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70章:无钱练兵

明末黑太子 第270章:无钱练兵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很多不谙边务的朝臣被太子这么一点,仿佛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宁锦二城乃是边关重镇,更是抗击东虏南侵的桥头堡,焉能成为我朝致命弱点,有些颠倒黑白的嫌疑。

新任吏部左侍郎孟兆祥就不明所以,定要问个明白才行:“殿下,此二城为孙承宗大学士力主之重镇,扼守要冲,着实为辽西屏障,殿下却言之为弱点,臣对此愚钝不解。”

听太子的意思,不但不能重兵驻屯,似乎还有收兵撤退的打算,削减守军兵力倒是可以理解,但是若要自行放弃,便是万万不可了。

有人不理解很正常,幺鸡慢条斯理地解释道:“不光是爱卿不解,相比一些爱卿同样不解,只是没有立即疏言而已。眼下辽西兵马以无力与东虏进行野战,此为众所周知的事情,无须遮遮掩掩,无视敌我战力对比,仍旧以上朝自居,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宁锦二城若是被东虏围困许久,则王师必定须北上解围。然解围谈何容易?哪位爱卿有把握立下军令状,率领十万王师野战退敌,本宫立刻命王在晋将辽西总督之职让与其就任!有么?没有吧?既然大家对解围的难度都心知肚明,也就完全没必要用朝廷的颜面来搪塞了,我大明的尊严早就被一堆败仗给丢光了!想要挽回颜面,就只能通过打胜仗来解决,如何打胜仗?首先便是围剿流寇余孽,整饬内务,休养生息,提振经济。太仓有了银子,才能有饷银来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战胜东虏,乃至收复失地,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真若是这样的话,那咱们君臣今日在大殿讨论一番,辽东就应该得到光复了,实际上是这样么?那些非议朝廷战略之人,无非就是这般异想天开,自己连银子都不掏,甚至还在偷税漏税,便要求朝廷收复失地,难道朝廷可以用嘴去收复失地?哪位爱卿可以去通过跟东虏讲仁义道德的办法来收复失地?莫说尔等不行,就是普天之下的文人墨客都不行,因为东虏只认枪炮,不讲礼数!谁能将东虏打得屁股尿流,抱头鼠窜,谁就能迫使他们臣服!如今我大明军力疲糜,只能用兵力优势压倒东虏,二十万不行就三十万,三十万不行就五十万!成祖皇爷爷挥师五十万北伐檬古,本宫自认为军事指挥才能远逊于成祖皇爷爷,便挥师八十万讨伐东虏。八十万大军刨去其中三十万杂役,尚有五十万战兵,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饷银,一年便是一千两百万两之巨,加上兵器、军械、弹药消耗,光是支应便须两千万两,粮草尚需另行计算,若是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如何讨伐穷凶极恶的东虏?眼下朝廷是没有如此巨款专门用来扩军备战,哪位爱卿若是有大才,可募集到一千万两银子,本宫便在入秋之前,御驾亲征,北伐东虏。暂且就算是借,待大军凯旋之后,便连本带利偿还一千一百万两。问题是有爱卿可以筹措到这笔巨款么?没有的话,那就老老实实地做事,莫要被市井流言所左右。从今往后,在本宫认为准备妥当之前,不论是官吏还是百姓,谁要是继续嚷嚷讨伐东虏,本宫就把谁全家发配到辽西前线去!王在晋那里正缺士卒,该人全家正好可以充军报国!”

主战派说打,没有枪炮,没有士卒,难道用手去实锤辫子啊?

就眼下这点人马,只要双方爆发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就基本上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辫子主力有十五万左右,大明集结三十万,有一倍左右的兵力优势。

非但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还极有可能遭遇一次巨大的惨败。

首先,明军内部除少数王牌部队之外,大部分士卒的单兵战斗力都比辫子要低。

其次,自从广宁大败之后,明军已经多年没有会战的经验了,指挥协同更是无从谈起。

然后,各路总兵心性不定,只要所部稍有损失,扭头就跑也说不定,这将对明军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直接导致全军溃败。

更重要的是,某太子手里就剩这点家底了,这三十万人马就是最后翻盘的希望所在,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能孤注一掷。

