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477章:沥青道路

明末黑太子 第477章:沥青道路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目前,大明帝国除了湖广一带的流寇尚未剿灭,东虏又在锦州搞事情,抗旨不尊跑路苷肃的柴时华尚未被剿灭,江南的东林正琢磨如何反扑之外,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如果加上西南的土司们又在蠢蠢欲动,北方大旱导致中原地区赤野千里,灾珉不计其数,急需被镇抚,那形势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某太子监国理政之后,这一揽子的大事件其实一件事都没有被拍灭。

唯一不同的是,如今朝廷有钱了!

只要有了银子,那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

银子能解决的事情,那都不叫事情,当下朝廷亟待解决的绝大部分事情,其实都可以用银子来解决。

以前是没钱,拿关外的东虏没辙,拿关内的流寇也没辙。

如今就大不同了,即使仍然拿东虏没辙,也不会继续养着白眼狼一样的流寇了。

柴时华跟王朴一样冥顽不灵,妄图占据一隅之地,联合当地的土著,对抗朝廷。

但在榆林地区编练的新军远未达到作战的水准,所以先让他蹦达一会儿,待秋后算账。

后世有人说天启坦克大爷给甩锅爹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那么在熹宗飞升之时,上述的事情一半左右还没有发生,实际上甩锅爹最后是自己搞死自己的。

勤政对智商不足的皇帝来说其实没什么用,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看本质抓重点找对策,甩锅爹到死都觉得自己一身优点,罪己诏的内容都是子虚乌有。

在位十七年都没活明白,等快递李哥的大军都要兵临城下了,这位皇帝居然还在跟大臣们怄气,白白浪费掉了最后的跑路时间。

等跑不了了,才想起跟驸马巩永固商量跑路的事情,也不知道这位皇帝大脑里的反射弧长度到底有多少光年。

打不过就跑,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只要脑子正常,腿脚利索,任何人都会做出本能反应,然而这位皇帝却不然。

实在是无法出城了,便让自己的老婆自尽,把妃子、女儿一顿砍。

这可真是无能的男人打老婆,无能的皇帝砍老婆……

南唐后主李煜好歹还有些文学才华,大明的这位皇帝,知人善任的能力为零,军事指挥的能力为零,治国理财的能力为零,砍老婆的能力满分!

执政十七年,已经三十多岁的人了,到了生死关头,至江山社稷不顾,居然还在跟大臣们怄气,这已经不能用任性来形容了,分明就是弱智!

一想到有这么一个爹的灵魂在自己头顶不停地萦绕,某太子就感到压抑和憋闷,恐怕整个大明帝国也是如此。

除了田贵妃等一小撮人之外,没几个人希望这位皇帝醒过来,他要是醒了,就有人要遭殃了,不说是报复,也会被活活的霍霍死。

“殿下,如今朝廷业已支应陕北油田五十万两银子,后续又要筹备五十万两,两笔款项如此巨大,是否太多?”

户部尚书李侍问对于延长油田的未来心存疑虑,即便已经多多少少知道了石油的好处,但在一座油田上便投资一百万两银子也有些太多了。

太仓如今倒是还算充裕,可照太子这个花钱的速度,到了明年这时候,两千万两银子恐怕也早已所剩无几了。

“不多,不多~!李爱卿,这一百万两银子,一来可以镇抚当地,雇佣大量的闲散青壮,避免其成为流寇。二来也能提振陕茜,特别是陕北这样穷苦地方的经济。一个劳力可是能养活一家老小的,这可是比朝廷花费巨资进行赈济要好多了。”

要是一万青壮扯旗造反,朝廷用一百万两银子,都不见得能够尽快剿灭,就在眼下盘踞在山区的革左五营,朝廷就瞪眼没辙。

对于陕北这样持续干旱,又没啥土特产的破地方,朝廷只能花钱买平安,劳力们有了工作,没心思打家劫舍,就算是烧高香了。

当初设立驿站系统就是这个道理,历朝历代都会这么做,为的就是息事宁人,避免这些人成为流寇,然后就被脑子一热的甩锅爹给废了……

鉴于重新建立驿站已经没多大用了,某太子也只能大力开发陕北油田了,而且这里也是大明境内目前唯一一座可以大规模开发的油田。

巴蜀一带也有油田,在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里便介绍过,不过从那里往出运油,这油价就高了去了,某太子宁愿掏钱买陕北的油。

