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434章:全球黑化

明末黑太子 第1434章:全球黑化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这些家伙在地方兴风作浪,即便得到赦免,也不是全族,而是每家的一部分而已。

凡是退伍士兵,愿意接受招安之人,可以享受包括本人在内,亲属二十人赦免的待遇。

按照这个标准,即使有富绅与其结为亲家,所能分到的名额也是极为有限的。

除非退伍士兵是孤儿或者婆家不剩几个人了,否则娘家人一般只能获得五个左右的名额。

通过这招,某皇帝就可以快速分化瓦解掉敌对势力了。

若是对方势力庞大,像李海一样,手下拥有数千人马,所获得的赦免名额自然会更多。

大客户自然不会跟普通客户同等对待,不光给的名额多,给的钱也多,只要接受招安,那就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地伺候着,跟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样。

作为交换条件,被招安者除亲属外,必须上缴武器,解散人马,同意定居海外,落脚之后,遵守当地相关法规,不得重操旧业……

朝廷在南方招兵也不少,但大部分退伍士兵都响应号召,同意随大流去海外定居,至少比留在本土的生活更好。

南方耕地少,很多人退伍之后也只能在城市里打工,企业都搬走了,他们回乡也捞不到好差事,只能拖家带口跟着走。

沿海地区的老兵在没退伍之前,基本上就已经打听好了未来的出路,老乡在东南亚、南美、澳州都有不错的落脚点。

内陆的士兵不习惯海边的潮湿,更看重干燥的西域、北地、东地,而且移珉那边,获得的土地会更多。

老兵是地方上的隐患,故而当地官府联合军方,将他们能迁走的全部迁走,留下跟着富绅混饭吃的只是少数。

这才让富绅们给老兵开出了很高的价钱,人多的话那就肯定不会有如此丰厚的待遇了,更别说将自己的女儿或孙女许配给对方了。

看清形势之后,胆敢负隅顽抗的老兵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绝大多数都会为自己家人考虑,选择做个良珉。

很多都是刚娶了娇妻或新纳了小妾,自己若是死了或者被送去挖矿,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旁人?

最聪明的老兵就是像李海一样,占山为王,自己给自己打工的,前来投奔的富绅及其家眷和家丁,都沦为了他们手里的肉票,而且还被卖了个好价钱。

跟着李海混饭吃的喽啰,级别最低的,都拿到了八百枚银币的奖金,加上朝廷发放的路费,足以让他们在海外开始新生活了。

之前参加义军的富绅们,这下全都后悔死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自己虽然可以拖老兵女婿获得赦免,可家当几乎被一扫而空,等于是被净身出户了。

不光如此,还要做出无奈的抉择,因为到手的赦免名额就是个位数,根本满足不了全家的需要。

舍不得让心爱的小妾去挖矿,也不愿意让长子长孙去受苦,刨去这些,那就基本不剩啥了。

迫不得已,只能低三下四地去求刚入门的女婿,希望再给自己一些名额,然而每个老兵手里只有二十个名额。

给了娘家人,婆家人就得被送去挖矿了,谁特么愿意在矿区累死累活地干十年啊?那还能活着出来么?

现在每个老兵都可以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了,再也不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赘婿了,一个赦免名额就足以让娘家人为此而拼命。

花钱求购名额的娘家人自然是大有人在,不过囊中羞涩,因为山贼可不会轻易放过揩油发财的机会。

看在大家都当过兵的份上,或许不会为难老兵一家,但对于富绅,那就不需要给他们面子了。

面子是用自身实力挣来的,不是靠磕头作揖就能得到的。

换个场景,老兵去企业应聘保安队长,难道磕头、作揖、说句吉祥话,职位就能到手?

给当过兵的面子也就到此为止了,除此之外,该搜刮的对象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一贫如洗者遍地都是,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将贵重物品提前放在女婿的行李里。

不少遭到洗劫的富绅变成了穷光蛋,见到朝廷特使孙传庭,还舔着脸上去阻拦,哭诉自己的遭遇,希望特使能给自己讨回公道……

孙传庭倒是说了一番话,不过内容却是他的亲身经历,商贾自万历朝便开始大规模抗税、偷税、漏税。

然后在崇祯朝依然如故,若不是昊菁皇帝力挽狂澜,恐怕这天下都被关外的鞑子给鲸吞了。

朝廷收不上来税,就没有军费御敌,说到底,这是谁之过?

尔等有今日之遭遇,实属不知反省,咎由自取!

说白了就是自作自受,怨不得旁人!

而且知法犯法,理应罪加一等!

陛下能够颁布特赦,已经算是皇恩浩荡了!

孙传庭非但没帮商贾们开脱罪责,反而将其训斥了一顿,等于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他看来,奸商偷税,就等于偷了朝廷的税费。

如今山贼们将其洗劫,这不就是报应么?活该如此!

可怜之人未必有可恨之处,但奸商决计不值得可怜,反而非常可恨!

对于特使大人的如此言行,李海等人当然是新欢怒放,这就意味着朝廷根本呢不管他们搜刮的事情,等于又赚了一大笔钱。

三个月之后,李海、常山、关永旺,便带着家眷与嫡系亲随,在西西里岛过上了令人羡慕的退休生活。

由于有足够多的退休金,也不需要到了新地方还要找工作,没事就买点海鲜,吃点烧烤,搂着美艳的小妾,悠哉游哉地享受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于此同时,漠南矿场多了几百万矿工,这让某皇帝龙颜大悦,奖励了孙传庭三瓶仙药,外加几箱子银币。

五百万矿工每年能创造出至少两亿五千万银币的利润,十年便是二十五亿银币,之后还可以让他们去北地屯垦,真乃物尽其用也!

