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68章:互通有无

明末黑太子 第868章:互通有无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对于收留这两个人,周延儒是经过一番思量的。

若是崇祯无力对抗东林,则即便收留二人,自己也不会受到牵连。

反之,在适当时候,自己还可将此二人交给皇帝,以博圣上欢心……

周延儒购置的这座宅院面积并不小,拥有左右偏院子,前后庭院,前有花园,后有池塘。

当初斥资五千两银子,目的也就是为了在下野之后,去南都能有个较为舒坦的住处。

毕竟借宿在好友家里多有不便,远不如自己在当地有套宅院。

宜兴老家的房子虽大,地点却较为偏僻,根本无法与热闹的南都、扬州、苏州等地相比。

外面风声鹤唳,周延儒也不敢轻易出门,只能派了几位心腹家仆出去多多打探。

自己则在家里宴请前来避风的侯方域和冒襄,顺便一并商量对策。

“周兄!”

“张兄,你这是……”

翌日,周延儒见到登门拜访的张采,不禁有些纳闷。

张采较对方小三岁,故而平素都称呼其为“周兄”,周延儒同理对待他则是客气之意。

“唉~!一言难尽啊!”

“快坐下说话!”

周延儒本能地感觉张采主动到自己这里,肯定有事,说不定是难言之隐,便让家仆上好茶款待。

“长兄,你身为朝廷要员,今日并非周末休息吧?”

张采并没入阁,连个尚书也没捞着,但刑部右侍郎已经算是可以直达圣聪了,即便这是花钱买的差事。

“周兄,实不相瞒,在下被陛下给罢官了!”

“啊?”

周延儒闻言大吃一惊,捋着胡子消化这则极为惊人的消息。

张采这才当了多久,便被罢官?

崇祯之前可是收了银子的,这是打算过河拆桥?

“不光是在下,张玮、钱士升、侯恂、钱谦益均被罢官。昨日,侯恂与钱谦益还被厂卫抄家,家眷被下狱。据说陛下拿出了一本天书,上面记录了由仙界军师刘伯温掐算的凡间臣子的未来抉择,魁首因此而被牵连其中!”

张采算是逃过一劫,昨日并没有被厂卫“造访”自家,让张家上下都长舒了一口气。

“天书?”

周延儒对此难以置信,由于此前闻所未闻,故而一时之间更不知如何评价。

“正是!刘伯温说大明原本会被东虏所灭,而太祖高皇帝不忍此事发生,故而才让刘伯温将掐算之事告诉太子,天书便由此而来。据上面所述,江南将有大量士子降清,陛下这是打算未雨绸缪!在下原本也是不大相信的,然而朱永佑如是说,在下也不得不信了。”

朱永佑是松江府人,张采的老家在太仓,两地离着不远,二人算不上关系甚密,但也有一面之交。

张采这才在退朝之后,去了朱永佑那里打探虚实,然后被对方所言惊到脸色大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啊?这……被东虏所灭?”

周延儒昨日刚对两个学生说了自己收到来信的事情,信上说太子力推皇太鸡大军,这天书所述之内容不是与事实相反么?

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啊?

“周兄勿急,只是天书上如是说,陛下昨日在廷议时宣布,太子在北都率王师大获全胜,毙伤东虏不下五万之巨!”

张采也不大相信王师能够大胜所向披靡的东虏大军,那可是三十万人马,绝非三五万人可比,然而这种事,即使太子也断不敢造假。

“噢?当真?”

周延儒立刻亢奋起来,张采如此说便印证了自己那封信上的说辞,王师的确在畿辅大败皇太鸡。

“陛下还展示了北廷内阁、兵部、户部等书信,以及照片,涉及边务要事,应当属实!”

在诸多证据面前,张采也不得不信。

若还是嘴硬,那就要被派到北边去核实情况了。

“原来如此,甚好,甚好!张兄为何不去上朝?”

这下周延儒算是了然于胸了,本来还得着手两套方案,这下王师大胜的消息被核实,便省去了很多麻烦。

“唉~!便是因此番大胜而已!昨日,陛下在宣布王师取得空前大捷之后,便欲加征商税,以满足明岁向北廷提供五百万两银子之条件。我与侯恂、张玮、钱士升等人表示反对,便被陛下罢官了!”

