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78章: 视察城防

明末黑太子 第178章: 视察城防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目前暂定新城南北长于东西宽均为二十里,设置双层城墙用来御敌,外层墙高三十尺,内层墙高四十尺,两层城墙均厚五尺,城头宽二十尺,可供骑兵与铳车使用。”

一明里等于一百八十丈或一千八百尺,折合五百七十六米,二十里就是十一公里半的长度。

如今京城的内城加外城的南北长为八千五百米,新城比旧城长了约三公里,总体上看是大了一圈。

而一明尺等于三十二厘米,三尺约为一米,三十尺就是差不多有九米六高,相当于守军可以在四楼半御敌。

内城墙更是在此基础上高出三米,即使敌人登上外城头,也会遭到内城守军的攻击,没等站住脚就会被箭矢和子弹全部撂倒。

“设九座城门,城门不再以华而不实的箭楼为准,全部设计成西式碉堡的紧凑外形,城门堡垒高五十尺,设计为双层结构,其间设置多层百余射孔,顶部能够容纳二十门火铳及百余士卒藏匿其中进行射击,左右各设一座高六十尺、直径为十尺的了望塔。”

幺鸡直接把新城的外壳实施要塞化,摒弃了华式外形,采用了更为实惠的西方堡垒的形状,不但轮廓更加高大,而且能借助错落有致的高低落差实现单位长度上的交叉火力。

将新城变成一艘停在老城边上的陆地战列舰,某太子的目的就算是实现了,只是不知道张总工程师能否把设计图变成实物,以明末的建筑水准,在没有西方同行的帮助下是很难造出来的。

等有了九座城门之后,某太子就可以设置一只九门提督来掌管城门了,这个头衔开始很有逗芘即视感的嘛,只是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先暂且搁置到一边吧。

“每面城墙之外设置四十座三十尺高的马面,将马面造成边长为三丈的菱形,每座马面可容纳五十名士卒与二十门火铳,能够对四向敌人进行无死角的施射。城外挖掘一条深两丈、宽三丈的护城河,河外堤坝为反斜坡,十丈宽的斜坡的倾斜角度与城头火铳口为一条直线,这样火铳发射的弹丸便可沿着斜坡一路飞过,能够打穿一整列敌军。”

只有将新城设计成固若金汤赏心悦目,某太子才会觉得高枕无忧,即便再次发生昨夜今晨这种事,只要厂卫与勇卫营能够控制城头,叛军纵有十万人马,从外面也无法攻入城内。

马面棱堡与反斜坡都是给来犯之敌准备的,幺鸡不活活玩死他们是不会甘心的。希望他们出于好奇心,也要派兵打一打。

不然张总工程师辛辛苦苦让壮丁们造出来的杰作就无从发挥,真就变成摆设了,好歹也要打死打伤个万八千人,让棱堡们开开张才行,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防守的艺术”。

按照幺鸡的计划,新城的瓮城也是棱堡形状,只是比马面的规模大一些,算是大号棱堡,从高处鸟瞰的话,就像是一堆小棱堡将几个大棱堡串联起来似的。

“殿下构思精妙,此城防能力定然非同凡响,臣敬佩不已,只是由此一来,造价必将攀升!”

听了小太子的一番设想之后,张国维觉得新城已然不是用来居住百姓的了,这简直就是一座专门用来驻扎军队的关隘,从设计上来看倒是坚不可摧,但造价也是水涨船高。

如果加上城内的诸多建筑的话,户部须每年拨款一百五十万两,工期将长达四年,总造价将攀升至六百万两银子,堪称大明自开朝以来的天下第一大城。

由于其吸收了东西方的建筑特点,诞生出来的特殊结构,使得该城的防御能力更是自商周以来,五千年之最,必定勇夺此项桂冠,汉代洛阳城与唐代长安城都将望其项背。

将太子所提及的双层城墙、诸多棱堡、护城河与反斜坡结合起来的话,城防水准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让来犯之敌在半个时辰之内便血流成河。

“无妨,本宫会让户部如期拨款,爱卿只须做好设计,届时提交预算就行了。今明两年先把城防建好,城内的建筑可以随后慢慢修建,无须赶工,务必保证城防质量!”

