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544章:二选其一

明末黑太子 第544章:二选其一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会长,非我等不愿拿出大笔银两来购买这海外金山的股份,实在是眼下难以筹措呀,我等手头的银两之前补缴了税费,又买了紫金债券,还要留下一部分来作为运作资金,否则定然是难以为继自己的营生啊!”

有人借此大吐苦水,这种情况确有其事,一些商贾们之前为了保住自家的性命,先后购买了三百余万两的资金债券,加上被迫补缴的大笔税款,的确让他们中一些人感到伤筋动骨了。

“是啊!是啊!我等也有难言之隐啊!当下经商殊为不易,北方各地皆是天灾连连,百姓那有银子来采购商品啊?还望会长多多包涵啊!”

不少商人其实兜里都还有些银子,只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一座既然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海外金山拿出大把的银子,实在是让他们难以接受。

“我等皆以守法经营,还望会长在太子爷面前称述厉害,决计不可竭泽而渔啊!起码要等到明春之后,我等手头有了周转银两才行募股亦不迟啊!”

断然拒绝是绝对行不通的事情,那样的话肯定会热闹太子爷,但先托上个大半年再说,或许是条良策。

“言之有理啊!会长,我等非卖国求荣之卑鄙晋商,只是尚需时间缓和自己的营生,还望会长体谅!”

既然有人打算采取拖延战术,那么计策立刻得到了同行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附和起来,表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各自的生意延续下去。

“诸位所想,在下已然明白。实不相瞒,在下也想明春再行购买,只是太子爷要的是银子,不是时间。太子爷召见在下时,也言明了其中的利害。太子爷说在晋商被一网打尽之后,边关报告仍有不少被朝廷禁止出关的货物被运往东虏那边,至于是谁,太子爷并没有点明。太子爷说,海外金山就是给某些人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否则,便是冥顽不灵了。太子爷便要公事公办了,晋商俬通东虏的下场,诸位都应该清楚吧?太子爷之前并未对我等畿辅商贾行雷利手段,只是用晋商以儆效尤,若是诸位之中有人做出卖国求荣之事,那太子爷便不会继续姑息纵容了。在下不知道这害群之马到底是何许人也,只是告诉诸位,莫要被他所蒙蔽,此等贼人伏诛之时,尔等可愿为他陪葬?”

于松屹是粮商,在晋商覆灭之后,在太子爷的扶持下,与几个同行成为了取代晋商的重要角色。

今后不光是京城百姓所需粮食,连每年至少六十万石的军粮订单也落到了他们手中,光是军粮一项,少说也价值近一百万两银子。

太子爷已经吩咐了,由于担心在入秋之前东虏便会提前入关,故而京城的主要粮商必须尽快将南方的夏粮装船运抵京城。

银子的事情好说,可以开出每石一两八钱银子的到货价,若是情况特殊,还可以略微上浮些许。

太子爷已然平抑了京城粮价,每石零售价不得高于二两银子,这与粮商们的进货价格几乎相差无几。

不过太子爷还有后手,那就是补贴,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给予每石一钱至五钱银子的补贴,这样就能维持向京城大规模运粮了。

若是按照这个标准,照惯例,向京城运输三百万石粮食,会比往年多收至少三十万两银子,而且只高不低,既然有利可图,粮商们当然乐意接下。

这笔钱自然是有朝廷来出,粮商们自然无须担心,只需做好本职差事就行了,擅自提高粮价,或者闭门惜售,那可是要点脑袋的。

太子爷也说了,只要粮价在每石二两五钱以内,不论粮商们运来多少粮食,朝廷将全部吃下。

照旧理说,这是决计是做不到的,因为北方各地藩国众多,所需甚大,朝廷根本就早已负担不起藩国的开销。

但太子爷另辟蹊径,将藩国移至海外,虽说整个搬迁需要数年之久,可毕竟开了先河,给朝廷节省了极大的支应。

没了藩国的巨大累赘,又抄没了勋贵的家当,莫说每石二两五钱的价格,就是每石三两银子,朝廷也拿得出来。

于松屹等粮商也明白,向京城运输的粮食越多,他们赚的也就越多,而且可以见到太子爷,当面禀明情况,不怕某些官吏从中克扣银两。

刨去成本和税费,于家每年少说也能净赚两万两银子。有鉴于此,他自然会向着太子爷说话,因为那就是自己的财神爷。

“会长莫要开这等玩笑,我等可是守法商贾,万不敢做这满门抄斩之事!”

