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377章:战争号角

明末黑太子 第1377章:战争号角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大明王师的每个装甲旅和机械化步兵旅均下辖一个炮兵团,编有一个重炮营、一个火箭炮营、一个反坦克炮营。

重炮营装备三十六门由卡车拖拽的一七一毫米重炮,火箭炮营则装备三十六门“正德”火箭炮。

反坦克炮营则装备三十六辆可以高速机动作战的八轮式装甲车,安装了一门六十五毫米炮。

除坦克之外,全旅的火炮看似不是很多,但有了空中掩护之后,这样的配置基本上就够用了,上次实战中还有些许富余。

因为一个军就编有一个装甲旅、三个机步旅、两个骑兵旅,装甲旅和机步旅总计装备七百二十辆坦克。

假设敌军想要阻挡某个军的强势推进,就算大明王师没有空中掩护,对方想要阻击成功,也得拥有两三千辆坦克才行。

原因就是明军在坦克性能方面占据极大的优势,不但炮弹是钨头穿甲弹,在观瞄仪器方面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此前的基础上,再假设一下,神圣罗马帝国可以同时阻击五路明军的进攻,那就意味着需要装备上万辆坦克。

单凭其自行制造的话,一年生产三千辆,三年之内达到九千辆,加上其他国家给予的军事援助,倒也能够凑出来。

但随着九号坦克的列装,对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数量优势,便会被迅速抵消掉了。

九号坦克的主炮射程可达两千五百米以上,每车备弹均达五十枚,若是情况紧急,还可增加一些备弹。

车体与炮塔的前侧和左右两侧均可安装装甲插板,相当于给坦克穿上了一件防弹衣。

一辆正面装甲厚度超过一百五十毫米,侧面装甲厚度达到一百毫米的坦克,在本时代的战场上,没有遭到空中打击的话,那几乎是无敌般的存在。

昊菁皇帝下令装备这种重型坦克,就是希望看看耗费巨资造出来的玩意,在实战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做到一炮一个“小朋友”……

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下,两百辆备弹均达到五十枚的九号坦克,便可以干掉对面一万辆移动废铁垃圾了。

但这仅仅是非常乐观地假设而已,实战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连空军都不敢打包票说能包圆对方的所有坦克。

当然,九号坦克的出现,倒是实现了大部分装甲指挥官的梦想,那就是让麾下的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尽管每个装甲旅分到的九号坦克都只有四十辆而已,但战术使用得当的话,的确可以在战场上发挥出以一当十,甚至当二三十的效果。

远射挨个点名,中距离边打边撤,然后蹲在二线打冷枪,那真是让车组感到无比的舒爽,一场打下来,没有拿到五个战果都不好意思跟其他车组打招呼。

不给对方近战的机会倒不是害怕被摧毁,更不是怕死,而是担心被打坏悬挂系统,履带倒是容易修理,但主动轮或负重轮坏了,那就费事了。

出勤次数越多,与敌人切磋的机会也就越多,战果也就可能越多,只要长脑子的人就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这种设想是没问题的,但实际情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从战场上败退下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残兵败将将自己的所见报告给约瑟夫皇储,后者原本较为乐观的心态就有点受挫了。

在开战之前,陆军已经装备了近三百辆“帝国卫士”、一千两百余辆“十字军战士”、两千多辆“圣骑士”。

加上法国、荷兰、瑞士、丹麦等国的援助,陆军现役坦克总数高达六千辆之多,已经有了与黄皮猴子以较高低的力量。

更何况工厂每月还能下线五十辆“帝国卫士”、两百辆“十字军战士”、两百辆“圣骑士”,一年便可下线坦克五千四百辆之多。

要不是上次战争对本土的破坏力太大,导致工厂产能与项目研发遭受了双重打击,帝国早就可以攒出上万辆坦克了。

若是第二次战争的时间推迟一年以上的话,约瑟夫认为己方也是可以具备抵挡黄皮猴子再次入侵的能力了,可惜……

好在近期,帝国还能获得一批军事援助,至少可以拿到一千辆坦克和一千架战机,多少可以弥补开战前几天的损失了。

为了安全起见,约瑟夫皇储还让一些重要的军工厂都搬迁到靠近法国或荷兰边境的敌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被轰炸的几率。

而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拖延时间!

