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18章: 征税方法

明末黑太子 第118章: 征税方法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听到“岁入须达两千五百万两”这个巨额标准的时候,吴甡整个人都惊呆了。

要知道去岁太仓不过入进一千五百万两而已,这还是在征收三饷的前提下。

如今太子已经彻底免去三饷,在此之上还要比去岁多收一千万两。

就算不是好高骛远,也是有些不切实际,达到这个定数谈何容易啊?

“三饷”可是占到岁入的三分之二,刨去“三饷”,岁入只剩下五百万两而已。

若按太子要求,便要在此基础上多征两千万两的水银,光是想想都能让吴甡一筹莫展。

太子欲加征商税、海税、矿税,用以“三税”来代替“三饷”。

这个想法虽好,可实际情况决计不容乐观,各地的商人都不是好伺候的主。

连太祖皇帝亲自定下的三十税一的标准都达不到,让他们多交税不啻于白日做梦。

太子还是年轻,尚且不知那些地方官员早已与商人勾结在一起,加税政策没等落实便会成为海市蜃楼之策。说是自有办法,不知道具体能有何等高超襙作才能。

为朝廷赚钱,这事搁到谁头上都会难办,幺鸡也不会为难自己的左右手,更何况“左手”就是个残废,根本就指望不上,便继续说道:“畿辅地区解决一千万两,余下一千五百万两由各地分摊。根据东厂的报告,连日来的抄没所得已超过三百万两,其余六百余万两很快也会集齐。各地分摊的部分,本宫自会从中帮衬,爱卿不必多虑。”

在即将达到山穷水尽地步的时候,不得不说,抄家倒是一个能够快速增加岁入的好办法。

可外埠的官员并不比高度集中的京城多,依然使用这套策略只恐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吴甡想不出还有什么途径能够实现太子的要求,距离年底仅仅剩下九个月多的时间,时限较短,任务沉重,阻碍极大,看起来很难做到。

幺鸡心忖:勋贵是第一波,百官是第二波,某些人是第三波,抄完这三波,从京城抄出的金银总额差不多就应该能达到一千万两了,如果真的不够,还可以从紫金债券里借贷一部分。

抄完自己姥爷家,就抄了准岳父的家,本宫真可谓大义灭亲的典范呀,非常值得后世学习!

外埠的一千五百万两份额,捐赠对象早已确定,等肃清畿辅地区就能打野了。

幺鸡秉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原则,接着憧憬道:“今年的既定岁入并不难完成,难的是明年,本宫预计明年岁入将达三千至三千五百万两,我大明的太仓岁入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两位爱卿还须齐心协力帮助本宫!”

岁入达到三千万两的话,眼下朝廷所面临各种危机,不论来自内部还是外部的压力都将得到大幅度的缓解,可以说朝廷岁入直接关系到社稷存亡。

按照训练一名合格士兵每年需要七十两银子来计算,增加五百万两银子就能多训练出七万精锐,在清军频频入塞劫掠的情况下,这支部队或许能够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哪怕三四个步兵折算成两个骑兵,那也能组建出来大约两万骑兵,钢正面可能不行,但绕后包抄打嘿枪绝对妥妥的。

要是两个兵种兼得的话,也能有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如若能够形成战斗力的话,相当于两个勇卫营,加上黄得功所部,怎么着也能活活刚死皇太鸡麾下的两旗人马。

好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这五百万两银子还没落袋,幺鸡就开始畅想怎么花掉这笔钱了,也不知道户部尚书李待问会作何感想……

大怼朝的战略优势是什么?

人多!

大怼朝的决胜武器是什么?

充值!

大怼朝怎么充值?

一边抄家,一边挖矿,一边征税。

三只手都不能停,要做到但凡有喘气的,就要给大怼朝创造价值!

一年多码四万人,帝国坚持五年不崩猝,就能码出二十万精锐之师,算上不断消耗,怎么也能剩下五到十万人。

这特么再怼不死大辫子,本宫就接着码人,一直码到能活活怼死对面那只鸡为止!

