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57章:假途灭虢

明末黑太子 第257章:假途灭虢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薛国观想要夸奖自己准女婿的词语,都被吴甡给说了出来,心中不免有些愠怒之气,不管次辅是无心还是有意,这番称赞都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同。

“攘外必先安内”凝结了朝廷处理内忧外患的大政方针,乃是今后长期坚持既定政令的精髓所在,只要将边务与内政的轻重缓急先行分清,之后便可妥善处理了。

像崇祯皇帝一样,在频繁调派官军围剿流寇之时,还想着竭力抵御东虏大军,这种自不量力的战略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矛盾的命题。

朝廷的兵力是有限的,粮饷更是比需要供给的兵力还少,在东虏无法撼动大明根基之时,率先剿灭流寇无疑是明智之举。

只有各地的主要流寇大半覆灭,朝廷才能抽调在南方作战的官军北上抵挡东虏的入关劫掠,否则大明永远都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里。

而在对待东虏的问题上,皇帝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尤其是在去年冬季东虏大军再次南下之时,皇帝是既想打,又想和。

卢象升面圣,慷慨激昂地陈词一番,皇帝听得热血沸腾,心生悸动,便同意其调集畿辅一带可用之兵,与东虏决一死战。

之后杨嗣昌又进言议和为妙,可不损兵折将便能让东虏收兵撤到关外,皇帝遂命高起潜节制卢象升,暗地制肘与他。

如此朝令夕改,最终导致非但没有议和,北方各地惨遭东虏屠戮劫掠,在北直隶一带,明军还折损了上万精锐部队。

这要是一个刚刚登基,不谙世事的皇帝也就算了,然而登基十二年的皇帝,还犯这种低级错误,就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了,不光是文武百官无法理解,连后世的史学家都无法理解。

通过自登基以来所作出的圣裁来看,甩锅爹能够对重大事宜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几乎可以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很多时候都完全没有主见,被身边人忽悠到大脑缺氧的地步。

登基十七年时,竟然还为了跟大臣怄气,放弃迁都的机会,直至被敌人给包饺子了,却仍然不放弃最后一次甩锅的机会,痛骂自己的大臣是亡国之臣。

他也不想想,这些奸臣是谁提拔任命的,那些忠臣又是被谁给活活坑死的……

原本曹文诏不会战败身死,就是因为某皇帝往死里催促!

卢象升也不会孤军作战,还是因为某皇帝自行分解了他的兵权!

出狱没多久的孙传庭更不会败给曾经的手下败将李自成,原因完全一样。

每次大明的良将率部作战,某皇帝都恨不得亲自指挥一线部队。

然而自身直觉差得要命,天赋趋近于零,运气更是没有脚气的劲儿大。

就这样,某皇帝还在孜孜不倦地催命,直到把一个个良将全部活活催死为止。

等某皇帝见到了那棵宿命里的歪脖树,竟然还不思悔改,仍然认为责任都是下属的。

大明江山就是被这种脑残皇帝活活葬送掉的,连二十年都没撑住便轰然倒塌!

幺鸡就想问问某傻缺皇帝:这些将领在前线一没怯战,二没反水,你催你MLGB呀~!

这就像是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你父母就像疯了似的给你打电话,你还不能不接,接完一次,他马上又打,你还得接,周而复始,你最后不车毁人亡都不行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只要人家能打赢就行,别管过程如何。

如果真的打输了,届时再治罪也不迟。

可某皇帝至死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催死第一个,紧接着就催第二个。

仿佛催命就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天不催,他就浑身不舒服。

对于这次剿寇,某太子只是将战术目标、行军路线、所需时间等问题给两位都帅做好了预案。

具体怎么实施就是他们的事情,某太子这边只负责筹措粮饷与军械,然后就可以静候佳音了。

没有御驾亲征的本事,就在京城耐心等着,不然只能那个成为后世历史书里的一个大笑话。

每个班都有那种不会迟到,却成绩很差的学生,所谓勤政的某皇帝就是这么一个货色,而且与那些差生相比,这货还没有自知之明,这才是最致命的缺点。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优点,至少可以苟活下去。

可要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那就离死不远了。

不会开车,却喜欢高速行驶。

不会游泳,却想要下海畅游。

不会喝酒,却跟朋友用瓶吹。

这种人不死,谁死?