于松屹的一番话将一些胆子小的商人给吓得不轻,万一被厂卫给冤枉了,那全家人都要跟着遭殃了。

“是啊!会长,我等已然是洗心革面,不会偷逃税款了,更不敢勾结东虏,那可是死罪啊!”

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的下场是何等的悲惨,他们是非常明白的,谁都不想步其后尘。

“诸位,太子爷也说有,那就一定有,究竟是何许人也,届时自然会水落石出。诸位可记得晋商范永斗?很巧,在下有幸将其请来了!”

众人听了茶商范巧智的话,心里便紧张起来,可想起业已被厂卫逮捕的范永斗,又感到好奇,听说这厮早已伏法,怎能请的来?

“诸位勿要奇怪,此灯笼乃是太子爷因在下缴税得力,而赐给在下的。至于范永斗在哪,诸位皆为聪慧之人,自然能够立刻心知肚明!”

范巧智姓范,范永斗也姓范,但太子爷并未二者都姓范而让厂卫胡乱抓人,范巧智反而因为在第一时间便补缴了足额税款,还购买了不少的紫金债券,有幸得到了太子爷的召见。

期间,范巧智被太子爷赏赐了一件极其特殊的“礼物”,能让范巧智不寒而栗,又终生难忘,毕竟把山茜奸商挂在自家门口不是谁都有资格做到的。

有了这件“礼物”时刻提醒自己,范巧智这辈子都不敢偷逃税款了,而且还被擢升为京城总商会的副会长,这算是因祸得福了。

只是起初范巧智也很害怕,生怕范永斗的银魂在灯笼里不散,但太子爷说,在处决当日,便请大师进行超渡了,贼人已然魂飞魄散了。

大师还在灯笼上画了诸多法文,此物还可以用来镇宅辟邪,可是不可多得之佳品,听得范巧智久久难以合上自己的下巴。

不过从实际来看,或许是这么回事,抱定太子爷的大腿之后,范家的买卖便如鱼跃龙门,开始蒸蒸日上了。

仅周王一人,便买了范家三千斤茶叶,加上其他郡王的那份,光是周国的金主们便采购了范家不下万斤茶叶。

这都是多亏了范巧智可以搭上千奇百货的这趟快车,只要在里面设立柜台,那就可以坐着收钱了。

太子爷不会直言藩王们如何采购的,但可以暗示,在饮茶时说范家的茶叶不错,藩王们都不是傻子,闻言之后当然清楚该如何行事。

譬如周王,先用银子采购茶叶,等到了新封地之后,再用茶叶套现,寻常百姓可用硫磺和动物毛皮来充抵,周王再用收上来的这些土特产赚取收益。

周而复始便可,这样太子爷、藩王、郡王、藩国百姓乃至利益链条上的范巧智都能获得相当大的收益。

“……天呐~!”

前排的商家距离灯笼最近,想明白之后,顿时被吓得不轻,差点从椅子背向后张过去。

“不得了……”

明眼人都注意到了,这灯笼的蒙皮不是纸的,而是真皮的,具体是甚子品种的皮,还有待考量。

但是有一点,此物做工极为精湛,决计出自大内,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十有九九,便是贼人范永斗了……

“莫要害怕,这灯笼又不咬人,在下只是借此物提醒诸位,莫要因为些许银两而做出追悔莫及之事,进而弄丢了自己这身皮囊,若是被做了灯笼可就得不偿失了。”

大白天点灯笼就够瘆人的了,被范巧智这么一说,众人顿感后脊梁都发冷。

“那海外金山之事,暂且不提。诸位,可曾想过,若是太子爷击败东虏,进而平定关外,乃是草原,我等乃是京商,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偌大的关外市场皆可被我等瓜分。若当下诸位不支持太子爷,待王师复克沈阳之时,诸位又岂能分享其中之利益?”

在范巧智用灯笼吓唬完众人之后,盐商马永亮便趁热打铁,给众人抛出了一个巨大的馅饼。

“是啊!那飞艇真是仙界利器!”

