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81章: 出师有名

明末黑太子 第181章: 出师有名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一次补缴五十年的税款,此等政令可谓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遭,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之壮举,对那些偷逃税款许久的商贾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外加灭顶之灾!

每年少缴十两,五十年累计起来,每家少说也会少缴五百两银子的税费,按照太子规定的比例,那便要缴纳两万五千两银子。

被抓来的这一百一十二家都交这个数的话,总额便是两百八十万两之多,具体到每家会有多有少,但应该不会低于两百万两这个门槛。

没钱?

那就抄没家产!

别说不想交,就算是少交一百两,那都会得到满门抄斩的待遇。

在达到规定的数额之前,谁也别想混出城去,就算用死了爹这招也不灵。

某太子已经遣人转告黄得功,加强各城门的搜查力度,只有办丧事的可以出去。

但是,要在指定时间走指定路线,在指定地点下葬,全程由官兵监督,送葬的家属不得超过十人。

不管棺材里的人是死的还是装死的,一律埋了,埋得还要深一些,看特么谁敢用这招来抗旨。

觉得下葬的位置不好,等解除戒严了,还可以选个背靠大山,眼望大川,风水好的地方,挖出来重埋嘛。

不过某太子以为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了,因为商贾们连活人都顾不过来,哪还有闲心管死人呢。

卖掉的茶叶越多,偷税金额也就越大,除非真有财力将数十万两的窟窿堵上,否则全家勉强保住脑袋,也要送去挖矿了。

砍了他们或者送去当矿工并不是首要目的,幺鸡收拾茶商就是要见到真金白银,否则大规模抓捕茶商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连阻止向东虏和檬古走俬茶叶都做不到,因为即使京城的窝点被一锅端了,江南的茶商还可以通过晋商继续向关外贩卖茶叶。

与精美的瓷器和华丽的绸缎一样,清香的茶叶算是帝国为数不多可以卖出高价的土特产了,但凡有能力就要将这种叶子控制在自己手里。

如果按照两成来缴纳税款的话,朝廷每年流失的茶税不下五百万两,并不比南宋时期低,而且会更高。

主要原因就在于欧洲各国已经从中世纪的乱炖状态恢复过来,各国实力均已得到明显提升。

尤其是西班牙帝国,即使无敌舰队已经变成了海底博物馆,帝国也难以东山再起,但只要继续控制着美洲的银矿,便可保证一定的消费能力。

中东及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带均被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所掌握,除了在东欧地区用兵之外,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其他地区还算安宁。

和平的环境会促进达官贵人以及家眷的消费能力,将手里更多的零花钱用来购买茶叶等中高端的奢侈消费品。

根据朝廷从泗川一地获得的相关报告得知,仅在泗川每年的茶叶产量便高达五百万斤,而另外几个产茶重地,譬如浙江和芸南更不会低于这个数额。

大怼朝每年的茶叶产量达到两千五百万至三千万斤是很容易实现的,出口也可以稳定在一千万斤左右。

然而,谁特么能告诉本宫,芸南去年茶课收入“高达”五十二两是个什么情况???

这还算是好的,浙江竟然不到二十两银子!

茶商这是要自立门户,建立“大茶帝国”不成?

万历朝早期还好点,每年茶税还能收上来十来万两银子。

到了甩锅爹继位的晚期,朝廷对地方的商税就完全失去了控制。

浙江金华这么一个繁华的地方,去年的商税收入不足一百两,说起来都感到可笑。

连三位数都没凑齐,这个无比尴尬的数额简直就是商人对皇帝以及朝廷的集体嘲弄!

