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501章:父子对话

明末黑太子 第501章:父子对话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陛下无需大动肝火,保重龙体要紧,烺哥儿业已将此事处置妥当,想来晋商皆是咎由自取所致。”

周皇后对于这些吃里扒外的商人也是恨之入骨,他们哪怕多交点税费,朝廷之前也不至于如此窘迫,她的夫君也不会未到而立之年便显得有些苍老了。

今大明内忧外患,天灾**,接踵而至,偷逃税款的商贾也是罪魁祸首之一,朝廷拿这些晋商开刀是李若当然的事情,经历了这些天的波折之后,周皇后愈发认同自己儿子的看法。

“嗯,梓童所言不虚,商贾唯利是图,苟且钻营,当须如此收拾。传朕口谕,让杨嗣昌来见朕!”

崇祯觉得勋贵下手过意不去,对百姓再加赋便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反抗,现在想来,也只有商贾是一个更容易得手的目标,而且几乎每个商贾的手脚都不会干净,罪证较易获得。

“……陛下……此人已于日前伏法!”

听到杨嗣昌的名字,周皇后立刻为难起来,传夫君口谕倒是再简单不过,只是那人是再也无法面圣了。经过一番快速思量,她也只能如实相告了。

“咳咳……梓童切莫如是说!杨嗣昌乃是朕的左膀右臂,怎能伏法?莫非是……”

即便眼前美女是自己的正妻,还是一国之母,崇祯也不愿意相信对方所言之内容,毕竟杨嗣昌深得他的信任,乃是堂堂内阁辅臣,怎能被处决?

“陛下,关于此人之事,还是待烺哥儿前来觐见再行说明吧,届时陛下定会释然!”

周皇后是不愿意过多评论此人好坏的,她知晓夫君非常看重杨嗣昌,赋予其极大的权力,但是此人的所作所为,深究起来的话,只怕并达到夫君想要的结果,还会适得其反。

“……嗯!也好!”

崇祯刚刚和缓下来的面色再次凝重起来,看皇后的神情,此事应该属实,谅她也不敢因为此事而欺君。只是崇祯实在是想不明白,杨嗣昌所犯何事被处决。

“陛下醒来想必早已感到饥饿,不如先用过这碗燕窝,也好有些体力!”

周皇后意识到再说下去的话,尤其是关于一些国事,自己的夫君就要再次动怒了,莫不如先行敷衍住,待长子前来觐见再行思量对策。

“有劳梓童了!”

由于苏醒没多久,身子早已不听使唤,崇祯十分艰难地挣扎了一番,最后在皇后的帮助下,才斜靠在枕边,慢慢吃着发妻用瓷勺喂食的燕窝。

“姨娘,你们为何在此?”

某太子带着一群太监前来觐见,不过看到以田贵妃和袁贵妃为首的一群妃子都在殿外跪着,不由好奇地询问起来。

“陛下业已醒来,姐姐已入宫内,命我等在此候命!”

时间约莫已有一刻钟了,不过里面的情况袁贵妃还不太清楚,起初只是王承恩出来说了一声罢了,这会儿就不知道了,好在太子来了,她又有了盼头。

“大伴!父皇如何?”

某太子忽然看到王承恩从里面出来了,急忙快走几步,想要问个究竟,先谈谈口风再说。毕竟这二货已经犯二很久了,除非这次被电废了脑子,否则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

“殿下,陛下业已苏醒,神态自若,现正在由娘娘伺候用燕窝,敬请殿下稍后片刻!”

王承恩是皇帝身边最为倚仗的内侍,没有之一,但从未侍宠而骄,年复一年,都在尽心竭力地服侍皇帝,待人接物也很妥当,在太子监国之后,与太子的关系也算良好。

“这便好,有劳伴伴了!”

某太子也觉得自己应该等一会儿再进去,免得经过火星撞地球之后,再气得甩锅爹将吃下去的燕窝给喷出来,那样就浪费了,还不如直接喂猪……

看这样子,自己与甩锅爹之间必有一怼,怼赢了,对大明、对朝廷、对百姓都有好处,要是怼输了,基本上本时空又得万劫不复了。

作为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的最后一位常规皇帝,某太子还是不愿意通过类似“玄武门之变”的方式来抢班夺权的。

能够用“杯酒释皇权”的办法来继承大统最好不过,但就怕甩锅爹不会答应,让皇帝放弃皇位,那就等于是要了他的身家性命。

考虑到自己还没到喝酒的年纪,所以这个办法大致上是行不通的,要想平稳而又祥和地把权力弄到自己手里,还得另想办法。

“殿下,陛下召见您!”