辫子屡战屡胜,士气正旺,某太子也不想触那个霉头,主动给人家送银子送装备,就只能窝在家里当死肥宅了。

跟辫子打仗,兵力优势就是最大的心理安慰,扩军备战是当务之急,却不能一蹴而就,因为银子不够多,无法支持一次曝兵二十万。

一个士兵不算粮食,光饷银和装备就需要至少五十两银子,这还是步兵,骑兵和炮兵得翻倍才行。

二十万人马,将骑、步、炮三个兵种都配齐了,少说得一千两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一大笔钱。

紫金债券倒是有这么多,可还得用来钱生钱,军队可是只进不出的貔貅小可爱,喂多少就吃多少,永远不知道饱……

你不能指望这二十万人马顷刻间就具备战斗力,简单训练三月就拉到战场上的结果就是给辫子去送快递。

如果等到新军形成战斗力,起码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每年光是养这些人马,就需要不下六七百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这二十万人马没等打仗,就一定会烧掉两千万两银子,就问你怕不怕?

在练兵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少花钱所对应的结果就是吃败仗。

从理论上说,就是用钱来买胜仗也不过分,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辫子大多都有三年以上的实战经验,而且以老兵居多。

明军的新兵连活人都没杀过,以上战场就能战斗力爆表……

这仗就不用打了,皇太鸡一定跪地哭诉,爬过来向某太子磕头认错!

幺鸡认为北宋的澶渊之盟就很识时务,就花了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匹绢,便换来了双方息事宁人,互惠互利。

送给大辽的东西也就折合三十余万贯铜钱而已,而当时北宋的财政收入不算各种金银铜矿,便高达六千九百多万贯。

岁币仅占其财政收入的0.5%不到,可谓是超值的合同,只是被后人认为有损国体而已。

再看明朝,从1619至1639的二十年,每年辽饷姑且算做三百万两,累计高达六千万两。

所得到的结果就是锦州以北地区全部丧失,屡次损兵折将总和不下二十万,还被辫子入关劫掠五次,人员财产损失达上千万两之多,对北方经济的破坏更是无法统计。

被后世引以为傲的不称臣不纳贡不求和,只换来不到三十年便亡国,天子守国门守到就剩一棵歪脖子树可用……

像某些人穿越过来没多长时间,就率兵北伐,一顿“啪啪”辫子,你这么能耐还御驾亲征干嘛?打个响指就把辫子都给解决了!

被太子教训了一通,大多数人都消停了,不过吏部右侍郎申佳允似乎并没有打算就此作罢,出列疏言道:“殿下,臣不知倘若东虏再次入关,朝廷该当如何?”

既然太子对朝臣非议辽西边务很少不满,那就暂且不提了,不过畿辅地区被兵非同小可,如何应对,必须早下定论。

幺鸡也不想多解释,便抖出八个字:“能战便战,能和便和!”

打吧?

没钱!

不打吧?

你特么还隔三岔五的来打我!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非常特么滴尴尬!

冬天的时候,卢象升率天雄军在巨鹿战殁,这里面有很大程度是甩锅爹与杨胖子把老卢头给架空了,而且身边的将领也率先跑路了。

不过即使明军集中附近的主力与辫子展开决战,获胜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的,无外乎是被团灭而已。

考虑到双方的战力对比,某太子认为在两军决战的时候,渣明用三十万兵力打对面的十万才能有获胜的希望。

之前都分析了这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就别瞎惦记着胜利的事情了,那是要用银子来买的。

在本时空,战场上的胜利对像甩锅爹一样囊中羞涩的贵族吊丝暂不开放……

申佳允一听说太子有意与东虏言和,立刻大惊失色,宏声质问道:“殿下,东虏占我大明国土,杀我大明百姓,早已结下血海深仇,历代先皇无不调兵遣将,力图光复辽东故地。时至今日,东虏仍旧觊觎我大明万里江山,殿下岂能与酋奴言和?”

双方厮杀了二十余年,到了太子这里就要与宿敌握手言和?这怎换得了?

同为主战派的大理寺卿成德旋即出列,支持同僚的看法:“臣附议申侍郎所言,万不可与东虏议和。倘若言和,朝廷颜面何存?又如何光复辽东?此策委实有愧列祖列宗之夙愿,还望殿下三思!”

