蓟镇、宣大等地的边军抽调一空,只怕这是东虏最乐意见到的事情了,叩关时便可如入无人之境了。

王家彦的担心也是朝廷其他大员们的担心,只要崇祯皇帝无法理政的事情传到关外,在秋收之后,东虏一定会倾巢出动,或许等不到那时候,东虏就提早来犯了。

根据日前辽西总督王在晋转发来自锦州总兵祖大寿的消息,在多尔衮与岳托率部入关劫掠之际,位于关外的皇太鸡也没闲着。

其亲率代善、阿济格、硕托、尼堪、罗托等宗室成员所部,辅以孔有德与耿仲明的天佑军、尚可喜的天助军,以及汉军开始围攻锦州外围的杏山、松山、塔山、连山等据点。

在守将金国凤的指挥下,松山守军对来犯的清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加之掘进地道的消息提前走漏,使得皇太鸡企图攻占松山的阴谋没有得逞。

不过是役还是击杀明军上千人,杀死副将杨振,并且生擒了祖克勇,摧毁了松山外围的一堆炮台。

祖大寿还派飞骑探得,皇太鸡已命令多铎为左翼统帅,济尔哈朗为右翼统帅,两部人马合力在义州筑城屯田,意图时机成熟,再次率军围攻锦州。

根据俘获的汉军俘虏的交代得知,清军光是在松锦一带,便部署了超过一百门红夷大炮,火力远远超过了围攻宁远之时。

不过因为松山与锦州守军的顽强抵抗,特别是石廷柱的侄子被松山守军炮火所伤,导致统率两旗汉军的石廷柱与马光远心生惧意。

而由于松山周边的地形所限,八旗军的进攻也是差强人意,远远达不到皇太鸡的预期,原定于二月二十五日凌晨发动的总攻,居然被守军给挫败了。

当日战死在松山城下的八旗兵便不下百人之多,还不算两旗汉军以及天佑军和天助军的伤亡在内。

迫不得已,清军开始发掘地道,企图出敌不意,在午夜发动偷袭,此举却被在松山外围率马卒部曲游弋的副将杨振等人发现,遂派人通知城内守军。

挖了二十天地道,却在偷袭之前被明军发现,这样强攻不下,又偷袭不成,考虑到所部士气逐渐低落,军无战心,皇太鸡无奈只得下令全军收兵北撤。

趁此机会,祖大寿才派人与金国凤取得联系,确定清军的确全线撤退之后,方才如释重负,并将此地的情况立刻报与王在晋。

王在晋觉得机不可失,或许过不了多久,皇太鸡便会卷土重来,立刻决定实施某太子的收缩兵力与人力的计划。

命令祖大寿将锦州及附近周边的百姓与工匠悉数送至山海关,同时将檬古骑兵调至关内,通知其做好敌军在入秋之后卷土重来的准备。

王在晋命令锦州城内只保留五千兵马,外围的杏山、松山、塔山、连山四大据点各留两千守军,其余小据点悉数裁撤,守军一律退至山海关。

祖大寿并不同意这个方案,采取了委婉的抗拒策略,即非战斗人员可以撤至山海关,但是麾下兵马不能轻易被上司调走,否则锦州城必然朝不保夕。

这样一来,城内仍旧保留着上万守军,王在晋派人送去的可用一年之久的粮饷也被全部收下,不过城内周边的百姓都已经无心留守,全部跟随返程的船队抵达山海关。

碍于情面,又不想与顶头上司闹得太僵,以免自己步了毛文龙的后尘,以后还要仰仗王在晋提供的辎重。

经过左思右想之后,祖大寿还是勉强同意将麾下作战不利的由檬古将领吴马什、那木气所率的两部马卒部曲,合计千余人马调往山海关据守。

此番折损了杨振、祖克勇、徐永昌等将领,祖大寿愈发倚仗麾下的檬古马卒,但对这些貌似忠良的仆从军心里也是加以防范的。

祖大寿欲示好王在晋,便要拿出一定的诚意,以便给自己留条后路,起码不能投靠被自己诈降过的皇太鸡。

对于这个已经尾大不掉的重要下属,王在晋暂时也不好对其如何,因为他还要整编辽西地区的其他守军。

根据关外户总司署郎中袁枢上奏给朝廷的奏报,关外明军约有近七万,尚有战马两千七千匹,驮马五千匹。

看似兵力不若,只不过这七万人分为五十余营,驻扎在从山海关至锦州一带的偌大的辽西走廊之内。

王在晋明白凭借这些兵力是不可能守住所有据点的,只能将此前的全面防御策略改成重点防御。

