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36章:拆东补西

明末黑太子 第1036章:拆东补西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之前某新皇教授给商贾学生们的知识,早已派上了大用场,不论面对本土与海外的同行,这些提升过自身内涵的家伙应对起来,都是感觉游刃有余。

对方没见过的销售模式、经营管理、促销活动、制造流程,在北都的工厂都可以见到,可谓是大开眼界。

当年的商学课就办了一次,当时因为舍不得花钱,而没有入学之人,起初还觉得自己免于上当受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才发现自己与那些花钱的同行有了一定的差异,多年过后,更是出现了天差地别般的变化。

当初商学院的学费是每人一千两银子,包括十堂课,每堂课时长一个时辰。

看似无比高昂,其实在学以致用之后,学费在一年之内就能连本带利地赚回来。

北都的诸多商贾表面上是按照行业来划分的,实则又分成同乡与亲戚。

自从成为商学院的学生之后,这些商贾便又被重新划分了一遍。

同学关系就是人脉关系,这是某新皇在课上言明之事。

看在同学的面子上,多多少少都会互相帮衬一些。

一个人帮一点,几十、上百人所累积起来的力量就不容小觑了。

北都最著名的两只小大妈——周欣儿、齐雨儿,如今就早已无需抛头露面了。

辛苦十余年,每人便赚到了超过五十万两银子的家当,麾下的小姐姐们也换了好几批。

只要能够赎身,她们也就不会刻意为难,也愿意看到这些卖笑的女子能够找个好归宿。

商会总会会长粮商于松屹得益于自己花钱买来的身份,从一个实打实的卖粮食的,升级为一名糕点公司的老板。

做点心、蛋糕、饼干等食品,可是比单纯卖粮食的利润率要高多了,从而完美地避开了因粮价下降而导致挤压大量资金。

于松屹也无需担心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只要抽查的质量合格,公司生产出来的压缩饼干便会成为军需物资。

北方除了夏季,其余时节倒是比较容易保存食物。

反而是南方,特别是南洋地区,压缩饼干成为了最让将士们放心的口粮。

这玩意的味道肯定比不了豚骨拉面,但总比天天吃发霉长虫的大米要好得多。

郑芝龙舰队里的每艘船上都储存了大量的压缩饼干,还有新上市的午餐肉。

没错!

就是那个早晨是煎午餐肉、中午吃煮午餐肉、晚上吃烤午餐肉的午餐肉……

在罐头诞生之后,午餐肉也就自然而然地面世了。

由于开始还要摊低研发成本,暂时不可能降低到百姓们都买得起的地步。

但士子往上的阶层,天天吃都是毫无问题的,这玩意并不是奢侈品。

某新皇的目的就是让午餐肉变成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将会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在此之前,午餐肉还是会先成为军用物资,以便提振王师士气。

深入关外,休息时吃肉干与吃午餐肉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理,战舰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之后,水手们看着发霉的猪肉以及粉嫩的午餐肉,心里没想法是不可能的……

宅心仁厚的某新皇将午餐肉分成了三个等级,三等掺入六成面粉,二等掺入四成,一等只掺两成,但价钱自然也是最高的。

郑芝龙在尝过三个等级的午餐肉之后,直接拍板,一次便采购了十万盒,每盒两斤装的三等午餐肉,作为舰队的主要肉食。

郑芝龙现在风光无限,早年可是吃过不少苦,功成名就之后也没往麾下的水手们。

舰队进行远航的话,一盒在岸上看似稀松平常的午餐肉,届时就堪比饕餮盛宴了。

这算是除直接张网或垂钓之外,最让水手们感到满意的肉食了。

保存期长,颜色引人垂涎,采购成本又比熏肉要低,这便是午餐肉最大的优势所在。

光是午餐肉一个项目,于松屹每年便可落袋十万两以上。

除此之外,还在北都、大同、太原、天津、保定、掖县、登州及畿辅地区的主要城池开设了数十家糕点连锁店。

江南一带的店铺也有数十家,加上湖广、两广、闽浙等地的店铺,合计在大明境内的连锁店总数高达上百家之多。

有了这些店铺作为依托,于松屹便以低附加值的转售粮食为基础,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顺利进入了利润更高的食品行业。

