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922章:出使宁远

明末黑太子 第922章:出使宁远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若是归降的是整个辽西地区的兵马,皇太鸡或许会礼让三分,先互通有无,确定之后再让多尔衮率军前去接应。

但此番仅仅是吴三桂所率的宁远守军而已,那就不必往来书信了,宁远距离沈阳也不算近,传递几次的时间就可能耗上近一个月。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皇太鸡便决定在回复吴三桂,大清这边的待遇之后,直接派多尔衮率军拿下宁远。

用两万两银子以及一堆物件便换到一座宁远城,毫无疑问,对大清来说实在是太过划算了。

即便赏吴三桂这个新封的勇顺王,十万两、二十万两,甚至五十万两银子也是值得的。

只要大清王师进驻宁远,便会将关宁锦防线一分为二,看老匹夫王在晋与那魔童会如何招架。

王在晋胆敢出兵企图收复宁远,大清王师便可以逸待劳,将其歼灭在广宁前屯卫与宁远之间的野外。

从年后至夏季来临之前,关外的气候都非常适合大清王师实施进攻作战。

一旦吴三桂主动归降,王在晋所部被歼灭,苟活在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也就别无选择了……

好!

甚好!

非常之好!

皇太鸡真是越想越开心,这算是自折戟京城之后,最为舒爽的时候了!

铸炮厂也不服圣恩,业已铸造出红衣大炮六十门、佛郎机一百五十门,仿蛮明铁桶炮上千门!

铁桶炮都经过了测试,其射程与威力均达到了蛮明原炮的水准,这便意味着大清王师也具备了极强的火力打击能力。

千炮齐发的场面可是让皇太鸡期待许久了,此番围攻锦州,若是祖大寿冥顽不灵,便可叫其尝尝此等滋味!

之前汉军四旗伤亡大半,等于被狗蛮子给重创了,按照以往的流程,补充兵丁相当不易。

不过在得到曾在那魔童部曲里服役过的郝清兵的练兵之法后,训练新兵的速度变得极为惊人。

仅仅过了两个月便初见成效,新兵队列已然是一板一眼,井井有条,丝毫看不出生疏的模样。

除了未得实战经验与杀敌勇气之外,其他方面已然不逊于入伍一两年的老兵了。

皇太鸡在意识到这种练兵之法的好处后,便下令推广到全军各路步兵,骑兵与炮兵暂时无须如此。

汉军因此受益,不但补充了缺编之差额,还扩充至三万,每旗满编五个甲喇,供计七千五百人。

为减少耗损,汉军每旗仅下辖一个甲喇的骑兵,其余一个甲喇为战车,三个甲喇为步兵,

另装备十门红夷大炮、五十门佛郎机、两百门铁桶炮,鸟铳不下千只,火力极为凶悍。

三顺王的兵马也依然恢复到之前的模样,天佑军为一万五千人,天助军为一万人。

皇太鸡相信无需出动八旗大兵与檬古骑兵,光是这六万五千人马,便足以让锦州城内的祖大寿感到胆寒。

如此一来,己方便可腾出大量的精锐部曲来对付蛮明的援军了。

那前来投靠的郝清兵因练兵有方,效果显著,已被擢升为甲喇额真,领到了五百两赏银及丝布、茶叶、瓷器等贵重物品,另得一座宅院,美女两名,仆役二十人。

曾有人出言阻止,却被皇太鸡训斥,谁有郝清兵的本事,大可以贡献出来,待遇只高不低!

眼红又欲构陷,那便是愚蠢至极,胆敢破坏练兵之人,必严惩不贷!

结果不言而喻,所有人都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郝清兵对皇太鸡说过,队列训练看似简单可笑,实则训练地是士兵令行禁止之本能。

若连队列号令都不听,又如何在战场上服从上司命令?

皇太鸡深以为然,便给予了郝清兵极大的权力,凡新兵及老兵不服者,不论职位高低,一律军法从事,轻则军棍伺候,重则贬为包衣。

没人想当生不如死的包衣,自然乖巧得很,除了那些脑子确实笨的如猪的家伙,其余不出三天,均掌握了队列的基本要领。

两周之后便走得有模有样,军容军纪焕然一新,皇太鸡在患病时,还不忘在后邸前面看过一次,对其赞叹不已,更是对自己的英明决定很是高兴。

想到用那魔童从仙界窃得的练兵之法,帮助大清王师练成一支百战不殆的精锐人马,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帮助皇太鸡忘却之前大败的心病,实现了快速病愈康复。

由于旗丁人数太少,无比宝贵,故而皇太鸡打算往后大清王师将以汉军与三顺王的人马为主。

汉军前期扩至四旗三万,后期将达到八旗六万!