张采没想到崇祯居然翻脸不认人,这可不是收钱那会而了,简直就是无耻至极,比同样卖官的汉灵帝还可恨。

自己买这个要职,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为商贾争取应得的权益,可这下权益没争取到,差事还被皇帝给收回去了。

“魁首莫不是亦被罢官?然何至被抄家啊?侯家亦是如此啊!”

倘若同样是被皇帝罢官,可张采安然无事,还能来自己这里,而钱谦益则是被抄家,所受处罚截然不同,这是周延儒所不能理解的。

“只因一事!”

“何事?”

“魁首……”

“此处没有外人,张兄莫要犹豫!”

“魁首……天书言明,魁首降清!”

“啊?这……”

“侯恂本不至落得如此下场,只因天书说其子侯方域降清,还助纣为虐,向清军献策,掘开黄河大堤,水淹万顷良田,致使百万百姓受害,力助清军扑杀反清义军!”

“……”

钱谦益降清就够吓人的了,没想到侯恂还有个本事如此之大的儿子,真是不得了啊!

“张兄可知朝内还有何人降清?”

对于如何处理侯方域,周延儒还得好好思量一番,眼下还是要尽可能多地打探一些消息。

“陛下移驾南都之后,不论是组阁,还是任命各部尚书与侍郎,想来是按照那份天书所言之内容来圣裁的。次辅高弘图被天书视为忠良,最终投水自尽,次辅对此大为欣喜,于是便捐了十万两银子。余下各个忠良见状,自然也是纷纷慷慨解囊。”

打听了那么多事,张采根本不敢喝酒,生怕酒后脑子犯晕,将如此紧要之事忘掉大半。

趁着还能记住,急忙用笔写下来,如此方可放下心来,出门来找周延儒。

“那朝外呢?张兄可知除侯方域之外……”

“魏学濂、彭宾、陈名夏、龚鼎孳、阮大铖!”

“阮大铖亦降清?”

“据传……如此!”

阮大铖论岁数,比周延儒大六岁,论资历自然比周延儒老得多,可是东林元老左光斗的朋友。

“首辅如何?”

“据天书说首辅便是前世首辅,在清军南下之后,辗转多地组织抗清,最终被俘就义,故而此番并非收到牵连!”

张采还在纳闷,为何崇祯皇帝会擢升瞿式耜为首辅,这下才算弄明白事情的原委。

瞿式耜能当首辅,还得到了钱谦益的首肯和力推。

既然东林子弟能当首辅,谁当都可以,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便事半功倍了。

“郑三俊如何?”

此人在《东林点将录》里被誉为“地明星铁笛仙”,也算是东林干将了。

“只怕与我等形同陌路了!”

郑三俊也为东林出过力,但东林失势之后,郑三俊便不打算在被东林控制了。

钱谦益曾对张采是这么说的,大概对方已经不买钱某人的面子了。

不光是郑三俊,能够参加廷议的几位南官,多跟郑三俊类似。

而伴驾南下的北官,即便有人老家在南方,也不认可东林的举动。

北官集团不论出身何地,多半以忠君为首务,而并非报国。

二者虽看似为一体,但细分起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前者为皇帝服务,以保护皇帝的利益为首务。

后者为朝廷服务,以保护朝廷的利益为首务。

倘若东林打着保护朝廷利益的幌子来庇护偷逃税款的商贾,北官集团当然不会买账。

通过多方走访得知,几乎所有北官都买过太子所弄的那些募资玩意。

数量多寡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此举就等于纳了投名状。

这些官员凭此让太子放心,太子亦可凭此来确保这些投献之人的利益。

北官伴驾并不意味着反对太子,只是出于忠君的想法,来为崇祯皇帝效力。

倘若皇帝驾崩之后,北官是与东林合流,还是去找太子,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首先,太子是正统,是国本,是大明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其次,太子有仙法,能赚钱,亦能阻止大明被东虏所灭。

最后,太子颁布的诸多新令是符合这些官员的心思的。

太子施轻农重商之策,与东林的主张截然相反。

二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势不两立。

太子手里有军队,东林手里有商贾。

商贾到底能否对抗军队,只怕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现在没等太子如何,皇帝便已经开始对东林、复社、几社等团伙下手了。

抄没府邸,下狱钱谦益、侯恂等人便是最为明显的信号。

“外界情况如何?”

