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65章:商议同盟

明末黑太子 第1065章:商议同盟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虽然斥资两千万银币,但柯尔贝认为真是不虚此行,因为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庞大帝国。

幸好这个帝国位于东方世界,若是与法国比邻而居,那就是天大的敌人了,跟奥斯曼一样可怕。

在开春之后,某新皇还特意为两位大客户举行了一次阅兵式。

哪怕参加阅兵式的都是留守部队,正步走得也是有模有样,非常齐整。

光是从军容阵型方面,柯尔贝与鲁伊特便可猜出这些部队的大致战斗力。

蒂雷纳侯爵曾对柯尔贝说过,明军,特别是皇帝的嫡系部队,都将服从命令,保持纪律放在第一位。

正步走就是这个理念的务实体现之一,能让观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军令如山、众志成城。

在阅兵式上,步兵方阵里的士兵除了手持火绳枪、燧发枪、左轮步枪之外,还得到了一款全新的轻武器——弹匣式栓动步枪!

起初某新皇还想搞个大明版AK-47,因为连中亚地区的山沟里,都能造出这玩意。

结果科学院捣鼓了好几年,进展都不大,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

弄出来一个大明版李恩菲尔德,也是栓动模式,不过口径是十毫米,子弹是10×60毫米尺寸,弹匣容量十五发,火力是左轮步枪的二点五倍。

枪长一百一十厘米,上刺刀之后为一百四十厘米,满弹状态重十明斤左右,造价与左轮步枪相当。

后者的好处就是不爱卡弹,但左轮枪膛就决定不可能装太多的子弹,换成八发,甚至十发容量的话。

制造时的报废率就会直线上升,导致造价会高居不下,不利于大批量装备。

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采用现在的弹匣式栓动模式更为靠谱一些。

只要大明王师列装十万支以上的这种步枪,往后步兵对付辫子骑兵就不用承受太大压力了。

尽管不是半自动步枪,更不是机枪,但只要数量上去了,凭借大弹匣的优势,火力密度就可以达到防御辫子骑兵的标准。

法兰西1777式燧发枪被定名为“无敌一式”,左轮步枪为“无敌二式”,弹匣步枪便是“无敌三式”,正好一脉相承。

由于弹簧性能不佳,使弹匣最多只能容纳不到二十发子弹,十五发为最佳状态。

不过只要未来冶金技术水准得到提升,“无敌三式”步枪还可提升载弹量。

这种步枪暂时只能给特种部队,以及少数精锐部队使用。

枪支造价不是问题,问题是射速太高,导致弹药消耗极大。

为了减少瞎打的情况,某新皇还让驸马爷孙云球研发了一款建议光学瞄准镜。

放大倍数只有一倍,但胜在造价低廉,可以量大管饱,每支枪都能安装一个瞄准镜。

在研发的时候,某新皇就让科学院造出了导轨,可以安装在步枪上,以便士兵根据自己需要,快速拆装瞄准镜。

有的眼神好的家伙已经习惯了用肉眼瞄准,的确用不着这玩意,瞄准镜反而不如自己的视力,更会降低命中率。

尽管有效射程只有不到三百米,对于一款膛线不难么明显的步枪来说,可暂时应该是够用了。

某新皇已经让科学院对无敌三式步枪进行改进,其中两项重要的改进就是拉出明显的膛线,再就是提高弹匣容量。

对于这款步枪的期望,某新皇认为可以成为一款里程碑式的轻武器。

尤其是从滑膛枪到线膛枪的过渡,并为半自动步枪的诞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好能逐渐改进为一款弹容量达到二十五到三十发的准线膛栓动步枪。

未来十年,科学院应该可以有所突破……

周遇吉带走了三千支,其中两千支都在张煌言的特种部队手中,马祥麟的白杆军此前牺牲不少,此番便得到五百支,余下五百支则分给各部的神枪手。

北都兵工厂还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初期的月产量不过五百支,随着时间推移,往后自然会得到提升。

