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344章:交换俘虏

明末黑太子 第344章:交换俘虏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来人,将尚在囚禁之狗官及其家眷悉数砍了祭旗,额大军随后立即攻城!”

张献忠得到了王定国的汇报,说是汉水里有数十艘官军战舰在不停游弋,义军非但无法将部曲运送过去攻击樊城,还在岸边遭到了战舰的炮击,损失颇大。∵八∵八∵读∵书,.↗.▲o

义军没有战舰,更没有水师,渡江所需的船只都要临时征用,仅凭装载数人的小舟根本无法与官军的庞大战舰相抗衡。

如此一来,白天是肯定过不去汉水了,倒是可以在今夜继续偷运上千人渡江,不然已经在北岸的近千士卒便无所作为了。

若是襄阳城打不下来,那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南下宜城,取道钟祥,再直捣武倡。要么便全军渡江,力争尽快攻克樊城。

选择南下,路途较远,钟祥上在两百里开外,劳师远征有些前途未卜,好处是可以摆脱洪承畴大军的围追堵截,义军便可随心所欲地攻城略地了。

渡江北上,樊城便在对岸,此城城防不比襄阳,全军强攻两三日或可拿下,能够尽快补充粮饷。但渡江却是棘手之事,义军少船,官军又有水师阻碍,欲要渡江颇为吃力。

在暂时无法渡江的前提下,张献忠还是决定对襄阳城发动进攻,万一有意外之喜,那便能够在洪承畴获悉自己的真实动向之前,吃个脑满肠肥,而后溜之大吉了。

“报~!启禀大帅,城内放出被俘的王尚礼将军麾下士卒,说要用我军将士来换取官员及家眷性命!”

“……哦?且慢动手,本帅先行思量一番!”

张献忠闻讯便收回了适才的斩杀命令,又遣人将士卒带来,让人辨认,倒是核实了其身份,确系王尚礼麾下士卒。

详细询问了一番之后,众人都知晓了王尚礼仅仅是被俘,并未战殁,除他之外,尚有数百人被官军羁押在城内。

“父帅,官军素来狡诈,反复无常,不可不防,儿臣还望父帅三思!”

跟官军交战多年,互有胜负,双方都是穷尽所能地使用各种荫谋诡计,所以张文秀并不相信城内守军能有这种好意。

“大帅,三将军所言有理,只是我军如今尚在用人之际,若是真能用那些官吏换来王将军及麾下精兵,倒不失为良策!”

右军师徐以显的出发点与张文秀截然不同,马元利已经战殁,张能奇受伤,王尚礼被俘,而王定国又渡江受挫。不管用何等方法,能为大军增加些人手便是好的。

“嗯嗯嗯!我儿与军师之思皆有道理,这走马换将,自古便有,官军也是狡诈,难辨真伪。若王尚礼当真被俘未死,本帅倒是可以用官吏换之,只是本帅如何能够相信官军?”

王尚礼也算是己部的一员得力干将,张献忠对其信任有加,不然也不会派去作为内应了,即便被官军俘获,也是力战不敌,八大王这里并不会加以怪罪,能顺势换回来便更好了。

但换俘是真是假,过程里又何种玄机,这才是八大王最为关切之事,所以张献忠对换俘颇为动心,可还是心存疑虑,尤其是官军那边的诚意,他是不大相信的。

“启禀大帅,被释放回来的士卒还说,为表明官军诚意,我军可先行派人前去搭救护城河附近的伤员。【∞八【∞八【∞读【∞书,.︾.o@城内不会开炮射击,大可放心收容,限时两刻钟。若是可行,在半个时辰之后进行换俘!”

一个换一个,用文官换武将,小吏与家眷换取校尉和士卒,对即将发动攻城战的义军来说是绝对划算的事情。

王尚礼带进城的千余人马都是精兵,八大王还不想就这么轻易便折了这股精锐部曲,能换回来便可以一当三了,抵挡三千官兵了。

“哼哼!还算城内有识时务之人,便如此行事好了!”

