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50章:力挫张采

明末黑太子 第850章:力挫张采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这便好,不知爱卿昨晚在自家所食菜肴几何啊?”

既然张采冥顽不灵,打算一意孤行,崇祯就决定陪他玩到底。

那逆子都能玩得这等蛀虫团团转,自己又为何不能?

“回陛下,臣仅食四菜!”

张采已经在脑海里编好了名字,自然不怕崇祯发问。

“皆为何等菜肴呀?”

崇祯还假装不知道,饶有兴致地问得更为细致一些。

“两荤两素,荤菜为狮子头、糖醋鱼,素菜为烧豆腐、煮干丝!”

张采认为这样的设计,即便是北官集团那群狗腿子,想必也挑不出来毛病。

“爱卿可否记错呀?”

崇祯打算给这厮最后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过估计对方不会买账。

“回避下,确系此四道菜式!”

张采一本正经地将自己之前所述之内容肯定下来,谅同僚也找不出破绽。

“那就有劳爱卿写下来吧!在场的诸位爱卿作为证人,以免朕再错怪了爱卿!大伴!”

“是!”

崇祯将那逆子收拾蛀虫的一套本事都学过来了,自己创造或许不行,但照抄是决计没问题的。

“这……”

“张侍郎,请吧!”

王承恩也乐见这位企图忤逆圣意的家伙栽个跟头,巴不得让其留下字据呢,这下就彻底没法反悔了。

“且慢!陛下无非是了解菜肴而已,无须让张采因此而提笔吧?”

吏部左侍郎张肯堂出列进言,他联想起之前太子在北都的行事,立刻紧张起来,一旦让崇祯的阴谋得逞,张采今后的仕途便算是彻底完了。

说着,张肯堂急忙向张采使眼色,后者会意,明白此事大有风险,便将毛笔放在一旁,不肯轻易动手写字了,这算是悬崖勒马了。

“既然如此,张肯堂,张爱卿,朕亦想知晓你昨晚在哪用饭,所食菜肴是甚子啊?”

张采如此执意欺君,崇祯便决定谁敢帮张采说好话,谁就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莫说是区区一个张肯堂,便是首辅瞿式耜都不行。

此时瞿式耜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为了一桌子菜肴,何苦搭进去数位干将呢?

即便是照实说,无非是担个贪嘴的骂名,往后注意便是了,仅此而已。

尔等却欲盖弥彰,如此遮遮掩掩,因此而失去官职,才叫本末倒置呢!

七个人吃十六道菜,平均一人不到三道。

换成在自家用餐,一人便是四道……

这几位同僚难道都不识数么?

“陛下,臣有事禀报!”

想到这里,瞿式耜觉得事情不能再如此搪塞下去了,打算道出实情。

“哦?首辅有话,莫非与昨日晚饭有关?”

此时此刻,崇祯对于其他事情是没啥兴趣的。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也来得及。

“正是!昨日,臣等七人,包括张玮、侯恂、钱士升、张采、张肯堂在钱师家中用餐,所食十六道菜。此前有人顾忌菜肴众多,便不敢上报陛下,故而才生出诸多事端,还望陛下赎罪。”

瞿式耜心里已经做好了被罢官的准备,不论如何,至少可以用自己来换取张采的安全,不然便是东林对不起复社了。

“爱卿所言可否属实?”

听了瞿式耜的话,崇祯觉得此人还有救,虽说出自东林,但至少说话还算坦诚,不像前面几个,刻意在与自己斗心机。

“臣愿以自身职位与名誉做保,还望陛下宽宥张采!”

瞿式耜将自己的意思挑明,也好让张采明白,赶紧道歉,好给皇帝一个台阶下,不然大家面子上都不会好看。

“唉~!原来如此,想来也不是甚子大事,无非是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吧?诸位爱卿岂能如此隐瞒?朕岂能不辩道理,便责备诸位爱卿呢?”

崇祯可以不给一个侍郎面子,但不能不给首辅面子。

“……”

这下轮到张采骑虎难下了,他感觉瞿式耜完全是在给自己帮倒忙。

“张采,你之前信誓旦旦,保证自己所言非虚,现在如何?朕可以不与你计较,但你又为何给诸多偷逃税款多时的浙江茶商说话?”

相比欺君,崇祯更在乎银子的问题。

没有银子,北廷比南廷可难过太多了。

“陛下说茶商偷逃税款,而陛下又何尝不是呢?臣这侍郎之职,还是花了二十万两银子买来的呢!这笔巨款去往何地,恐怕只有陛下一人知晓!”

