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88章: 无一幸免

明末黑太子 第188章: 无一幸免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平心而论,在答过之后,置笔沉思,吴甡倒是还认为此次殿试题目倒是并不算太难。

首题考的是大明疆域,答错的话,那真怪不了旁人,而且太子已经透露了五个地区,加上各布政司便可得满分了。

二题问的是成祖北伐,如此大事,某些考生还浑然不知,只能说平素游手好闲,荒废学业,将正事抛在脑后,待到殿试才追悔莫及。

三题则旨考察在监生们的心算能力,吴甡挨个组合尝试,花了些许时间,也总算是对上号了,想必其他考生也可以用这个法子。

第四题涉及税收,题目为《朝廷当下应收哪几种税,每种税应收几成,须写明应收税种并说明相关原因》。

太子如此设置问题就很容易查明考生对于朝廷征税的态度,以及他们背后的靠山,对于今后的任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眼下朝廷里的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大明能否剿灭贼寇甚至涤荡东虏,关键就在于税赋,此为头等大事。

只要能大幅度增加岁入,有了充足的银两作为依托,即便太子监国,亦可轻而易举地调动各路人马,还能扩军备战。

没有银子,什么重整河山乃至中兴大明都只是白日做梦,丁点希望都看不到。

根据兵部官员最为保守的估计,光是收复辽东,所耗军饷便不会低于五千万两!

若是旷日持久,打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只怕会突破一亿两大关!

现在辽东军费每年便高达五百万两以上,而这仅仅是只守不攻时的费用。

一旦大军出动,所耗钱粮势必翻倍,每年一千万两也仅仅是最为理想的条件下的消耗。

如果上演像萨尔浒之役那样的大败仗,一次便会砸进去一千万两之巨。

之前朝廷每年的收益,在最高时不过一千五百万两,这种耻辱性的惨败绝对是无法承受的。

到了太子监国时代,财政收入开始丰腴,可一次折损如此多的兵马,朝廷上下也会措手不及。

即便如此,与第五题比起来,第四题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第五题是问考生,《东虏已然五次入关劫掠,今北方各地瘟疫横行,万象凋敝,有人建议迁都楠京,以安万珉之心,可长治久安,此策何解?》

清军每次入关,驻扎在北方各地的明军便要前来勤王,耗费钱粮巨大到还在其次,抽调剿寇之师驰援畿辅才是最大之弊端。

明军主力云集畿辅一带,可还是防不胜防,清军依然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且势如破竹,接连摧城拔寨,洗劫府库,抢夺人畜,给北方各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每次清军入关,北方便会惨遭一次浩劫,历经五次浩劫之后,北方各布政司境内的税收已是名存实亡了,除了主要城池与府县,其他各地百姓早已变成流珉,以乞讨渡日。

迁都虽有怯战之嫌疑,可也不失为一种转进之策,固守江南,以两淮为屏障,亦如南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可退至临安即杭洲之后,其政权仍旧维持了一百余年之久。

如今北方之敌仅有东虏,其实力远逊南宋时期的金国、檬古、西夏这三大宿敌所形成的危险,故迁都楠京不啻为一种以退为进的休养生息之道。

本朝开朝便由太祖高皇帝定都楠京,只是在靖难之后,才由成祖皇帝迁都京城,再次南迁,并不算是违背祖训,倒是符合太祖高皇帝之意。

迁都楠京优点颇多,一来可以极大的减轻漕运压力,天子带着后邸及数万随行人员转进南方,漕运便不需要再向京城输送大批粮食,可以直接减少运输时的耗损。

二来楠京与东虏相距数千里之遥,即便东虏再次入关,也无法对都城形成任何威胁,朝廷便可以更加从容地组织防御,避免大规模的损兵折将。

三来,天子坐镇楠京,也可以更为有效地控制江南一带的税赋,特别是针对那些长年累月偷逃税款的商贾,在雷霆打击之下,必能使岁入节节攀升。

这三大利好都是京城所不具备的,但凡有些头脑的考生都会想到,只要写出来,就能得到一多半的分数。

吴甡也由此联想到太子会以此题来试探朝臣们对迁都的看法,若是大家并无激烈反对,太子或许真的会将都城南迁,以暂避东虏之兵锋。

对于迁都之事,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辩驳都有相应的道理,他要三思之后,再行疏言,以免落人口实。

本次殿试一供七题,一至四题每题十分,五至七题每题二十分,满分一百分,吴甡不知道何人可得八十分以上。

若能得到九十分,定是才高八斗之人,必将得到太子重用。

尤其是第六题,那可真是极其耗费脑力,绝非凡夫俗子可以填上!