这比该地商人实际应当缴纳税款金额的千分之一都要低,商税几乎是形同虚设的玩意。

唐朝对于茶税前期征收10%,后期征收50%,而且实施朝廷垄断专卖模式,茶园主人自行贩卖就要被杖刑。

较于唐宋,刻意纵容偷税漏税的大怼朝堪称商人的天堂,对税收,特别是商税的管理能力日渐萎缩,只能靠征收三饷来苟延残喘。

想要立刻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要从病根入手,当然不是向其提高税赋那么智障,那没时间能收上来银子,而是直接命令商贾补缴税款。

因为没有人能拿出足额的缴税凭证,真拿出来了,也要经过详细对账,某太子与户部都不会听取商人的一面之词。

凡是出现差额,一律按照偷逃税款处理,如果商贾还敢寻衅滋事,那就视为将茶叶贩卖给了东虏,一旦被定了这个罪名,该商人全家都是死路一条了。

目前全城仍然保持戒严状态,勇卫营仍然在外城挨家挨户地搜寻京营逃兵,内城则秩序井然,戌时至辰时实施宵禁,任何人不得出门上街。

在这个节骨眼,内城的主要街道遍布巡逻队,商人想要闹事真就是嫌自己命长了,没人会支持和帮助他们,人人自危,顶多躲在自家窗户后面看看热闹罢了。

幺鸡本打算对京城里的茶商征收一百万两的税银,如果能多收上来一些,那真是捡着了,虽然都归户部,也是用作正途,被贪墨的可能已经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外城的居珉糟了殃,被京营的雑碎们一顿祸祸,某太子也不能直接发银子补偿大伙,就只能建新城来玩以工代赈了。

这对穷人来说当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起码有了活计就能混口饭吃,全家老少不至于被活活饿死。

富人就看不上了,人家不差那点钱,外城的铺子被烧了也就烧了,损失个百八千两银子而已,干一两年本钱就回来了。

“启禀殿下,勇卫营监军卢九德将神机营参将王承恩、神枢营贺赞参将押来静候圣裁,此二人携五军营副将丁健、神机营副将何伟、神枢营副将图格之首级前来请罪!”

“嗯,让他们进来吧!”

如果他们真的击毙这三只反叛的副将的话,那么加上前番秦军送来的陶定林,掌控三大营的六只副将仅剩下韩睿与巴楚旺,以及骑着花马的刘良佐在逃了。

“罪臣王承恩贺赞,参见太子殿下……”

明末有两个王承恩,一个是侍奉甩锅的掌印太监,另一个则是在京营效力,而且职位也不低,已经混到了参将的位子。

“好了!无须多礼,本宫听闻来报,你二人斩获叛将三员,可有此事?”

幺鸡只关心这帮带队的兔崽子到底死没死,至于其他人,不管是死没死都那么地了,要么挖坑埋了,要么送去挖矿。

此番也算是德胜而归,卢九德便在旁插话道:“启禀殿下,容臣多嘴,五军营副将丁健、神机营副将何伟、神枢营副将图格次三人首级已查验完毕,准备送抵兵部备案。只是过于血腥狰狞,故臣不敢擅自提来,妄请殿下御览。”

万一把脑袋送到小太子面前,把圣体吓到,他可吃罪不起,这马上就天黑了,太子晚上睡不着觉就要迁怒于他们了。

“嗯!爱卿倒是想得周到,战斗过程如何?在哪追上这股叛逆的?”

脑袋就不看了,被吓倒到不至于,重要的是某太子才十岁,看了首级没被吓到的话,周遭的一群人就要被吓倒了,这孩子实在是太可怕了,小小年纪便有了铁石心肠……

“启禀……”

“让他俩说!”

卢九德只得遵命,乖乖的退到一边,将话语权留给了跪在地上的家伙。

好不容易得到了申辩的机会,留着络腮胡子的王承恩便顺势开口道:“启禀殿下,罪臣并不想随同何伟等人以下犯上,然三营联手人多势众,罪臣所辖千人也受其蛊惑,无奈之下,罪臣只得率近百领亲随伺机而动。何伟等人攻城不顺,便竞相弃城而逃,在城外汇同图格统领之骑兵以图北出墙子岭。逃至牛栏山附近,准备渡过白河之时,恰巧卢监军之师及时赶到,双方便展开惨烈厮杀,罪臣见时机已到,便将逆贼何伟斩于马下,罪臣手下射杀丁健。”

并不是京营里的所有将领都愿意跟着那六个副将一同叛乱,毕竟荣华富贵是虚无缥缈不靠谱的事情,想要拿到宫城里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先得过黄闯子黄得功这关。

