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498章:筹谋辽西

明末黑太子 第498章:筹谋辽西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卫所制”即“军户屯田制”是明初朝廷得以稳定时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太祖朱元璋犒赏全军士卒的主要方式之一,也让其实现了“养兵百万却不花一文”的豪言壮语。

经过连年征战,终于内灭劲敌,外驱北元,在天下大定之后,囊中羞涩的朱元璋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便是大片的无主之地了,而且可以实现两全其美的目的。

一来能够使得数以万计的士卒们安心戍边,得到数十亩土地几乎是绝大部分普通士卒的终身梦想,只有手里有了土地,军心与珉心都才能被彻底安抚住。

二来随着边境附近的大量荒地被开垦,各个卫所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也能大幅度地减轻朝廷的负担,否则必将节外生枝,重起祸端。

然而这套较为高明的策略在明末激烈的土地吞并进程之后就完全失灵了,军户的土地大部分都被宗室、勋贵、士绅所霸占。

加之朝廷时期欠饷与频繁的天灾,使得大量军户沦为了既没有土地,又没有收入来源的可怜灾珉。

康鸡六年的全国土地统计数据为一千万顷,而张居正的测量结果是七百万顷,与《明神宗实录》记载的一千万顷相差三百余万顷。

可见数据是基本属实的,这个差额就是卫所所拥有的土地面积,而在当下,几乎都被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给侵吞掉了。

但早了实际办案时,几乎变成了一笔糊涂账,因为原本拥有土地的正主已经或死或走掉了,鸠占鹊巢的家伙便得以有恃无恐了。

眼下朝廷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来逐一审理各地层出不穷的土地侵吞案件,唯一所能作的就是将奴尔干都司境内的大量土地另行拨发给士卒的家眷。

由于地处偏远,所以这次要比本朝初期的赏赐力度更大才行,但凡前往“北地”作战的士卒,只要家眷愿意随同,都可以得到百亩土地。

某太子相信手里严重缺兵的藩王们也会同意这个办法的,让他们主动往外掏钱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拿大片的土地来换取人心。

而且某太子也担心位于“北地”的各个藩国实力较为孱弱,抵挡不住咄咄逼人的沙俄军队,甚至遭到被灭国的下场。

采用屯田之策,起码能够守住西太平洋沿岸的地盘,从而令藩国实现纵深百里的幅员还是可行的。

关于税赋,朝廷也与藩王达成了一致,以便吸引百姓移居海外,但凡藩国土地,百姓在三年之内耕作,享受免税待遇,四到六年可以上半税,六年之后藩国只收两成税。

所收税费皆归藩王所有,朝廷永久不取一分一厘,藩国若有意采购本出出产的各种商品,可用易货方式交换,具体种类、款式、价格与数量届时由双方供同商定。

随着卫所兵战力愈发低下,某太子也不想再花大把的银子来对其进行整编训练了,索性分期分批安排他们移居海外,塞给各出的藩王们,正好可以投其所好。

从辽西的糟糕情况来看,此举就非常可行。

只要皇太鸡的大军出动,在本地屯田的卫所兵就只能收缩到各个据点里惶惶不可终日,眼睁睁地看着辫子们收割他们的庄稼。

假如粮食都是给辫子们种的,让辫子们吃饱喝足再打进关内四处劫掠,那在辽西境内这样的屯田还有何意义可言?等同于资敌!

在辽西战区宁可不种庄稼,也不能让辫子们在秋收时将庄家都给收走,对朝廷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辽西虽仍有七万人马,但早已丧失了与辫子进行野战的决心和勇气,只能全年实施龟缩战术。

大部分小据点在辫子造出大量的红夷大炮之后,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标靶,随时都有可能被攻陷。

主动放弃这些豆腐一样脆弱的众多小据点是当务之急,估计老王头正在着手督办此事,不过周期会比较长。

不少关外军户仍旧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能够抢在辫子来临之前可以完成收割,在宁远以南还好说,宁远以北至锦州地区都属于危险地带。

辫子已经重兵驻屯在义州,就意味着在一昼夜之内,他们的骑兵便能出现在宁远以北的任何地方,军户想要安全的收庄稼完全是在异想天开。

某太子估计皇太鸡吃了这次败仗,加之听说崇祯皇帝不省人事,必然会在秋收之前倾巢出动,跟上次相仿,一路人马直捣关内,另外一路则重新围困锦州。

辽西的情况就分三种,一般糟糕、比较糟糕、非常糟糕!

