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03章:指点驸马

明末黑太子 第203章:指点驸马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殿下,到报馆关门时,供有一千零八十二户订阅全年报纸,订阅量已达四千七百五十一份!”

这些都是吃穿不愁的大户人家,平均每户订阅超过四份,也就是老爷一份,夫人一份,长辈一份,子女一份,如果有小妾,也要订一份。

凡是愿意包年的顾客都是不差钱的主,而且报馆承诺不论风霜雨雪,一律送报上门,且向年度订阅的顾客优先供货,所以土豪们也就慷慨解囊了。

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十几两银子,但对乐安公主夫妇而言,一天便进账了一万七千余两银子,几乎已经把他们给吓傻了。

即便是乐安公主下嫁给巩永固,陪嫁的嫁妆也未有如此之多,而区区几张报纸便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如果不是之前某太子让厂卫抓进去了上千只各种蛀虫,年度订阅量可以轻松翻倍,那总额就更加骇人听闻了。

土豪顾客此时都喜滋滋地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毕竟用十几两银子就买下一年的“丹书铁券”和圣旨,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黄金的美事。

朝廷乃至畿辅地区发生的大事小情也无须再另行花银子上下打点一番,坐在家里,甚至躺在床上便能从报纸上得知,还有什么服务能比这样更加妥贴呢?

“嗯,不错,等到京城恢复秩序之后,订阅量还会继续上涨的!”

现在签约的顾客只是城内的用户,要是算上城外有地皮的250K纯土豪的话,翻倍应当不难,他们顶多会派仆人进城打探消息,自己绝对不敢轻易拖来送银子的。

包年订阅这事,仆人说了不算,拿出十文钱买份回去报喜还行,若是直接套十几两银子的话,一来兜里没钱,二来也怕被骗。

“士绅百姓都将此报视为天赐之物,争相抢购,臣的印刷厂从昨夜至今晚,已然印出一万五千余份报纸,可市面上依然是供不应求。”

对于来自各方面的求购,巩永固自然是来者不拒的,只是印刷厂的工匠们都已经累得身心俱疲,需要休息,再这么干下去,大家都要累瘫痪不可。

驸马爷也不是冷血动物,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也就没有逼迫工匠们继续挑灯夜战了,因为第二期马上就要开印了。

“无妨,本宫会让印绶监与通政司助姑父一臂之力,姑父亦可趁此机会收购城内其他印刷厂,只要条件合适,便可买下,以分担当下庞大的印刷数量。”

为皇室服务的印绶监是可以印刷书籍报刊的,通政司也有自己的相关作坊,这两处加在一起,十二小时印刷数千份应该问题不大。

公主夫妇兜里有了银子,也能直接发动收购行动,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充己方的产能,达到每昼夜印刷两万份报纸的标准。

即便如此,只怕要满足畿辅地区的需求量也是杯水车薪,只要听到风声,远在保定的商家都会闻讯而来,成麻袋的买报纸,好回去贩卖。

某太子认为作为开天辟地的第一期,至少也要印上五万份才行,起码要让顺天府及周边的地区城市与县城的百姓都知道有这么个媒体能够传达太子和朝廷的声音才行。

“臣代公主多谢殿下提点,臣定尽快办妥,让印刷数量再创新高!”

他们家可是她老婆当家作主,古时均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过巩永固的老婆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否则他也不会是驸马爷了。

考虑到姑姑的家底做生意可能不算太丰厚,某太子才教了他们预付款这招,保证屡试不爽,而且能够快速募集到大量资金。

巩永固回家之后见到院子里堆满了成箱的银子,已经高兴到心花怒放了,乐地合不拢嘴了。

作为当朝驸马,自然不会跟银子过不去,但他内心与太子提醒的一样,都要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

这样合理合法的赚钱就是正途,他也从未想过办报纸真就能赚到如此巨款,虽然夫妻俩只能拿到其中的三成。

可这并非是纯利润,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须重新投入印刷报纸上去,最后能剩几何还不得而知。

