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56章:先內后外

明末黑太子 第256章:先內后外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幺鸡见到大家都误认为洪承畴是南下去剿灭革左五营了,也就没纠正,这件事拖一天是一天,在下周一的朝会上说,还能给洪承畴争取一天多的行军时间:“流寇一日不除,朝廷便难称安稳。刘伯温军师掐指测算过,我大明国土还将经历至少五年的大旱。倘若让流寇余孽加以利用,卷土重来,江山社稷又将风雨飘摇。故而本宫只得暗地行事,以免泄露天机。”

畿辅地区潜伏着不少张献忠事先安插好的细作,他们有没有在清理蛀虫与京营叛乱中被“啪啪”掉,现在完全不知道。

厂卫又不能主动去打草惊蛇,所以派兵剿寇这件事就必须处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一旦泄漏半点风声,湖广那边必定会闹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只有能给洪承畴与孙传庭争取进兵湖广周边地带的机会,某太子还是愿意遭到群臣的埋怨的,这个算是第一口不会甩掉的锅。

按照进兵时间来算,骑兵可在二十天内赶到预定集结地点,以步兵为主的大队人马就需要二十五至三十天了。

不过根据事先的规划,两路人马最慢也会在四月三十之前向既定目标发动全面猛攻,也就是说,在四月二十五左右便会进入湖广一带。

由于擒杀刘泽清并未大费周章,所以洪承畴所部只在济宁停留了一天时间,没有耽搁工夫,只要天气状况还是这么败家,东路人马便会在规定时间内抵达湖广战区。

孙传庭所率的西路人马还没有任何回信,不过根据路程来说,也应该是这两天的事,王绍禹的智商应该还不如刘泽清,孙传庭连贺人龙都能杀掉,区区一个王绍禹应该不成问题。

心中上有些许不满的群臣听到太子一番解释,多半也就释然了,太子在这件事情上先斩后奏,也是有原因的,一旦泄露军机大事,便会前功尽弃。

在连年的剿寇作战中,官军屡次进兵失败,不少原因都是流寇事先获悉的官军的情报所致,这次绝对不能重蹈覆辙。

尤其是洪承畴从山海关抽调了守备辽西的部分人马,尽量要保密行事,最好不要让东虏马上获悉此事,不然入秋之后,官军无法及时回防畿辅,大明将会在形势上更加被动。

“关于斩杀刘泽清,王爱卿可将纸上内容传阅给诸位爱卿,此为刘伯温军师为其测算之事,本宫深以为然,便让洪承畴行事了,由此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有本宫一人承担,与诸位爱卿毫无关联。”

像刘泽清这样的害群之马,不但要杀,而且要先发制人才行,让他活得越久,对大明的副作用也就越大,最后会大到朝廷根本就收拾不了他的地步。

这也给跟洪承畴作战的各路总兵们提个醒,算是在作战之前,以儆效尤。如果那只总兵畏敌怯战,洪承畴手里的尚方宝剑可不是好惹的,抽出来必然要见血。

当然,在拔营之前,某太子还特意叮嘱自己的左膀右臂,他们只能斩杀各自麾下的将领,就算某些人作战不利,也不能砍了对方麾下的,不然非得乱套不可。

只要总兵们不是存心跟自己的上司不过不去,在粮饷充足的情况下,多半会专心剿寇,而且这次不同以往,太子早已开出了高额悬赏,拿到流寇头目的首级便可找都帅套现。

悬赏银两并不包括在都帅每月所能支配的三十万两银子里面,而是他们先行给下属兑换,之后由户部再行填补。

为了成千上万两的赏银,官军不但占据兵力优势,而且是先发制人,还是拉网式的围剿,总兵们也会全力以赴,好让自己名利双收。

洪承畴的人马没有参与扑灭京营叛乱的战事,是役都是孙传庭的秦军与黄得功的勇卫营半劈的。

一战便领取了大把银子的秦军将士在悬赏的刺激下,都会将这次南下剿寇视为自己第二次赚钱的良机。

在他们眼里,某太子是一掷千金的豪爽天子,孙大帅手握足额的巨款,他们只要奋勇杀敌,便能过上酒肉管饱的美好生活。

光是消灭反水的京营,某太子便赏赐给孙传庭麾下的四只总兵每人五千两现银,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丰厚回报。