王承恩根本就没打算叛乱,一家老小也都在内城,更不想以反贼的身份跑到关外去当东虏的包衣奴才,自己犯了这种事便溜之大吉,那全家就都要被枭首示众。

与其去天寒地冻的辽东,还不如横下一条心,砍了何伟、丁健等人,用其首级以正视听,说不定还能得到太子的特赦。

等同僚叙述完毕,贺赞便接着说:“罪臣见图格所统骑兵众多,而罪臣人马仅有千人,贸然偷袭恐难以得逞,或可打草惊蛇,便与王承恩所想类似,经过卢监军所辖勇卫营精骑一路截杀,图格已然损失甚多,企图在白河之滨负隅顽抗,罪臣见状便率部将其格杀!罪臣之父贺虎臣备受圣眷,罪臣亦深受圣上器重,万不敢谋反!臣若难逃一死,特此斗胆祈求殿下赦免臣之家眷!”

贺赞就是想用自己的性命和图格的脑袋来换取一家老小的性命,这样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幺鸡听罢也没有做出什么惊讶的表情,只是淡淡地说:“哦!本宫当是谁呢?原来是贺虎臣之子呀!家中可有兄弟在军中效力?”

想当年贺虎臣也算是为朝廷尽心竭力了,看在他爹的面子上,怎么着也得网开一面,再说人家真的拿来了投名状,并不是傻兮兮的空手来跪舔的。

贺赞听到太子认识家父,这么说多少就可能给条活路,心生悸动,便立即回答:“启禀殿下,罪臣之弟贺诚,现为保定副千户,在杨都督帐下效力!”

哥俩一个在京营,一个在保定,爬到参将和副千户都算是出人头地了,只不过还没有机会立下父辈那样的赫赫战功,不然还会被晋升。

幺鸡不想听牛栏山的故事了,便做了最后总结:“你二人参与谋反已成事实,不过半路悔悟并斩杀罪魁祸首也算是悬崖勒马。但此举只能证明丁健、何伟、图格等叛逆该死,无法洗脱你二人全部罪责。现王朴抗旨不尊,盘踞大同,对抗朝廷,本宫有意调遣保定总督杨文岳携各路总兵前去征讨,你二人率本部人马随行。此战若能奋勇杀敌,便可功过相抵,本宫便对之前所犯之事既往不咎,你二人可愿意?”

收拾王朴无须着急,那个叛徒率部直接出关就算命大,继续龟缩在大同的话,派人去向皇太鸡求救,辫子主力刚刚扫荡回家安顿下来,正在修整,不可能尽快予以支持。

等“左膀右臂”统领大军南下之后,专门为杨文岳造一批没良心炮,带到大同外围,上百门迫击炮一起开轰,能把城防轰得一塌糊涂,王朴待在城里都会瑟瑟发抖。

“罪臣愿意!”

王承恩和贺赞是没有任何选择的,来东宫觐见就是等待圣裁,即便被太子下令枭首示众也得接受,现在这么安排算是直接捡了一条命回来。

只是王朴抗旨的事情他俩还不知道,既然杨文岳亲自督师前去征讨,那随军出力便是了,数万大军攻克大同,击杀王朴当是不难,洗心革面倒是触手可及了。

“这便好,你二人这便回去安抚好部属,未得本宫谕令,不得擅自出营,违令者斩,待出征之日与杨文岳及各路总兵同行,出征之前所需银两、粮草均会足额供应,无须多虑,若有克扣,本宫自会替尔等做主。”

“罪臣多谢殿下宽宥!”

“好了!就劳烦卢爱卿安排此二人所部在城外的驻地吧,所有伤员,须及时救治,不得拖延!”

“敬请殿下安心,臣定办妥此事!”

卢九德很识趣,没有提及赏银的事情,因为叛乱主力虽已被消灭,但残余尚存,战事远没有彻底平息,即便是发放赏银,那也是几天后的事情,自己耐心等着就行了。

宫城里的银子堆积如山,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去催促太子如何行事,奖赏条例早就公布出去了,连普通士卒都一清二楚,太子自然不会做出食言而肥的蠢事。

幺鸡拿出一本小册子,里面都是京营叛将的名字,提起一支红笔,在丁健等三人的名字上画了个横线,算是被击毙的标识。

剩下一众没有落网的将领暂时不能都挂了,留点悬念也好,总得让洪承畴和孙传庭出师有名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