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就对己方越发有利。

更上次一样,如果能够拖到夏季,可能疫病会二次爆发……

现在看起来,或许疫病比上万坦克或战机更好使!

当然,这并不是说坦克和战机没用,没有这两样武器,帝国就撑不到夏季来临了。

由于上次战争期间,“信天翁”对黄皮猴子的重型战机的作战效果不好。

约瑟夫皇储特意组织大量航空设计人员,在法国的帮助下,研制出了单引擎的“隼”式战斗机与双引擎的“鹰”式战斗机。

前者比“信天翁”的性能更好,在与法国皇家空军的“黑脚信天翁”战斗机近距离格斗时。

经常能够利用自己盘旋性能好,转弯半径小的特点,屡屡抢占开火先机,配合一门机炮与两挺机枪,的确能够以弱胜强。

后者的综合性能虽然比“黑脚信天翁”差一些,但却是整个欧洲,乃至除了黄皮猴子之外,所能研制出来的性能最好的双发重型战机了。

在开战之前,已经有近一千五百架“隼”式和两百架“鹰”式下线了,工厂还能每月制造出两百架“隼”式和四十架“鹰”式。

所以说一七三五年春季爆发的战争,彻底打乱了约瑟夫皇储的各项计划。

不但工厂无法完成一万架新式战机和一万辆新型坦克的生产计划,部队更无法完成相应的列装,从而形成战斗力。

更可怕的是,这次黄皮猴子又投入了一种新式重型坦克和一款新的单引擎战机。

重型坦克比原来的那款的体型还要庞大,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装甲自然也更厚。

根据报告,这种怪物能在一英里外摧毁“十字军战士”。

按照这种火力来推测,那么“帝国卫士”也难逃厄运。

必须加厚“帝国卫士”的装甲,达到一百五十毫米甚至两百毫米,才能与之一战。

但那么做的话,“帝国卫士”的机动能力便会直线下降,也会加重悬挂系统的负担。

可约瑟夫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总不能看着耗费巨资生产出来的“帝国卫士”被对方轻而易举地摧毁吧?

前期将“帝国卫士”的前装甲一律加厚到一百五十毫米,实在不行再加厚到两百毫米,就不信对方还能击穿。

但让战机加装装甲这事就够呛了,战机的机动性一旦直线下降,那就意味着可能要沦为对方的活靶子了。

返航的飞行员报告,对方的新式单引擎战机的机动性要优于“隼”式。

原先对“黑脚信天翁”所使用的切内圈,小转弯半径的战术就无法经常使用了。

倒是有机会用,但出现的次数并不多。

空战就是十几秒,甚至几秒就能定输赢,甚至定生死的。

自己抓不住机会的话,那就算是将机会拱手相让了……

一击就跑倒是还好,就怕被对方死死咬住尾巴,那可就难受死了。

由于战争才刚刚开始,约瑟夫通过前方传回来的情报还无法判断黄皮猴子的这款战机的大致数量。

之前法国等盟友也没向自己通报过相关事情,看来黄皮猴子对这款战机和新式坦克是严加保密的。

居然让自己一时无法做出战术调整,真是可恶又可恨的黄皮猴子!

