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79章:主动认罪

明末黑太子 第879章:主动认罪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碰到一位如此耿直的贰臣,真是让三位主审要员大开眼界,连首辅瞿式耜与次辅高弘图都为之侧目不已。

若是不从天书上得知这厮的所作所为,或许真会被其大义凛然的模样给诓骗到了。

本以为将众多贰臣关在一起,或许会沟通一番,以做好应对准备。

但从之前这三位的表现来看,很明显钱谦益与蔡奕琛貌似是事先商量过,而李沾却好像完全不知两人的心思。

莫非这厮被另外两人排除在外?

抑或是两人趁李沾睡着这才商量的?

总之这种泾渭分明的回答,让主审很好打分,想必圣上也很好作出最终的裁决。

量刑本来是都察院的事情,但得罪如此之多的人,是陈泰来等人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便顺水推舟,将这个能掌控嫌犯生死的特殊权力暂时免费租借给了皇帝……

既然陛下手里有天书,陛下还打算整饬江南官场,那费力不讨好的事就由陛下顺道办了吧!

无人对此有异议,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陈泰来、大理寺卿成德、刑部尚书傅冠都是这么想的。

对于自己老师钱谦益的回答,倒是在首辅瞿式耜的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瞿式耜之前还不知道老师怕死,对天书所述之内容尚存疑虑,这下算是夯实了。

配合审案便是怕死,反之像李沾这样便是主动找死。

尽管对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可瞿式耜觉得钱谦益此举还是比较务实的,至少很有可能保住自己和家眷的性命,也无需自己再向皇帝求情了。

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至理名言,但得看是如何去死啊!

背负着贰臣的名头,因为包庇奸商,收受好处,而被未被东虏灭亡的大明给处决了,这算甚子事情啊?

莫说十年二十年,纵使一两百年,也休想沉冤得雪了,这座山能把你全家压得粉身碎骨,且无人胆敢为你申冤!

秦桧德行如何,众所周知,然而秦桧至少保住了赵宋的半壁江山,中兴四将仅害了岳飞一人而已,算是功过惨败。

今东虏还未攻克北都,更未大举南下,有贰臣之嫌的人便开始在后方兴风作浪,勾结商贾,扇动士林,妄图与朝廷对抗。

意欲何为暂且不提,但此举对大明抗击东虏入侵是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的,影响更是异常的恶劣。

南廷收不上既定金额的税银,势必会导致北廷御敌支应吃紧,甚至导致出现更为被动的局面。

瞿式耜是决计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不能自己接手时,大明的情况比文天祥的赵宋要好得多,结果却跟赵宋一样悲惨。

当下大明境内,光是能征善战之师总数便不下三十余万,远未到穷途末路的地步。

岂能因为只是缺乏钱粮,而导致被东虏击败?那不是奇耻大辱么?

更为荒唐可笑的是,缺乏钱粮的主因还是由于南方商贾与士绅不愿意纳税所致!

虽然此番王师在太子的率领下,竭尽全力击退了东虏大军。

可皇太鸡能就此打消叩关的念头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今年不行,还有明年!

明年不行,还有后年!

扛住一次仅为阶段性胜利,失败一次只怕北都便要陷落了。

北都一丢,关宁锦防线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东虏大军可以长驱直入攻占北方各地了。

在这之后,便可直逼淮河防线,甚至像天书所述的那般,大举南下,鲸吞大明万里江山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计较起来,也就是三四年的事情!

与天书所述内容不同的是,今陛下移驾南都,即便是北方各地皆落入皇太鸡之手,南廷这边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群龙无首了。

但是,既然眼下能挺住,为何不挺?

非得等到大势已去,才想起亡羊补牢?

届时真能补得上四处漏风的防线么?

倘若大半王师在北方被东虏歼灭,南廷还拿甚子部曲来打补丁啊?

出于大明首辅之责与忠君报国之心,瞿式耜都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非常之时期行非常之手段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南廷还真就被这群吃里扒外的败类给欺负了。

北方战火连天,频繁告急,南方各地却在歌舞升平,熟视无睹。

如此迥异的大明焉有中兴之希望!

随后提审的唐世济的回答也不比李沾好多少,李沾的回答总得分为零,唐世济则是接近为零。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在下为珉请愿,所犯之罪皆为莫须有!

若是能武,便自诩为当代岳飞!

若是能文,便自诩为当代文天祥!

实际上这等败类的所作所为,连当代贾似道都比不上!

