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330章:澳州发展

明末黑太子 第1330章:澳州发展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西铁城背靠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铁矿,加之气候宜人,朱慈烺认为该地光有造船与冶金两大支柱产业还不够。

在前些年便让朱祥堂引进了飞机、汽车、机械这三个需要金属加工的产业,同时还能进一步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

西铁城目前已经实现年产“信天翁”战斗侦察机近千架、各型汽车三万辆以上,在航空与交通运输方面,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朱慈烺在考察了当地的飞机制造厂和汽车工厂之后,决定将“大力神”与“黑脚信天翁”这两款机型也放在当地投产。

加上下达的诸多订单以及陆续抵达当地的百姓和工业人口,预计在十几、二十年之后,西铁城的常驻人口将突破百万大关。

澳州西北部的总体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滨海地区,特别是西铁城周边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西边与南边各有一处面积不小的绿洲。

当地还有多条河流汇入大海,故而在当地建设一座大型城市的前提条件是具备的,不过还是要重视防沙治沙,对沙漠可不能轻敌大意。

朱慈烺打算将西铁城发展成集造船城、天空城、汽车城三合为一的工业型城市,未来在汽车方面便可达到年产上百万辆的水准。

从西铁城向中东和印度出口汽车的成本要比从大明本土出口低不少,也就意味着同样的价格,厂家赚到的利润就会更多。

未来三四百年,这个产业都不会过时,现在对当地进行大力投资自然是非常值得的,起步早的优势未来会越发的显著。

北都那边寸土寸金,在西铁城这边就不存在那种情况了,厂房占地面积可以夸张到为所欲为的地步。

基本上实力不太弱的大中型企业,占地面积都是按照公顷来计算的,

朱慈烺也鼓励当地的厂家这么做,只有实现产业规模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获得并消化了汽车的生产技术之后,法国已经开始向法属印度及周边地区销售汽车了。

朱慈烺当然不会对此熟视无睹,趁着路易十四忙着收拾自己家里的烂摊子之际,大明便可以在印度市场快速扩张了。

由于印度被法国、荷兰、葡萄牙、大明(印度东部地区被缅王朱慈焕占据)、波斯这五家瓜分。

印度当地的发展速度远逊于西方诸国以及大明,不过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很大、气候又非常不错。

导致当地的土豪数量不少,其消费能力也是相当可以的,整个印度每年的汽车需求量至少在十万辆以上。

朱慈烺认为今后十年之内,印度市场的规模将翻一倍甚至两倍。

大明生产的汽车就算无法挤进法属印度市场,也要通过自家老弟的渠道,抢占另外几家的市场。

甩锅爹让自己照顾那个在缅甸就藩的弟弟,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朱慈烺就因势利导,将这只老弟发展成为自己在南亚地区最大的经销商……

对此,朱慈焕是非常乐意的,因为大明出产的商品,在印度是非常受欢迎的。

印度中东部地区的市场几乎已经被质优价廉的大明商品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其他国家的同类商品很难挤进来。

受此影响,当地的土著贵族们都热衷于挖矿,用矿石来换取自己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易货贸易可以给自己节省一大笔钱。

印度汽车市场有一点跟大明,乃至全世界完全一样,那就是除了喜欢轿车和越野车的贵族之外,大部分买得起车的人都首选皮卡。

在大明汽车所能覆盖到的地区,卡车占总销量的六成份额,皮卡占据三成,轿车与越野车合计才占一成而已。

朱慈烺在开启环球之旅前,最新型的大型皮卡已经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了。

这款皮卡比市面上销售的皮卡外形更大,载重也更大,虽然价格更高,但在上市之后,仍旧不影响其火热的销售趋势。

朱慈烺认为鉴于当今世界各地路况多半都非常不乐观的情况下,皮卡就完全取代了轿车,成为了所有城乡购车一族的不二之选。

轿车没法适应乡下的路况,越野车拉货又少,皮卡就是二者与轻型卡车的结合体,故而显得性价比超高。

在西澳这边,满大街都是皮卡,轿车与越野车反而非常少见。

由于西铁城比北都距离科威特更近,通过海运过来的汽油价格也比北都要便宜一成左右。

因为当地就有汽车厂和钢铁厂,距离矿区又非常之近,皮卡售价亦是如此。

当地人收入在五年之内完全不需要缴税,使得不少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

西铁城有五十多万人口,但因为汽车保有量高,以及配套设置完善,工业又非常发达,给外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座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

朱慈烺认为该城非常符合自己的初衷,基本上就可以作为海外属地的城市建设典型来进行推广宣传了。

西澳第二大城市就是以同样以采矿与冶金为主的铝城(珀斯),该城位于澳州大陆的西南部,当地气候比西铁城更为宜人。

因为该城以南的山岭地区是澳州,乃至世界最大的铝矾土矿,这座因为当地盛产铝而闻名的城市便被称之为“铝城”。

目前铝城矿业公司每年可以开采出超过一千万吨以上的铝矾土,加上当地的铁矿与镍矿,使其成为了整个澳州地区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

