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321章:大明之亡

明末黑太子 第321章:大明之亡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东厂的办事效率非常高,对于吴孟明的家财规模,在翌日下午就得到了初步统计结果,数额非常惊人。

藩子供在吴府抄得三十三万七千余两白银、六千五百两余黄金、一箱珍珠、一箱玛瑙、一箱宝石、两箱翡翠、五箱珊瑚、八十二幅名人字画、一百五十四件古玩。

京城房产五处、城外房产三处、外地房产两处、地契面积高达一万三千百亩。其他资产包裹正妻一人,小妾十二人,家眷三十一人,仆人五十六名,马车十七辆,牲畜头三十九头。

某太子不知道吴孟明积攒这么多家财到底想干嘛,但是现在,这些玩意都不是他的了。自己一手一抖,就让他一无所有!

其他大小蛀虫的家财也都一并水落石出,总和更是超过了吴孟明,可见锦衣卫已经烂到根子了,不好好整饬一顿的话,连正常任务都没办法完成了,随时可能中饱私囊。

晋商账面所差的部分并非都进了他们的腰包,其中一部分还在被通缉的晋商手里,但先得将拖欠户部的七十二万两银子补上,余下就归某太子所有了。

对于东厂与锦衣卫人员的抄没,某太子已经与近臣们达成了一致,在填补完他们所欠朝廷的银两,其余部分就可以据为己有了。

而且户部可以优先选择要银两还是要其他奢侈品,某太子这里的贵重玩意只卖市价的三成,户部对外标价五成,所以先行购入是非常划算的,哪怕自己之后转卖都很超值。

连户部尚书李侍问都通过这个方式,买下了不少名人佳作,用同样的价格,在市面上是不可能买到的,这也算是某太子给群臣为数不多的特殊福利之一。

这么一算的话,总供有五百四十七万两银子被送入太仓,奢侈品的价值初步最低估算为两百万两,交货物资部分的价值大概等同。

所以这次剿灭晋商行动让户部至少进账大约九百万两,这还是刨去杨文岳拍死王朴,以及犒赏三军之后的净赚。

虽然这里面至少有两百万两银子是属于江南土豪的本金,但只要俬通晋商,胆敢违抗朝廷禁令,向辫子出口战略物资,这些银子就算是正二八经的脏款了。

刨去已经拨付给工部用来兴建新城的两百万两银子之外,户部太仓所储存的现银及等价物已经攀升至两千一百万两银子之巨!

这还是在赈济北方各地、大规模围剿南方流寇、免除全国的三饷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成就,文臣武将都认为某太子是生财有道了。

如果算上已经花出去的部分的话,那么今岁没到夏天,半年岁入便高达至少约两千五百万两银子,这是在之前的历代所不可想象的事情。

下半年要是能从南方各地征收上来五百万两银子,那么本年的总岁入将超过三千万两银子,创下大明开朝以来的岁入之最!

群臣都认为实现这个目标问题不大,因为南方的赋税历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根本所在,尤其是江南与两广,这是两大块丰腴之地。

对一直在位的官员们来说,苦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出头了,虽然太子监国以来所实施的政令与崇祯皇帝大为迥异,可是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不说人人都可以衣食无忧,但市面上乞讨的人是大为减少了,有了新城这个大项目,流离失所的灾珉便可以自食其力了,也不至于被活活饿死了。

对于太子看似横征暴敛式的行为,御史们一直不遗余力的进行抨击,可是收效甚微。

一来,莫太子以品级不够为由,剥夺了其上殿疏言的权力。别说疏言,在太阳底下晒两个时辰,啥想法都没了,都快中暑了。

二来,御史们的提议,也得不到同僚们的支持,谁知道他们是不是蛀虫,万一牵连到自己,岂不是要去吃个大肥美的油炸蝗虫了?