为了抱紧鸡大腿,表示自己的忠心,身为副会长的盐商马永亮早已抛弃了淮盐,改卖海盐。

这是在海盐上市的初始阶段,之后拖某新皇的引荐之福,马永亮便认识了腾机思兄弟,顺利将自己的销售渠道拓展到了草原。

以前草原那边原先是一二两银子一斤盐,可能还是粗盐在最低时的价格。

如今最多三百文一斤,而且是精盐的售价,靠近长城的草原南部,价格会降至每斤一二百文左右。

关内的食盐价格已经下落到每斤五六十文,但由于晒盐工人多半都是灾珉出身,对于工资方面的期许并不太高。

加之天灾消逝,珉生得到改善,各地耗盐量得以提升,沿海的各大盐场都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

随着食盐利润走低,马永亮也在寻思其他有利可图的项目,旋即得到了某新皇的指点,开始接触糖。

糖自然也是食材,但由于价格昂贵,之前并不会普惠珉生,直至某新皇发明了雪花糖之后。

某新皇已经没啥精力去制造雪花糖了,将工厂一分为三,南方工厂的卖给郑芝龙,北方的部分工厂卖给马永亮。

剩下的部分则用来制造更为高端且利润更高的各种糖果,以及威化等零食。

这么做,一来是对郑芝龙这么多的拼杀予以奖励,今后与德川二货大将军的生意,就是他们之间的事情了。二来也是为了回笼资金,用以其他项目。

郑芝龙现在获得了生产权力,加之之前的运输差价,已经可以彻底垄断对倭国的雪花糖生意了。

马永亮能有幸掺和一脚,则是得益于之前带着盐商卖力给某新皇站叫助威。

用盐来表示一番肯定是不行了,但触类旁通,自古文史不分家,如今盐糖亦可不分家。

某新皇的糖果工厂便沦为了郑芝龙与马永亮的下游,但利润率比之前更为丰厚。

相比之下,茶商范巧智则没有涉及其他行业,按照某新皇的指点,在专心经营自己的茶叶生意。

范家以前只是负责在畿辅地区销售茶叶,如今在浙江已经有了自己的茶庄,而且随着这些年的不断收购,范家的茶叶产量已经达到整个浙江的四成左右。

达到这种级别,说是在本土范围内呼风唤雨也不为过,运往草原与出口西方的茶叶主要出自浙江,更以范家为首。

福建所产的茶叶被郑芝龙运往南洋及北地的诸多藩国,与浙江茶叶的销售渠道并无太大的矛盾。

湖广与四川的产业的客户则以西北与西域为主,自从延长油田与榆林煤矿开发之后,陕西重新成为了茶叶商人青睐之地。

光是这两个大项目的总产值,每年便高达上百万两银子,更是造就了一批新晋的富裕之人。

在延长油田与黄河西岸之间跑运输,只要自己能有十来辆马车,一年的收入决计不会少,像这样的人,在当地数不胜数。

有钱之后,他们便会喝酒吃肉,但饭后总会跟草原上的酋长一样,喝茶用来解油腻。

加上金矿的开采,西北逐步得以恢复之后,湖广与四川的茶叶也就不愁卖了。

不同于那些爱好喝苦茶的家伙,某新皇更喜欢喝冰红茶……

像粮、盐、茶这三大类,某新皇都不打算碰。

只要牢牢控制住电话、电报、电力、石化、日化、传媒、百货、银行、地产、制药,外加属于自己或自己参股的多座金矿以及铁路公司,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根据某新皇的粗略估计,麾下的总资产已经膨胀到超过三亿两银子,大致在三亿五千万两左右。