吴甡写完之后呆坐半晌,都觉得对自己在第六题上的答案不甚满意,还在思量更好的内容,不知道太子的标准答案如何,自己又能否暗附从龙之道。

最后一题看似最为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套,旁人蒙在鼓里,吴甡看是看得更深更为通透,太子可不会无缘无故出这种题目,哪怕只是为了给考生送分。

等诸多考生解释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后,太子可能会发问,可否如解释这般做官,考生当然会满口答应。

若是今后某天因为中饱私囊而东窗事发,都察院拿着这张考卷对照其所贪墨之物,就会宣判某位前考生的磔刑,所犯欺君之罪。

这考卷都是白纸黑字还要签名按手印,和当初太子收拾勋贵们的办法别无二致,吴甡虽然只是听薛国观转述,但大体也能猜到当时的情形。

可能也不用劳烦远在京城的都察院,真出了事,拥有先斩后奏之权的陕茜巡抚左懋第就可以直接动手了,事后写明来龙去脉上奏太子就行了。

等吴甡很自觉的答完考卷,某太子这边也处理地差不多了。

为了帮助左懋第尽快实现镇抚陕茜的初衷,幺鸡决定拨付给他不少于两百名官员。

殿试解决一半,另外一半则由各衙门来抽调,平均下来,每个衙门也就十几个人而已。

这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真正的阻碍是畿辅官员并不想去陕茜上任,而且是人人都有这种想法,让踌躇满志的左懋第都感觉举步维艰。

对此的解决方法是,某太子决定将那些贪墨金额比较少的,可以实施特赦,让他们到陕茜去戴罪立功,如果胆敢重操旧业,那就二罪归一。

从近千只蛀虫里面里面挑出一百个罪轻的倒是不难,逃过一劫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家人考虑,也会选择金盆洗手,即便有胆大妄为的,也会慎之又慎。

孙传庭带来一个好消息,五军营副将韩睿在难逃的过程中,于武清以南的杨村被秦军追上并击毙,现尸首已被送交兵部备案。

镇守天金的总兵马爌上报,巴楚旺与刘良佐率部企图夺船而逃,经过激战,守军一举射杀巴楚旺,歼敌千余人,刘良佐携残部在逃,去向不明。

至此,三大营的六只副将均已被干掉,所部人马大部分都已经变成勇卫营和秦军的战果,余孽也已如惊弓之鸟,不足为惧了。

倒是“花马刘”运气较好,算是逃过一劫,不过只要不登船出海,面对前去追剿的官军,就难以在畿辅乃至山栋一带存活下来。

孙传庭已命秦军在畿辅周边地区反复搜寻扫荡京营残部,在南下剿寇之前,便可为太子殿下根除这股祸患,还京城往昔之安宁。

关于拨发赏银之事,幺鸡让户部尚书李侍问与孙传庭和黄得功直接沟通,免去兵部这个中间环节,以免再有中饱私囊之徒耽误正事。

理论上是一个京营士卒的前襟对十两银子,如果只有光着的尸体,那是不能兑现的,谁知道是不是要被骗走两份赏银。

在斩获颇丰且有孙传庭的弹压下,秦军将领们对此也没有太过计较,因为将领的银子并不是按斩获来计算的,太子这里自有一份给他们,无须与普通士卒争抢赏银。

各衙门总计被抓近千人,面对四面八方的补缺要求,吏部现在也是无计可施,堵胤锡只得来向太子请命,再不尽快补缺,朝廷只怕要陷入瘫痪状态了。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幺鸡的解决办法是第一,从刑部大牢里释放一批被甩锅爹错判的官员。

譬如官复原职的山栋巡抚颜继祖,这货并没有犯什么死罪,德王被辫子抓走跟他关系不大,只不过因为要给杨嗣昌背锅而被抓来问斩,是个名副其实的冤大头。

第二是要将被罢免或有事回乡的官员重新再召回来,像王铎这样以后会投靠辫子的着名画家,不把他找回来,还怎么顺利地“喀嚓”掉他的脑袋?

