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512章:补偿方案

明末黑太子 第1512章:补偿方案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印加帝国西部的沿海城市在两次海啸后的损失并不是太大,五千公里外的海啸等一路冲到南美洲的西海岸,能量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是城市需要全方位的消毒和清理,海景房遭受了强烈的冲击,大概率需要重建,不过有了两千亿元的贷款,这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这笔贷款之所以无息,就是因为到期时候根本不需要偿还,就是送给波洛,让其安抚珉心的。

如若后续还有海啸,印加上下也能有所准备,因为昊菁皇帝是不会亏待老朋友的,尤其是土豪版的老朋友。

在与波洛磋商之后,这笔贷款将以实物的形式运抵印加帝国。

实物就是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珉用车辆、工程机械、药妆产品、精密机床、武器生产线等等。

像农产品与食品什么的,印加帝国根本就不缺。

农作物的主产区——拉普拉塔平原地区,除了叛乱之外,根本没受到海啸的影响。

利用这次补偿给印加帝国的机会,朱慈烺将泡菜的拳头产品一股脑都赛过去。

三星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捷尼塞斯、现代、起亚、双龙品牌的汽车,斗山的工程机械与数控机床,爱美丽、兰芝、梦妆的化妆品,以及各种新颖的药品就更多了……

之前大明商品在印加帝国各行业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有了泡菜大礼包之后,以后可以占70%以上。

跟奥斯曼帝国一样,印加帝国与大明帝国在经济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

印加帝国出产的农产品、海产品、矿石与半成品都是大明本土需要的。

大明本土出产的各种轻重工产品、科技产品、纺织产品,也受到了印加消费者的追捧。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双方早已免除了关税,确保大明商品可以大量流入印加市场。

与此同时,印加帝国也在大明帝国的帮助下,建立了以发展本国优势行业为前提的轻重工均衡,同时涵盖海陆空三军装备的全套工业体系。

在武器弹药方面,由于大礼包里有105毫米线膛炮与炮弹的生产线,朱慈烺也就可以用贷款的形式来帮波洛建设配套的生产线。

泡菜的K1型(自称88型)主战坦克所使用的是KM68A1型坦克炮,原子美国授权的M68A1型,后者就是改进自英国的L7型坦克炮。

口径和弹药没变,只是美方对L7的炮闩、液压、制退器进行了改进,使得炮管可以在野战条件下进行拆卸。

阿根廷的授权生产型为FMK.4Modelo1L,也就是L7型的阿根廷版。

有了105毫米炮弹生产线之后,波洛召唤出来的TAM中型坦克也就不许用在打光炮弹之后就变成拖拉机了……

不光是L7坦克炮的弹药生产线,在朱慈烺这里还有30毫米机炮炮弹、12.7毫米H2重机枪子弹、7.62*51毫米子弹和5.56毫米子弹的生产线。

这些都是波洛需要的,因为阿根廷大礼包里的武器,基本都是英国或德国的制式装备,使用的弹药自然也是配套的。

门徒郑成功那边也是一样,南非大礼包里的武器多半都与英国武器有着联系。

“号角”主战坦克的火炮也是105毫米L7型,机炮、机枪、步枪、短铳子弹都是西方制式尺寸的。

能从尊师这里获得配套的生产线,郑成功当然也是非常高兴的,他正愁这件事呢。

“号角”主战坦克标配54发炮弹,看着很多,但实战打起来,也就能打两仗。

每个步兵只携带了六个弹匣,加上枪里的也只有七个而已,完全不够用。

大明的步枪有两种口径,6.1毫米与7.8毫米,跟5.56和7.62的子弹不挨着。

郑成功只能让士兵继续使用己方的制式枪械,因为有配套的弹药生产线。

新召唤出来的女兵还可以用CR-21突击步枪、R4突击步枪、DMG-5轻机枪进行巡逻。

在后方巡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叛乱的话,也不会浪费子弹,暂时也就只能个这样了……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原来朱慈烺也只能如此这般,因为没有配套子弹。

给召唤出来的士兵换装己方的制式武器,他们还得先学会如何维修和保养武器。

要不是这些召唤兵都是老兵,朱慈烺都想送他们去挖矿了!