有了这个练兵法子,汉军扩至六万的速度将会非常之快。

往后冲锋陷阵的将是汉军与檬古骑兵,八旗精兵仅需负责歼灭蛮明的精锐人马。

采用如此策略之后,便可大大降低八旗精兵的伤亡了,算是两全其美之策。

孙承宗用过“辽人守辽土”之策来对付大清!

大清也会用“辽人打汉人”之法来对付蛮明!

住在关外及劫掠来的汉人眼下总计超过百万,即便十丁抽一,也能得到十余万汉军!

足可以组建十六个旗的兵马,而且以步兵、炮兵、车兵为主,也不会消耗多少战马。

皇太鸡不相信有了十余万汉军,加上十余万八旗精兵与蒙古骑兵,还拿不下辽西地带。

只要抢占山海关,京城便再无险可守,大清王师兵临城下不出三天!

既然魔童将畿辅一带的兵力都收缩到京城,皇太鸡便决定等拿下山海关,便将除京城之外的畿辅其他地方悉数占领!

届时,京城便沦为孤城一座,再用围困锦州之策,对外实施围城打援,对内挖设多条壕沟,切断城内与外界之联系!

京城里人口高达百万,每日消耗粮食巨大,困上一年半载,,城内不然粮食急缺,外界又无法运粮入城。

有又宽又深的壕沟阻挡,魔童想率部突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空有飞艇亦对此策无可奈何!

想来之前自己也是襙之过急了,急于想要拿下京城,为此才落入那魔童事先布置好的陷阱里。

若是打消一蹴而就的念头,继续采取先前步步为营之策略,蛮明便会沦为困兽,毫无办法,最终一命呜呼!

吴三桂愿意归降大清,或许便是看到了蛮明已然江河日下,日渐颓废,大清则是在蒸蒸日上,前途不可限量。

大清王师占据宁远之后,向南可以随时威胁山海关,向北则可彻底切断锦州与山海关的联系。

如此一来,也该轮到那魔童着急上火了……

折损五万大军之仇,择时必报之!

前番蛮明人马是以逸待劳,此番则刚好相反。

我大清王师也要用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之策,来对付蛮明援军!

来援则聚歼之,不来则久困锦州,看你如何应对!

想到这里,皇太鸡又更改了命令,加了两万包衣,届时一并去锦州。

同时下令要在锦州城外两里开始,环城挖设三条壕沟,互相间隔十丈。

每条壕沟两一丈,深一丈,令城内守军与来援的兵马皆无法顺利通过。

壕沟之间仅用狭窄小道联通,祖大寿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被活活困死在城内!

为了以防万一,多尔衮还建议在壕沟外面,多挖陷马坑,让蛮明人马也尝尝这等苦头。

皇太鸡对此欣然应允,不论如何,都要让祖大寿所部插翅难飞!

陷马坑之外部署大量铁桶炮,辅以大队骑兵昼夜巡逻,让蛮子们死都冲不出来!

想到这里,皇太鸡立刻要求铸炮厂再抓紧制造五千门铁桶炮。

如此武器对工艺要求极为简单,铁匠即可完成,制造速度非常之快。

一天便可造出数百门,五千门看似很多,其实半月之内足以轻松完成。

皇太鸡便想将这五千门铁桶炮悉数部署在锦州城外,作为压制祖大寿所部突围的利器。

也无需每天都开火,只有发现敌袭的时候,再行开火亦不迟。

如此行事便可大幅度地节省弹药,也免于快速耗费银两。

祖大寿恐怕做梦都想不到,我大清在短时间内便可为其送来五千门大炮吧?

哈哈哈哈……

你若不轻出,我也不打你!

反之,任你千军万马,面对数道壕沟与铁桶炮大阵,必然束手无策。

费了如此之大的力气,便要活活困死城内守军,必要重演围困大凌河城那一幕!

除山海关外,广宁、大凌河、锦州、宁远算是关外最为重要的四座军事重镇了。

今广宁与大凌河此二城均被大清王师占据后摧毁,拿下宁远已然指日可待,唯有锦州尚难取之。

倘若四城占其三的话,锦州守军至多将在两年内投降,届时大清王师之兵锋将直抵山海关下!

采用稳扎稳打之策,仅需两年时间便可与王在晋那老匹夫对峙,想来也不算慢了!

