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52章:驻倭领事

明末黑太子 第252章:驻倭领事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向手下推销人力车也是某太子的无奈之举,赚钱倒是次要的,这项目卖出去一千辆也比不过挖一座金矿所赚的零头。

真正的原因是当下各部队的战马缺口太大,而且亟需补充,兵部就算是有了银子,也买不到足够多的战马。

黄得功的勇卫营与周遇吉的东宫卫队两部相加便需要上万匹战马,没有战马,驮马也行,让兵部感到尴尬的是连驮马都凑不够数……

新任兵部尚书王家彦刚上任就遇到这么一个棘手的问题,太子力图整饬部曲,招兵买马,这兵倒是好招,马可就难买了。

从辽东已经不可能买到马了,即使真能买到,也被辽西各部私下消化完毕了,朝廷这里得不到一匹马。

漠南檬古现在也投靠了辫子,就将劣等的驮马当成战马贩售给大明,朝廷还不得不卖,不卖的话,骑兵部队的战损就得不到及时补充。

从陕茜以西的土默特部落倒是可以买到一些品相较好的战马,不过真正的优质战马来自西域,得以进入大明的每年不会超过一千匹。

这个数量对于明军来说不啻于杯水车薪,某太子已经下令广开门路,只要能买到好马,朝廷可以开出市价的150%,甚至200%的价格来采购。

而且已经关闭畿辅一带的马市,凡是驱赶到京城附近的马,不论品相高低,兵部一律吃下,任何马贩未经朝廷批准,不得向其他衙门或个人贩售马匹,违令者将被下狱处理。

不但如此,牛、骡、驴这三种可以拉车的牲畜,也在重点照顾之列,贩售与宰杀都要事先上报,除去因伤与因病死亡的牲畜,其他都要先经过朝廷相关衙门批准方可行事。

某太子的意图是先把拱卫京城各部骑兵的缺口不足,然后筹措出补充其他作战部队的战马,一线作战部队必须配备齐定额的战马,非作战部队可用牛、骡、驴来代替。

目前要想方设法先把一万匹战马凑齐,不然勇卫营与东宫卫队的骑兵都特么得走路去训练,连坐骑都没有,指望他们在今后的战斗中发挥战力就是白日做梦了。

幺鸡不知道在这项政令公布之后,驴肉火烧的价格会不会上涨,自己研发的牛肉拉面以后也要改成肘子拉面了……

大明百姓从今往后都要以猪、羊、鱼肉为主要荤菜食材,各种牛都将属于战略物资,战时要作为畜力载重,平时还需要它们耕地。

好消息是这个时代的海产品有的是,多到用渔船都捞不过来,后世采用大型拖网渔船,而且还是集群作业,才算是将渤海与黄海的过半鱼虾给捞上来。

夏天高温,鱼虾上岸不马上吃掉就容易腐烂,到了冬季就没这个烦恼了,遇到上千里地的内陆都可以照吃不误。

在山栋挖矿的矿工们依靠廉价的鱼虾就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黄海与渤海别的物产没有,鲳鱼、鲈鱼、鲅鱼、梭鱼、黄鱼等鱼类是绝对可以管够吃的。

海鱼不像河鱼有很多刺,河鱼里除了鳜鱼、鲶鱼等少数鱼类刺比较少之外,其他都是巨多,吃个鲫鱼,光是挑刺就能把人弄得不耐烦。

吃大条的海鱼其实就跟吃肉没多大区别,除了一根主刺几根辅刺之外,几乎没什么小刺,所以幺鸡觉得用海鱼来代替牛肉与驴肉,从大快朵颐的角度上来说,并无不妥之处。

再说某太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巨型石斑鱼呢,尤其是一整条上桌的那种,看着就能让人味蕾大开,涮石斑鱼的火锅,一定非常的鲜美。

既然当上了太子,那么海里所有的鱼类,都要涮个遍才行,还有那种蓝色的大龙虾,以及鬼爪螺,通通要到某太子的火锅里来。

这个时代的野生大黄鱼在海里不计其数,根本就不值钱,蓝鳍金枪鱼也能逮到,就是运输比较费事,得出水就用冰裹起来才能保鲜。

光凭脑细胞奔放的神游,就能到感觉快要流口水的地步,幺鸡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一个全新的歪歪高度了……

用鱼、虾、蟹、贝来代替马、牛、骡、驴,绝对是破天荒的妙计!