有人出力自然会有人出钱,没钱还早个屁新城,五六百万两银子倒是不少,可只要不从自己腰包里出,再多也是可以接受的,银子跟锅一样,经常甩甩也就有了……

如果工期延长到五年也无妨,到甩锅十七年大怼朝覆灭之时,刚好是新城矗立于畿辅大地之际,作为当朝太子,也要用一座雄壮宏伟的人造景观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政绩。

能住进这样一座龟壳般坚固的大城里,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快递李哥或者尔衮汤圆率部前来踢场了,你们愿意踢就踢吧,到时候所部骨折了,可别怪本宫没事先提醒你们。

幺鸡打算这就让内侍们根据设计图作出一个大型的沙盘,以新城为主,附带周边的景观,想必视觉冲击力一定是无出其右,哪怕只是顺势联想一番,都能缓解疲劳的神经。

如果能在新城里再建一座埃菲尔铁塔那就完美了,一定会成为大怼朝的地标性建筑,不管春夏秋冬,游人都会络绎不绝,是不是也可以收点景观门票之类把造塔的成本收回来。

“殿下,修筑新城所耗巨大,户部实难筹措如此众多银两!”

户部尚书李待问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由于太子要求甚多,在眨眼之间,新城的造价就从四百万两飙升到了五百乃至六百万两,户部哪有那么多银子用来满足小太子的嗜好。

修缮老城的外城仅需不足一百万两,而构筑新城少说也要五百万两,二者之间相差巨大,户部虽有勋贵家财进补,可面对赈济、饷银等动辄数百万两的支出也是应接不暇。

太子若是一意孤行,执意要求修筑新城,户部便会重新落到太仓告罄的地步,与此前的情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用五六百万两银子来筑城,此举实在是好大喜功。

刚刚成为准国仗的首辅是不会向着李待问去说话的,那样就是公然在对抗太子了,薛国观还要看看其他朝臣的态度,再考虑自己在这件事上拿捏分寸,没好处是不会持反对意见的。

正欲开口的吴甡见到首辅熟视无睹,也就将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太子建新城自有道理,李待问反对也在情理之中,两边都有各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实在不好立即判定谁是谁非。

“这钱自有人提供,届时户部上下莫要中饱私囊便可。昨日牵扯出来的大案尚未查清,希望李爱卿回去提醒户部尚未涉案的官员以此为鉴。因为以后的运抵太仓的银两会一次便会达到数百万两之多,监守自盗之徒必然自取灭亡!”

某太子只是说让户部拨款,并没有让户部从目前的这点收成里面出,不然就太仓那点存货,搬出来都砸到新城这个工地上都不见得够用。

在花钱之前就要想好要花谁兜里的钱,这是一个太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才能。

刚才从皇城里出来之后,幺鸡在路上已经瞥见了金主,这次正好由他们来买单。

“张爱卿过来随本宫看看火铳弹丸对城墙的损伤情况,以作为修筑新城城墙的参考依据!”

在黄得功与方正化等人的贴身保护下,幺鸡来到了外城,从外面开查看神机营的各型火铳对内城城墙的破坏力。

等亲眼见到红夷大炮的杀伤力,某太子也是惊诧不已,内城城墙在一夜之间便被重型火炮轰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目光所及之处,光是嵌入城墙里的铁弹便有大小不一的数十枚,有的部分更是已经贯穿了城墙,径直打进内部,可谓是险象环生。