对比之后,皇太鸡心里便舒服许多了。

再者说,待收服降将降卒之后,大秦王师将会越大越多,而蛮明人马将会迅速减少。

往后大清王师之规模,不算包衣阿哈,便必将超过三十万!

敢问天下,谁可匹敌???

“总戎!那边派人来了!”

“请上来!”

吴三桂正在眺望城北方向,一来是焦急地等待皇太鸡的回信,二来也是对自己与所部将士飘忽不定的未来有些忐忑不安。

洪承畴总督辽西兵马时,擢升自己为宁远总兵,算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了。

万万没想到待王在晋走马上任之后,情况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先是以百姓消耗粮食过多为名,要将宁远城内百姓悉数撤往山海关。

而后又勒令宁远守军规模降至五千,这分明就是要拿自己开刀。

舅舅祖大寿也来信说了那边的情况,锦州守军被要求降至一万。

祖大寿迫不得已,将部分檬古骑兵调往山海关,算是敷衍王在晋。

吴三桂手里的兵力不如舅舅多,但也不想听王在晋的摆布。

非但一兵一卒未调动,而且以百姓故土难移为托词,连城内百姓都没有迁往山海关。

之后王在晋要求宁远守军出击截杀从京城溃败的清军,吴三桂也回复说宁远城外发现踪迹,为避免被伏击,暂时难以支援。

听封不听调,这便等于激化了双方矛盾。

王在晋一边切断了对宁远守军的钱粮供给,一边上奏朝廷,要求严惩吴三桂。

太子倒是没有如何,只是说宁远守军劳苦功高,不忍其继续戍边,会被悉数调往关内。

这就是要调虎离山,吴三桂便更不能答应了,罗列了诸多托词,婉拒了太子的要求。

对于抗旨不尊的下场,吴三桂是非常清楚的,故而迅速找了条退路,也就是联络大清。

只要皇太鸡愿意封自己为异姓王,待遇与三顺王等同,吴三桂便可以考虑献城降清!

实际上没了山海关的钱粮供给,宁远守军最多支撑一年,就得投诚过去。

此时投诚的话,巧遇皇太鸡兵败京城,算是雪中送炭,开价自然可以高一些!

与此同时,吴三桂还试探了山海关那边对自己的态度如何。

辽东巡抚方一藻对此爱莫能助,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也被太子给砍了。

鉴于王在晋已得太子的支持,现总揽大权,自己这边的希望便变得愈发渺茫了。

貌似别无他法,唯有降清这一条路可走了……

可父亲又在京城,自己降清的话,岂不等于至父亲于死地?

此为大不孝,必被旁人耻笑,这也是吴三桂心里的诸多顾虑之一。

可是自己得罪了王在晋,太子又欲用调虎离山之策来谋害自己。

哪怕父亲那边甚是危险,吴三桂也要铤而走险了,再不走就再也走不了了!

一边等着派往京城解救父亲的手下传来好消息,另一边就要等着皇太鸡如何回复自己了。

“长伯!在下大清礼部侍郎雅秦!今日得见,在下真是三生有幸!在沈阳时,在下便听说长伯之威名,今番见到,果然是威风凛凛,名不虚传啊!”

此番出使宁远,主使为礼部侍郎雅秦,副使为都察院承政张存仁,前者属正蓝旗,通晓明语,交流毫无阻碍,后者为降将,归降以来兢兢业业。

二人一并出使,皇太鸡也算较为放心了。

所带兵马不多,仅为一个牛录的八旗兵而已。

“哪里哪里!败军之将,何以言勇?这番话真是折煞在下了!幸会!幸会!”

一听对方的名字,吴三桂便意识到,此人不是汉人,而是个旗人,但明语说得是真好,乍一听完全听不出口音,与关外汉人说话别无二致。

不过既然上来便显得如此熟络,称呼字号,与自己客套一番,想必绝非善类,否则必然不会被皇太鸡前来接洽,自己当须小心应对才是。

“长伯,别来无恙啊!在下张存仁,能在此地见到长伯真是太好了!”

连雅秦都如此客气,张存仁自然也要假装一下,真能将吴三桂说服,使其履行承诺,让大清天兵得以入城的话,回去便是大功一件了。

“在下已知二位来意,不妨直言,在下也好思索一番!”

吴三桂不想跟这两位拐弯抹角,浪费时间,最好直接能够听到皇太鸡的还价才好。

“好好好!长伯如此爽快,甚合我心!”

雅秦满口答应下来,他就怕这厮先晾自己好些天,让后再谈条件,开门见山说明对方真有归降的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