“昨日士子被厂卫逮捕不下近千人,陛下要求每位士子写下认罪书,并让家眷缴纳五百两银子方可获释,否则便要将被捕士子发配北廷。”

“啊?这是为何?”

“陛下说士子阻止南廷加征商税,而税银则是用来支应北廷所需,故而让太子处理此事最为妥当!”

“这……张兄以为太子将会如何处置?”

“世事难料,在下也不敢贸然揣测!”

通过此前太子的诸多举动,张采认为太子即便不会处决如此之多的士子,亦会使其吃尽苦头。

“张兄此番前来……”

“魁首被捕,不知周兄如何打算?东林又欲如何应对?”

“陛下既已动手,让士子再行请愿便是飞蛾扑火之举了。在下以为可以朝廷欲加征商税之名,发动商贾、市珉、苦力,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之力量,以对抗朝廷夺珉之财。先行罢市,令各行各业交易瘫痪。从南都开始,与扬州、苏州、杭州等地遥相呼应,长此以往,想必应当有所收获!”

从昨天的情况来看,让士子冲在前面这招是不好使了。

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要使用新战术,来对抗皇帝的横征暴敛。

既然钱谦益已经被厂卫下狱了,周延儒便觉得这是个大好时机。

只要自己能够表现出足够的智慧,便可收获众人的好感,更可以让诸多商贾心悦诚服。

“周兄所言有理,此计与万历年间抗拒矿税有异曲同工之妙,若可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则大事可成矣!”

适才说了那么多,张采这会儿算是收获到了果实。

这算是消息互换,自然不会空手而归,否则周延儒便是自作聪明了。

即使此人真有取代钱谦益,统领东林之意,除了要拉拢东林内部的人士外,最好还要有几个外援,方可事半功倍。

之前钱谦益便是如此行事,换成周延儒上来,照搬过来,并无欠妥之处。

二人又密语了一番,张采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信息,便起身告辞。

侯方域居然是贰臣!

怪不得厂卫会通缉此子!

侯方域乃是侯恂之子,本着照顾同僚后代的初衷,周延儒还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起码,在榨干侯方域的所有价值之前,轻易不会将这枚很有价值的棋子丢弃掉。

见过张采之后,周延儒现在对自己这里是否安全尚有疑问。

尤其是张采此前也说天书里未曾出现过自己的名字,难道……

自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这也太差强人意了吧?

倘若天书存在属实,那自己岂能在上面消失不见?

否则,便是皇帝用此书在刻意诓骗群臣,以实现其荫谋诡计了。

“老爷,不好了,锦衣卫来了!”

管家急匆匆地跑进来,禀报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不等周延儒出去查看,从外面便进来一队人,目测不下三十人之多。

“你可是周延儒?”

“正是!”

“此为圣上钦赐搜查令,望你配合!”

“……”

不等周延儒答复,锦衣卫便自行开始在其宅院里四处搜查。

人家有谕令,周延儒也不好公然与其对抗,否则便有嫌疑了。

锦衣卫能否抓到那两位学生,周延儒也不太清楚,最好可以逃过一劫。

早知道就应该让张采将此二人带走,自己也不会在这会儿被一群不速之客给吓到了。

很快,锦衣卫便将院落里的所有人都驱赶到了前院,列队站整齐了,逐个核实身份。

管家那里是有名册的,不然就没法按月发钱了。

虽然发的不多,有了花名册也方便走个流程。

周延儒见到侯方域与冒襄也在队伍里,便心道不妙。

“总旗,没这个必要吧?此等皆为苦命人,就是在府上做个零工而已。”

管家受周延儒的指示,拿了一百两黄金,装到袋子里,塞到带队之人的手上。

“那几个衣着并非破旧之人呢?也是家仆?”

“差爷,谁家每个亲戚呢!我家主人乃是前首辅,在老家可是名门望族,走亲戚再正常不过。”

对方掂量了一下手里的物件,不用打开,光感觉份量,便知道里面不是银子,肯定是金子。

百两黄金便相当于千两白银,周延儒还真舍得花钱消灾。

“也罢!收了!”

“多谢总旗!”

等锦衣卫退出院子,周延儒这才如释重负,侯方域和冒襄更是被吓得大汗淋漓。

“总旗,卑职看里面有人与侯方域面相相近!”

“哦?是谁?”

“那个手持扇子的白面书生!”

“为何适才不说?”

“卑职不敢确定!”

“立刻回去抓人!”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