球队输了第一场比赛,某教练认为草地太滑。

球队输了第二场比赛,某教练认为灯光太暗。

球队输了第三场比赛,某教练认为天气太热。

球队输了第四场比赛,某教练认为裁判太坑。

球队输了第五场比赛,某教练认为球迷太闹腾……

到了某皇帝这里,战败的原因就会变成武将怯战、文臣谗言、东虏突袭、流寇狡猾、天灾频繁、瘟疫肆虐,总之你想得到与想不到的借口都会出现。

从来都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真是乌鸦嫌煤黑!

最坑的是,一旦某皇帝苏醒,见到形势大为改观,肯定本能地认为一切都是侥幸。

太子只不过是运气少好而已,执政能力远逊于自己,要是自己没晕倒,眼下也会出现一样的大好局面。

幺鸡现在就能猜想到,在甩锅爹睁眼之后,非但不会领情,还会把权力重新牢牢地握在手中。

只要自己稍有抗拒之心,甩锅爹立刻会怒目而视,嘴里恶狠狠地教训道:黄口小儿,懂得什么?

自不量力薄情寡恩好大喜功就是甩锅爹的三大性格特征,要是非得加上第四条,那就是弱智!

乐观地说,其智商就比酷爱肉糜的晋惠帝高十个百分点而已!

弱智分两种,有的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大家就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就不会计较了。

另外一种则是外表看不出来,但办的那些事都特么是弱智才会办的,大家都在暗地骂他。

对于某皇帝来说,弱智绝对不是一个形容词,就是一个量身定做的名词!

如果有读者不服,清明节到了,可以下去问问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

这四位的感受与结论一定会惊人的一致,要不是被某个弱智皇帝给坑了,他们何至于此?

甩锅二十年,也就是1639年,算是大明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只有革左五营还在大别山区劫掠,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已经归附朝廷,李自成则藏匿在商洛山中休养生息。

之后就直接进入“癌症最晚期”了,河楠被李自成席卷,湖广大半被张罗二人攻占,流寇总兵力骤然膨胀近十倍。

什么良药手术都没法治愈了,除非穿越者开过来一部“高达”或者一车AK及无限弹药,才能碾压漫山遍野的快递大军。

当然还有最最“现实”的一种襙作技巧,就是开启胜利光环,做到每战必胜,不论己方兵力如何,装备如何,敌方将领如何,战力如何。

这种技能别说在明末以及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末期,就是单枪匹马去挑战灭霸,也能将紫薯精打得丢盔卸甲,屁滚尿流。

然后将他的无限手套做成自己的无限裤衩,因为牛吹的太大,不做裤衩遮不住呀!

“天色已晚,本宫就不久留诸位爱卿了,明日休息,可安心在家,无须惦念朝政,尤其不能酒后吐真言。适才商讨之事,除刘泽清首级之外,一律不得对他人泄露。本宫以为若想给洪承畴所部争取到足够秘密行军的时间,当须长期保密,两周之后方可对朝野公布。”

既然已经保密这么长时间了,也不差再推迟半个月了,到了四月二十日左右,即便在报纸上直接公布出来,张献忠雇佣的探子见到信息,恐怕也来不及了。

到那时,孙传庭与洪承畴这两路大军均已经抵达预定的集结地,再有几天便会发动全线进攻。

盘踞在湖广北部的流寇想要集体复叛,也只能选择向其他地方突围,而不是在本地攻城略地,不然就有被官军合围,乃至被全歼的危险。

所以幺鸡也就不打算在下周一公布这次军事行动计划了,这应该不算朝令夕改,反正还没正式下令呢,就算下令也能在执行之前收回来。

某太子认为最低的保密时间也要在四月二十日,鉴于朝臣们都被革左五营给误导了,自己也就不会予以更正了,这样也好,省得某些人在私下真的说走嘴了。

“殿下,刘泽清一事朝野如何解释?”