经过三年多的各种实验,某新皇对这款步枪的性能基本满意,达到了大规模列装部队的要求。

兵部已经决定第一批先行采购五万支,待兵工厂完成这批订单,再行拟定后续数量。

来京拜年的郑芝龙得到了某新皇送给他的礼物,六百六十六支无敌三式步枪。

每枪配备弹匣十个、子弹二百发,以及说明书和各种养护用品与零部件。

郑芝龙在试射过一次之后,便决定先行采购一万支,并得到了再次以优惠价采购三万支的许可。

特种部队换装下来的两千支左轮步枪,某新皇也没打算白送给法国与荷兰。

即使是使用多年的二手货,也比不少燧发枪的火力要凶猛得多。

只要枪膛没问题,那就还是一支好枪。

特种部队的枪支的保养情况都非常好,毕竟这支部队的士兵都已经脱离文盲状态了。

对于手里能赚钱的家伙,特种兵们当然会对其爱护有加。

这批二手左轮步枪,按照某新皇的意思,便分给了白杆军和东宫卫队一千支。

鉴于蒂雷纳侯爵为大明作出的贡献,某新皇也送给其一千支。

蒂雷纳当然不会嫌弃这批二手货,因为即使是二手货,在市场上也是有价无市,供不应求的。

厂方的定价是五百两白银一支,实际上的成交价往往高达上千两。

装备一万人,便需要一千万两白银,这绝对是法国承受不起的。

得到了这批轻武器,蒂雷纳侯爵返回本土献给路易十四国王,便可以用来装备骁勇善战的龙骑兵部队了。

由于是六连发设计,一千龙骑兵便可当此前的六千龙骑兵来使用,更别说使用定装弹的左轮步枪的装弹速度要比燧发枪快得多。

“陛下,实不相瞒,鄙国已经与荷兰缔结永久互不侵犯条约,而此前鄙国也与贵国达成《明法友好通商条约》,不知三国可否形成一个条约?最好可以涵盖军事方面!”

柯尔贝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要试探明帝国的皇帝对缔结三边条约的态度。

因为此前两国之间的合作早已超过了通商条约的内容范畴,视为军事同盟也不过分。

在帮助明帝国击败其主要敌人之后,马萨林认为是时候再增进双边甚至三边关系了。

因为法国在陆地上的扩张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向海外扩张。

能够与荷兰握手言和,就等于在海上多个强大的盟友,但这还不够让法国利于不败之地。

随着西班牙帝国的日渐衰落,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头衔又重新回到了东方……

法国海军与荷兰海军联手对付英国海军,获胜几率是很大的。

但英国海军若与西班牙海军联手,法荷舰队即使取胜,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想要降低代价,那就是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再拉进来一个强大的伙伴。

对法国来说,明帝国就再合适不过了,世界上找不出比其更合适的了。

“倒不是不行,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陛下可否直言相告?”

“朕想要整个东印度群岛,进而彻底打通去往澳洲的海路通道。荷兰似乎并不想让朕得偿所愿,所以大明与荷兰有一定的利益冲突。不过朕可以保证,只要荷兰放弃东印度群岛,那么朕可以给予其一定的补偿,同时立刻缔结三国同盟条约!”

“陛下,你所指的补偿是……”

鲁伊特听过翻译所述的内容之后,聚精会神地询问起来。

放弃东印度群岛,进而获得明帝国的支持,这倒不是不能商量。

东印度群岛虽然控制这东方世界的大部分香料产地,可无法让荷兰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然而明帝国却可以帮助己方击败英国与西班牙,这是之前孤军奋战的荷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搭乘战舰在泉州接受补给的时候,鲁伊特看过郑芝龙的铁甲舰舰队,真是达到了无比羡慕的程度。

虽然当时看到的只有八艘,但普特曼斯告诉他,郑芝龙已经有整整四十艘铁甲舰,比法国与荷兰采购的数量加起来还要多一倍。

毫无疑问,用这四十艘铁甲舰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布莱克那个该死的家伙所率领的英军舰队。

问题是,郑芝龙凭什么为荷兰去打仗呢?