纳税是向长子朱祥堂所管理的州府纳税,而非大明本土的朝廷。

由于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原因,与西铁城不同的是,铝城这边在采矿业兴起的同时,也没有耽误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

农场主与牧场主几乎遍地都是,每家的耕地与牧场都远超本土的同行。

朱祥堂早已下令耕地和牧场的划拨与已有的矿区是要远离的,故而双方互不影响。

实际上,农场主与牧场主都盼着自己的地盘上能埋着某种金属。

一旦被发现,一下子就可以让全家躺着赚钱了。

往少了说,每年至少有上万银币的分红,可是比种地或者放牧轻松多了。

话说回来,在西澳种地或者放牧也没啥不好的,压力比本土小太多了。

凡是迁居到此的农户,在一年之后就能实现自给自足。

三年之内,各家各户就会有大量的余粮可供出售。

在当地住了五年之后,所有农户都开始为买粮而发愁……

朱祥堂过来没几年,便开始也为收粮而发愁。

农户与皇长子愁的是一件事,但是两个方向。

当地的问题不是粮食太多,而是粮食太多。

当地农户享受五年全额免税的待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丰收之后要卖粮。

尤其是当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人少粮食多。

除了工人、商人、官吏、军队、牧场主之外,需求根本就不大。

其实本土的情况也是这样,但澳州地广人稀,这方面就被放大了不少。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倒是可以解决积压大量粮食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移珉。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把粮食喂牲畜……

鉴于澳州还没奢侈到这种地步,朱祥堂也只能优先考虑前面那个法子了。

由于当地没有建立汽车厂、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厂,铝城的人口并不多。

但是周边的总人口加起来却有近七十万,超过了西铁城。

无非是人口密度比较小,居地比较分散。

朱慈烺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番,便前往了鳄鱼城(阿德莱德)。

该城因为其附近的海湾(圣文森特湾)外形就像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鳄鱼而命名。

侦察机报告,该城附近的森林燃起了大火,导致附近空气质量非常不好。

朱慈烺也就不打算上岸休息了,只能改道去蟹城(墨尔本)了。

蟹城的由来跟鳄鱼城一样,除了不好书写之外,倒是好听也好记。

该城附近也有山火,但没有鳄鱼城那边严重,还是可以稍作停留的。

朱慈烺通过从当地获得的电报得知,澳州东南部地区的大部分消防队都在忙着扑灭层出不穷的山火。

这还是情况已经大为好转了,在两个月之前,连“大力神”运输机都出动帮助灭火了,不然真的控制不住火势了。

山火烧的其实都是钱,因为只烧草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去管,值钱的都是树木。

被烧毁了,那真就只能做烧烤的燃料了……

澳州官府预计仅一月份由山火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便高达三百万银币以上。

全年的总损失将会超过一千万银币,而且基本上无法弥补回来。

朱祥堂虽然带着兄弟们奔赴火场,亲自指挥灭火,仍旧难以大幅度降低损失情况。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后世当地的山火也是非常难以有效控制的。

第一批八条运河于昊菁四十七年(1690)春末验收完毕,第二批八条运河则于五年后竣工,第三批八条运河在昊菁五十七年完工。

在朱祥堂的主持下,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整个东澳地区总计有七批总计六十六条运河先后完工。

这些运河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大分水岭以西的地貌情况,将较为干旱的内陆地区变成了可以耕作的沃土。

