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638章:手里有矿

明末黑太子 第638章:手里有矿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前来采集硫磺的劳力总计约为两千左右,按照预估一百万斤的采集总量来计算,平均每人需采集五百斤。

看起来并不是很多,但要在一两天之内完成,这个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主要是从山上要运到海边。

尽管这座火山就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南部海岸上,不过距离真正的滩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在没有多少车马帮助运输的情况下,所有硫磺全部都要依靠人背肩扛,这确实算得上是正二八经的力气活。

从山脚下用箩筐和扁担将硫磺运到海边并不轻松,但好歹仅仅算是体力劳动而已,真正危险的工作则是在火山口采集硫磺。

别看火山并未喷发,态度很是和蔼,但火山口里烟雾缭绕,这些烟并非是寻常可见的烟尘,而是有毒的硫化气体。

闻一会儿或许没事,但时间长了,是肯定会损害人体器官的。对于这点,某太子早就在开采硫磺的相关内容里做了重点说明。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崇王朱由樻决定每半个时辰便换上一批新人负责在火山口采集硫磺,保证足够的开采量,又能确保子珉们的人身安全。

只要始终保持五百人的开采规模,使每人在每半个时辰之内开采出二百斤硫磺,五百人便是十万斤,大约五个时辰便能达到预期的总开采量了。

由于绝对时间还是较长的,故而需要在矿区过夜,朱由樻也就不急于回到自己的崇高城了,更何况那座都城目前仅仅是个名字而已,里面甚子建筑都没有。

根据称量测算,眼下的每半个时辰的开采速度约在七万至八万斤之间,照此速度进行计算的话,大概需要七个时辰才能达到预期。

不过朱由樻对此是非常乐观的,既然已经找到了硫磺矿,那就无需着急了,火山不会移动,硫磺矿自然也不会跟着跑路。

郑芝莞的船队起码能多呆两天时间,这已经可以让船队装满硫磺返航了,算是不虚此行,没有白来一趟堪察加半岛。

对于如何给矿工们分钱,朱由樻觉得真若是开采出一百万斤硫磺的话,总价一万两银子,自己提留两千两,还剩八千两。

都说不患无,患不公。莫不如每人发四两银子,少的部分自然由他来填上缺口,这也算是皆大欢喜之举了。

在听说崇王的仁义之举后,矿工们自然是无比开心,乐得手舞足蹈,齐声高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要知道,在大明本土,即便是九品官老爷,在两天之内也赚不到四两银子的!

跟着崇王来到新封地,这就能赚到第一笔钱了,还高达四两银子,怎能不让大家异常兴奋呢?

四两银子!

没错!

就是这么刺激!

想起能到手这么多银子,大家的干劲就更足了,手脚都愈发的勤快。

给崇王卖命真是太划算了,王爷如此大方,作为百姓自然不会偷懒耍滑了。

朱由樻听到周遭响起山呼海啸般的臣服之声,不由龙颜大悦,心说这八千两银子花地真是物有所值。

本来他就打算赚两成利润,余下的八千两发给矿工,也算是作为来到新封地之后,他给子珉们的福利了。

没想到子珉们的反应如此强烈,看起来珉心还着实可用呢。既然如此,自己只要顺应珉心,这身处“北地”东部的崇国便可以稳步发展了。

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便是最小的银锭重量为五两,适才朱由樻决定给每个矿工发四两,差出来的一两就很难办了。

一般说来,只要是散碎银子,都需要用剪子来剪出之后再行称重才能下发的,不然就只能发铜钱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朱由樻,他也不似晋惠帝那般的“睿智”。

凑足五两还不容易?

只要多采出二十五万斤硫磺,平均到每人身上,不就等于多赚一两银子了嘛!

脑子是干嘛的?

不就是用来动的么!

郑芝莞那里对此没有异议,船队能装就装,装不下就等着下次再来装。

这玩意不当吃、不当喝,自己留着还会中毒,更不可能长腿跑了。

从火山口开采出来,堆积到海边就行了,风吹日晒也无伤大雅。

朱由樻认为硫磺与黄金虽然颜色相同,但价值相差甚远。

而且硫磺在岛上是无法兑换成白银的,矿工更不会傻到偷着带回家的地步。

因为自身的特殊属性,这便使得开采出来的硫磺非常安全了。

谁敢把硫磺带回崇高城,要么是脑子有病,要么是想给人下毒了。

医师要用硫磺的话,都可以到朱由樻这里申请,只要是治病救人,想要多少都可以。

朱由樻可以拍胸口保证,自己的封地里别的没有,硫磺是绝对管够!