张献忠稍加思索便同意了,先派去两百人与数十辆马车,将尚且有抢救价值的都搬上马车,重伤的就算他们倒霉,可以留在原地自生自灭了。

草药有限,还得留着紧要关头使用,即便救回来,没有足够的药物和时间,重伤之人也难以转危为安,那还浪费那些药物干嘛。

义军打下襄阳之后,停留片刻便要立即拔营,谨防洪承畴的大举反扑,这些重伤员根本无法自行随军转进,不论从何种角度来分析都不能救治。

哪怕是命比较硬的重伤员苟活到了早上,见到自己被前来搜寻轻伤员的同伴们抛弃,留他们内心的便只有绝望二字,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等死。

守军也信守承诺,没有轻举妄动,就是在静静地看着城外的贼兵打扫战场,既然他们不是来攻城的,大家也没必要节外生枝,多此一举。

在第一阶段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之后,八大王便同意守军提出的下一步计划,将以谷城县令阮之钿、巡按御史林铭球、佥事监军张大经为首的谷城官吏都押到了阵前。

先换将领,再换校尉,后换士卒,这是三个具体步骤,将领数量最好,最容易控制交换过程,这样才能确保王尚礼等人能够安全的换回本阵。

对面也派出了一股数十人的队伍,将王尚礼及两个副手从城内押到了护城河外,开始“三换三”游戏。

襄阳知府王承曾与副将杨世恩就躲在垛口后面偷眼观瞧,他们之所以出招,一来是要拖延张逆的攻城时间,二来也是要弄清谷城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

只有亲口询问谷城县令阮之钿等人,才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者说,若是洪少保所统领的大军仍旧停留在谷城,那便说明并未得到张逆叛军的去向。

能够利用这些俘获的叛军士卒来拖住张逆,便可为大军回援争取到半天乃至一天的时间了,估计从之前飞骑送信到现在已经过去一昼夜时间了,不知道洪少保是否已然挥师南下了。

好在之前没有杀掉这些贼兵,不然眼下就没有可让张逆上钩的鱼饵了,“此鱼”甚是狡猾,一旦脱钩便难以再钓上来了,故而王承曾与杨世恩运作起来都非常小心谨慎。

双方各出一名校尉与九名士卒,押送麾下的俘虏走至大约一百步的距离,然后由校尉带着三名士卒与三名俘虏前进至二十步的距离。

两边先行看清对面押来的俘虏的相貌,确定无误之后,便逐个开始更换。由于最后换的人员最多,故而都没有对对面伺机动手的意思,只是十分警惕的加以防范,仅此而已。

换完之后便各自归阵,开始进行下一批的交换,过程倒是颇为顺利,并没有出现突发事件,只是对八大王来说,尚有一个问题……

“大帅,我军俘获的谷城官吏与家眷总数不足三百人,而官军俘获我军士卒有千人之多,换到最后,我军已无俘虏可换,岂不吃亏?”

左军师潘独鳖已经预见到了最后的情况,便提前提醒八大王,一定要早做准备才行。

“那以左军师之见呢?”

张献忠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还没有说出来,也没什么好办法。

“莫不如将附近百姓抓来凑数!”

潘独鳖认为此举只是权宜之计,也不杀他们,只是抓来应付换俘之事,对他们并无危险可言,而且万一在城外被炮火所伤便不好了。

“哈哈哈哈……如此甚好!便依左军师所言!”

张献忠不会介意抓人凑数的办法,只要能换回自己的精兵就行了,用什么来兑换倒是其次。

在城内,襄阳知府王承曾总算见到了自己的下属——谷城县令阮之钿,急忙询问起这些天来发生的事情。

“说来惭愧,总兵陈洪范不战而逃,下官和林侍御、张佥事只得与其副将马廷宝、徐起祚一并御敌,然而贼军势大,我等寡不敌众,而后马廷宝、徐起祚相继投敌,我等便沦为……唉!”

阮之钿本想舍生取义,可是贼军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捆得跟个粽子似的,等到进山之后才被解开。

由于自己的家眷也被贼军押解随行,阮之钿见到全家如此悲惨,不忍抛弃他们单独自尽,便只得灰头土脸的跟着贼军翻山越岭了。

曾经与阮之钿同为监下囚的巡按御史林铭球见状,便好言劝慰道:“明府不必自责,我等已然竭尽全力,留得有用之身,便是要告知太守来龙去脉,之后便可为朝廷尽忠了!”