接下来,王铎、梁云构、张维机这三人的回答近似于钱谦益与蔡奕琛。

而李乔、祁逢吉的表现则与李沾、唐世济别无二致,可谓理不直也气壮!

这四位就是一口咬定,为珉请愿,何罪之有?

商贾偷逃税款?

抱歉!

在下并不知晓!

自己接受投献?

抱歉!

定是歹人陷害!

搜出记录所受好处的册子?

那必然是临摹自己笔迹所为之,算不得数!

家人检举揭发?

宵小之徒业已被厂卫收买,焉能作为证人!

死猪不怕开水烫!

让尔等束手无策!

“总宪,此为在下所写之内容,敬请总宪阅览!”

等轮到提审阮大铖的时候,这厮倒是有所准备,将自己在里面的所见所闻都写在纸上了,包括规劝钱谦益等人的来龙去脉,部分情节堪比报纸上的了。

“呵呵!你倒是有心了!”

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纸,陈泰来大略看过一番之后,便递给了成德。

这阮大铖倒是很识大体,懂得进退,倒是不像李沾等人执迷不悟,冥顽不灵。

“总宪过奖了!”

阮大铖虽然没见过被提审完毕的同行,可心里已经想清楚了,自己在士林里的人缘不好,故而不会有人替自己说好话,必须竭力自救方可苟活下来。

如何竭力自救?

便是要检举揭发牢里众人的各种言语,示好主审要员,起码要给人家留个好印象,自己才有活命的机会。

“那你还有甚子可说的么?”

“回总宪,在下愿意认罪!在下之前为商贾,哦不,是奸商请愿,完全是贪得无厌导致一时糊涂。在诏狱之中,被彭宾与陈名夏点醒,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所走的是条错路。在下经过一番反省,后悔不已,只恨自己愚钝无知,做了有害于朝廷、不利于陛下之错事。足额纳税乃是万珉之责,焉能搪塞推诿之?朝廷收税便是先取之于珉,而保四方太平,即为用之于珉!奸商与刁珉公然抗税,便是大逆不道之举,委实愧对列祖列宗!官吏富绅接受投献,导致农税骤减,所作所为便是不忠不孝,目无王法,理应被严惩!奸商与刁珉皆不知大明兴,则万珉兴!大明衰,则万珉衰!若是大明因缺乏钱粮被东虏所败,则国将不国,珉不仅不聊生,连人都难做,必被东虏铁蹄所奴役,沦为猪狗不如之畜!当下国难当头,身为士子,非但不为陛下分忧,反而刻意与朝廷作对,私下更是风花雪月,聚会享乐,此必属士子之耻也。靡靡之音,曼妙之舞,皆无御敌之功效,断然不可力挫顽敌,进而中兴大明。在下虽为一介书生,未有上阵杀敌之才,但亦有忠君报国之心。在下定会深刻反省,洗心革面,洁身自好,竭尽所能与妄图对抗朝廷、辱骂陛下、覆我大明之败类争斗到底,揭开其伪忠伪善之真面目,使其无可遁形!诸位大人可作证,在下倘若有违此言,导致被磔示,定毫无怨言!”

已经到了马上就可能掉脑袋的时候了,不来点猛药,阮大铖觉得自己就在劫难逃了,故而才说出这番话。

特别是已经知晓钱谦益等人亦会认罪,那等于说自己与同行都处于同一位置上,万一钱谦益背后有人帮衬,自己岂不是要落后了?

在这个案子上,毫无疑问,谁落在后面,谁便有可能被枭首,甚至被磔示,阮大铖可不想自己认罪了还被处以极刑。

虽说是对自己狠了些,但只要能逃过眼下这次劫难,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苟活可是比被磔示好上一万倍不止!

遗臭万年不说,身上的肉可是被刽子手给一片一片的切下来啊……

“说的倒是不错!”

听过阮大铖长篇大论一番之后,陈泰来不禁点点头,这倒是省得自己主动发问了。

对方真是愿意配合,不但会主动回答,还会自问自答,倒是比之前的那些玩意聪明不少。

这些贰臣若是都像阮大铖这样,自己反而不好上报了。

就这么一个家伙的表现很显眼,想必陛下亦会看在眼里。

陈泰来认为崇祯皇帝不会真的将这些顶着贰臣头衔的嫌犯都给处决掉,总得留几个加以利用。

因为这些人对江南士林的情况十分了解,被策反之后用来对付士子应该有点作用,说不定还会有奇效。

这招便叫“以毒攻毒”!

