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3章:两种明君

明末黑太子 第103章:两种明君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看着骤然缩短的十个指尖,首辅心里颇为怪异,还有些心疼,不过有失才有得,再说这样一来,书写的确方便了很多,太子力主之事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可言。

不光是他,凡是能上殿的三品以上大员几乎都迫于君命,哪怕是寥寥几个人一时疏忽,“忘了”此事,也都无可奈何地让内侍给“开光”了。

人家服务的也很周到,不光是剪掉了事,还给你锉到没有尖刺,起码不扎手,就差在涂点颜料,做个美甲了……

企图与太子唱对台戏的高官,昨天一天就致仕了八个,这还没算上“一片赤诚”的吴昌时、“忠肝义胆”的杨士聪、“铁骨铮铮”的吴伟业……

大浪淘沙,幺鸡孟浪一番之后,还能站在大殿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听话的了,哪怕貌合神离,也不当众敢说出来。

面前的勋贵人少了好几十,加上被自己致仕抄家的文官,余下的朝臣显得稀稀拉拉,但这正符合某太子力图减员增效的初衷嘛。

以薛国观为首的内阁都在静候圣意,幺鸡没发话,首辅也不好兀自奉上一记无比唐突的马屁,毕竟这事还要顺势而为……

“今日朝会的议题很简单,只有三件事,即关于嫌犯的定罪、京城的卫生、朝臣的年俸!”

幺鸡的心思不在皇极殿,索性就先把朝会内容定地简单一些,免得有人节外生枝,用一个上午的时间都解决不了这点屁事,还得拖到明天接着怼。

今天承天门外汇聚了帝国的两大主力部队,劳苦功高的白杆军尚在南方,来不及赶过来领赏。东北方向的关宁军是白眼狼,幺鸡是不会在它们身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的……

所以其他事情都可以往后放一放,检阅忠于自己的狗腿子们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与其跟朝臣们怼来怼去,还不如出去要买精锐部队的人心。

幺鸡故意把朝臣的年俸排在最后,如果大家想要尽快得知太子对下属俸禄的标准,就会尽快解决前面两件事。

实际上幺鸡对大家的德行了如指掌,那些等着被勾决的罪臣跟他们丁点关系都没有,又熟视无睹京城的卫生情况,唯一与他们休戚相关的,就是落袋的银子了。

“关于本宫对勋贵的裁决,都察院可有异议?”

出阳武侯一家与三只国公外,其余勋贵都可以被赦免,以后当庶民过活,这些人能逃过一劫,不是因为量刑宽松,而是因为要么抱了甩锅爹的大腿,要么祖上积德,抱了朱老六或者朱老四的大腿。

既然都把家给抄了,收获大量赃物,榨不出多少油水了,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为难他们了。哪怕之前被摆了一道,如今银子到手,幺鸡也不想斤斤计较了,再说里面还有便宜姥爷,仅仅特赦一个是不合适的。

阳武侯擅养甲士,公然抗命,意图谋反,光天化日之下,公然伤害厂卫数十人,平素作恶多端,惹得珉怨沸腾,一家死有无辜。

三只国公在朝会上睁眼说瞎话,比着哭穷,竟然敢用“帝国名菜”——炒黄豆来调戏太子,主犯被判处磔示并不为过。

蓄意挑战幺鸡的“东林三贱客”则各有惩处方案,根据太子的最高指示,忽悠监生的杨士聪将被枭首。

他一个人就搞得国子监鸡飞狗跳,面对抄出来的银子,舔脸给老婆扣翔盆,最后还上演了妻妾曝怒,反戈一击的好戏,让现场观众们看得错愕不已,真是罪不容恕。

“野爹”吴昌时是漂亮亲妈力保之人,在奉上劲爆内容之前,就好好在牢里带着吧,写不出来也没关系,你是想在里面住一个月,还是想住一辈子,怎么都可以,牢饭管够。

吴伟业被禁足一个月,闭门思过,努力反省一下自己打麻将为啥这么差劲,不光差劲,还特么写书喷别人打麻将误国。先在家把脑子空空水再说,复出之后再瞎喷人,就有变成隔壁吴老二的可能了!