若是前来攻城的敌人不像京营这般懈怠,能够持之以恒,效率更高的辫子汉旗用红夷大炮疯狂施射五六个小时的话,直接轰塌城墙也说不定。

不过那样一来,他们手里的重型攻城炮也就都废废了,而且让辫子强攻京城,毕竟会遭受巨大的人员伤亡,这是倡导低投入高产出的皇太鸡所绝对不想看到的场面。

由此看来,京城并非坚不可摧,看似坚固的砖石城墙在重炮面前也只不过是像夯土筑成的差不多。

一连查看了几处塌陷的城墙之后,幺鸡皱着眉头几乎可以肯定,只要敌人用重炮对着城墙猛轰十二个小时,必定可以轰塌某一处位置,继而让步兵蜂拥而入。

“测量穿深之后,把结果都记录在案,兵部、工部、东宫、盔甲厂各持一份,作为今后研制火铳和修筑城墙的依据。”

兵部的要求与工部是截然相反的,将领们自然希望部队所装备的火铳威力越大越好,而工部负责筑城的官员则想让城池更加坚固,来抵消火铳所造成的伤害。

这是矛与盾的较量,而且没人愿意见到敌军用自家的矛把自家的盾戳穿了,然后对自家大举杀戮洗劫,果真如此的话就颜面无存,且性命堪忧了。

实践出真知,经过实地考察,幺鸡对“泛红夷大炮”,也就是重型攻城炮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种类型的火炮重量很大,运输不便,射速又慢,可胜在威力极大,射程又很远。

它们的存在对城头守军和野战部队是非常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在交战之前尽快予以清除,将会对己方造成难以想象的惨痛后果。

皇太鸡的部队有上百门正二八经的“红夷大炮”和同样数量的“泛红夷大炮”,加上佛郎机一类的轻型火炮,总计达到上千门之多,这个数量想想都让某太子心烦意乱。

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难免有失偏颇,看来十分有必要与经验丰富的王在晋商量一下如何御敌,老王头熟悉边务,一定会辫子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何破游骑兵、重甲步兵与重型炮兵的三位一体的攻击组合,这应该是打破辫子不可战胜神话的第一步。

即便有了没良心炮加上燧发枪,给麾下的步兵都装备加厚款板甲,还有“天启”坦克与“基洛夫”飞艇助战。

要与辫子主力打野战,某太子也对己方没有必胜的把握,毕竟不那么高的科技武器无法完全弥补战场经验的缺失。

面对堪称身经百战的辫子,对方全速冲过来,刚刚组建起来的火枪兵方阵不全线崩溃就算是合格了,对得起太子殿下撒出去的狗粮了。

“此为鹰隼铳之弹丸!此为鸟喙铳之弹丸!”

张国维并不能够达到看炮弹就能识别火炮的水准,还得让黄得功为其一一解答。

作为工部尚书还是土木方面的专家,他原本以为太子对新城的防御力要求过高了。

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较于所见的情形,新城的城墙果然有加固的必要。

一些火铳发射出来的弹丸对城墙的穿深已经达到令将领与群臣都触目惊心的地步。

若不是今晨勇卫营不计伤亡,誓死守卫城头,与京营叛军寸土必争,想必他们之中的某些人现在已经被贼兵祭旗点天灯了……

张国维不但亲自记录,详细标明,而且还对一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弹丸做了图画,在旁注释其对城墙的破坏力,这样更加便于直观理解。

心里更是在计较着,如果新城城墙厚达五尺仍然抵御不住火铳弹丸侵袭的话,那就修到六尺厚度,还是不行就再次加厚,直至能够够扛住为止。

黄得功对火铳的款式与杀伤力基本上了如指掌,看见一处弹痕,根据目测便能推断出对方大致射击了多少次,受创的城墙又打入了几种弹丸。

若没有勇卫营的将领负责说明情况,即便工部官员实地考察且认真负责,也无法对弹丸的破坏力进行深入了解,回去分析更是会错上加错。

这算是大战之后的第一手资料了,事发地完全没有经过人为的修缮,各衙门都能得到较为详实客观的考察结果,妥善研究的话便能对今后的本职工作大有益处。

某太子更是对着残破不堪的城墙发呆,心里考虑是不是把新城城墙换成花岗岩的,这样多少还能放心一些,然后新城的造价就又攀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