“听说还有甚子战车,居然可以刀枪不入!”

“太子爷还有不少仙界利器不曾拿出来给我等展示呢!”

这么一说,众人又开始重新思索起来,他们是都见过飞艇升空的,那可是实打实的大明帝国头号利器,绝不是甚子海市蜃楼,当时可是万人空巷去观看了大半天时间。

若是王师装备了几十乃是上百艘飞艇,加之其他仙界利器,还不把东虏打得屁股尿流不可?只怕收复辽东失地也仅需数年而已。

被马永亮这么一说,众人也觉得关外市场确实应该归他们京商所有,毕竟京商是最先支持太子爷且出力最大的商人集团。

江南商贾支持东林,那么京商便可支持太子爷。一旦王师得以收复辽东,那不论太子爷是否登基大宝,他们京商的收益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巨大。

由于东虏多次入关劫掠人口,尤其是冬末初春的那次,将数十万人口掠到关外做包衣奴才,待王师收复失地,关外的百万人口都将是商贾们的销售目标。

虽然居住地有些分散,但总数庞大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辽东不产关内的诸多商品,否则东虏也不会频繁入关劫掠了。

“马副会长,朝廷已然在山栋大规模晾晒海盐,待秋季上市,你这生意岂不是要被挤兑垮了?”

有人并不甘心掏钱,仍旧抱有一丝幻想,还想伺机挑唆马永亮与太子爷的关系,倒是不敢直言太子爷,只说是朝廷的行事。

“这位同仁此言差矣!某家是做食盐生意不假,但众所周知,淮盐的进货成本比海盐贵。朝廷已然给了某家经销海盐的许可证,待海盐大量上市,某家要比以前赚得更多呢!”

太子爷早就给马永亮这些盐商想好了出路,往后就无需购入淮盐了,悉数销售海盐即可。

只要朝廷政令一下,两淮盐商就都得吐血,反正他们又不上税,朝廷也损失不了什么。

往后北方各地卖的都将是山东产的海盐,淮盐想要北上贩售,那就势比登天了……

马永亮可是盼着海盐能够尽快上市呢,他和京城的同行们已经不再购入淮盐了。

等把手头的库存淮盐清理干净之后,便将资金用来大量购置海盐了。

“……那两淮盐商岂能善罢甘休?”

天下盐业,两淮盐商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若是他们闹腾起来,只怕朝廷都要为止惊恐。

“这位同仁消息滞后了,你可知左副都御史沈迅?日前早已被太子爷委以重任,调查史褷巡按淮、扬期间,三十万两盐税银子不翼而飞之事。此时此刻,只怕两淮盐商已经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了!那些盐商都依然是自身难保了,还有心思敢反抗朝廷?真是白日做梦!”

这件事听说牵连甚广,连首辅薛国观都被波及到了,不过首辅马上就要成为国仗了,有太子爷的庇护,自然会高枕无忧,但其他人就难说了。

“……这与两淮盐商又有何关系?”

按理说盐税银子或许是史褷给弄丢了,并非直接关系到众多盐商。

“那你可想得过于简单了,太子爷何等英明,会让沈迅仅仅调查盐税之案么?到了两淮,一查过往的盐税账本,发现差额巨大,府库里没有银子,盐商们又拿不出缴税凭证。沈迅可是有尚方宝剑,还带着大量厂卫南下的,你猜结果如何?”

这还用问么?

三十万两银子的案件会被直接升级到三百万两,甚至三百万两都打不住!

两淮盐商有几个不偷逃税款的?

到时候沈迅让他们将过往五十年的税款补齐!

盐商拒交就是公然反抗朝廷,交了就得把以前吃进肚子里的银子都吐出来。

具体结果,马永亮不敢轻易下定论,但太子爷让沈迅过去查案,肯定不会为了区区三十万两银子的。

“盐商若有异动,则江南不稳,太子爷不怕朝廷收不上来税费?”

江南商人可是有东林作为话事人,而且一旦鼓动百姓闹事,那可不是朝廷所能弹压得了的。

“我等之前如何,如今京城不稳么?”

马永亮可是知道太子爷的厉害,这可是位杀人不眨眼的主。

你敢断太子爷的财路,太子爷就敢断你全家人的生路!

要银子还是要脑袋,只能选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