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610章:一帮到底

明末黑太子 第610章:一帮到底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对于打麻将,漂亮亲妈与一群姨娘都是“职业的”,为朝廷效力的文臣武将算是“业余的”。

然而这两伙人的水平都差不多,那真是一样的菜啊!

某太子在自己的准岳父身后看了好一阵子,发现薛国观的牌技也没长进多少。

要是洪承畴与左懋第回京述职的话,桌上的一群人还得被高手砍瓜切菜不可。

户部尚书李侍问刚从某太子这里借到五百万两银子,结果“兴高采烈”地输掉了手里的十块银元。

算是整个院子里第一个被扫地出局的“高手”了,速度之快,几乎超出了某太子的想像,哪怕武将里面水平最差的也比不过他。

兵法曰“乘胜追击”!

大怼朝则擅长“乘胜用膳”!

玩得差不多了就开吃,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这就算是对得起在辽东半岛跟辫子厮杀的倭军了……

某太子对吃喝玩乐的事情并不太上心,心思都放在军工生产那边了。

因为只有确保军工生产,才能发挥己方的火力优势,进而固守住京城。

随着皇太鸡在辽东半岛损兵折将,辫子在入秋之后大举入关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高了。

在倭军那边遭到的巨额损失,决计要通过入关劫掠来弥补。

听说甩锅爹移驾南都之后,此次辫子入关兵力会创下历史之最。

等送走了一群文臣武将,某太子则牵着喜儿与薛婉晴的粉嫩小手,一同观看绚丽夺目的烟花表演。

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还能不能看到,如果看不到的话,要么是已经挂了,要么是已经跑了……

“殿下,此为上周军火生产统计!”

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恭恭敬敬地呈递上来一个册子,京城各个兵工厂都设有贴厂太监,目的就是监视军火生产情况,并及时上报。

“好!”

由于军火生产事关重大,反馈时间必须缩短,某太子没有按照月来统计,而是细化到周,按周来进行统计。

上周京城内的所有军火工厂,供制造新式铜炮十门,附炮组二十八组。

红夷大炮十五门,大佛郎机二十二门,小佛郎机八十一门,虎蹲炮一百零四门,迫击炮一百九十门,坦克六辆,辅助车辆四十一辆,飞艇两艘。

“密集阵”一部,火箭筒八十六具,鸟铳五百四十五支、无敌一式燧发枪六百三十一支、手炝七十二支、左轮步枪六支。

“捕鲸叉”-I型反舰导弹四十二枚,“捕鲸叉”-II型反舰导弹二十五枚,“捕鲸叉”-III型反舰导弹九枚。

“飞毛腿”-I型对地导弹十六枚,“飞毛腿”-II型对地导弹十四枚。

铁制炮弹四千零一十三颗,迫击炮弹五千两百零二颗,手榴弹一万八千七百六十四颗,鸟铳弹及燧发枪弹九万七千八百三十三粒,特种弹两千九百九十六粒。

总的来说,炮弹、子弹、手榴弹的产量还是非常可观的,步枪、导弹、拿皇炮的产量还有待提高。

不过这只是一周的产量,估计可以相当于大清那边两三个月的产量了。

经过某太子的亲自指点,已经让京城里所有军火工厂的产能节节攀升了。

随着新招聘的工人逐渐熟练自己的工作环节,掌握制造工艺,往后的产量还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贵金属、火药、高级技工全都齐备的情况下,某太子的目标就是月产坦克五十辆、拿皇炮一百门、燧发枪五千支、反舰导弹五百枚、手榴弹十万颗。

否则光凭血肉之躯与鸡血一样的口号,面对骁勇善战的数万真辫子,那就是死路一条,还得成为PLUS版扬州……

生产出来的武器主要分配给畿辅一带的驻军、关宁军、剿寇部队、郑芝龙的人马,以及倭军。

倭军那边主要供给他们手榴弹、子弹、铁制炮弹以及发射药,能不能顶住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之前给倭军送去的三万颗手榴弹,可是某太子攒了一个月的产量,往后就不可能送这么多了,一次也就一万颗到头了。