“好!”

这是穿越以来的首次人生大考,之前怼大臣、对京营、对内侍都只能算是热身运动而已,要是不能把这个大BOSS怼翻,那么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在不把甩锅爹直接“啪啪”的前提下,又能让他交出权力,这难度貌似比教猪上树还大……

天将降大任不可怕,天将降大锅才可怕!

“儿臣朱慈烺,叩见父皇,祝父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是福不是祸,是锅多不过,当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行不行再另说。

“呵呵,数日不见,烺哥儿倒是会说话了。朕不想活那么久,再者说,凡人就是凡人,即便是一国之君,年过古稀之人也是少之又少。”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长子的一番吉祥话还是让崇祯龙颜大悦,神色顿时和悦不少。他也想长寿,无奈一堆国事让他连睡觉的时间都没多少,这样下去又怎能长寿?

“儿臣以为,父皇不过是休息数日,稍作调养便会恢复元气了。今东虏未灭,流寇在逃,大明中兴尚需时日,父皇若仍有雄心壮志,便不会断然去见太祖皇爷爷了!”

你要是直接两腿一蹬,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就怕好死不死的赖活着,还大事小情都要管,那可是把朝廷和百姓都给坑苦了,某太子巴不得面前这位直接永垂不朽。

“烺哥儿,朕问你,杨嗣昌何在?”

崇祯到认为的确是这么回事,只不过对于长子擅自处决杨嗣昌仍然要问个明白才行,否则自己颜面何存,堂堂一位国之辅臣,就这么死了。

“启禀父皇,此獠已经魂飞魄散!”

某太子不光是照实回答,而且要再怼一次这个死胖子,要不是他,卢象升也不会战殁沙场了,还葬送了五大主力之一的天雄军。

“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未经朕同意便擅自处决辅臣!”

见到长子非但没有害怕的神色,反而堂而皇之把此事给说死,崇祯顿时被气得哽咽起来,周皇后急忙轻抚其后背,向儿子眨了眨眼,示意他看在皇帝大病初愈的份上,不要添油加醋。

“父皇误会了,处决杨嗣昌是经过三法司会审,人证物证俱在,由内阁签批,儿臣与此獠并无半点私仇。”

这货要是不死,那往后朝廷里面还有不少人要做他的替死鬼,君不见当日居然没人为这货说好话,可见人缘混得有多差。

“咳咳!既然如此,那便请烺哥儿说说此人所犯何事,竟然要被朝廷处以极刑?”

崇祯一定要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才行,只要有半点欠妥之处,便要为自己的股肱之臣翻案,以免忠良含冤而死。

“去岁冬季,东虏叩关,攻入我大明腹地,其中一路突入山栋,另一路攻入北直隶,父皇命杨嗣昌统筹御敌。此獠却辜负圣恩,将山栋之兵囤积于德州,导致济楠空虚,被东虏破城,德王皇叔公被俘,杨嗣昌上奏污蔑此乃山栋巡抚颜继祖等人之过,牵连此事山栋之官皆被逮捕入京候审。阻击另外一路东虏本由卢象升负责,后杨嗣昌命高起潜将卢象升麾下之兵分走半数,又命保定巡抚张其平切断所部粮饷供给,导致卢象升所部在大战东虏之前三日便粮草耗尽,即便如此,卢象升仍旧率部死战不退,最后身中三刀四箭,为国尽忠。杨嗣昌还不甘心,在顺德知府于颍上奏此事属实之后,仍不允收敛卢家其尸首,谎称卢象升失踪,试图将战败之责推给卢象升。此等国贼,陷害忠良,留他作甚?此案经过三法司会审,未有半点疑问,当事者杨廷麟、于颍、张其平、虎大威、杨国柱等人皆已指认,内侍高起潜业已伏法,时任大同总兵王朴心里有鬼,不敢入京,率部在大同叛乱,随后被儿臣派遣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部剿灭,这便是此案的前因后果,相关文件,儿臣稍后遣人送来,请父皇明断。”

提起这个死胖子,某太子就非常生气,要不是这货误导甩锅爹,冬季明军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了,直接折了好几万人。

“……待朕看过奏疏再行决断!烺哥儿说王朴在大同叛乱?”