这种吃里扒外的狗东西,宰一个就少一个,不是很能画么?那就早点下到地府,给阎王大人画肖像画去好了!

那些个想买官的家伙都可以让薛国观去接待,补缺之后再找机会一起“啪啪”了,既能解堵胤锡的燃眉之急,又能让这对翁婿大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殿试再给吏部补充一两百人,差不多就行了,这些新晋官吏没什么工作经验,不过胜在精力充沛,能在畿辅做官就是天大的恩赐了,凡是不听话的都要被调到陕茜去。

大致可以为堵胤锡解决五六百人,即使不能一对一填坑也无所谓,反正某太子已经为朝臣们涨薪了,兹当是减员增效好了……

关于新城的设计,幺鸡觉得还要与工部尚书张国维慢慢研究,让他给山栋那边出个总体规划就行了,细节部分都可以让手下去办。

五十万两的小城与五百万两的大城熟轻熟重,当然很容易看出来,张国维在百忙之中,分身乏术,也要以这座庞大的新城为主。

对于太子的一切要求与建议,都要加以实施,因为太子已经解决了最为棘手的筑城经费问题,余下的事情就要工部来完成了,决不能让太子失望。

关于西方棱堡的详细情况,张国维还在参阅武装术士不远万里带来的诸多建筑书籍,尤其是关于军事方面的。

各国的棱堡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张国维也要进行对比,做到取其精华,加以仿效,在尽可能降低造价的同时,达到预期的功效。

这也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同时期的西方防御设施有了新的认知,比较起来,西方的同类堡垒比大明的结构更为坚固,抗侵袭能力也更为强悍。

太子如此要求不无道理,花差不多的银子,自然要修筑防御能力更高的西式棱堡,若是能将新城外墙都修筑成棱堡的话,那新城必定坚不可摧,可以让天子高枕无忧了。

“行了,政事处理完了,诸位爱卿可以放松一下,等用过晚膳再出宫也不迟!本宫有来自仙界的游戏,与诸位爱卿分享之!”

掌管印绶监的隋安不止做好一副麻将,要是这么多天过去了,就做好一副的话,他这官帽真就保不住了。

得知京营副将无一幸存,心情大好的幺鸡就决定打麻将来消遣一番,让杨进朝换上来一张专门用于打麻将的桌子,丝绸桌布已经铺好了,装牌的盒子也就位了。

“此游戏与‘马吊叶子’相差不大,不知哪四位爱卿自告奋勇,觉得马吊技艺不俗,敢与同僚一较高低呀?本宫给每家发银一百两,在用晚膳之前,赢了就算自己的,输光本钱可就要换人了!”

没几个人进攻还带着沉重的银子,所以某太子就给种子选手们每人发一百两的本钱,算是寓教于乐了。

众人闻言都是跃跃欲试,可在太子面前公然玩耍,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思前想后,经过一番计较,最后出战的是洪承畴、薛国观、左懋第、李侍问!

这批选手的水准就比后邸那批高太多了,幺鸡只是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他们就懂得差不多了。

扔过骰子之后,第一把竟然是薛国观坐庄,真是首辅居首啊,就怕他守不住庄位。

孙传庭、张国维、堵胤锡则在他们身后观战,吴甡见状便不琢磨考题了,也过来凑热闹。

这里面要数左懋第岁数最小,幺鸡原本以为他会马失前蹄,没想到打的也是有板有眼。

薛国观理政不行,玩这玩意可是行家里手,属于朝臣里的高级段位选手。

户部尚书李侍问则精于计算,打什么牌都要事先筹谋一番,以免给下家送礼。

在这四人之中,洪承畴最为聪慧,虽然刚玩,较于早上就开战的后妃们有些生疏,可也是不会轻易打丢张。

为了调动选手们积极性,某太子定下的赔付标准是五两、十两、十五两、二十两,不怕他们玩不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