如果将装备新式武器的帝国部队前压,或许可以遏制黄皮猴子的攻势,那样的布署势必会出现很大的伤亡。

反之,就要寄希望于对方装备先进武器的数量不多,否则会急剧压缩帝国的占领纵深,给黄皮猴子可乘之机。

原本约瑟夫皇储是打算等到适当的时候,譬如疫病再起之际,一次性投入过半装备新式武器的帝国部队,用来实施反击行动的。

然而眼下的情况,前线的新式装备碰到了对方的新式装备,优势就没那么显著了,不但如此,还有吃亏的可能。

约瑟夫倒是愿意相信对方的新式武器数量也不会很多,毕竟这玩意的制造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黄皮猴子就算是再有钱,也不可能一举换装上万辆新式坦克和上万架新式战机的!

约瑟夫的逻辑是没错的,与实际情况倒是也算吻合。

大明帝国的“火烈鸟”的产能也只有每年一千架,预计今年会达到两千架,因为不但要供给前线,还要给海军和空军同时换装。

之前只装备给负责北地的第四和第六航空队,从而增强了新武器的保密性。

一旦参战,保密性就戛然而止了,除非不会被对方收集到战机的大部分残骸。

九号重型坦克的产能比“火烈鸟”更低,只有每年四百辆。

即便如此,每辆坦克的制造成本也高达至少十七万银币。

等于光是这一项武器的支出,朝廷就要拿出近七千万银币。

对此,陆军也是比较委屈的,每年装备十个重型坦克营,已经是最低需求了。

户部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但要掏钱给陆军买新坦克,还要买新式火箭炮、重炮、卡车、越野车、雷达、防空炮……

林林总总算下来,每年砸两亿银币都是往少了说。

当然,比起海军,陆军的这点钱就不算啥了。

一年光是建造战列舰、航母、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这四大主力舰,开销就高达四亿银币。

要不是如今岁入已经超过了二十亿银币,光是早舰一项,朝廷就早已破产了。

海军总司令揭暄对此的解释也很合理,首先,海军舰艇造价高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才会产生出相应的战斗力。

从为大明帝国夺得制海权,海上贸易的安全得以保障,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出口,这是物有所值的。

其次,海军的很多作战舰艇在服役一段时间之后,都可以作价对外出售,从而收回大部分建造成本。

等于海军在舰艇服役期间,只花了一小部分的使用费,仅此而已,这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也可以促成良性循环。

最后,只要朝廷的战略需要,海军便可以维系海外属地与本土的联系,即便在战争时亦是如此。

这番话暗示的意思很明确,海军能确保海外属地的安全,也能攻击别国的沿海地区,说白了就是可以随时出去刮地皮!

反之这种事,海军也不是第一次干了,光是远征美洲就干了好几次,每次都赚得盆满钵满地凯旋而归。

对于这方面,朝廷里也没有人感跳出来反对,因为当年的历次远征行动,军机处的这帮人都分到了不少好处。

做到从上到下利益均沾之后,海军的历批造舰计划,自然全都顺利通过成本预算。

再说印加帝国的铜和硝石,奥斯曼帝国的石油,那样不是需要船队来运输?

没有一支强大无比的海军,又如何能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揭暄也不是夸夸其谈的主,哪怕没有郑成功与波洛的支援,也不用出动陆军和空军。

单凭二十个旅的陆战队,在主力舰队的掩护下,也能打下来丹麦,无非是现阶段还要维持在全球其他基地的驻军而已。

为了同时击败丹麦与神圣罗马帝国,昊菁皇帝已经下令在这次行动中,投入陆军近半的野战部队。

空军的第六航空队列编的作战飞机数量超过一万架,占空军战机总数的一半以上。

海军更是出动了大部分航母与两栖攻击舰,战列舰倒是还有一些部署在海外基地。

若是战事吃紧,朱慈烺还能继续向西线增兵。

进行总动员是完全没必要的,有以下好几个原因。

真正的大杀器——北风弹道导弹,一直处于保密阶段,迄今为止还没登过场呢!

更何况倭国愿意继续出兵,为大明帝国打工的大名多不胜数,大家就盼着战事规模越来越大才好。

各地的预备役部队也没有参战,此时在前线作战的官兵都来自张煌言所管理的西部总督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