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300章:海运压力

明末黑太子 第300章:海运压力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先是被朝廷擢升为总兵,然后太子又开金口将要册封自己为“镇海伯”,这真是令郑芝龙感到时来运转了,不禁大喜过望,既然太子有求,自己当然要一口答应下来。

总兵这样的头衔,大明有很多,几乎遍地都是,但伯爵这样的勋贵就屈指可数了,必定能够光宗耀祖。而且从今往后,不论是老家还是京城的同僚,谁都要对郑家刮目相看了。

“一件事,凝华成两个字——海运!本宫素闻郑氏舰队纵横大洋,船坚炮利,将士勇猛,乃是我大明的海上屏障。商贸往来更是北抵倭国,南达暹罗,广袤水域,无所不至。而今辽地战事危急,本宫之前已召见了倭国德川将军的近臣,并委托其代转本宫的亲笔信,希望向倭国借兵五万,在辽东半岛登陆,以牵制东虏南下叩关。如此一来,运输数万倭军的重任,便要落到郑爱卿的肩上了,不知爱卿可愿担起?”

击败刘香集团之后,郑氏集团便成为了东亚水域唯一的海上霸主,即使荷属东印度公司都奈何不得,而且在南洋水域还要容忍其通过,不然荷兰商船就无法在东亚水域往来。

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德川二货大将军将实施更为严苛的锁国政令,连荷兰人都快无法取得倭国的市场份额了,以后郑氏集团就是幕府将军允许的仅存的外来贸易合作伙伴了。

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郑氏集团将全面进入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下辖战舰千艘,披甲十万,岁入白银高达数百万两,真正达到了富可敌国,武力亦可敌国的地步。

“……臣愿意!臣深受圣眷,为殿下分忧,乃是臣份内之事也!”

郑芝龙稍加思索便答应下来,以他对德川家光的了解,这位幕府将军是轻易不会同意明廷邀其出兵的请求的。

太子张口就要倭国出兵五万,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须知调动五万大军从倭国启运,抵达辽东半岛进行作战,总供需要耗费多少钱粮?

朝廷若是拿不出这笔支应,德川家光便决计不会同意出兵,即使朝廷能够拿出,幕府将军也未见能够同意其请求。

所以郑芝龙认为自己只要答应下来便可,若是德川家光拒绝出兵,他那麾下的船队就是没有丝毫的损失。

“这便好,爱卿不必担心德川将军是否会同意,因为本宫为其开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只要德川将军同意出兵,本宫便会向其运输大量的雪花糖!现在倭国市场的雪花糖的价钱是每斤四百文铜钱,本宫为其提供的到岸价是每斤二百五十文铜钱,德川将军只做批发,每斤亦可赚取五十文,且最终的零售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而本宫为爱卿开出的离港启运价为每斤一百五十文,只要爱卿将一斤雪花糖运抵倭国港口,每斤便能赚取一百文铜钱,不知爱卿以为这项买卖可否做得?”

没鱼饵还怎么钓德川二货这条大鱼上钩?

本宫不但有鱼饵,而且鱼饵还是甜的呢!

保证可以让德川二货吃一次就能想两次!

即使他不同意,本宫也有后手。

倭国有那么多大名,很多并非直属德川二货麾下,必然藏有私心。

既然这样,那就投其所好,只要给钱,就很容易让他们为明廷卖命了。

很多大名只是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麾下的武士活得还不如一些贱珉。

除了一把武士刀之外,连披挂的盔甲都是竹子或者木头做的,可谓穷得掉渣。

要是能有一个赚取百两乃至千两银子的机会,那些武士都会心动不已的。

像号称“倭国第一穷藩”的米泽藩,控制该藩的上杉家由于遭到德川二货的打压,为了养活麾下的数千武士,现在就差砸锅卖铁了。

这时候有人伸出援手,上杉家必定会感激不尽,光是米泽藩就能至少纠集出五千可战之兵,只要能有赏银,武士们都会磨刀霍霍,准备登陆辽东半岛了。

“做得!做得!殿下真乃神人也!臣敬佩到五体投地!愿为殿下运糖至倭国贩售!”