秦军如今已然是兵强马壮,想要继续赚取成箱子的白银,只要遵从圣谕,服从孙大帅的命令,就可以做到,更不会惧怕那些三心二意的流寇。

薛国观看完便立刻表态,这次不能拖后,因为人都让洪承畴给杀了,太子也说要自行承担后果,那他评论起来就毫无后顾之忧了,一定会顺着准女婿的意思来:“此厮着实可恶,鱼肉乡里,敷衍朝廷,最后竟投靠东虏,认贼作父,理应诛杀,斩草除根!”

纸上的内容历数刘泽清的所作所为,皆是让人万般痛恨之事,这位总兵完全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祸害,堪比发动登州叛乱的孔有德之辈,能顺利剪除便是大快人心之举。

吴甡在薛国观发言之后,也一脸严肃地跟着表态:“首辅所言不错,刘军师素来算无遗策,臣也对刘泽清本人之行为深恶痛绝,为将者当须奋勇杀敌,而此人却观望不前,贪图享乐,内心又险恶异常,留在军中,久必生乱,洪少保能一举将其擒杀,堪称头功。”

作为次辅,吴甡原本是不太相信太子所说的仙界诸事的,可自监国以来的种种举措,却让他不得不信,尤其是各地金矿的准确位置,未得仙界太祖高皇帝的点拨,必然不会知晓。

金矿若确有其事,且能如期开采,户部岁入必然陡增,加之其他赋税,太仓年收两千余万两银子自然不在话下,在免除三饷之后,户部还能有如此惊人收益,太子自然居功至伟。

首辅与次辅相继发表了关于此事的看法,其他尚书也与二人的观点极为相近,兵部尚书王家彦心里虽然很不痛快,但也得暂时隐忍。

太子这次调兵遣将,完全是绕开了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就是僭越之举,在崇祯皇帝在位时都不曾有过类似事件,长此以往,兵部便是徒有虚名了。

幺鸡见到群臣在这件事上没有异议,便解释道:“本宫复起孙传庭,调遣洪承畴,便是仿效唐肃宗重用郭子仪与李光弼,希望可以力挽狂澜,中兴大明。”

唐肃宗也怀疑郭子仪拥兵自重,甚至会仿效司马懿,但大敌当前时,最多是解除其兵权而已,不像甩锅爹,没等敌人死光,就开始卸磨杀驴。

等流寇死灰复燃,又想起临时抱人家大腿,军事上面一窍不通,却喜欢疯狂干涉下属的出兵时间,恨不得将这些忠臣良将活活催死才会身心舒爽。

这就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最坑的是这个外行的运气还极差,每次都会选择错误的方式和结果,然后周而复始,最后将责任都推卸给他人。

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都是被这个外行给坑苦了,前三个直接被活活坑死,最后一个被坑之后,毅然选择了反坑,让外行以为洪承畴舍生取义了,还大肆祭奠了一场。

前线带兵打仗的将帅最怕这种上司,明明啥也不懂,啥也不会,还偏偏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天赋异丙,还擅长拍脑袋做决定,到头来就是在瞎指挥,把自己的军队坑到万劫不复。

事先也不知道如何筹划,连粮饷都凑不齐,留着一大半的给养缺口,就让将领孤军冒进,以“朕觉得”&“朕以为”为前提条件,完全不考虑双方的力量对比与总体局势。

朕说打,你们就得打,还必须得打赢,打不赢的话,朕就要治你们的罪……

每每想到渣明将帅头顶有这么一位超凡脱俗的皇帝,幺鸡都替他们感到惋惜。

就算换成赵云、岳飞、陈庆之,就给你两三成给养,每次作战都要面对五倍,乃至十倍于己方的敌军,还必须得克敌制胜,估计得把这仨名将给活活愁死。

只要有一两次没有击败顽敌,某皇帝就要下旨治罪,这力度比夏桀、商纣、隋炀帝狠多了。

岳飞应该庆幸自己所效力的皇帝是赵构,换成甩锅爹,估计活不到莫须有的时候,就被下狱处决了……

像如今在东宫卫队效力的祖宽,剿寇作战也算相当卖力了,就因为给杨嗣昌背锅,便被甩锅爹给下狱,最终“啪啪”了,跟他一起挂掉的还有山栋巡抚颜继祖。

有人还认为甩锅爹是一代明君,只不过赶上的时候不好而已,加上有不少坑君的大臣,才导致最后的败亡。

幺鸡就想问问,历史上的哪个明君被自己的老丈人耍得团团转?