但刨去已经投入诸多项目里的费用,流动资金就少得可怜了,只有一千一百万两而已,好在朝廷还欠自己四千五百万两。

按照利息计算,户部要还款十年,每年五百万两,对于这个还款水准,某新皇一点都不担心。

只要铁甲舰还在有条不紊地建造,商品还在大量装船出口,铁路还能往来运输物资,各地的金矿、煤矿、油田、盐场都在运转,朝廷就不会停摆。

不同于刚接手甩锅爹的烂摊子的时候,此时朝廷已经步入正规,每年从北方八隅便可收获四千万两以上(含粮食折银)。

若是对辽东用兵,这些钱自然是不够的,但等击败了皇太鸡,用来整饬各地,那就绰绰有余了。

还有一个好消息,那便是眼光独到的郑芝龙在彻底掌握了致远型铁甲舰的性能,并了解到吉野号的试验舰正在建造之后。

便立刻决定斥资一千万两,用来下定金,毕竟初代铁甲舰便有如此威力,次代的性能便更让其夜不能寐了。

这笔钱是浮动采购价,即在试验舰完工之后,根据这艘战舰的建造成本进行核算,按照量产成本的百分之十,来计算采购数量。

假设每艘吉野的成本价达到两百五十万两银子,那一千万两就能买四艘,降至单价两百万两,便可买五艘。

但第一批吉野就在四个船坞里建造,郑芝龙最多只能买两艘,而且最早在四年之后才能拿到货。

预计在十年之后,吉野才会像致远一样,进入大批量建造阶段。

应付当下的海战,哪怕是关乎国运之战,致远型铁甲舰也足够用了。

一旦可以完全碾压对手的木制玩具的吉野上阵,那就纯属是欺负人……

至于两千九百吨的“来远”型,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款式。

某新皇倒是不惦记一蹴而就,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想看看科学院的家伙们到底有多大能耐。

等第二批致远下水,空出来的船坞便可用以开始建造一艘“来远”。

由于没用穹甲,故而工艺难度会降低一些,等于是致远PLUS版。

某新皇认为当代海战,穹甲这种防具完全派不上用场,白白浪费时间与吨位。

有这工夫与资金,还不如把战舰做个拉皮,以便增设更多的炮位与反舰导弹发射架。

等来远号投入量产,铁甲舰的内销与外售就开始差异化了。

致远是内外皆装备,吉野则不然,只用来装备本土海军,对外销售的最顶级战舰就是来远。

对方想买吉野也不是不行,要么消灭大明,要么给某新皇开出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

五千万两银子一艘吉野!

这价钱应该是可以卖了!

估计没人肯出到这个价!

东印度公司倒是买得起,但绝对不会当冤大头。

放眼全球,除此之外,应该是没第二个土豪买家了,奥斯曼也不具备这个财力。

以三百万两以内的价格卖给郑芝龙这种铁甲舰,估计那货做梦都能欢乐开怀。

鉴于郑芝龙在北伐行动的后勤方面出力颇大,加之运输藩国兵马与百姓的功劳,某新皇也就不在铁甲舰这事上斤斤计较了。

反正自己的海军大规模列装不起,那就没必要大批量建造了,平均下来,每年下水的吉野只需要一艘即可。

余下便可以用致远和来远这两型战舰凑数了,实在囊中羞涩的话,那就还可以用木头船继续冲锋陷阵嘛!

除夕之夜,某新皇便在前殿,也就是主楼之前的一座三层楼里,照例宴请了文臣武将与各种贵宾。

在场之人没几个能想到十二年后,大明,特别是京城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己更是坐在新建成的殿内,观看莺歌燕舞般的表演,已经有些乐不思蜀的意味。

过了十二点,便是新的一年,某新皇也在晚会上宣布,开春之后还会再次北伐。

三打皇太鸡是必须的,不然这货总惦记将自己切片涮火锅了!

这次不同于上次,不但要深入辽东,更要攻入皇太鸡的腹地。

不早不晚,就在庄稼成长的关键时期——六月份。

大军平推过去,届时看你敢不敢迎战!

老子第二次兴师动众过去,你还不接待,那就说不过去了。

如若不然,庄稼与奴才,只能留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