郑芝龙是业内人士,非常了解倭国那边的市场行情,雪花糖的确非常贵,要比大明这么的市场售价高得多。

如果能够大规模向倭国贩售的话,自己所赚的钱势必可达百万两之多,貌似这的确是一项非常值得尝试的好买卖。

太子是如何得知的,郑芝龙尚且不清楚,但纵览整个过程,德川将军与自己都有了不菲的收入,也就不会再拒绝出兵及运兵的要求了。

而且能够向倭国大规模提供雪花糖,且保证如此低价的供应商仅有大明一家,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都不可能做到。

用雪花糖来敦促倭国出兵辽东,不得不说,这还真是别出心裁的一招妙棋啊,郑芝龙对此倒是颇为赞许。

对郑家来说,一斤雪花糖便能赚到一百文铜钱,可谓是十足的暴利项目,这买卖不让自己插手都不行。

“爱卿从善如流,本宫甚慰。从今往后,从大明本土向倭国运输雪花糖的生意,便交给爱卿来做了。当然,数万倭军从倭国运至辽东半岛,也须爱卿一手包办,朝廷也不会另外支应给爱卿运输费用了。事先说好,若是爱卿麾下的船队遭遇风浪沉没,也许自行承担全部损失。至于倭军自身的开销,爱卿无须担忧,自然由朝廷来承担。”

向倭国运输白糖,不管是目前还是远期,根本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选,郑家舰队就是最为有力的保证。

除此之外,哪怕闽南海商的船只有能力抵达倭国,沿途也可能遭遇荷兰战舰的威胁,从而血本无归。

用白糖来充抵运费,这就再合适不过了,凭空赚到这么大一笔钱,郑老屁什么样的推脱理由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臣遵命,只要雪花糖能够装船,海上风险皆由臣一人承担,殿下与朝廷无须为此支应一两银子!”

有多大的利润就会有多大的风险,郑家能有今日之风光,也是经过数番血战得来的,所以郑芝龙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真要是让旁人从中来分一杯羹,郑芝龙决然不会同意,这样大包大揽也就意味着从大明至倭国的雪花糖生意,将会被郑家给彻底垄断了。

“还有两件事,也是与海运相关,本宫还望爱卿能够接下。一则是朝廷已实施移藩政令,即将大明的藩王从本土移至海外,现代王与晋王两位藩王已然同意将代国与晋国境内的家眷与郡王均迁至苦兀岛定居。而苦兀岛距离大明本土尚远,往来不变,故而本宫希望爱卿能够拨付一些商船,用于运输藩王家眷、士卒与子珉。另一则便是今大明北地连年大旱,本宫希望爱卿从南洋各地采购稻米,总量不设上限,只要爱卿的船队运抵天金几何,本宫均按市场价进行收购。”

目前只有郑氏集团拥有如此强大的海运能力,能将数万人马投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没有郑芝龙,移藩计划也就是水中望月而已。

具体步骤就是让藩王的小弟们先在大沽集结登船,然后转运到济州岛,这是第一阶段。然后从济州岛转运到倭国佐渡岛,这是第二阶段。最后从佐渡岛运抵库页岛南部,完成登陆。

“臣定竭力调集船只以确保移藩之事顺利进行,亦会从南洋采购稻米运抵天金,敬请殿下安心。”

涉及百万石级别的稻米,郑芝龙就不敢向朝廷低价甚至无偿提供了,而且移藩的事情,太子也没说支付运费,就意味着要从采购稻米的价格里抵扣了。

经过君臣之间的初步商谈,郑芝龙便对太子有了一番认识,之前还觉得自家长子郑森年方十四便考中秀才,已然是聪明至极。

对比方才黄口之际的太子,犬子便上不得大雅之堂了,太子所言皆为国策与大业,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思绪严谨,精明非凡,即便是成人都要叹为观止。

不过郑芝龙将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桌子上摆放的这张巨大海图上,这可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绘画手法和精细程度皆与自己多年参考的海图大相径庭。

幺鸡也看出了些许端倪,便介绍道:“此图是本宫在仙界太祖皇爷爷那里看到的,回到凡界便凭借记忆画了出来,爱卿若是喜欢,本宫赐予便是了。”

这张地图有两米见方左右,岛屿与陆地的间距都是本时代的同类地图不曾有过的精确,比例更是回归到正常状况,比那些七扭八歪的草图要容易识别得多。

“臣叩谢殿下赐图!”