不过每份报纸赚四文钱,两万份报纸就是八万文钱,折合不下八十两。

想着倒是决计不多,可天天都能赚到这个数,那就很让人心动了……

印地越多,赚地就越多,仿佛印的不是报纸,而是铜钱。

虽然面值只是十文钱,可架不住数以万计,利润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

更让公主夫妇乍舌的便是广告费,两位茶商便用一千二百两银子订了一个月。

如果从九版到十六版都有商贾以半版的形式刊登广告的话,每天便有一百两的进账。

看似这笔卖报还要赚钱,真是令公主夫妇不容小觑的一笔进账。

“广告之事,姑父无须心急,既然已有茶商敢于尝试,待其他商家见到效果之后,必会蜂拥而至。”

关于“吃螃蟹“,某太子是从不担心的,那些唯利是图的商贾是还没意识到广告的好处,等到觉察到了,自然会心甘情愿的从兜里往外掏银子的。

在古代,没什么比广告更有说服力的了,口碑只是对于圈内人士有效,范围扩大到普通群体的话,广告就是首当其冲的选择。

没有报纸也就罢了,既然有了《京师日报》,不做广告的商贾那便是傻子了。

别人往前迈了一大步,你原地不动,那就等于别人不动,你后退了一大步。

对那两位茶商而言,每天只花二十两银子,便能做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别说京城,就是连天金与保定的士绅百姓,看了报纸都会知道有他们的存在。

前来京城办事的人,想要买茶又不知道哪家的货更好,首选就是便是看报纸上的广告,甭管信不信,先过去瞧瞧再说。

广告的作用就是引领客人前来观顾,简称“引流”,只要将顾客勾引上门,广告的作用就达到了。

至于能否将顾客变成自家商品的用户,那就要看商家的本事了……

“殿下此策令臣茅塞顿开,乃是卓尔不凡之举也!”

眼下巩永固就服一个人,那就是眼前这位,人家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一年落袋数千两银子,那些商贾还是主动掏钱,不服都不行啊。

广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让工匠雕刻木板花不了几个钱,雕好之后便可以大批量印刷了。

然而收益却是显而易见的,若不是眼下报馆人手有限,工作实在过于繁忙,巩永固都想亲自去找那些商家谈谈做广告的事情了。

“前番本宫忘记了,报馆除了编辑与报童之外,还可增加‘记者’与‘业务员’两个职务!这‘记者’负责在外打探消息,采访商贾,做些笔录,回来将日记交给编辑来编撰,这样报纸的内容便会更加丰富。‘业务员’则是专门去各处商贾洽谈广告业务的人员,只要商贾愿意掏钱在报纸上投放广告,业务员便可按比例得到分成。商贾投一百两银子,该业务员便可得到十两的分成。如果记者确有真才实学,便可以兼任编辑,否则便只能得到分成,不能拿底薪。业务员则是只拿分成,无须底薪。”

虽然姑姑与姑父还在创业初期,可凡事并不需要都亲历亲为,尤其是主营业务都不算熟练,不太重要的工作就可以交给手下来办。

报馆增设记者一职之后,不但可以守株待兔,在报馆得到朝廷的政令与来自顺天府的消息,而且还能主动出击,四下打探一些尚且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

譬如某家生的宠物狗了一只三条腿的宝贝,某处山谷在入夏之后景色秀美,某条河流桥梁垮塌,敬请绕行……

这样的新闻多了去了,只要有狗粮来诱惑记者,出去一天能给你弄来一堆素材,就看版面能否刊登得下了。

业务员就更好干了,前期就是纯粹的大忽悠,《京师日报》名头这么响亮,乃是太子传承仙界之媒体,又由驸马爷来运营,诚信度碾压一切流言蜚语。

再不抢着砸钱,等到其他商贾接踵而至,莫说直接刊登广告,你连排队都要排到后面去,届时定然会追悔莫及。

某太子认为不出五天,九版至十六版的广告位置都会被一抢而空,真卖不掉的话,那就派人去提醒一下,省得这些吝啬鬼再犯二。

之前所写的小册子已经算是笼统地介绍了报纸这种媒体的运营方式与主要特点,但对大怼朝的人来说,即便是像巩永固这样的聪明又好学的人,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彻底掌握得了的。

“殿下所言字字珠玑,价值连城,臣定悉数照办,断不敢忘!”