在主战派看来,言和是大逆不道之事,莫说太子有意如此,就是皇帝执意言和,也会遭到朝野舆论的一致抨击。

幺鸡没有呵斥或者反驳这货,而是淡然地反问道:“若是不言和,依两位爱卿看来,朝廷该当如何呢?纸上谈兵就算了,朝廷里每个人都会,本宫要的是实际策略!”

好不容易挑了几个不是蛀虫的官员不缺,结果就来了这么两个二货给自己添堵,真是躲都躲不开呀。

既然太子问起,申佳允便娓娓道来:“臣以为若战虏则必先练兵,编练士卒则需挑选将领,加之锋利火器,便可事半功倍。王师少马,可多造战车,野战以拒东虏铁骑,由此扬长避短,或能克敌制胜。”

申佳允说的大致方向没错,而且也很有针对性,只是忽略了一个前提条件。

幺鸡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着这只二货道:“爱卿所言无不道理,故爱卿可否自行筹措相应银两,以备练兵之用?”

你打算练多少兵,就乘以五十,这就是每年的练兵成本,然后你再想想练多少人。

太子抓着银子的把柄不放,申佳允顿时为难起来,可不敢把锅甩给户部,只能暂且自嘲以示弱:“臣才疏学浅,此事恐不可及也!”

说了半天,最后将筹钱的差事丢给户部,户部尚书和侍郎也不会充耳不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对方上嘴皮一碰小嘴皮,就让你筹措一千万两银子,换作你是背锅侠,你会应承下来?

这可是朝会,不是私下插科打诨闲聊,一旦应允就要做到,否则就是其君之罪了。

幺鸡又重申了一遍适才的内容,免得有些智障大臣又犯二:“本宫前番已然说过,朝廷暂无能力大肆扩军,现有兵力不足以野战拒敌。哪位爱卿有能力筹钱,本宫便加封其勋贵头衔。筹到一百万两,封伯爵。筹到五百万两,封侯爵。筹到一千万两,封公爵。只要银子进入太仓,本宫便立刻兑现,绝无戏言,而且是借款,年息一成,五年内连本带利偿还。若是没人能够筹措银两,便莫要轻易言及整军备战,没钱,整甚么军?备甚么战?本宫现在再广而告之一遍,莫筹钱便莫言战,纸上谈兵者请自行致仕,本宫一概应允!倘若只会夸夸其谈地涉及支应银两者,恕本宫不久留!”

老子就算是现在公开买贵族头衔,还是世袭妄逆的,你们有能力买下来么?

连养家都靠本宫给发俸禄,就嚷嚷着打东虏,你们无愧为嘴炮大臣!

说花钱,一个个都特么极其精神,恨不得眉飞色舞。

说赚钱,就都瘪茄子了,生怕点到自己。

就这德行这智商,还想着打东虏,去跟辫子打情骂俏啊???

吏部左侍郎孟兆祥不肯服软,坚持己见道:“殿下,据臣所知,连日查抄使得太仓颇丰,总额不下上千万两之巨,何来如此窘境之说?用来整军备战岂不更为合适?”

百官都知道户部现在是有钱了,与之前大为不同,拿出数百万两银子也不是难事。

幺鸡都懒的解释了,可让老李头替自己发言:“关于这个问题,那就有请户部尚书李侍问为爱卿解答吧!”

这下有好戏看了,李侍问可是视财如命,将太仓的银子看成是自己兜里的钱,除了科学院之外,超过十万两的花销,哪怕是太子都要事先通知,经过他同意才行。

李侍问对孟兆祥这个蠢货的建议极其不满,就算太子不点到自己,也要予以坚决的反驳:“孟侍郎有所不知,是年镇抚陕茜须两百万两,镇抚山栋及筑城、晒盐须两百万两,镇抚河楠与山茜仍须此数。而辽饷须四百万两,宣大与蓟镇饷银须四百万两,南方兵马剿寇须两百万两,加之朝廷各项开支,总额不下两千万两,而超出户部存银六百万两以上,请问孟侍郎这练兵之钱从何而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