这个世界上注定只能有一只获得胜利的鸡,为了这个关乎生死存亡的目标,本宫要坚持不断码人!

单兵战斗力低不要紧,可以用数量优势和高科技武器来弥补。

作为无耻战术的开创者和倡导者,本宫的敌人很快就会尝到这种战术的强大威力。

啊~哈哈哈哈……

吴甡听了太子所设的新目标,再次震惊到石化状态,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接住话柄。

今年这两千五百万两还没着落,太子就开始打算明年的岁入了。

那可是三千万两啊!

不是三千万棵白菜!

这内容要是放在朝会上说开,群臣非得惊诧到开锅不可。

即便能够勉强完成,只怕也要刮地三尺,该得罪的都得罪光了。

若是完不成定额,那就等于直接得罪了太子,今后都不能得到重用了,说不定还会轻则致仕,重则问斩。

让吴甡没想到的是,太子还没说完:“从后年开始,朝廷岁入须稳定在三千万两以上,只有维持在这个水平之上,才能应付各方面的支出。”

薛国观表面不动声色地虚心听讲,心里暗笑:怎么样?你以为做太子的臣子比作陛下的臣子更容易?这回知道了吧?这次辅可不是谁都能当的,更不是谁都能做上来还能坐稳的!

三千万两!

我的天呐!

比今年岁入要增加整整一倍!

要么太子说错了,要么老夫听错了!

薛国观开始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太子将这个数额说了两遍,才敢确定下来。

早知道是这样的重担,适才还不如找个理由溜之大吉算了,唉~!

恢复心虚之后,吴甡觉得“好高骛远”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位太子爷了。

或许用胡言乱语或者信口开河之类的词汇更为合适一些,反正已经彻底偏离实际情况了!

三千万两,作为新任次辅,心里默念一遍这个数额,顿觉异常憋闷!

纵使吴甡历经风雨,起伏多次,今番遭到太子耳提面命,也是有些措手不及。

皇帝拼命征收“三饷”,太子监国之初便免去三饷,加征“三税”。

这父子俩完全是两个极端,一个跟田农有仇,一个跟商人有仇!

自己这个次辅还真是个棘手的差事,若无太子的鼎力支持,做不了一年就得被赶下去。

想到这里,吴甡觉得事关己任,有必要提醒太子,决计不能麻痹大意:“殿下,臣老家就在扬州,自认为对商人性情略知一二。他地暂且不说,扬州商人善于钻营,喜好寻觅《大明律》之各种漏洞加以利用,且与地方官员素有来往,对朝廷政令一向漠视应对,臣非推脱责任,加征税费委实困难。”

吴甡也害怕这加征之事真的落到自己身上,届时对地方束手无策,对太子又无法交代,陷入两难的境地,那形势就不妙了。

当次辅不易,收税更不易,前者只须对付群臣,后者要应对全天下的商人和地方官员,难易程度决然不可相提并论。

幺鸡听明白了这货的托词,毫不在意地为其宽心:“爱卿放心,作为次辅,本宫不会让爱卿亲自征税。前任次辅做什么,爱卿便做什么。爱卿仅须坚决执行本宫的政令便可,具体征税自有人选。本宫对次辅之职仅有两个要求,其一,不得对本宫的政令提出任何质疑。其二,坚决彻底地执行本宫的政令。就这么简单,想必爱卿应该能做到吧?”

让次辅亲自去地方征税,这脑子得进多少只油炸蝗虫啊?

征税就分三个步骤,从本宫落实到内阁,从内阁落实到六部,从六部落实到地方即可。

每地的征税官自有高人担任,你们坐在京城给本宫数好银子就行,可千万别数丢了呦!

“臣定铭记于心,莫敢不从,敬请殿下安心!”