不但能为广大百姓补充蛋白质,还能直接补碘,一举两得。

最重要的是,海鲜比牲畜的采购成本要低得多。

将无法作战的官船全部改装成渔船,只要天气状况允许,全年都要出海捕捞。

大海,果然是自己的亲妈~!

对于京城及周边一带,能用人力车,就要尽量替代牲畜车辆,将节省下来的全部用于军用方面,只要卖家愿意出售家中饲养的马匹,兵部可以开出比市价高一倍的价钱来收购。

也可以用牛马等牲畜还换购人力车,折算价格绝对会让卖家称心如意。而且对于一些就喜好高高在上的土豪们来说,没什么比用活人拉车更让他们产生优越感的方式了。

就像奴隶制王朝的某些特点一样,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凌驾于贫苦百姓之上,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才会满足他们孜孜不倦的虚荣心,只不过现在变成了雇佣关系。

但这并不妨碍土豪们追求刺激与享乐,工资不用太高,只要每月开出五两银子的价钱,相信愿意为某土豪拉车的车夫会有上百人之多。

朝廷大员买车的初衷则多半是为了节省开支,要为百官作出表率带头作用,加上比较浓郁的猎奇心理,以及最重要的是要示好太子。

“此策甚善,价格公道,成本不高,便于官吏上差,又利于百姓出行,堪称利国利民之举,着实应当大力推广!”

工部尚书张国维不光善于码长城,而且对机械也颇有研究,不然不会慧眼识珠地看重薄大才子,只不过后者桀骜不驯,根本就不买张总工程师的账。

像他这个级别的朝廷大员更本就不需要乘坐公务车,公务车主要是针对正七品以下,月收入不高于五十两的官吏。

这个群体养车比较困难,不购置车马的话,上朝又要徒步,小吏还好说,本身就是底层的,无关痛痒,而芝麻官为了面子,那就要死撑着去买马了。

兵部是亟需大量战马的,现在连驮马都不能放过,官员购置马匹势必要跟兵部抢夺资源,某太子考虑到这点,便干脆用公务车来代替个人养马。

有了免费的公务车,觉得自己养马很不划算的官员就会直接出售家中的牲畜,有这个念头的人也会就此作罢,

真要是家中妻妾想要出行,与其养马,还不如买辆人力车实惠,既可以节省银两,又可以赶上潮流,算是面子与里子都赚到了。

“臣附议大司空所言,此举可节省百官开销不说,更能便于市井通行,亦可为劳力供给活计,而各家转售之马匹,可被兵部所用。”

吏部尚书堵胤锡还在为补缺的事情发愁,对于太子直接罢免乃至下狱多位朝廷要员之事,他还有些怨气。

说是公报私仇有些过分,这件事实际上算是公报公仇了,因为听左都御史钟炌说,从案犯府邸里抄出的财物多到需要登记造册才能统计过来。

用雷霆办法来惩处蛀虫,堵胤锡不但没有异议,还会大力支持,只是用这种手段来实现两大总督的人事任用,在方式上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堵胤锡看过了阎应元的履历,上司对其工作都给予了好评,还算是干练,但能否胜任蓟镇总督一职,尚存悬念。既然太子说是刘伯温军师的推荐,自己也就不好干预了。

单就眼前这件事来说,堵胤锡倒是高度认同太子的做法,用公交车与公务车来替代个人马车,这样才避免官吏与商贾过多从马市买马,不然兵部所需的战马从何而来?