具不完全统计,由于运河的帮助,已经开垦出来的荒地便高达五千万亩以上,接近大明开国时北直隶的五千八百万亩的耕地面积。

按照每户拨发五百亩耕地的标准来计算,光是这部分耕地便可以安置大约十万户,近百万人之多。

等舰队抵达黄金海岸,见到朱祥堂之后,朱慈烺便详细询问了长子关于利用运河开荒耕作之事。

朱祥堂的计划是每年新开耕地五百万亩,每十年达到五千万亩,安置百万人口。

这个计划只是针对东澳当地的情况,南澳很多地方并不需要运河就能耕作。

加上工业与牧场的话,整个澳州每年安置上百万人口是完全可行的。

既然远道而来,朱慈烺不亲眼看一看是肯定放心不下的。

在一群儿子的陪同下,某父皇亲自参观了由皇四子朱祥城亲自指挥开凿的东澳第一运河。

这条运河不是最长的,难度却是当时乃至后来最大的。

好在朱祥城出身土木工程专业,算是业内人士,对这方面是比较熟悉的,加之下面齐心协力,这才让打穿大分水岭的运河如期完工。

而东澳地区最长的一条运河,已经横穿了位于中东部地区的大盆地,长达三千里之多。

这是朱慈烺希望看到的场面,这种长度的运河自然是越多越好。

不同于后世,如今澳州的人口将会越来越多,完全不缺乏开荒的劳动力。

在海运能力日渐提升的情况下,运抵澳州的移珉必将与日俱增。

只要有闲置的空地,哪怕是荒地,不缺水的话,那就一定会有人过来种地。

那些连运河与内河都无法企及的地方,也会当作牧场来处理,不会浪费掉。

在看过了运河上下游的情况后,朱慈烺决定每年给澳州的援助金额提升到两千万银币。

此举就是对一群儿子努力工作的认可,同时奖励他们一千万银币,具体如何分配,由长子来决定。

援助金额看似不是很高,但澳州当地是完全不向本土朝廷上税的,等于是每年净赚两千万银币。

用这笔钱来向本土采购各种商品,以及安置移珉以及给官吏们发工资,可以极大地减轻澳州当地的负担。

澳州也是有驻军的,不过总兵力也只有五万,折合十个旅而已。

除了日常训练之外,最重要的任务不过是抓捕通缉犯罢了。

这就是坐拥两洋的巨大优势,当地没事,外敌就更难入侵了。

由于整个西太平洋几乎成为了大明的自留地,前来澳州发展的皇子们的亲妈也先行乘坐战舰抵达了当地来探亲。

等朱慈烺到黄金海岸时,这群早就希望看到自己儿子的老婆们已经在海边别墅里住了快三个月了。

没人不说当地的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可是比北都好太多了,都想一辈子住在这里不走了。

对此,朱慈烺也同意了,谁想留下都可以,由其儿子进行赡养,哪怕改嫁别人都行。

那么多老婆,自己都忙活不过来了,有这等好机会,那就尽可能地要甩掉一些累赘。

大家就是个想法,没人真傻到留在当地,在北都伺候皇帝,可是能得到仙药的。

女人都爱美,越是漂亮女人就越爱美,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对后妃们来说,可以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但绝对不能没有仙药。

否则她们靓丽的容颜就会急转直下,变成跟外面也有的老太婆,直至寿终正寝……

朱慈烺对此当然心知肚明,这些老婆的想法跟之前路易十四相类似。

要是没有仙药作为护身符的话,保不齐自己就真的会死在巴黎了。

这玩意已经超过了先进武器,成为某皇帝牵制其他元首的神兵利器。

话说回来,住在黄金海岸这种地方,的确可以延缓身体的衰老。

朱慈烺已经初步决定,在将都城搬到新都(鄂木斯克)之后,等到冬季就来暖和的地方过冬。

反正一切差旅费都是自掏腰包,不花朝廷一个银币,就相当于寻常百姓在冬季出来旅游了。

等到春暖花开之后,再搭乘北线铁路,返回新都,在那里躲过炎炎夏日,岂不是两全其美了?

无非就是要在路上消耗两个月的时间,每年这么折腾一次的话,的确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自己会瞬间移动就好了……

不过,通过这次环球访问表明,最好不要经常四处得瑟,不然真的是很费钱的。

前前后后在法国花了一亿多,加上一路上的各种开销,这趟下来两亿银币就没了。

干预法国的军事行动,朝廷能给全额报销,余下的部分就必须自掏腰包来解决了。

一年一次,一次五千万银币,朱慈烺都觉得有些肉疼,更别说上亿银币了。

当年始皇东游蓬莱,算上通货膨胀,兴许都没这么贵……

停泊在码头的那些巨型铁甲舰虽说好看,但的确都是实打实的吞金怪兽。

烧煤的品种的使用成本多少还能便宜一些,升级到烧油时代,那每艘战列舰都等于是一部巨型的“银币熔化机”了。

为了表示自己与一种兄弟们的孝心,朱祥堂早就自掏腰包,给父皇准备了一座堪称奢华的行辕。

占地九公顷,耗资六十六万银币,里面有东西方的建筑和园林,属于整个澳州最好的宅院,而且没有之一。

对比北都的皇宫,这座行辕的造价当然不算贵,朱慈烺也没让儿子白忙活,结合现在的市价,直接给其全款报销了。

造价不是很好,源于这边地皮便宜,而且木料可以就地取材,换成在北都,相同的宅院就得翻好几倍了。

朱祥堂虽然宅心仁厚,但也绝对不是二傻子,早就算准了今天的结果,故而当初才会下令建造。

占地不太大,造价不太高,否则一旦父皇查账,自己非但没讨好,反而还得被斥责。

只要不是太过奢靡的礼物,朱慈烺还是愿意笑纳的。

但在黄金海岸,有这么一座行辕就行了。

其他地方的地产也不是不能买,让长子看着办就行了。

直接拨付给他五百万银币去下单,算是刺激当地的房地产业发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