张采也不打算回头了,既然皇帝如此发问,那正好可以反问皇帝,揭其短处。

“朕告诉你,朕只想通过此法,看看复社是否勾结商贾。果不其然,复社竟能拿出四十万两银子来买官,真是阔绰至极啊!若是朕将首辅标价百万两出售,照此推算,复社有众多商贾撑腰,亦能买得起!怪不得爱卿胆敢公然为茶商说话,玄机便是收了商贾的好处。商贾偷逃之税款,一部便进了爱卿口袋里。爱卿此前曾说清者自清,敢问收了商贾银两,这还算是清者么?又如何自清呢?依靠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来自清否?爱卿如此利欲熏心,妄为朝廷官员!这是在朝廷当差,却心系各地商贾!算是典型的食君之碌,吃里扒外!”

没有这等败类误导自己,大明焉能变成今番这般模样?

一年偷逃两千万两,自己在位十二年便是两亿四千万两巨款!

这笔税款能收上来的话,何苦还要给农户加收三饷?

长此以往,大明即便不会亡于东虏,亦会亡于商贾之手!

“哈哈哈哈!陛下公然卖官还说得如此冠名堂皇,臣敬佩不已。大明江河日下,便是陛下之过。陛下理应自省以往过失,下发《罪己诏》以平珉愤。在臣看来,陛下有十宗过失。其一,纵容太子,横征暴敛!其二,违背祖制,裂土大明。其三,移驾南都,弃守国门。其四,偏听偏信,残害忠良。其五,重用厂卫,弹压志士。其六,贩货开矿,与珉争利。其七,苛以重税,欺压商贾。其八,进剿湖广,重燃战火。其九,指使海盗,入侵东番。其十,雇佣倭军,有损国威!陛下如此行事,大明焉能实现中兴?”

张采给崇祯罗列了一堆罪状,每条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并非他捏造出来的。

“……好好好!爱卿真乃肺腑之言,朕领教了!难怪太子在仙界得到军事刘伯温指点,说出自复社之人,满口仁义道德,背后诡计多端,原来如此!朕若非今番得知,想必爱卿还会将此如此指责内容留存多时吧?太子曾请刘军师掐算过,刘军师说复社之人,最终七分乞降,两分隐居,一分抗敌。朕原本不信,现在看来,刘军师所述确是入木三分!朕不会冤枉所有复社众人,显而易见,爱卿并不打算效忠大明,而是誓死效忠商贾,为自己谋取私利。大明若亡,爱卿断然不会陪葬,北可投东虏,南可投红夷,可谓是左右逢源!不论哪方入主中原,爱卿都可混得风生水起,再填恬不知耻地宣称此为正统,自己乃是择木而栖之忠臣!”

崇祯没想到张采居然能将太子的行径安排到自己身上,如此一来,自己便是与秦二世、晋惠帝、宋徽宗等人相类似的昏君了。

但张采也绝非善类,身上有一堆缺点可以利用,崇祯被某逆子训练过一番,如今脱胎换骨倒是不至于,但总算是有点开窍了。

至少明白生气上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自己控制得当,朝廷里的奸佞总比忠良少。

实在不行,还可以临时翻看那逆子送给自己的合订本,上面有很多可以应急的法子,先顶上,回头再找具体对策也不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臣素来行事光明磊落,自然不怕刻意造瑶污蔑!倒是陛下,自登基以来,所作所为便饱受非议!如若不然,为何流寇不断?为何边关告急?为何忠良被杀?为何社稷危急?”

若是单单唇枪舌战,张采倒是有几分把握,哪怕对方是皇帝,也不会害怕。

“甚好解读,只因朕非亡国之君,而你这厮却是亡国之臣!忠君报国为假,谋取私利为真!造福百姓为假,恣意擅权为真!严于律己为假,骄奢淫逸为真!体察珉情为假,勾结商贾为真!各尽职守为假,抗命欺君为真!尔等亡国之臣如此嚣张,大明焉能中兴在旺?免去张采现有官职,将其下狱,待核实之后,再行发落!”

以前崇祯是找不着大明的病根,经某逆子指点之后,这下南廷再犯病,崇祯便能立刻追本溯源了。

“昏君!大明必因你而亡!刘伯温都算出大明必亡了!哈哈哈哈……”

事已至此,张采也不怕被开刀问斩了,先骂个痛快再说。

“速速将其拖出!”