听到了太子的特别解释,总算让吴甡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这事总算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了。

既然太子看似胸有成足,那就按太子的意思来办就行了,不知道太子能用什么办法来对付那些奸诈狡猾的商人。

神宗皇帝征收矿税还要被群臣谏言,熹宗皇帝重用魏忠贤而被东林围攻,到了崇祯皇帝时期情况并没有任何程度的改观。

商人偷税被视为理所应当,朝廷正常征税反而被视为天理难容。

全国各地皆是如此这般,几乎是各行各业的商人都在联手对抗朝廷。

哪怕换上张居正担任首辅,也难以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吧。

对此,幺鸡想了很多,便推心置腹地对其透露一部分:“这便好,加征三税是大势所趋,无论困难甚大,阻碍甚多,都必须坚决予以执行。如今经商有利可图,务农食不果腹,经商者与日俱增,务农者日渐稀少,加之战乱与瘟疫的影响,若是长此以往,两位爱卿以为十年之后,在我大明境内还有多少人会种田?有何途径可支撑朝廷上千万两的巨额开销?珉无粮必乱,兵无粮必反!届时无须东虏来袭,我大明万里江山将不攻自破!”

到了晚明时期,农业在帝国经济比重已经大幅度下降,而财政收入依然主要依赖农业。

获利最大、利润最高的工商业反而缴税很少,甚至很多商人完全且长期的在不缴税。

大部分税收负担都压在农业人口上,贫苦农珉遭到层层盘剥,一年的收入往往无法应付税费。

在商业活动的不断诱惑下,农业人口流失严重,耕地荒废,田赋落空,帝国经济变得越发畸形。

余下的务农人员将承担比以往更大的税赋,然后更加强烈的想要脱离农业生产,由此所产生的恶性循环是长久而且深远的。

大英帝国和西班牙都可以实现本土空心化,那是建立在具有辽阔海外殖珉地的基础上。

明朝连一亩海外属地都没有,只能在本土找到解决之道,否则就得被怼翻……

对此只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就是减轻农业负担,对商人加大征税力度,以缓解农业人口的压力。第二,就是交不够税费就要被屠宰,跟大辫子所作的如出一辙!

幺鸡不能采取第二种办法,就只能执行第一种,哪怕商人组成了武装团伙,也要予以铁拳打击,让他们变成被圈养的鱼鹰:“江南、湖广以及两广都盛产粮食,一年两熟不成问题,漕运、海运皆很便捷,即便北方大旱,也能供养得了大部分百姓。问题在于粮价高涨,田农依然收入微薄。商业繁盛,然而商人却不愿缴税。连三十税一都企图抗拒,他们便是在毁我大明基业,与造返无异!而且哄抬粮价,从中渔利的,正是那些贪婪吝啬的奸商!我大明开朝两百余年,励精图治,屡挫强敌,今番断然不会毁于奸商之手!”

吴甡对此深以为然,太子年纪不大,却说地头头是道,对当下局势理解地深入而全面,但对于如何征税,吴甡心中仍旧留有很大的疑惑。

各地商人盘根错节,地方官员无所作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已经骤然降低许多,光凭一纸政令便想要加征三税,着实有些虚幻了。

对于如何收拾那些奸商,幺鸡自有妙计:“爱卿的疑问本宫自知,只须看本宫在畿辅地区对商人如何征税,爱卿观一处便能知全局了。”

这么一说,薛国观知道太子这是要对商人动手了,力度不会比对自己和勋贵们低多少。

除非商人胆敢公然发动叛乱,否则对太子的雷霆一击,他们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畿辅地区还差的六百多万两银子怎么来?

估计就是这么来的,简单而且高效!

现如今有几个商人没偷过税?

一旦东厂和锦衣卫倾巢出动,这些商人莫说承认自己偷税,就算是爷爷那辈的事情都得招出来!

缴税就能保住自家人的脑袋,很多商人被钢刀架住脖子,都会立即选择就范,不然脑子和银子都保不住。

若是照这么征税,是年岁入两千五百万两说不定还真能实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