郑芝龙是行家里手,一打眼便看出这图的重要性与珍贵价值,只要太子开了金口,他就不会有丝毫的婉拒之词了,必须趁早收入自己的囊中,免得被他人掠去。

“有了此图,爱卿便可事半功倍了。依爱卿看来,从天金起航,抵达苦兀,须几日?爱卿船队一次能够运输人员几何?”

该给的好处都给你了,接下来就看你这条海上蛟龙能给本宫什么好处了。

“……殿下,依臣看来,单程须二十日至三十日,往返须两月,臣之船队一次可运五千人员上岸。”

郑芝龙并没有亲自跑过天金至苦兀这趟航线,只能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来进行估算,不过最多偏差五日而已。

麾下船队虽然数量众多,可也要兼顾从倭国运兵、从南洋采购稻米、从本土运送雪花糖的诸多事宜,所以一次运输五千人已然算是不少了。

“五千???”

幺鸡听了便嘟囔了一句,沉默下来。

照这个运力的话,运输代、晋两国的五万人得用十批次,也就是二十个月才能运完,算下来都超过一年半了。

再者说,排在后面的其他藩国的藩王与子珉该如何是好?就坐在岸边瞪眼干等着船队回航?

郑芝龙立刻觉察出太子对这个数额有些不太满意,急忙补充道:“若是紧凑一些,船队可增至一万!”

当然,这个程度就不能运输大量的马匹了,不然穿上就没那么多空间了。

幺鸡仍旧觉得有提升的空间,便问道:“爱卿每船可运人员几何?”

只要能够确定单位的运力,那就能够凭此而推导出整个船队的运力了。

郑芝龙知道太子要揣摩郑家船队,只得谨慎作答:“启禀殿下,每船可运不下百人!”

既然郑老屁的船的运力确实不低,幺鸡顺势说道:“照此来看,出动五百艘海船岂不是能运五万人员?”

郑芝龙旋即拱手搪塞道:“殿下,海舟大小不一,臣也无法一概而论,每船百人只是乐观估量,实际或可减少三成左右。”

要是不考虑人员存活率的话,一味的硬塞,一船能容纳两三百人也可以,但那样的话,抵达苦兀时也就没多少喘气的了。

莫说藩王要迁怒于自己,朝廷也不会同意如此运输大明子珉的,郑芝龙还是首先要确保所运“货物”都能存活下来。

幺鸡也没有据理力争,而是转换了一个新办法:“若是爱卿的船队仅负责从济州岛至苦兀岛的航线呢?”

郑芝龙知道再往少说,太子就不会这么和善了,刚得到的雪花糖生意可能不保,便咬牙报出了一个还算托底的数额:“殿下,臣以为每月可运两万人员!”

幺鸡总算是满意这个运能了,基本达到自己的初衷了:“嗯,这便好!那就如此说定,爱卿负责从济州岛至苦兀岛的航线,本宫会让天金水师与登莱水师负责从天金至济州岛的航线运输。”

看来之前所做的计划也需要进行微调,将第一大段切成三小段,再转包给麾下的水师与小型海商。

从天金至济州岛分成三个阶段,天金到登州是第一分阶段,由天金水师负责。从登州至荣成湾旁边的成山卫是第二分阶段,由登莱水师负责。从成山卫至济州岛是第三分阶段,由海商负责。

如此拆分的话,就能把看似繁重的运输压力分担到各个环节上了,从而让郑家船队专心从事远洋运输,达到快速提升运能的目的。

刨去渤海结冰的三个月,一年少说也能运走十八万人,不论是去库页岛、马加丹、堪察加,甚至北美,初期应该都差不多够用了。

某太子已经下令建造可以抵抗海上风浪的大型商船,可以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在明年便会大批量入役。

以达到每年向海外运输三十万人的目标,远期达到五十万人的规模,长期执行的话,就能极大的缓解大明本土的人口压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