林铭球让人拿来一张地图,将自己所能记住的贼军进兵路线都画了出来,阮之钿也努力回忆这段经历,做了一些的补充,算是将贼军这些天的做所作为都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襄阳知府王承曾看着地图上的路径,皱着眉头地评述:“原来如此,张逆倒是狡猾非常,若非有尔等在贼军之中卧薪尝胆,我等守军还蒙在鼓里,如此一来,速将此图派水师战舰送给洪少保,定可对其有所帮助!三位一路辛苦,无须妄自菲薄,只是形势所迫。在下不才,定会向洪少保说明实情,向朝廷为三位解释原委。”

王承曾是不会片面的相信三个人的一面之词的,但有一个佐证,那便是总兵唐通,唐通所部可是刚刚在山里全军覆没,而姜名武是在半路上遇到唐通的。

根据地图上林铭球标注的贼军进兵路线,以及三个人的口述,与唐通之前的遭遇有惊人的重合,这说明唐通所言多半是真的,他们三人的陈述也有很大的可取之处。

如若洪少保挥军回援,将在谷城那边的所见所闻填补进来的话,那便可以将整件事的发展脉路充实起来,可以直接证实五个人的证词了。

张逆就在城外,五个人也没必要联手作假,尤其是通过换俘得来的三位文官,其家眷能够在谷城全城百姓皆被贼军屠戮的情况下得以保全确系疑点。

可贼军一时半会还攻不进襄阳城,只是派遣三位文官细作入城的话,并不能起到任何军事作用。

尤其是熊文灿被洪承畴枭首之后,襄阳知府王承曾可是在本地最高的长官,直接听命于湖广巡抚方孔炤。

张献忠若是觉得自己派来的三个细作能够在言语上影响到王承曾,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是一厢情愿,要么王承曾是个没有主见的废物。

王承曾能力不敢说有多强,可是之前还与上司方孔炤一道上书朝廷,要对张献忠所部采取雷霆手段,可见王承曾也认为张献忠是诈降,不可不防。

对于被贼军俘虏过的官员所提供的言辞,即使他们都是自己的下属,王承曾也是不敢轻易完全相信的,他们的陈述内容多半只能作为自己的参考依据。

只能在了解了大致情况之后,再派人先将他们安置在城内的一处宅院里,好生看管起来,等到洪少保或者方孔炤到来,再行处置。

对待这些人,王承曾可不想对待姜名武与唐通,因为这两位总兵虽然叩城之时也很狼狈,可好歹没有被贼军俘虏,至少王承曾是没看到那般情景。

虽然开始王承曾与杨世恩对二人对很是怀疑,但很快随着王尚礼带着他的冒牌官军人马自投罗网,便直接证明了二人的身份。

可以说是王尚礼用己部的千余马卒洗清了姜名武与唐通身上的污点,没有王尚礼所部,王承曾与杨世恩是无法放心大胆启用这两位总兵来守城的。

通过对姜名武所部人马的暗中观察,杨世恩发现其士卒虽然疲惫不堪,恨不得进城之后便倒头大睡。

可是装备的各种军械,包括火铳、弓箭、长刀俱在,士卒身上也没有拼杀过的伤痕,全然不像是战败被俘之后的模样。

既然印信、军械加之贼军这三样都能证明其身份,王承曾与杨世恩便不会对两位总兵继续加以怀疑了。

而且通过审讯王尚礼,他们也提前获悉了贼军将会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来偷袭襄阳,之后守军便将计就计,一举聚歼了刘进忠所部人马。

换回来的官员倒是可以为王承曾与杨世恩答疑解惑了,可是二人还有一个疑问。

既然张逆翻山越岭前来偷袭襄阳,可如今襄阳城固若金汤,他派人渡江,这是虚晃一qiang,还是真有此打算呢?

渡江去进攻樊城,能否攻克倒是其次,这数万贼兵没有足够的船只,仅凭数十艘小舟,加之官军水师毫发无损,可以随时出动拦截,贼军又如何能够顺利渡江?

若按谷城官员所言,张献忠进兵路线如此诡异,能瞒过才学过人的洪少保,怎能在襄阳城下初受挫败,便变得愚钝不堪了?

这是匪夷所思的!

王承曾与杨世恩是想不出其中的奥妙所在的。

但不管怎样,襄阳城是必须得守住的,城外的张逆所部能拖多久便拖多久。

洪少保最好能赶在张逆意识到此城无法攻破,转进他地之前便将此股贼军聚歼在襄阳城外。

否则张逆这数万人马去往何地,都将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晚除不如早除,王承曾与杨世恩都在望眼欲穿地盼着洪少保的大军尽快回师……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