是不是这么一问,就直接把天给聊死了?

被老丈人与勋贵们当猴耍,尴尬不?

智商不足还想当明君,貌似有点难!

“殿下英明,如今南方各地之流寇已然几近肃清,仅剩革左五营在大别山区肆虐,洪少保若能将其剿灭,则朝廷便可集结兵力,全力应对东虏,由此而逆转态势抑或仅在此二年之际。”

礼部尚书冯铨对军事只能算是门外汉,但非常精通拍马屁,前番同僚们已经将基本情况说地差不多了,他洞悉内容之后,便可自行加工一番,弄出一些让太子心悦诚服的词藻。

“大宗伯所言正是,殿下力主先内而后外,稳固南方,逐步北进,正适合当下我大明之状况。须尽快剪灭流寇,再从长计议东虏,方可遏制颓势,决计不容蹉过。”

吏部尚书堵胤锡跟王家彦的感觉差不太多,对于太子在人事任命方面的横加干涉很是不满。但对于政务方面的事情,他又不得不佩服太子的眼光与能力。

能从朝廷里清理出如此多的蛀虫,这便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朝廷里虽然还有人在背后计较得失,但绝大多数官吏都对太子的种种雷霆之举表示了支持。

这与太子软硬兼施的手段密不可分,从勋贵、官员、商贾到普通百姓,都能从太子的新政中得到好处,让堵胤锡不得不暗自赞叹。

太子在边务方面也没有急于求成的打算,只是任命王在晋为辽西总督,暂时并没有命兵部择时出兵收复辽东这种不切实际的大动作。

朝廷当下还以整饬与编练部曲为主,力争在年底之前,再训练出十万精锐,待到明年开春之后方可崭露锋芒。

幺鸡也承认冯铨这记马屁拍得很是到位,顺便阐述了自己的战略:“两位爱卿说的不错,本宫的战略便是先内后外,先剿灭流寇,再抵御东虏,攘外必先安内,此为上策也。”

不把“大粽子”等人给炖了,别说去打辫子,连渣明都得被他们在三年之内给折腾废废了。

他们不死,渣明就永远没有中兴的希望,只要今年之内,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这三个货能死掉一个的话,那全国的形势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看上去是一片大好,但也只是表面而已,实际上早已暗流涌动了,“大粽子”打算在端午节反水,下半年湖广一带便会战火连天呢。

如果明年的情况还跟今年上半天相类似的话,那就说明两大都帅在湖广地区连战连捷,流寇主力被重创,已经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了。

某太子对这次剿寇寄予厚望,否则也不会让“左膀右臂”调集十余万大军前去进剿了,必须下定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

今年再无法取得剿寇的阶段性胜利的话,等明年天灾继续,各地的灾情便会持续加重,他们拉起队伍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

届时朝廷再想调派官军进剿,又得回到几年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今年是最好的机会,一旦把握不住,那就距离全盘失败为期不远了。

湖广巡抚方孔炤,也就是方以智的亲爹,曾在事发之前屡次上奏朝廷,必须先发制人进剿假意归附的流寇,结果被甩锅爹无视了。

等到张献忠等人起事,那就彻底弹压不住了,不光城池尽失,还损失了一群藩王,其万贯家财也被流寇充作军饷了,这才是支撑他们长期作战的根本所在。

“攘外必先安内!殿下妙语连珠,只须六字便尽显当下战略,实乃雄才大略也,臣敬佩直至!”

太子这句话便凝聚了整个朝廷的作战理念,让吴甡闻言不得不叹为观止。

历朝历代,也未有十岁皇子便能应对诸多大事之记载,他此生便有幸耳闻目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