当下辽西明军仅仅需要驻守锦州、宁远、广宁前屯卫及山海关这四大战略要地,以及松山、塔山、杏山、连山这四堡垒和山海关面前的广宁中前所。

对于正在义州屯垦,随时可能再次兵犯锦州的清军,王在晋也暂时无力照顾,只能趁着皇太鸡新败,尽可能地收缩兵力与防御辖区。

“想必诸位爱卿心里也明白,长城防线的边军战力低下,东虏每次进犯,守军不过是做作象征性的抵抗便会放弃。可以说,在东虏装备红夷大炮之后,我大明的长城防线其实就是形同虚设,貌似京城新修的公供厕所,东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根本无法阻拦,四处劫掠一番之后,便丢给朝廷一堆烂摊子来收拾。既然如此,那朝廷还在长城防线部署大量边军所为何用?留下一些预警放狼烟的士卒便可以了,余下都可以撤下来,将其派往海外藩国作战,起码不会徒耗银两,白养闲人。本宫也非直接裁撤,而是将部分边军用于海外战场。至于如何抵御东虏,前番本宫早已说过具体的战略战术了,京城周边有四部兵马,外加勇卫营与东宫卫队的五六万人马,已然可以确保京城之安危了。不知王爱卿以为如何?”

在某太子看来,所谓的边军就是一群身着军装的百姓演员,其主要任务就是伸手领盒饭!

就这样,朝廷每月还要给他们每人发一两二三钱的银子外加三斗大米,通过层层克扣,底层士兵肯定领不到多少钱粮,可是朝廷是实打实的足额下发了。

每年花在边军身上的银子不下百万,起到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不禁让某太子觉得很是得不偿失。

裁撤数万边军目前还不行,那就跟甩锅爹一样犯二了,但让他们干点“力气活”还是可以的,你们打不过东虏正规军,总打得过“北地”的土著吧?

“……臣以为殿下此策甚为妥当!”

边军都是军户,朝廷若是执意裁撤,势必会引起兵变,与多年前的陕茜之事如出一辙了,王家彦暂时还想不出其他的有效办法,就只能同意太子的建议了。

帮助藩王就藩海外封地,朝廷就必须派兵助剿,边军是目前唯一能够大量抽调的作战部队,否则藩王与其家眷赖在京城不走,朝廷还得为此头疼。

用部分边军来满足藩王们的要求,看似还不太过分,毕竟二者逗留在大明本土,都是要向朝廷伸手要钱的主。

兵部尚书王家彦倒是没意见,户部尚书李侍问的意见就会非常之大了,届时只能用买飞艇的钱来供养这些大爷!

现在要对海外用兵,某太子就顿感兵力不足了,边军就是一群大爷,要不是自己手头实在是无兵可调,根本就不想用这些人。

不过这个法子也有好处,只要征得藩王们同意,便可让边军跟着藩王们奔赴海外安家落户,每个军户在那边可得百亩土地。

“本宫会与藩王们商谈,争取让藩王们接收一部分边军及其家眷,在‘北地’定居下来,朝廷再发放一定的安家费。这样既可解决军户家中无地之苦,又能为朝廷戍边,确保藩国安全,乃是两全其美之策。”

某太子是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的,想得差不多了,便说与群臣听听,你们要是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只能用自己的这个。

“此法甚妙,臣以为决计可行!”

王家彦稍作思考便认可了这个方案,不然光把边军士卒调往海外,必然不是长久之计,要将其家眷一并迁走才算妥当。

西北的军户所持有的土地被大量侵吞,朝廷早已获悉,但此时盘根错节,涉及到海量士绅官吏,一时半会根本就解决不了。

若想安抚住成千上万的军户,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找块地方给他们安家落户,毫无疑问,广袤辽阔的“北地”就是最佳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