崇祯脸色一沉,甩出袍袖,左右矗立的大汉将军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个狂徒拖出大殿。

“张肯堂知情不报,免去现有职务,告老还乡,永不续用!钱谦益闭门自省三月,时间未到,不得接洽旁人!”

张溥八成是回不来了,张采被下狱,张肯堂也不能留着。

之前东林被弄下去三个人,崇祯对于钱谦益还在考虑之中。

暂时就没将其罢官,但也算是暂时停职,表现得好再说。

这样东林与复社这两个团伙里,能上殿参与廷议的就只剩下首辅瞿式耜一人了。

“臣有罪,还望陛下降罪于臣!”

瞿式耜见到东林与复社的同僚,除钱谦益之外,都没得到好下场,便自行请罪了。

“朕并非了解爱卿,然爱卿乃是太子推荐之人。太子对爱卿评价颇高,说是南廷首辅之首选。爱卿担任首辅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朕自以为爱卿比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好上许多。即便仅凭太子之言,朕亦相信爱卿之品德与为人,爱卿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往后还要继续为朕排忧解难!郑爱卿,前番说的五十万两茶课银两,便如此说定了,内阁拟旨,朕看过便让大伴盖印,内阁贴条后,派飞骑发往杭州,不得有误!”

对于瞿式耜这个人,崇祯觉得其能力多少还真比只会和稀泥的温体仁要强不少。

首先,瞿式耜是支持对商贾征税的,起码在态度上不像其他东林或复社之人那般顽劣。

其次,瞿式耜对太子所实之策,大半是赞同的,也希望南廷在皇帝驾临之后,能够迅速运转起来。

最后,瞿式耜觉得此前商贾罢市与士子请愿,此举其实是损害南廷,乃至大明利益的,最好不要再次发生。

当然,瞿式耜同样反对黄得功一味的派兵蛮干,尤其是宋纪还率部跑去扬州抓捕盐商,简直让朝廷颜面扫地。

不过黄得功毕竟是干成了,户部太仓因此多了两百多万两银子,连因此受益的户部尚书郑三俊都只能报以苦笑。

此时黄得功倒是乐得清闲,因为三千两赌注变成三万两现银了。

鉴于已有大把银子落袋为安,任你如何抨击,这位莽夫都不生气。

对于勇卫营从上到下,都下注太子打赢是役之事,廷议都变成如此模样了,谁还有心情过问?

那些下错注的官吏,更是好像死了亲爹一样伤心欲绝。

他们上不了殿,廷议如何他们管不着。

但皇太鸡居然能打输,这可就会让他们感到肉疼了。

因为赔出去的不是仨瓜俩枣,而是真金白银啊……

现在一传十,十传百,从内到外,加上勇卫营的散播,南都城里几乎知晓太子爷打了胜仗的消息了。

不少赌坊老板直接选择跑路,他们到不是害怕勇卫营前来套现,而是担心很多本地官吏输红了眼,硬要把赌注给要回去。

勇卫营是不管这种屁事的,只要自己能把彩头拿到手里就万事大吉了。

官吏与赌坊之间的罅隙,纯属是狗咬狗,勇卫营上下巴不得看热闹呢!

黄得功心里还在责备宋纪这家伙真是死脑筋,就不知道顺手将扬州城里的瘦马带来数十匹?

现在有了钱,刨去养活亲兵队的银子,总算可以置办几匹正二八经的扬州瘦马了。

崇祯想的是如何从浙江茶商手里拿到银子!

瞿式耜想的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黄得功想的则是如何玩瘦马……

东林与复社这次算是倒霉到家了,北官集团则在幸灾乐祸!

几位南官则全当甚子都没发生过!

这便是南廷的廷议!

郑三俊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差额是一百万两,皇帝让浙江茶商缴纳五十万两,那剩下的一半,该由谁来填上?

“陛下,差额尚有五十万两!”

“让两淮盐商缴纳一百万两!”

“……”

郑三俊一时没反应过来,差额五十万两,崇祯皇帝却让盐商交一百万两!

没算错的话,户部是不是还能赚五十万两?

但是皇帝真是这意思么?

事关重大,郑三俊生怕揣摩错了圣意。

“两淮盐商贩运私盐之事由来已久,太子曾对朕说过,当时太子无暇南顾,只得派沈迅稽查税银不翼而飞一案。前番宋纪率兵缉拿盐商,两淮盐商纷纷招供,可见偷逃税款,甚至贩运私盐之事确有存在。较于过往数十年其偷逃之税款,朕让其缴纳一百万两银子并不多!”

“……”

郑三俊已经懵了,现在朝廷征收税银都可按如此逻辑来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