崇祯听过,脸色立刻变得呆滞起来,他从未想过一个杨嗣昌居然牵连出来如此之多的人,而且王朴竟然胆敢在大同率部叛乱,真是岂有此理。

“启禀父皇,王朴在大同自立为王,国号前晋,自称为前晋太祖皇帝,后被王师破城,此贼逃往关外,后王朴父子被追兵斩杀,首级与贼军旗帜均已被送至京城,母后也已看过其旗帜上印之字样。”

幸好此战的耗时不长,仅仅持续了数日,不然代王的家财都被参战将士们给瓜分了,朝廷非得赔钱不可。

“此贼委实可恶!竟然辜负朕之期望!”

一个杨嗣昌就够让他震惊不已的了,结果王朴干的事情更是令崇祯怒不可遏,胸口不停地起伏,用力干咳了几下才算是平复下来。

“启禀父皇,儿臣已将被羁押的山栋官员全部放出,官复原职,命山栋巡抚颜继祖在半岛沿海筑城、开矿、晒盐,兴以工代赈之策,缓解山栋之危机,救灾珉于水火。”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这样的话,山栋也要成为第二个陕茜或者河楠,要是连靠海的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那内地就算是彻底的惨不忍睹了。

“……开矿与晒盐可是与珉争利?”

关于杨嗣昌之事,崇祯也不想深究了,不然追本溯源也是自己用人不当所致,既然长子言之凿凿,说明大致确有其事,崇祯心里憋闷,又不好发泄,只能听听关于山栋的情况。

“金矿非珉间所有,晒盐征用的也是海边的滩涂,若涉及珉田,儿臣已知会朝廷与山栋巡抚颜继祖,一律优待。敬请父皇安心,晒盐利国利珉,海边都是盐碱地,对当地百姓来说,种田远不如晒盐赚钱更多,山栋当地官府会統一收购,收购价格不低于盐商,而上市价格却低于盐商,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

关于金矿与晒盐的事情,当时也有人坚决反对,不过都被某太子给怼趴下了,冥顽不灵之人,可以提前退休,或者直接去山栋挖矿,体验生活。

“……此举岂不是与盐商争利?”

崇祯听罢,觉得长子如是说还算是有理有据,可又担心有人上奏朝廷,说官府卖盐与盐商争利,那就对朝廷的威严有很大影响了。

“启禀父皇,我大明自开朝以来,商贾上税乃是按照三十税一的规矩来办。可以两淮地区为首的盐商,连如此低廉的标准都达不到,挖空心思地偷逃税款。照理说,朝廷盐税收入,每年至少可达数百万两之多,然而实际收入远低于此,几乎每位盐商都在逃税,如此商贾留他何用?若是盐商胆敢指责朝廷,当须坚决弹压!”

北方是晋商最坑,南方则是盐商和海商一起坑大明,当下守法的商人几句绝迹,遍地都是不想缴税的家伙,既然这样,那就用采取非常规的办法来收税好了。

“朕之前也想过加收盐税,无奈涉及广泛,阻力极大。亦有御史抨击此举乃是与珉争利,搜刮百姓膏腴,故而难以实施!”

就像惦记勋贵的家财一样,崇祯惦记盐税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个税可不是想收就能收上来的,只要两淮的盐商拒不缴税,朝廷便无可奈何。

“父皇勿忧,儿臣自有办法令盐商缴税,京城商贾业已被收拾妥当,往后南方商贾也不能继续偷逃税款!”

只要还想在大明这片土地上经商做买卖,某太子就一只商人都不会放过,跟抓鳖一样,从池子里捞出来挨个放血才行。

“哦?烺哥儿说说如何收拾京城商贾的?”

崇祯对商贾完全没什么办法,既然长子这么有能耐,他也愿闻其祥,好歹往后也能有所准备。

“启禀父皇,儿臣无非是用了三个办法。其一,命其出示纳税数额凭证。其二,筛查业已被关押之犯人的口供。其三,但凡举报偷税商贾都得获得巨额奖励。”

这三招适用于各行各业,说起来算是通用办法,但对手里无权又无兵的商贾们来说,随便使出其中的一招就能把他们吓尿裤子。

平时他们是很会玩官商勾结的把戏,但真要到了刀尖见血的地步,这群废柴就立刻怂了,包括粮商、盐商、茶商在内,没有一行,乃至一家敢硬钢厂卫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