陕茜巡抚左懋第到任之后效率很高,立刻派人控制了延长油田,将第一批油已经运到了京城。

这些家伙也是聪明,还知道分段运输,陕茜当地的车夫仅仅负责从油田将油运输到陕茜与山茜的界河——黄河边上。

等到用渡船将石油运过河之后,从山茜一直到北直隶这段路就都是老西们的差事了,不过这样也能给不少山茜百姓们找个活来干。

帝国石油公司已经向陕茜布政司订购了二十万桶石油,每桶价格五两银子,全部现款支付,所以左懋第以及手下的一干文臣武将都对采油的热情很高。

根据左懋第上奏的内容,由于不知道油田面积到底有多大,为了保险起见,左懋第索性将东至黄河,北到延川,西及诞安,南抵汾川水,这一片地区都给圈起来了。

以前这里是陕北最穷的几个地方之一,不过随着朝廷大力开发延长油田,这里的富裕程度很快就会直追西铵了。

由于刚刚着手实施大规模开采,而且今年只剩下半年时间用来组织人手,估计最多只能采出十万桶石油。

但就这五万桶石油便足以让一群“食肉动物”眼红的了,西北本身就是大明最穷的地方,一下子有了价值五十万两银子的蛋糕,谁不会动心?

左懋第给指定的到岸价是每桶三两银子,也就是说,山茜车夫运输一桶油能赚二两银子,刨去各项成本的话,一桶油至少能赚一两。

陕茜油田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在油田做工的青壮,平均下来,一个人卖力苦干一天也不见得能弄出多少油,经过过滤之后,五天能搞出一桶就不错了。

可一个月干下来,起码也有五六桶的成绩,折算成银子就是五六两之多。这在陕北是首屈一指的好活计,一群劳力争先恐后的跑来采油,根本就不怕又脏又累。

一些识文断字的家伙也看过报纸,知道脚下埋藏着取之不尽的火油,故而口口相传之后,大家也放心在油田做工了,这辈子算是有了着落了。

在油田,劳力们都把火油称之为“黑银子”,只要从地里挖出来,那就算是挖出了银子了,意味着自己没白忙活。

这样在油田里的一些地方自己挖油的叫“散工”,每天可将自己挖出来的油上缴给官吏称重,按采掘的重量领取铜钱。

而受雇于官府,也就是延长油田公司的雇员叫“正工”,即正规的劳工,“正工”都在官府占据的最大、最好、最容易出油的井口工作。

“正工”每月三两银子定死,不过管饭,有住的地方,比“散工”要稳定,但没“散工”赚的多,要是手头太缺钱就做“散工”,反之就做“正工”。

分成两种工人也是出于无奈,左懋第知道要是刚开始就把油田正式工人的月薪定得很高,那往后的月薪只能越来越高,油田就赚不到多少银子了。

油田、煤矿、金矿将是未来陕茜的三大进项,金矿近期是指望不上,煤矿只能在本地销售,其他地方都有煤矿。

在陕茜境内,能够快速获得回本,而且可以大规模销售出去的也就只有石油而已,左懋第这才特别关心油田的发展。

根据某太子提供的图纸建造的油井已经竖起来了,不过由于钻井用的钢管硬度不够,即使头上安装了金刚钻,在牲口的拉动下,也难以只能钻入百米深的地下。

很多地方都要采用人力挖深坑的办法来采油,笨是笨了些,而且效率低下,鉴于要从无到有,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

若是一年油田的产出可以达到二十万桶,价值六十万两银子,那的确可以解决本地很多人养家糊口的问题。

别的不说,起码真个诞安府和榆林卫百姓的吃饭问题就不用左懋第发愁了,等于消除了巡抚大人三分之一的愁事。

左懋第无非是多虑三大块,即陕东的诞安府,陕北的庆阳府和平凉府,以及西部的巩昌府和临洮府。

这下诞安府有了延长油田,西边又有了金矿,只要先稳住了两头,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思如泉涌的左懋第洋洋洒洒写了几十张纸,将到任后所见所闻过的重大事宜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得某太子都犯困。

“殿下,此二十万桶石油运抵京城,该当如何处理?若是保护不当,必成巨大隐患!”