陈必谦与李觉斯两个执意与自己对着干的狗东西,幺鸡当然不会予以宽宥,为了怼死这两个家伙,浪费了自己那么多唾沫星子,要是放出来,岂不是自扇耳光了?

对于这样贪赃枉法还装作大义凛然的蛀虫,必须主犯枭首,家产抄没,男眷挖矿,女眷教坊司,累死的累死,玩死的玩死,这样才能解某太子的心头之恨!

都察院右都御史商周祚已经被致仕,所以这个机构现由左都御史钟炌说了算:“殿下圣裁,臣无异议!”

入朝为官多年,钟炌里面的门道,同样得罪了太子,有人被抄家掉脑袋,有人却能安然宅在家中,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

定会有人中从说情,具体是谁,钟炌就不得而知了,但背后的力量决计不小,付出的代价更是不低,否则急需立威的太子也不会轻易让步。

同在文官集团,但没人想为陈必谦与李觉斯翻案,这两位收藏的字画便是确凿的铁证,万一惹得太子不悦,被问起三天前晚饭吃了什么,那就等于自己也被搭进去了……

一副字画顶一年甚至数年的俸禄,这种事两袖清风的家伙可干不出来,兜里没个几千两银子的“零花钱”,连想都不敢想,家中那么多口子人,饭都不够吃,你还想买字画?

“……嗯,刑部呢?”

今天是监国的第三天,本宫就要看看还有谁敢跟老子对着干。

投胎到大怼朝,面对如此多的怼臣,不把你们怼灭火了,本宫怎能高枕无忧呢?

“臣无异议,只待殿下圣裁后,刑部便可行刑!”

六部尚书被致仕了三位,刑部尚书甄淑自然不敢大意,自己的家产比不上勋贵们,但也不少。

为今之计还是顺着太子的意思来,省得弄地大家都不痛快,自己一生的心血尽没,还要连累家人受罪。

“首辅与内阁可有异议?”

在幺鸡眼里,薛国观就是一个类似大熊猫的吉祥物而已。

说地在理,那双方就相安无事,你赚多赚少都跟本宫没关系。

如若不然,清蒸、油炸、红烧、酱曝,乃至刺身,任君选择……

“臣无异议!”

薛国观不会掺和这种证据确凿的事情,哪怕这些人是因为太子泄愤被宰了,也是理所当然的。

前有“黄豆公”在朝会上刻意装穷来诓骗太子,后有陈必谦与李觉斯道貌岸然地欺君犯上。

这批不识时务,企图与太子叫板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搞不清自身定位,又高估了自己实力的蠢货。

他们若是被以正视听,也好给心里还在谋划着翻盘的家伙们提个醒,想在朝会的辩论上取胜小太子是没那么容易的。

不光如此,还要赔上几十乃至上百口子的身家性命,有了这些“前车之鉴”,他们即便心有不甘,也会掂量一番再做打算。

别人暂且不论,起码内阁四位同僚经过这两天身临其境的“历练”,在言语上变得谨慎许多,应该不会再有公然顶撞太子的事情了。

被惩处的一伙人与首辅不是一个团伙的,即便是同伙,首辅也不会为他们赴汤蹈火,只要死道友不死贫道就行了。

他们不被打压下去,还怎么出缺呢?

既然事不关己,自己还有所得利,首辅心里多少还留存着幸灾乐祸的成分,保持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只要顺着太子的意思来就足够了。

太子想让这些人死,那他们便去死好了,做事之前不清楚代价和后果,就贸然忤逆太子,他们便是咎由自取,不必对其抱有任何程度上的同情与怜悯。

首辅在冷眼旁观,其他朝臣也皆是如此,一连两天与太子钢正面,好处没见得讨到多少,倒是引来一大碗御膳——油炸蝗虫,看到这道佳肴,谁不肝颤?

“内阁诸位爱卿呢?”

“臣附议!”