现在有了超级泡菜大礼包之后,之前的问题就被迎刃而解了。

子弹没有每天兑换数量与兑换总量的限制,只要符合规格,就可以无限兑换。

相应的生产线也可以被兑换出来,这就意味着所有使用西方制式弹药的盟友的枪炮都不用担心在打光弹药之后被迫报销了。

也可以给TAM这样的坦克安装自己生产的火炮,但相应的炮塔以及其他配件也得换,整车改装的成本可以达到“豹”式的一半造价了。

那还不如直接生产“豹”式,还能降低后勤的维护难度。

不光是步枪与机枪发射的子弹与105毫米坦克炮弹,155毫米榴弹、105毫米榴弹、120毫米迫击炮弹、81毫米迫击炮弹,朱慈烺这里都有生产线,完全解决了波洛与郑成功的后顾之忧。

如若车辆使用的是MTU的发动机的话……

巧了,朱慈烺这里也有成品与生产线!

当年斗山公司就仿制的MTU的发动机,还推出了自己研发的仿制升级版。

至于如何运抵印加帝国与闽国,暂时还真是个大问题。

大西洋航线已经被英国海军与西班牙海军切断了,印度洋西部水域也不安全。

想要从欧洲地区起运的话,船队只能先去北美,然后溜边走,一直溜到南美东海岸。

大明舰队可以为船队护航,对于反舰能力相对弱一些的英西海军来说,水面舰艇给目标带来的威胁还不如潜艇。

朱慈烺也正是担心敌方潜艇,才让舰队尽量溜边走。

一艘商船上装一百辆捷尼塞斯豪华轿车的话,总额就是至少四千万。

这还是往少了说,按照吨位来估计,一艘万吨级商船所装载的汽车或者电子产品至少价值上亿元。

要是让对方用一枚鱼雷给击沉了,财大气粗的某皇帝都受不了这种打击。

就算是常规动力型潜艇,在浅水域伏击也很容易被直升机与水面舰艇发现。

溜边走的战术安排尽管要耗费1.5倍左右的时间,相当于绕行,但无疑是非常安全的。

这种战术再失败的话,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印加那边的高层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上梦寐以求的捷尼塞斯这样的超豪华车了。