不论是谁,坐到辽西总督的位置上,天天看这些利空的奏报,心情肯定不会好!

从朝廷已经得到的奏报看出,祖大寿正在跟老王头拧着干,只不过二人还没到翻脸的地步,距离袁崇焕与毛文龙那种关系还有一段距离。

祖大寿在锦州地区拥兵自重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没得到王在晋的消息之前,兵部尚书王家彦已经上奏过相关事宜了。

对此,某太子是可以理解的,兵少就守不住锦州城以及外围据点,而且体现不出自身的存在价值,辽西诸部正在走向军阀化,以祖大寿尤甚。

祖大寿和他的外甥吴三桂就是插在辽西地区的两把双刃剑,用好了自然可以为朝廷排忧解难,用不好的话,随时都可能成为反面范例。

得到了老王头送去的一批粮草之后,加之城内百姓皆已南运至山海关,祖大寿表示暂时可以支撑两年之久。

也就是说,到甩锅十四年秋季之前,锦州还是比较安全的,皇太鸡对这处战略要地只能采取长期围城的策略。

考虑到祖大寿的次子祖泽溥还在锦衣卫当差,已经被擢升为副千户,某太子手里有了筹码,让祖大寿继续固守锦州还算是稳妥。

反正这货也没想着主动投靠皇太鸡,皇太鸡又暂时拿他没辙,朝廷还要依靠其所部人马,老王头也没对其百般刁难。

要不是考虑到将祖大寿调走或惩处会引发锦州守军的极大愤慨,甚至可能出现第二个李永芳,以及某太子的“善意提醒”,王在晋的确有可能对锦州的守将进行调换。

对于辽西的军务,某太子并未作出太多的干涉,而且会如数提供承诺的四百万两银子与超过四十万石军粮。

只是唯有一点,那便提醒王在晋是不要重蹈袁崇焕的覆辙,尤其是在对待辽西诸将方面,切不可襙之过急。

这些将领高低有别,性格不一,万不能一概而论,当下仍需以安抚与鼓励为主,命其继续固守各处战略要地。

眼看大战在即,激化矛盾这种事只有傻子才能干得出来,在朝廷不犯下关于边务的严重错误的前提下,便可保证辽西地区在两年之内高枕无忧。

实际上要不是希望凭借一场大胜来讨得圣眷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反复催促洪承畴率军给锦州解围,已经围攻锦州两年之久的皇太鸡根本难觅良机。

高手过招就是比谁先犯错误,一旦在关键时刻犯错,对犯错的一方来说,无疑是非常致命的。

陈新甲只是个举人,没中过进士,按官场惯例,根本没资格做尚书,能够爬到这个位置上,完全是借助崇祯大帝的破格提拔,以及他的前任们“非死即贬”。

他只是擅长撰写奏疏、调拨军械、维持供给而已,对于如何领兵作战,以及取得胜利完全是一窍不通,本人又有敛财扣饷的致命缺点,又碰上了一个急功近利的皇帝……

只能说松锦大战之败就是由于崇祯大帝与陈新甲联手坑了洪承畴,而洪承畴也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将粮草囤积在了笔架山,后被辫子所得,导致前线缺粮,最终全军崩溃。

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松锦大战,在兵力、士气、统筹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尽管明军连番苦战,也毙伤了包括诸多辫子将领在内的众多敌兵,仍以惨败收场。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战场主将最怕千里之外的顶头上司,不明前线敌情,却喜好遥控指挥,这是让洪承畴最为恼火又感到无奈的事情。