三来,御史们不得瑟还能好过一些,一旦得瑟起来,惹恼了某太子,某太子便会以得到线报为由,查抄一些御史的家财了。

这些御史虽然满嘴仁义道德,可不乏有下作伪善之辈,捞钱也是一把好手,家当在数千两左右的也不是没有。

前有陈必谦、李觉斯的例子,御史们再想出风头,就要想好了再说,一旦祸从口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最好的下场也是吃蝗虫吃到饱……

但不管太子在上面怎么折腾,御史们都不敢提出退位让贤,让太子的某位弟弟行驶监国的权力,这涉及到大明帝国最为敏感的国本。

前礼部尚书林欲楫就说出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结果先被太子“赏赐”全家吃蝗虫,后被锦衣卫押送到山栋挖矿。

时至今日,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个为其喊冤的,以为大明帝国的根本就是长子继承大统,太子就是国本,不容置疑,更不容更改。

谁敢动瑶国本,就是与全天下的士人为敌,不论在朝与否,都要众志成城对其口诛笔伐,如同当年的“国本之争”一样。

或许在其他问题上,百官会有所异议,各持己见,但在“国本”的事情上,可以说九成以上的官员都支持太子监国。

除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外,上到当朝首辅薛国观,下到从九品的芝麻官,没有人敢公开说太子得位不正。

作为回报,某太子对于支持自己的百官也不吝赏赐,而且奖赏都是公开的,那就是大幅度提高官吏的薪酬待遇,也创下了开朝两百余年的历史记录。

虽然远不如私下收礼来得多,可也比之前的收入要高出一截了,尤其是月俸发的都是现银,比垃圾一样的米俸好太多了。

用银子堵住了大家的嘴,众人当然不会自讨没趣了,都对鲶鱼一样企图在朝会上瞎搅和的御史们冷眼旁观。

作死的人不是没有,从太子监国第一天就开始上阵了,可是如今过去一个月了,太子的地位愈发稳固。

那些想要从太子手里分得权力与利益的官员,要么被直接致仕,现在在老家颐养天年。要么被抄家枭首,最幸福的就是去山栋挖矿,体验幸福生活的一批人了……

在国库空前充盈的情况下,过去为一百万两银子便愁白头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哪怕太子行事又欠妥之处,也是为国为珉。

只要有了银子,大明持续了两百余年的国祚就算是保住了,因为可以大规模的整军备战了,各部人马有了钱,自然也就可以安心为朝廷效力了。

在眼下,银子就是万能的!

有了银子,杨文岳就能北伐王朴,一举荡平大同城内的叛军。

有了银子,在南方的洪承畴与孙传庭就能实施大规模的进剿行动。

“今日是四月二十四,前天与昨天本宫分别收到了洪承畴与孙传庭发来的飞鸽传书,两部人马已经抵达了预定位置,整合所部人马之后,计划将于明日对即将复叛的流寇发动全线进攻!”

路上倒是没出什么岔子,洪承畴在济宁解决了刘泽清,虽然没追上刘良佐,但是大军到了襄阳,才得到张献忠所部蠢蠢欲动的线报。

这就说明计划仍旧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否则“大粽子”一定胡先发制人。或者说各路流寇还在商讨具体的叛乱时间,对于是否提前还没有达成一致。

贸然提前十天的话,或许在饷银、粮食、兵器、马匹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而且诸部的驻地还不是一个地方,所以时间才能加以协调。

对于洪承畴的突然到来,住在谷城的张献忠一定会非常的“开心”,俩人也算是老相识了,可以借此机会“再续前缘”……

借此机会,洪承畴也将会下十二位总兵所辖人马统计出来了,兵力最多的自然是投诚的刘国能,所部规模高达两万八千余人。李万庆所部其次,有近一万八千人。

冰雪聪明的洪承畴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加上某太子亲自签发的嘉奖令,两位没有多想便同意下来了。

兵力最少的罗岱原来仅为左良玉的副将,分出来之后,所辖兵力仅有一千余人,在洪承畴为其补充了原理属于刘泽清的兵马之后,方才达到四千左右。

十二路人马总计达到九万多,虽然没有达到某太子的预期水平,可已经是当下力所能及的上限规模了,而且大部分是能征善战之兵。

按照各路总兵递交的名册,原有近十六万,不过洪承畴将其中的水分都给挤出去了,大伙心有不甘,可洪少保杀人不眨眼的“好名声”也让诸位总兵心有余悸。

这次有了尚方宝剑,还当众宣读了拥有先斩后奏权力的圣旨,总兵们就只能低头认命了,谁让人家手握每月三十万两银子的支应大权。

兵部尚书王家彦早已知晓了太子未在朝会上宣布,便下令进兵围剿投诚流寇的事情,担心道:“殿下,若是流寇尚未发动复叛,如此一来,岂不是陷官军于不义之境地?”