顺天府尹侯峒曾比户部尚书李侍问还担心石油的事情,李侍问担心的是钱,尹侯峒忧虑的则是京城百姓乃至天子的安危。

二十万桶石油若是爆炸,只怕不比当年的王恭厂爆炸案的威力小多少,说不定还会更大一些,一旦发生,说是炸掉小半边京城都有可能。

“张国维,张爱卿,新城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

新城的总造价高达六百万两银子,由于要修成棱堡式样,光是城墙部分就高达二百万两之多,所以某太子每天都在关注工程的进度。

“启禀殿下,迄今为止,一切顺利,以臣估算,在入秋之前,城墙主体便可完成!”

作为工部尚书,现在张国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天都去城外的工地监工,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要在入秋之前,将新老城池之间的南北空地盖上一道城墙,将内部完全封闭起来。这样便可以在东虏叩关之后,便于畿辅周边的驻军全部收缩进城内防御。”

某太子可不想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这点人马全都被人家给砍瓜切菜了,尤其是训练许久的东宫卫队,还没有达到作战标准。

一旦在野外与辫子主力遭遇,又没有足够数量的坦克保护,对面的重骑兵一冲,这边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不会存在任何的侥幸。

“新城与老城之间的空地便可囤积石油,东虏能够攻进空地里更好,让他们吃油吃个够!”

穿棉甲的辫子就俩缺点,一怕热,二怕火,被点着的话,那就是又热又火,不过皇太鸡还没疯狂到让辫子大军前来攻城。

即便崇祯皇帝不省人事了,辫子也不敢觊觎京城,毕竟明军的主力还没被歼灭,仍旧可以据守京城,凭借城头火力来击退来犯之敌。

某太子认为左懋第在今年入秋之前,能够送来总计五万桶就不错了,直接转交给驻守山海关的老王头两万桶,余下三万桶用来冶炼,大部分都会珉用。

帝国石油公司将这些石油炼完之后,沥青可以铺路,石蜡可以做蜡烛,各种被蒸馏出来的油料就可以作为燃料。

石油倒是没啥浪费的东西,所有被加工处来的副产品都有相应的用途,这就是它最大的优点。

“东虏不敢前来攻城的话,那就用石油萃取出来的一种东西,名曰‘沥青’来铺路。先铺一条当作实验,待积累相关经验之后,再开始大规模铺设。”

京城里要么是石头路,要么是沙土路,但不论哪种路,都不如沥青路来得平坦又干净,往后不论新城老城,都要铺上沥青路才行。

“殿下,臣委实不知这‘沥青’如何铺路,还望殿下指点臣!”

张国维倒是见过石油,但并没有见过所谓萃取出来的“沥青”,对于太子爷的要求,只能先答应下来再说。

不过既然太子爷提议这么做,就必定知道如何提炼与运用这种物件,而且用沥青铺设的道路应该比寻常之路更好才是。

“很容易,本宫自会写明过程,爱卿看过之后便会了然于胸!”

要说难度,那也是炼油的过程,对于铺路,倒是非常容易,张国维完全可以坐享其成,而且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只是某太子对于两三万桶石油到底能炼出多少沥青到还没底,这些沥青能铺设多长的路也需要实际测算。

大致应该够铺设一条主干道之用的,其余的辅路就等明年再说,主要就是要将新城里的主干道都变成沥青路。

一定要建得比同时期的西欧城市还要干净整洁才行,不然那么多银子就白花了,而且还不能让自己称心如意。

既然砸下巨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就必须尽善尽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