至少从阮大铖的表现来看,这位老匹夫为了保命,肯定会像疯狗一样疯狂撕咬那些昔日的同行的!

只要对象是勾结奸商,企图从中渔利的士子,此举非但不会被训诫,还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嘉奖。

貌似朝廷里还真缺这种臭不要脸的人才,某些时候,对付某些敌人,高风亮节并不如厚颜无耻来得有效……

“启禀诸位大人,在下举报吴应箕、杨维斗、沈士柱、万泰等人,在诏狱之中,大肆污蔑朝廷,辱骂陛下,实乃大逆不道之举!不仅如此,那杨维斗还假借珉请愿之举,自诩为大明忠良,真是岂有此理!此等贼人曾在狱中公然宣称,朝廷收税便是横征暴敛,商贾偷税则是理所当然,分明是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在下劝其弃暗投明,自行认错,此等贼人便气得暴跳如雷,大肆辱骂在下,还出言威胁,要杀掉在下灭口。更是口出狂言,说大明是暴明,频繁加税致使珉不聊生。陛下是暴君,恣意搜刮珉脂珉膏!在此之前,在下与陈名夏,还因忠良之事,跟魏学濂、龚鼎孳二人打斗过两次。此二人皆认为朝廷征商税乃是巧立名目,商贾不交税乃是合情合理。官先威逼而珉后震怒,实属倒行逆施之举。此二人与杨维斗等人同样,对于自己收受商贾好处,并接受他人投献之事避重就轻,甚至自认理所应当,将收受好处视为人情世故,实属厚颜无耻,还望诸位大人明鉴!”

等阮大铖被左右带下去,新上来的彭宾没等陈泰来发话,便自顾自地说起来。

“……”

自己还没问,这厮居然会抢答了???

真是让陈泰来哭笑不得,不过至少部分内容与阮大铖所写是较为吻合的。

“本官业已知晓,现在说说你,之前已然在朝堂上认罪,现意欲何为啊?”

幸好这厮还知道简短接说,真要是说上半个时辰,都能将陈泰来给说困了。

“在下之前与他人同流合污,公然对抗朝廷,实属大错特错,在下愿将家产悉数捐献,以尽绵薄之力。在下亦愿誓死效忠陛下,为朝廷出力,再不敢一错再错。在下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奋笔疾书,将士林败类与诸多奸商所施之邪恶罪行公知于众。今殿下在北都大败东虏大军,便是天意使然。陛下在南都励精图治,便可中兴大明。若有竖子再敢螳臂挡车,妄图对抗朝廷,无视王法,辱没陛下,便是自取灭亡!”

彭宾可是得抓住这次表忠心的机会,在诏狱里说的天花乱坠也只能算是斗嘴而已。

面前这几位才是真正说了算的人,更别说两边端坐旁听的首辅与次辅了。

只要不是死罪,彭宾都打算认下来。

如此紧要时刻,当然保命要紧,其他都是次要的。

若是陛下网开一面,能够宽宥自己,甚至给自己找个差事做的话,尤其是能够直抒己见的职位,譬如御史,那就更好了。

彭宾可是记得在诏狱里的遭遇,等自己当上了御史,自己非连番上奏,活活骂死尔等这些乱臣贼子不可!

“嗯!不错!认罪态度很好!签名按手印之后便可下去了!”

对于已经投诚朝廷的人,陈泰来也没有刻意为难,而且还给了一定的暗示。

直接说你比李沾等人答得好是肯定不行的,不过说点似是而非的话倒是无妨。

“多谢总宪!”

得到了主审官的表扬,彭宾心里多少有些释然。

结合之前在朝会上的作为,这说明自己至少是可以捡条命回来的。

此番龙颜大怒,雷霆之举超出以往,彭宾觉得肯定是要死人的。

但只要死的不是自己,而且自己不会活受罪,那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最近数十年,万历皇帝害怕商贾罢市,天启皇帝也怕,泰昌皇帝没等怕就驾崩了……

崇祯皇帝在北都时可是不敢招惹商贾,可自从有了太子做示范,待其移驾南都之后,所作所为便不可同日而语了。

彭宾现在是决定投靠皇帝了,反正也没有回头路了。

倘若皇帝扛不住压力,彭宾就收拾行囊,北上去找太子。

江南混不下去,还可以去北都讨口饭吃。

想来只要能跟那些“忠良”作对,饭碗应该能保得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