用整个东印度群岛来换取明帝国出兵帮助荷兰消灭英国海军,这似乎是比较划算的事情。

但这仅仅是鲁伊特的想法,到了东印度公司以及议员们的耳朵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补偿贵国六艘铁甲舰,朕还会让郑芝龙率铁甲舰队奔赴欧洲,届时三国联合舰队可以对英军舰队以及西班牙舰队进行围剿,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两个麻烦。或许你觉得这还不够,那朕可以告诉将军先生,英国没了海军,就不会威胁到贵国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等属地了,法国也可以魁北克与路易斯安那这两款面积很大的地盘。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的话,你就会发现,北美属地要比东印度群岛的价值大得多。东海岸特别适合捕鱼、种棉花和粮食,要是贵国大规模移珉的话,那里便是最好的落脚点,贵国的战略纵深将会瞬间增加十倍不止。”

某新皇说罢,便遣人拿来一张地图,这上面显示的是一种拟定好的分蛋糕的方式了。

荷兰得到整个东海岸至五大湖地区,法国得到魁北克、加拿大东北部、路易斯安那、墨西哥。

大明则得到真个西海岸,等于说,北美被三国给瓜分干净了,不容第四方跑过来横插一杠子了。

法国得到的土地面积比荷兰大得多,是因为法国人口已经超过一千八百万,完全具备了移珉北美的能力。

荷兰人口还不到五百万,连在本土自保都成问题,别说北美的地盘,真的在欧洲吃了败仗,连东印度群岛都保不住。

当然,如果这两家都不打算搬过去的话,那就肯定控制不住北美定居者了。

用不了两百年,北美便会诞生一个说荷兰语的国家、一个说法语的国家、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一个说西班牙语的国家。

在某新皇的帮助下,还有张大粽子的武装团伙,甚至包括印第安琼斯帝国、乔丹黑叔叔帝国……

好几个帝国在一起天天乱炖,那将是多么欢乐的场面啊!

大明整体移珉北美,那真是会累吐血的,让张献忠带着犯人们过去搅和就行了。

某新皇也不希望看到北美出现一个可以与大明相匹敌的国家,那就是天大的威胁了。

北美至少要有四到五个国家,这样才能保持均势态势。

由于张献忠所部人口较少,兵力也就不可能太多,某新皇会持续不断地为其添柴火。

未来至少要帮助这个团伙打下整个西海岸,这样才能确保北美不被欧洲人给二一添做五分掉。

大明控制住东南亚,占领澳洲,保持与中东的联系,就等于坐在铁矿山上,同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石油供给。

印尼也有储量巨大的米纳斯油田,不过完全可以当作战略储备,暂时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只要奥斯曼帝国还控制着中东,某新皇就可以用大明出产的一堆商品换取对方大量的石油了。

此举不但可以向对方倾销商品,控制中东市场,还能赚取差价。

由于中东那边的油层都很浅,很多都是自喷井,甚至比开采自己的油田还划算。

一手控制着石油,一手握着各种技术,屁股坐在铁矿石山上,等于发展工业的前提条件都解决了。

可以一年三熟的东南亚的定位就是大明的粮仓,每年提供的粮食必须达标。

土著们要是继续偷懒耍滑,那就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了!

所以荷兰人给也好,不给也罢,最后大明都会得到整个东印度群岛。

至于用什么方式,那就要看荷兰人的智慧了。

或许他们并不具备一定程度的智慧,一切决断全靠抛银币的正反面……

“陛下,如果想要说服我国议会同意,最好能够拿出十二艘全新的铁甲舰!”

鲁伊特决定涨价,以便让自己掌握更大的回旋余地。

“朕可以给你十二艘全新的铁甲舰,但你要保证不会涨价,朕多一艘都不会再加了。”

十二艘致远的造价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两百万两,得到整个东印度群岛无疑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某新皇也可以派郑芝龙的舰队去夺取,可让荷兰人与英国人走到一块的话,加上西班牙人。

三伙卷土重来,在辫子尚未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大明腹背受敌,届时也会很难受的。

要知道,只要双方大打出手,战争成本肯定在一千万两以上。

与其那样,还不如买下东印度群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