一大早,内侍就跑进来报告了某太子一个较为喜人的好消息,那就是《京师日报》卖到脱销了。

这是自创刊以来,《京师日报》首次用红字印刷,加之关外大胜,这样的利好内容让广大百姓都想先睹为快。

价钱还跟原来一样,丝毫没有上涨,但是巩永固夫妇仍然赚了大钱,因为“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经过某太子的授课指导之后,不少商家都觉得机会不容错过,便闻风而动,希望用大价钱买到广告插页的机会。

每万份报纸,一款插页五十两银子,十款就是五百两。

折合下来,一张广告插页便价值五铜钱之多。

你还别嫌贵,就这没门路的话,都不一定有机会买到。

单卖插页的话,你倒搭钱人家或许才会收下,然后随手一扔。

只有把插页放进报纸里,才能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报纸上的广告位置都是长期合作的商家,自然不会被宰一刀。

为了庆祝此次胜利,《京师日报》不但没有涨价,还增加了版面。

供计六十版,也就是十五大张纸,比平时的四十八版多出了十二版。

这十二版有一半是广告位置,每版价值三十两银子,十二版便是三百六十两。

即便如此,整个报纸的广告位也全部售出,没有任何一处空位需要另行填充内容。

这已经算是公主夫妇非常良心了,换成某太子来襙作的话,一次赚上千两银子不在话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某太子与自己的姑姑和姑父除了《京师日报》与美乐广告公司之外,又组建了一个世界传媒集团。

集团旗下光是纸媒体就有《京师日报》、《战争事典》、《时尚潮流》、《新老故事》这四个。

《战争事典》就是把历朝历代,乃至外国的历史战事做复盘细述,对象就是广大男性顾客。

而且不同于以往的兵书战策,《战争事典》是图文并茂,图片都是请高级雕工雕刻的凸版进行印制,绝对堪称是本时代的顶级杂志。

为了吸引读者,第一期介绍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安史之乱”、“太宗北伐”。

两二者都是连普通百姓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最后一个就是宋太宗赵匡义率军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却被契丹打得灰头土脸的事情。

某太子的真实用意就是借助“赤壁之战”,暗示南国可以胜东虏。

“安史之乱”则是在说唐玄宗不懂军事,却喜欢瞎指挥。

赵匡义没有兄长的能力,所以“太宗北伐”必然导致失败。

《战争事典》不但是杂志,而且是一本硬壳精装书,一本便可卖到两百文钱。

销售对象自然不是寻常百姓,而是兜里有闲钱,且喜欢战争题材内容的士子。

很多人买了都是为了收藏,导致首批印刷的一千本刚刚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不少人还打算为外地亲朋代购,当是礼物,可以赠送,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时尚潮流》的对象则是以女性为主,附带一些爱臭美的年轻男士。

销售对象正好与《战争事典》相反,不过目标受众都是中高阶层。

所以销量并不算差,尤其是在常年荡漾的江南一带,一定更有市场。

里面介绍的自然是各种最新的时装以及用品,有的外地人来不了千奇百货商店,只要买一本《时尚潮流》就知道大致情况了。

对一些新进走红的歌星、笑星的采访内容,以及畿辅一带的娱乐场所位置及介绍也囊过其中,这样才会引人入胜。

《新老故事》则是将受《京师日报》版面限制,暂时无法刊载出来的故事都汇总起来,以杂志的方式进行出版。

有单个短篇故事,也有连载长篇内容,通篇都是白话文,可谓老少皆宜,只要认字就都能看个明白。

弄三本杂志的目的就是想让姑姑与姑父多赚点钱,顺带给一些没有功名的学子找份糊口的差事,然后让那些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人分散注意力。

就这两款杂志,一期加起来能让这对夫妻赚一百多两银子,一年十二期,也是一千余两之多,发行期数翻倍的话,收益自然就更大了。

在严重缺乏通俗易懂的文化书籍的时代,这三本杂志的问世,对大众来说就相当于雪中送炭一般。

《新老故事》第一期便卖出了五千本,有的人大量购买就是为了囤积,然后转手卖到外地去,便能赚到不菲的利润了。

某太子对此没有多大反感,只要能卖出去,买多少都行,印刷厂量大管饱,最好以后每期的销量都在一万本以上才好呢。

还有一本书,并非隶属于世界传媒集团,也不公开发行,但是销量是出奇的好,究其原因,那就是内容制胜!