太子要是不补充的话,巩永固都想自己充当业务员了,他倒是不想自己兜里的银子多分给业务员,无奈事务缠身,无暇他顾,也只能再招几位口齿伶俐之士来负责了。

“姑父,记者其实也能充当业务员,在报馆创办的前期,其实编辑、记者、业务员三者的分工无须太过明晰,只要确有才干,便可兼任。比如广告,其实广告可分为硬广告与软广告,硬广告便是第一期这样的广告,用言简意赅的话语,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商家所要售卖的产品是何用处,地址在哪,特点如何。而软广告则是以文章的形式,以记录或对话的方式,将商家产品的功效与作用娓娓道来,记者也可商家历史编成故事,供人阅读,比起追求速战速决的硬广告,软广告更具有可读性,内涵也更加丰富,收费也就可以翻倍了。”

说了这么多,某太子的重点就是最后一句话。

俗话说的好: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广告都是耍流氓!

那些商贾就是报馆的ATM,广告就是银行卡。

储蓄卡提完了,再用信用卡来提……

幺鸡说完还拿出了自己所撰写的一篇软文广告,内容是有百年历史某茶商,在今春又从浙江采摘了一批极品新茶,茶叶鲜嫩,气味空灵,入口清幽,实属不可多得之佳品。

所有嫩叶均由年方不足十四的少女于晨露十分采摘,玉指轻动,便挟得兰芽,仅供有缘之人以独享,总之全篇洋洋洒洒数百字,核心就是忽悠,让你喝茶都能喝得有反应……

巩永固大致浏览了一份,看完之后,自己都想掏钱买茶了,这种茶叶简直就是茶中之冠,而太子这篇文章更是彰显才学真是出类拔萃,堪称大明之翘楚也。

“再一个便是待报馆步入正轨之后,便可充实版面,从当下的十六版扩充至二十四版,乃至三十二版,这样一来,版面多了,广告位置也就多了。”

《京师日报》所用的纸张规则跟后世相差无几,差的其实是字体大小,由于是活字印刷,所以字体不可能过大,最小的字也有后世四个字那么大,所以一版其实也登不了多少内容。

想要多刊载信息,还要多赚钱,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加版面,用数量来充抵质量。

等到变成三十二版之后,应该就跟后世的十六版所刊载的内容相差不太多了。

报馆编辑的压力其实也不算太大,因为朝廷和顺天府每天都会向报馆提供大量的内容。

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进行挑选,将太子与主要政令放在优先位置,其他信息都可顺眼。

譬如即将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的土豆和地瓜,就可在随后几天里慢慢刊载出来。

眼下的压力都在印刷厂那边,等开始多处同时印刷之后,压力也就随之减轻了。

每天五万份的印刷目标估计要到半个月之后才能实现,眼下每昼夜能印出来三万份便可以接受了。

“……殿下英明!”

由于书写的速度太快,巩永固的纸上所写的文字都变成了草书,回去还得好好整理一番。

太子一点,他顿时明白了,报纸竟然还可以这么玩,想多赚钱的话,增加版面数量就行了。

如果一期就有四十八版的话,那岂不是一期光是广告费便能落袋三百两?

全年下来,广告费便有十万两之巨,他与公主可分得三万两啊~!

这个惊天数额哪怕只是想想,都会令他震惊不已。

“本宫听说有人将报纸视为‘圣旨’乃至‘丹书铁券’?”

这帮人真是怕死的要命啊,谁特么听说过十文钱一份的“丹书铁券”啊!

“臣亦有耳闻,臣立刻便让报馆发出声明……”

巩永固可不想让这日进斗金的产业暂停下来,但凡太子动怒,都要想方设法来使其消气。

“无妨!姑父一切照常便可,有些事情,往往是越描越黑!”

你们不是想囤积么?

好办!

老子以后天天在头版上刊载圣旨内容!

看看你们兜里到底有多少银子,可以这么囤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