太子如何吩咐,王家彦已经了然于胸,但送来的这颗脑袋就必须要有所交代才行,毕竟洪承畴刚到济宁就砍了一个总兵,没有合理的解释是说不过去的。

“很简单,勾结刘良佐,图谋叛乱!”

锅是现成的,背锅的人也早就就位了,幺鸡所要做的就是甩锅而已。

谁敢质疑,那你去问刘良佐与刘泽清好了,他们绝对会给你一个非常不满意的答复。

“……臣遵命!”

知道实情之后,这个理由便过于牵强了,可对于不知道实情的人来说,那就很可能就是这么回事,了解刘泽清本人的人品的家伙,更能极为赞同。

只要《京师日报》上公布的内容,百姓多半都会相信,现在媒体的力量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了,莫说关于朝廷的新闻,大家对广告内容都深信不疑。

王家彦也不想好不容易迎来的休息日被自己给搅和黄了,就默认了这个理由,脑袋都送来了,现在说什么都是后话了,也就没必要纠结于此了。

再说,在这件事上,太子是主谋,洪承畴是执行者,与兵部及自己毫无瓜葛,兵部所要做的就是记录备案而已。

总兵被杀是件大事,可该总兵涉嫌谋反的话,那便是死有余辜了,朝野很快就会淡忘此事的,因为这年头被杀的巡抚都数不过来,更别说总兵了。

太子不杀无辜之人,这是群臣这些天来悟到的供识,除了首恶必惩的主犯之外,绝大多数家眷都会免去死罪,押赴山栋挖矿便算是惩处措施了。

话说回来,若不杀刘泽清,其今后的所作所为当真被仙界刘军师不幸言中的话,那这个罪责就太大了,一般人可是承受不了,谁之前为其开脱,都会被一并下狱。

谁能保证阳奉阴违的刘泽清以后不会变成第二个孔有德?发动类似登州的叛乱?

真若如此,运河沿线乃至半个山栋都要被危及。

“对外,仍旧宣称洪承畴所部正在追击刘良佐余孽,相关事宜还未得到最新报告。”

幺鸡是要把刘良佐最后的一点价值都榨出来才罢休,这家伙现在还没抓住,也就剩这点利用价值了,不然洪承畴大军长期不归,朝野都会心生疑惑。

等到他率部抵达河楠南部地区,再广而告之其目的,届时木已成舟,朝野有人不满也为时已晚,他们爱咋咋地去吧。

追随刘良佐出逃的人马只有数百,还算不多,战力也不高,暂时还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可以调派沿途兵力进行追缴。

不能因小失大,让洪承畴的精力被“花马刘”给牵扯住,当下该部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消灭“张大粽子”。

端午节给张献忠包粽子,这就是今年渣明的头等大事,这个混世魔王不死,整个长江流域都不会太平。

即便洪承畴不能率军全歼其人马,也要将所部重创,让他短时间内不敢奢望贻害四方,最好跟现在李自成的状况差不多。

这算是某太子自监国以来,所下筹码最多的一次赌注了,但襙盘手不是自己,得仰仗两位老玩家。

好在两位经验丰富的下属在剿寇方面也是颇有心得,在粮饷充足且兵力又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打败仗的可能性并不大。

幺鸡虽然也很盼望着能够尽快取胜,但知道着急是没用的,插手更会适得其反,雍正都能容忍年羹尧那货,自己就无须担心湖广一带的战事了。

有了捷报,杨进朝见到这种大喜事,一定会在院外就开始扯脖子喊起来。

否则,还是抓紧时间写点合订本好了,薄珏等人就指着这玩意作为精神粮食呢。

幺鸡还特意叮嘱薄大才子,看磺胺合订本可以,想要私下配置是绝对不可取的。

制造这种东西事关强酸,一不留神就会致残,之前下属防护到那种程度都有了伤号。

化学反应可远比物理实验危险得多,因为偷炼磺胺而损失一个科学家,这买卖显然非常划不来。

薄珏想看可以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现场观摩,现在工厂那边人员对工艺流程已经逐渐熟络了,出事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

除了产量仍旧不高之外,一切都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