说靠硫磺富甲天下有些夸海口,但两天时间便创造出一万两银子的产值,就是实实在在的真事。

若是船队往后来得频繁一些,两个月跑一趟堪察加半岛的话,那么光是硫磺生意,便能让崇国进账六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钱,起码养活五千崇国百姓是没多大问题了,刨去朱由樻的提成,平均到一个人身上也有近十两之多。

一个人光是靠开采硫磺便能落袋十两银子,此事传到大明本土,决计会让大部分人直接摇起脑袋。

当然,这也是臆想了一些,船队一年能来三趟就不错了,总计三万两,算是少了一半的收入,不过也已然算是很好了。

平均每人赚取近五两银子,崇国在用这笔钱从大明本土采购生活必需品,日子会过得相当不错呢。

一家六口人,那总额便接近三十两,拿出其中的二十两买四石粮食,用余下的十两银子买些用具,基本上生活就能安康了。

在大明本土,一户人家年入三十两银子,绝对算得上是富农了,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家不光饿不死,日子过得可是像模像样。

这几乎是每户百姓的愿望,不过在处处盘剥暴敛的大明本土,愿望最终只能沦为遥不可及的奢望。

来到堪察加则迥然不同了,开垦荒地短期内完全无需纳税,崇王还将捕捞的海鲜按人头发放到位。

对跟随崇王来到新封地的百姓们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仿佛在一夜之间,自己的日子便好了起来。

百姓们不知道,某太子跟崇王朱由樻说过,作为一国之君(藩国也是国,藩王也是君),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下面的百姓们看到希望。

哪怕只有一丁点,在不会忍饥挨饿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造反叛乱,只要记住这点,藩国便不会灭亡。

藩王在本土那种惜财如命的策略到了海外封地就不好使了,若是固执己见,墨守成规,那藩国的国柞就长不了。

作为藩王,首先便是要懂得将封地里的资源分享给郡王、下属、百姓,让众人利益均沾,这样才能起到镇抚与封口的作用。

百姓们有肉吃,有房住,就不会造反,下属即便居心叵测,也无法左右时局,真若如此的话,等消息传到京城,朝廷自会从本土发兵助剿。

不过这个周期会较为漫长,可能会接近半年时间,所以各地的藩王当须实施仁政,重点就是轻税赋、少剥削。

有的藩王对此不以为然,朝廷在本土所实施的政令几乎与某太子所言背道而驰,这不是避重就轻么?

但是大明本土与海外藩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海外藩国面临的敌人实力如何?几乎可以立分高下。

若是装备火炮与鸟铳的藩国兵马连手持长矛的土著野人都打不过的话,那就别就藩了,干脆回来算了。

不打算回来的话,那就得被土著野人打得屁滚尿流,最后要么跪地求饶,要么直接选择抹脖子上吊!

敌人实力不怎么样,藩国里的物产又非常丰富,岸上可狩猎,水里能捕鱼,就这种条件还摆出一副活不下去的样子,你演给谁看啊???

要是压榨得太狠,百姓们还能拿你当藩王么?

真到了那副天地,在他们眼里,藩王连个屁都不是!

前朝是怎么亡的?

我大明又是如何得的天下?

作为藩王,谁敢说自己不知道?

跟一堆藩王讲这个道理,能听进去多少,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即便往后真被藩国里的百姓给宰了,那也是咎由自取!