雅库茨克的冬季气温在零下四十度到六十度,刚好适合那些冥顽不灵之人去冷静冷静……

同纬度还有很多没几个人的好地方,这些地方都可以让那些脑后有反骨的家伙去定居。

毕竟在南方容易烧坏脑子,否则怎么会干出如此脑残的事情呢?

在军事进攻与镇抚招安的双重打击之下,大明本土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便被收拾得七七八八了。

尤其是两大重灾区,北方的山东与南方的江南地区,成规模的叛军业已名存实亡。

要么被重创,甚至歼灭,要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一部分重新变成良珉,另一部分被送去挖矿。

江浙地区已经驻扎了十个旅,约五万普鲁士军队,长江下游、运河南直隶段,以及浙江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均已被普鲁士方面接收。

与此同时,路易十四也迫不及待地派出了三个军九个旅的部队,接管了辽东半岛,组建了法兰西帝国太平洋舰队。

首个基地就是旅顺,进已经进驻了四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并驻扎了一支拥有五十架飞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

威廉二世最先接收的并不是广东、琼州或者东藩,而是福建,那里有两座造船基地和深水良港。

这是荷兰方面梦寐以求的,万万没想到居然用换地的方式得到了,地盘还比想象的要大很多。

大到以目前荷兰的人口,根本不足以控制广东、福建、广西、东藩、琼州、云南、贵州这七处要地。

荷兰议会已经同意,实施鼓励的命令,只要是荷兰公珉,每生一个孩子,不论男女,都会一次性得到五十银币的奖励。

根据荷兰相关专家的估计,要想守住如此大的地盘,荷兰的总人口至少需要达到三千万,这是最低要求。

法国也面临同样的困难,新地盘比此前大了好几倍,不过法国人口基数比荷兰大得多,而且一夫多妻制实施的时间比荷兰早得多。

这是让路易十四最为得以的决定,一代人从出生到成年,至少需要十五年时间,现生哪还来得及啊?

法国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连有点地位的黑人(非黑奴)现在都算作公珉了,不然实在凑不出控制如此大的版图的人口和兵力。

现如今大部分法国男人,只要不是对黑人特别厌恶,都会买几个黑奴伺候自己,不但便宜,而且还能让自己免于体力劳动。

黑美人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不同于白人女子,黑美人不但性格温顺,擅于服从命令,不要求吃穿,而且体力好……

当初西方诸国嘲笑明帝国已经罗马化了,因为明帝国的富人特别会享受,有奴仆,好洗浴,军队里充斥着大量的雇佣兵。

现在以法国为首的西方诸国,也逐渐走上了这条老路,因为从上到下都尝到了这条路的甜头。

元首需要人口来增强国力,增加税费,富人需要廉价的劳动力,顺便还能取悦自己,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然而各取所需。

法国陆军已经组建了黑人连队,除了军官是白人之外,连士官都是由黑人来担任的,除了造价昂贵的主力舰上没有黑人。

在某皇帝看来,只要不消灭黑人,那么全球黑化就是必然的,因为资本逐利,使用黑人可以最新大限度地榨出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出来。

军队亦是如此,既然用更少的钱可以雇佣同样多的人,那干嘛不用廉价的黑人来当炮灰呢?抚恤金还能少给点!

只要不影响普通人赚钱,那么大众对此是不会有多大的反对意见的,更何况黑人从事的多半都是体力劳动,赚的是血汗钱。

与之相反,如果买几个黑奴,自己就能当老板,从而用压榨黑奴的方法来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支持大规模引进黑奴的。

人本来就是自私自利的动物,假设压榨同类是合理合法的,同时能让自己受益,那干嘛不去做呢?

大明帝国也有不少黑人,但所从事的行业也仅限于采矿、冶金、物流、安保、搏击、娱乐等行业,真正从事智力劳动的黑人少之又少。

等搬离了本土之后,某皇帝倒是可以考虑满足新住户的需求,向其提供几百万黑人劳动力,这是双赢的买卖。

当初大明从法荷等国手里购买了大量的黑奴,如今就可以用价钱翻倍的方式卖给他们了,因为省去了运输成本,当天就能送货上门。

这就等于买黑奴不但不花钱,某皇帝还通过黑奴的子孙后代大赚了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某皇帝之所以不会限制黑奴生育,就算是奴隶矿工,只要找到想好的,也可以结婚生子,便是这个道理。

等非洲大陆上的大部分黑人都被送到其他大陆去之后,这块大陆不就是好地方了嘛。

不但有油有矿,粮食还能一年两熟,渔业资源更是极为丰富。

除了撒哈拉沙漠比较难收拾之外,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现在郑芝龙的闽地便是大明海外属地里建设的比较好的样板了,几乎吸收了八成左右的福建人,加上一部分广东人、江西人、浙江人、广西人。

总人口达到两千余万,工商业发达,且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百姓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大明本土。

当地的土著部落只能归顺郑氏,否则只能得到被消灭的下场,俘虏都会被送到大明本土来挖矿。

用这个法子,郑氏不但可以清除异族,给移珉腾地方,还能赚一笔外快,满足朝廷的需求,等于一举两得。

对郑氏来说,领地内的土著与野兽对其根本构不成多大的威胁,只要军队出动战机、坦克,所谓的麻烦也就烟消云散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盘踞在刚果的英军与西军残部,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两路人马似乎又有起死回生的趋势了。

郑成功下令在北部边界地带挖掘壕沟,拉上铁丝网,兴建了等距的炮楼,加派了巡逻队,谨防对方窜入自己的领地里打劫。

尽管实施了一堆措施,但基本上是防不胜防,对方屡屡越境,最终让郑成功忍无可忍,每年都会下令部队北上,给对方当头一棒。

在某皇帝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一边过得很好,一边过得凑合,贫富差距拉大之后,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