很多家庭都完全没有必要供养一套以上的车马,假若不出远门的话,平素上街购物,乘坐公交车或者人力车便足以,一年下来还能节省不少银两。

两人发表意见之后,医部尚书路振飞、礼部尚书冯铨、户部尚书李侍问也纷纷跟着附和,或许在其他事情上,大家还有所分歧,但对于眼前这事,众人的观点都是非常一致的。

兵部需要战马,官员也不想供养多余的车马,百姓出行又想得到实惠与便捷,太子的办法算是取了三方面的交集,让这三方都能满意。

“眼下大敌当前,兵部的需求自然是当务之急,但本宫也不会为此而刻意损害官员与百姓的权益,故出此策略,诸位爱卿能够认同,本宫甚感欣慰。”

看起来用人力代替畜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家都这么认为,幺鸡就觉得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今后可以大力推广这三种交通工具了。

一般说来,等到正事谈完了,太阳又有快下班的迹象,太子都会挽留大家用膳的,只是在各自衙门办公,不是特意召见的话,基本上没这个机会。

大臣们对于能来东宫蹭吃蹭喝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因为太子很会吃,他们也就能跟着沾光了,家里的厨子手艺再好,也比不过御厨。

“还有一件要事,需要冯爱卿上心,诸位爱卿也可以集思广益,本宫将于周一的朝会上提出,供百官考虑,那便是驻倭国领事一职。‘领事’即代俵我大明朝廷,长期住在倭国,一般会有五年的任期,到期便会回到我大明履职。此职相当于本宫的特使,主要负责与现任倭国的首脑德川将军进行沟通,消除误会,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与合作。本宫之前已经与倭国代俵进行了商谈,开出了一个让德川将军无法拒绝的价格,其多半会同意出兵辽东半岛,从半岛沿海地区登陆,从而策应我军,牵制东虏。故而驻倭国领事的人选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八面玲珑,又能因势利导,须时刻维护我大明的权益,在赴任之前会进行相关培训,自会了解到倭国的风土人情。”

光让横山那个奸商回去,倒是或许可以说服德川二货大将军出兵,但想要将其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就要调派专人过去,一年365天,一天不差地对其进行忽悠才行。

“对外交往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本宫要求领事必须头脑灵活,且有诡辩之才,不能让对方抓住把柄,又善舞长袖,注重人际往来,还能将探听到的倭国的重要情报派人传回我大明。本宫最初是想派厂卫任职的,但这势必会引起倭方的警惕,所以必须派驻文职人员方可消除对方的疑虑。本宫要求领事在谈吐上要不卑不亢,在处事上要成熟干练,在危机时要当机立断。所以,诸位爱卿心中可有适合此职的人选?”

虽然这个职务的要求很多,而且任职之人要绝对的可靠,但是相对的,这个位子也是一个超级大肥缺,因为不光有岗位工资,还有一部分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

驻倭国领事的年俸为三千两银子,而活动资金则高达七千两,如果不够还可以派人回京来取,只要行之有效,某太子对于这方面的资金完全没有任何限制。

这可把礼部尚书冯铨给难住了,脑子里飞快地略过上百个头像,除了太子提出的诸多要求之外,胜任此职之人还必须年富力强才行,否则不能东渡倭国。

头脑灵活,口齿伶俐,为人处世滴水不漏,又能在千里之外忠君报国,貌似这条件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而且又不能举荐一个光会嘴皮子功夫的蛀虫,太子在这方面可是火眼金睛,所以冯铨真是绞尽脑浆都不敢唐突作答。

“殿下,臣推荐杨廷麟,此人出自翰林,曾任兵部主事,亦追随卢总督抗击东虏,为官还算清廉,或可为人选之一!”

吴甡见到众人都在深思熟虑,便先行说出了自己想到的人选,杨廷麟是文官,不过也加入过行伍,虽未有统兵之才,可也耳濡目染了几分,不会被相关问题所难倒。

“嗯,倒是不错!”

幺鸡也觉得杨廷麟的才干可圈可点,忠君方面自然无须赘言,至少不会去了倭国就把大明给卖了个底朝天,这样的人算是基本合格的。

不光是杨廷麟,像瞿式耜、何腾蛟、蔡懋德这样的忠臣兼能臣,都适合来担任驻倭国领事,以后等到把德川二货大将军忽悠傻了,就可以升级为大使了。

反正某太子所能作的,就是把送给德川二货大将军的礼物备好,能不能把他给忽悠傻,就全凭自家领事的一张嘴了。

能说会道是必备的功力,等级不能低过可以保卫京城,又喜好抽烟、喝酒、烫头的于大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