某太子可不会给某些利令智昏的藩王吊丧,那太丧气了。

就藩海外是朝廷政令,如何苟活就是藩王自己的事情了。

总之朝廷可以给藩王的兵马装备先进火器,剩下的事情就得由藩王自己来做。

做得好,那日子便会好得不得了,藩王其实就相当于海外的土皇帝。

做得不好,也只能吃不了兜着吃,走都走不了,一切后果自负。

作为首批享受移藩海外待遇的藩王,某太子还是非常看好周王朱恭枵与崇王朱由樻的。

前者较为开明,做事老练沉稳,而且非常务实。

后者年富力强,更愿意接受新事物与新知识。

虽然两位藩王的封地的位置并不太好,不过也没有实力较强的敌人的威胁。

只要能在新封地站稳脚跟,发展起来的困难并不太大,三五年之内便可小有所成。

甭管其他藩王如何打理本国事务,崇王朱由樻可是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代明君的。

虽然崇国目前的国力偏弱,地理位置也较为偏僻,不过这也是相对的。

此地没有流寇,没有东虏,也没有罗刹人,土著野人根本不堪一击。

在实地勘察之后,气候也没有想象的那般恶劣,反而发现火山附近的土地异常肥沃。

渔业资源更是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算是天大的惊喜了。

当然,不能忘了重要的物件,那便是火山!

在成功开采出硫磺之后,朱由樻觉得这已经不是火山了,而是一座巨大的银山!

崇国境内的火山多不胜数,真若都是如此的话,岂不是整座半岛都被银山所覆盖了?

想到这里,朱由樻心内不由再次激动起来。

因为他听太子说过,金山银山都是能开采光的,而硫磺则不同。

硫磺是由火山喷发出来的,只要火山“不熄火”,硫磺便能开采成百上千年。

太子从仙界得知,堪察加半岛的火山还能“苟活”千年以上,故而朱由樻也就大为放心了。

一座火山的硫磺价值一百万两银子,那么一百座火山的硫磺岂不是价值一亿两银子了?

堪察加半岛有那么多火山么?

想来应该是有滴!

这不就意味着在一夜之间,自己便成了整个大明最为富庶的宗室了么?

想到这里,朱由樻不禁是一阵狂喜!

这座半岛简直是一个巨型的聚宝盆啊!

不光是朱由樻这么想,怀安郡王朱由札与河阳郡王朱由材这哥俩也是这么想的。

这是朱由樻的地盘,他俩也没有从开采硫磺矿里赚取一两银子,不过也激动到无以复加。

因为他们也知道堪察加半岛遍布火山,在两天之内开采一座火山就能净赚两千两银子。

放眼整个大明,没几项买**这赚钱速度更快了。

怀安郡王朱由札去半岛的西海岸,河阳郡王朱由材则决定去半岛的东海岸。

不过哥俩的具体落脚点也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靠近火山,火山还得滨海才行。

这样便于开采硫磺矿,也便于运输硫磺。只是不能距离太近,不然容易吃火山灰。

此番就全当是学习了,在弄懂了整个开采流程之后,两位郡王对成为矿主是信心满满滴。

太子在本土就依靠油矿、煤矿、金矿发家致富,把控朝廷与内阁,且稳住了时局。

那么作为大明的郡王,自然可以照猫画虎,没有金矿,用硫磺矿好歹也能养家糊口。

太子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哥仨如今才深以为然。

那便是——手里有矿心里不慌!

朱由樻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那真是打骨子里忍不住的高兴啊!

堪察加真是个好地方,能吃海鲜,能开矿!

在矿工们的辛勤工作下,船队很快便装满了一百万斤之多的硫磺,正式返航了。

朱由樻尽管还想挽留郑芝莞几天,不过心里也清楚,只有船队早点返航,下次才能快前来。

郑芝莞也很够意思,临行之前,将船队里的小船与出现破损状况的大中型船只都留给了崇王朱由樻。

这样崇国的百姓还能继续从事他们的捕捞大业,不至于在船队返航之后没几天就开始饿肚子。

船队里的水手们比郑芝莞还盼着早点再来一趟堪察加半岛,因为在这里可以免费大吃大喝。

换作大明本土,哪怕在福健当地,吃一桌子海鲜也要好几两银子,而在崇国,一个铜钱都不用给。

胡吃海塞数日,最后郑芝莞发现跑一趟数千里之遥的崇国,自己的水手们非但没瘦下来,里面的一小撮人反而开始发福了。

这也难怪,除了海捕之外,一群水手就是吃饱就睡,睁眼就开饭,上桌就是又一顿狂吃。

用太子爷的话说,海鲜都是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物,等同于吃鸡蛋,直接导致很多人长膘长得很迅猛。

崇王朱由樻对此毫不介意,反而非常欢迎船队上下再次光临崇国,这里别的没有,就海鲜可以管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