“嗯,这便好,那就这样吧,午时行刑,不得有误!”

都察院是量刑部门,刑部是行刑部门,首辅与内阁是决策部门,这三家都顺应圣意的话,那在惩处案犯的问题上就没有任何争议了。

幺鸡在都察院递交的判决书上签了个字,表示自己已经完全同意上述行刑方案,对所涉人员与刑罚并无异议。

随后让东宫杨进朝与司礼秉笔掌印太监王承恩,先后盖上自己的小印与甩锅爹的大印,就算是终审判决了。

幺鸡怡然自得地坐在小椅子上,心里暗笑:继续得瑟呀!怎么不得瑟了呢?看到某些人拖家带口地混丢了脑袋,这下都老实了吧?本宫记得两天前有一群不服不忿的东西,现在怎么一个个都蔫头耷拉脑袋了?接着怼啊!你们不怼本宫,本宫反而觉得有些异样了呢,很不适应如此安祥的感觉呢~!

本来呢,老子还不打算一下子收拾这么多人,一家出点银子,大家凑一凑,差不多也就能达到预期的金额了。

可是你们给脸不要脸,都跟老子耍心眼,想方设法忽悠本宫,当本宫是智商二五零的甩锅爹,那就对不住了……

本宫不想弄成这样,你们非得步步紧逼,义无反顾地往本宫的枪口上撞,好像都不怕死似的。

等到真的快要大难临头时,又都变成怂包了。

求饶的,哭诉的,傻眼的,悔恨的,真是一出大明版的《演员的诞生》啊~!

早日现在,何必当初……

本宫不是甩锅爹,不会废了厂卫,那等于自断手脚,你见过哪个士兵临阵的时候,先自残再冲锋的?

明亡于缺钱,缺钱因为甩锅爹无能,或者委婉的说是对于朝廷失去了控制力,在神宗和熹宗时初露端倪,可还不至于此。

到了思宗,也就是甩锅爹时期,皇帝不但对地方失去了控制力,连最后的权力地盘——京城朝会,也一并丧失了。

由于历任首辅的蒙蔽与误导,内阁的失察和渎职,六部和百官的贪墨消耗,加之傥争不断,且日趋激烈,甩锅爹又无法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直接导致了大明的败亡。

甩锅爹自身毫无才华可言,又无用人之能,更没有天启坦克大爷对朝政理解的那么通透,所以在政事争斗中失利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通常来说,明君有两种,第一种,皇帝是Carry-man,即军事、政事、经济、外交样样精通,啥都拿得起放得下,跟班的大臣只需要抱大腿就行,不用动脑子,就会点头便能当官,用的是你的执行力,像朱老六臭豆腐与朱老四豆腐乳都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种,皇帝知道自己这那都不行,但自己也不逞能,免得丢人被笑话,雇个代言人,在朝会上替自己发言,自己啥也不用干,每年上供的银子一点不少,还有人主动给自己背锅,何乐而不为?比如用张居正的神宗和抖出九千岁的熹宗。

很多人认为熹宗是个文盲似的昏君,只会推刨子,做家具,实际上动手能力强的人,都是极其聪明的。

天启六年十一月末,袁都督上奏,声称只要在关外修成屯田,就能让正在攻城略地的后金投降认输。

对此,熹宗的批示是: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借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

意思就是说你吹的这牛皮,根本就不符合当下的敌我态势与既定战略,朕一阅便已秒穿,你自己都无法相信,还敢拿出来骗朕!

发出了一连串质疑之后,最后直言袁都督曰: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

字里行间地让袁都督少放嘴炮,多干实事,隐晦地提醒他,别跟某团伙一样空谈误国!

那时候的天启坦克大爷才二十有一,对比同岁的甩锅爹,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对于毛文龙上奏的情报,天启极其重视,批复如下: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

天启和毛文龙都料想到了后金军在无法攻克关宁防线之后,会绕道南下。所以一方面在沿途隘口加强防御,确保京城安全。另一方面要利用皮岛的地理位置,时刻牵制后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