王家彦还不大相信这些已经投诚朝廷的流寇胆敢发动复叛,不过仙界军师刘伯温言之凿凿,太子已经下达了谕令,洪承畴与孙传庭也已然率领麾下人马南下了,说什么都有些晚了。

事到如今,幺鸡也不想继续低调隐忍了,直接告诉在场的众人:“若本宫未去仙界,刘伯温军事掐算说这次复叛让朝廷始料未及,湖广一乱,李逆从商洛山中窜入河楠,扇动灾珉对抗朝廷,导致官军大败。五年之后,大明灭于流寇之手,本宫的父皇在煤山,也就是现在的鸿山自尽!”

此语一出,在东宫参加小会议的诸位大员全都毛骨悚然了,五年后大明灭亡,这简直犹如五雷轰顶一般让众人惊恐,吓得脊背都开始冒凉风。

连一向镇定自若的次辅吴甡都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颤声问道:“殿下,朝廷在各地不是还有不下二十万大军么?有孙传庭与洪承畴统领,应当无碍吧?”

他决计不相信大明因此而灭亡,可是太子之前所言,貌似句句都兑现了,又让他对大明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困惑。

幺鸡看着周遭露出同样表情的众人,淡然道:“若非本宫如此安排,在五月初五,这些流寇便会大规模复叛,湖广一带在半月之内便会落入流寇之手。李逆将于明年占领半个河楠,随后孙传庭从陕茜出师,后在潼关兵败身亡。东虏将于明年包围锦州,洪承畴率领十万大军前去解围,被东虏聚歼在锦州外围。崇祯十七年三月,李逆率四十万流寇攻破京城,大明灭亡!”

说完之后,院子里鸦雀无声,所有人包括杨进朝与喜儿在内,都震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没人想到泱泱大明会在五年之后灰飞烟灭,而且竟然是被已经沦为丧家之犬的李自成给灭掉的。

而且崇祯皇帝竟然在流寇破城之际,于鸿山自尽,这可是无比悲凉的国殇啊……

王家彦仍然无法相信太子所说的一切,试探地问道:“殿下,朝廷不是在湖广一带部署了大量的兵马么?尤其是谷城附近还有总兵陈洪范的部曲,怎能大败于流寇之手?”

他的意思也代俵了大部分人的意思,众人都不相信此前已经将流寇打到投诚的官军,就这样被一群手下败将给击败了,岂不是过于滑稽可笑了?

幺鸡意味深长地看着这位兵部尚书,慨叹了一声说:“不出意外的话,陈洪范所部已经被张献忠收买了,过些天便会传来消息,他们要么被张献忠歼灭,要么已经投诚流寇,对洪承畴所部发动反戈一击。爱卿以为张献忠这半年以来在谷城老老实实?熊文灿收受的银子都能堆成山了!谷城附近的官吏,有九成都收了张献忠的银子,都成了人家的眼线。所以只要洪承畴一到襄阳,甚至进入湖广一带,张献忠便会得到消息。为什么本宫派湖广以外的兵马驰援?就是因为湖广一带的兵马根本就没什么战力,更扛不住张献忠发动的突然袭击!而且这次复叛的流寇远不止他一人,除了刘国能、李万庆、王光恩等人之外,其余被朝廷招安的流寇都会参加复盘行动,人数不下六七万人之多!”

要不是老子来个先发制人,就算知道“大粽子”要过节,在南方的官军死活也挡不住人家的反攻突袭。

“如此众多?”

连首辅薛国观都有些惊愕了,这个数额实在是超出他的想象了。

“光张献忠所部就高达三万,其余的各路流寇的兵力总和也不下这个数,所以实际复叛的人数只多不少!”

幺鸡已经对当地的官军不报任何希望了,在不投降流寇的前提下,能苟活就是奇迹了,指望他们打赢流寇,还不如指望德川二货大将军发兵援助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