光看书名,就非常能勾起一些人的购买欲念——《关外秘史》!

说的也就是关外某土著一家人的那些方面的事情,主笔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伟业。

具体如何,某太子也不好多说,反正看过此书的人,都觉得春天到了,也跟家里的妻妾感情更好了……

吴伟业这辈子都没想过会写这种书来养家糊口,不过在看到巨额收入之后,也就不再多虑了。

第一本印了一万册,每册定价五百钱,总额五千两,结果吴伟业当天就收到了一千两银子的稿费。

望着二十锭银子,这位作者立刻傻眼了,早知道写一本书就能赚到这么多钱,他还去趟官场的混水干嘛呢?

最重要的是,经过某位高人的指点,写这种书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全神贯注的话,两个月就能写出来一本。

找此类推的话,两年岂不是能赚到上万两银子之巨了么?

那真是做梦都能开怀大笑啊~!

通过写书,吴伟业家里已经购置了沙发、油灯、肥皂、眼镜、煤炉等一堆先进的生活用品,每天也无需再为柴米油盐发愁了,顿顿都可以大鱼大肉。

随之而来的好处与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坚定了吴伟业走作家之路的决心,争取一年写出六本书,这样就能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了。

对外,吴伟业还是宣称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在闲暇之余写点文章,好向报馆投稿。再向太仓老家贩售一些京城这边的新奇物件,也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即便这买卖完全不赚钱,甚至是赔钱,某太子也打算继续干下去,只要能把主要竞争对手的名声搞臭,那绝对是乐此不疲。

五千两银子!

洒洒水的事情而已!

而且还可以往外卖呢!

成本只有不到三千两,按照定价出售,还能赚两千两呢。

但更多的时候,某太子则是主动送书,好让投靠自己的文臣武将们得到真正的“实惠”。

尤其是对武将们来说,没啥比这玩意更让他们酷爱读书的了,一个个都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某太子也很害怕,这要是真传到关外去。

在入秋之后,皇太鸡会不会直接率军找自己算账???

不管怎样,既然看过的都说好,那就是真的好了。

至于皇太鸡是什么反应,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说不定大清国的文臣武将在私下也很乐意看呢……

最好是让皇太鸡与多尔衮互相猜忌,甚至“啪啪”起来才好。

不论大清没了皇太鸡还是多尔衮,对大明都是极好的消息,完全可以再次普天同庆一番。

战场上打不过,咱还不能盼着你俩早点去死么???

皇太鸡要是活着,入关的话就是“菜鸡互啄”了。

多尔衮以后主政,入关的话就是“摄政王之战”了。

总之是很有看点的,说不定甩锅爹也等着看某逆子吃败仗的好戏呢……

作为大明的摄政王,十岁的年纪就送下属合订本读物,貌似有些不务正业。

得到合订本的武将们结果当天都没回到自己的军营,全都留宿在京城里了。

一待就是两天,直到周一才悻悻地离开,怀揣银两的小姐姐们对着他们挥手致意。

照这样下去,一年出五六本书的话,大明北方的武将就算是彻底颓废了。

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算来是这么来的……

幸好郑成功那一小撮新兵蛋子没看过,不然“国名爷”十五岁就要有后代了。

“殿下,一万颗手榴弹及发射药等物资业已装船运往天津!”

“好!”

本宫只能帮你们这么多了,再帮就是赠送合订本了,剩下就看你们赚钱的本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