根据波洛的要求,会尽快将新式豪车运过去。

捷尼塞斯品牌的G90、GV80、G80、G70四款车的总量为5000辆、1万辆、1万辆、2万辆。

这玩意单价比较高,若是数量太多的话,来个一二十万辆,总额就上千亿了,其他产品的份额就被极大的削弱了。

其余为五万辆MPV库斯途、五万辆大型SUV帕里斯迪、五万辆大型SUV嘉华,以及适合乡下及山区路况的十万辆双龙皮卡“雷斯特”。

若是需要的话,还可以将大型轿车索纳塔与K5、中型SUV的KX5也送过去。

不过就这八款车型,光是按照在大明本土的销售价格计算,总价就已经高达866亿元。

占贷款总额的43.3%,加上矿区需要的先进的工程机械,比例稳稳超过百分之五十了。

29.5万辆车的均价为29万3559元,已经远超印加帝国自行生产的家庭用车的单价了。

没办法,这些车主打的优势就是高级、时尚、先进、豪华,跟几万块钱的车不沾边。

哪怕是雷斯特皮卡,也是属于高端皮卡。

好处是所有车型在三年内且行驶里程在三万公里内,非发动机部分免费保修一次。

这些在城市开的话,只是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质量问题。

买了之后出去往死里得瑟,厂家就管不着了……

朱慈烺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这批车的用户会是何许人也。

想要收买人心,毫无疑问,豪车是最佳选择之一。

皇室成员、军队将领、地方大员、商界名流,都会是车主。

寻常百姓即使有了豪车也养不起,还会让人眼红,给每家发个救济大礼包即可。

若是老朋友需要,朱慈烺还会将“索纳塔”与K5这种大型轿车送过去。

单价18万,比单价39万的G70便宜一半还多,绝对是良心产品。

暂时还不需要生产廉价的经济型车,因为这样会击垮印加帝国的汽车工业。

朱慈烺还不打算给老朋友帮倒忙,影响对方的经济发展,对大明帝国也没啥好处。

门徒郑成功那边对于海啸几乎没有太大影响,闽国东海岸被马达加斯加岛这个安全气囊给保护得很好。

更何况现在郑军与大举入侵的西班牙军队激战正酣,根本没法跟已经恢复到叛乱之前的态势的印加帝国相提并论。

郑成功现在急需援助防空导弹、喷气式战机,以及各种南非大礼品里的武器的配套弹药。

朱慈烺只能保证在一个月之内运过去一批,在此之前,只能让长子先行支援。

不过有了波洛派兵助战,郑军与印加军队联手反击,加上某尊师提供卫星侦察情报的同时,为其答疑解惑,郑成功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比之前小了很多。

在去给师弟送货之前,黄廷的舰队先得东进,将攻占斐济群岛的倭军舰队彻底消灭掉,防止自己一走,就被师仁给偷袭后院。

根据卫星图像显示,师仁的舰队正试图南下,可能要夺取新西兰岛,也就是大明藩国——赵国与郑国的国土。

这还是小事,要是让师仁有机会咸鱼翻身,以新西兰为跳板,去打澳州的话,那大明帝国的损失就太大了。

在以斐济群岛为中心的荆国沦陷之后,朱慈烺必须派黄廷带着舰队去及时止损才行。

经过卫星图像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朱慈烺认为倭军可能装备三种舰载反舰导弹。

射程200公里的90式反舰导弹与12式反舰导弹,射程四百公里的17式反舰导弹。

前二者都是亚音速型,后者则式超音速型,对大明舰队的威胁更大一些。

空射型主要是射程400公里的超音速型A**-3反舰导弹,射程200公里的亚音速型A**-2反舰导弹,以及射程不到200公里的N**反舰导弹。

N**反舰导弹可以被F-35收纳在弹舱里,利用战机的隐身能力进行突防,然后在近距离突然发射。

倭军可以一批打过来几百枚反舰导弹,用广种薄收的方式来取得战果。

大战斗部、全程超音速、两百公里以上的射程!

倭国的这玩意这三个要素最多能顾及两个!

像N**这种为了顾及到能收纳进F-35的但舱里,刻意做小体积的反舰导弹。

优点就是隐身能力,在时速、战斗部、射程这三个方面全都处于劣势地位。

也就是说,倭军舰队与战机可能装备的这六款反舰导弹,每款都有明显的缺点,而且优点也不太突出。

后世战舰强调隐身能力,减少被敌舰雷达探测到的距离,以此来降低被反舰导弹命中的概率。

朱慈烺认为这是一条歪路,不能说绝对错误,因为大方向是正确的。

正路应该是加装大量的近程防御系统,以此来降低反舰导弹的命中几率。

天上有大量的侦察卫星,规模庞大的航母战斗群是不可能做到全天候隐身的。

一旦被侦察卫星发现,就意味着航母战斗群的位置彻底暴露了,战舰所谓的隐身能力只能用来自欺欺人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智能化的反舰导弹可以根据数据链提供的坐标进行飞行的,并不必须依靠舰载雷达。

不然探测距离只有四五百公里的舰载雷达,干嘛要搭配射程上千公里的反舰导弹呢?

大明帝国的主力舰,包括几千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都不会刻意被设计成隐身外形。

与其这样,还不如给每艘战舰加装六座以上的“密集阵”近防炮,以及大量的防空导弹更实在。

万吨级巡洋舰每侧均安装了四座“密集阵”,单侧来袭的亚音速导弹不到八枚以上,根本就不可能命中目标。

除了密集阵,还有远程、中程、近程防空导弹,加上“密集阵”,可以形成四道防空火力网。

朱慈烺的防空理念就是:我不隐身,就站在这,你牛芘就直接轰我脸上!

这是纯爷们型的打法,绝对不会遮遮掩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