考虑到双方的实力差距,这位全军统帅也许并未想着可以击退清军,只期望可以通过长期对峙的方式,迫使清军意识到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主动北撤,跟此番松山战役类似。

这样洪承畴便可将十余万明军精锐悉数带回关内,用以进剿已经呈星火燎原之势的流寇,否则明军主力被尽灭于关外,大明社稷也就算是名存实亡了。

如此安排无疑是上上之策,但在崇祯大帝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洪承畴不但要解锦州之围,还要大败皇太鸡,方可达到他的预期。

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在野战中要战胜对方,对当下的明军来说,不啻于一场豪赌,赌赢了,获得的奖励也不会很多,一旦输了,那就算是倾家荡产了。

崇祯大帝的设想无疑是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成了白日做梦,本人就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寄希望于借助一场碰运气式的胜利而彻底翻盘,一血前耻。

“诸位爱卿若无异议,朝廷便可依此策行事。再有便是将松山战役经过与战果登报刊载,用以提振我大明军珉士气。”

虽然没有干掉多少辫子,可好歹也算是击退了皇太鸡的进攻,而且未失一城,这样的战果的确可以得到大书特书的待遇。

关于是役的封赏早已下发,擢升金国凤为松山总兵,赏银一万两。封祖大寿夫人为二品诰命夫人,赏银一万两。但凡是役战殁者,一概晋升一级,予以家眷相应银两抚恤。

击毙之敌,不论所属营旗,只要留有全尸,经过清点核实,一律足额拨发一百两赏银,光是这部分赏银,朝廷就要拿出近五万两,其他封赏都算上的话,就达到十万两了。

被击毙的辫子接近五百人,报上来的肯定是虚数,但朝廷也认可了这个数额,松山被东虏围攻,而且战况激烈,这是实际情况,击毙五百东虏尚在朝廷可以报销的范围之内。

这算是自大凌河之后,王师取得的一场大胜了,已经是十分罕见了。

再往后就是在崇祯大帝的指挥下,王师一路败仗吃到挺尸了……

飞艇的事情暂时不能上报纸,皇太鸡即便听说也只能是辫子的细作传回去的消息,然后就让那边的一群辫子瞎猜去吧。

看样子大明空军在短时间内,起码最近两年还无法形成战斗力,最多就是给陆军打打下手,当作眼睛,负责高空侦查预警而已。

不过对于用这种高科技武器来套现,乃至换取到足够多的雇佣兵,某太子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一万只起步,多多益善。

“诸位爱卿若无他事,便可以退朝了,非急务可留到后天上朝再行处理!”

某太子被一群大老爷们所撒发出了的“仙气”给熏得实在是受不了了,再挺一会儿就要窒息了,这绝对属于标准的“生化攻击”,以后要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才行。

后邸是非常祥和而又安静的,因为长时间外出真是件耗费体力的事情,由漂亮亲妈带头,一众后妃乃至某太子的弟弟妹妹们都还在酣睡。

要不是累到虚脱,不能这会儿还在“烀猪头”,连用晚膳的时间都得被顺延,估计要变成夜宵了。

不过某太子知道有个人,或者说有一批人会彻夜难眠的,那就是以老汤为首的一群术士们。

在见到霸气侧漏的飞艇升空之后,被震撼到无以复加的老汤一定会绞尽脑浆地要得到这款划时代的高科技武器。

所以今天下午也不算白忙活,不但是“展示肌肉”,更是在炫耀资本,自己算是把手里的筹码给亮出来了,就看老汤那边能拿出什么像样的交换品了。

就算大明科学院只能造出来一艘,自己也能坐地起价,因为有了第一艘,就会有第二艘,第三艘,更何况第一批就已经造出来两艘飞艇了,往后会越来越多。

范畴的地方在于合格的飞行员实在是太少了,不过只要加以时日,耐心训练,起码能凑够上艇的人数。

某太子看了看桌子上放着的三本书,也就是《飞艇制造手册》、《艇员训练手册》、《飞艇襙作手册》,不禁哼笑一声,老汤应该做梦都想要翻看一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