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45章:倭军助战

明末黑太子 第245章:倭军助战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发薪日之后,群臣在上朝时心情都不错,涨了月俸,大家兜里有了银子,便能吃喝玩乐了。再者,今天开半天朝会,明天就可以在衙门办公,而后天就是大家期盼的休息日。

借着这个时机,幺鸡便要将自己筹划已久的重金聘请外援的事情向群臣说一下,不然也没法从户部那里顺利提出银子来支付外援的赏金。

“今日朝会仅有一事可议,完毕便可退朝。本宫打算向倭国借兵五万,用以在辽东半岛登陆,对东虏腹地进行袭扰,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这种事借少了不顶用,借多了又雇不起。就算你不给人家开月俸,全让人家靠打劫为生,那也总得给人家提供足够的粮食才行,不然都说服不了德川二货大将军。

某太子说完之后,大殿里又跟开锅了一样,这算是大明自开朝以来都未曾有过之事,太子算是开了先河了。

昨日复起王在晋,擢升一名典吏,今日又弄出来这等奇事,若非不少人已经经历过之前太子与臣子的多次对峙,只怕都承受不住。

新任兵部尚书王家彦闻言大骇,不无担忧地出列疏言:“殿下,我大明与倭国在万历年间大战数次,前后耗时六年之久,累计调派王师十万逾,经过屡番浴血奋战,方才将倭军击退。后世不忘前世之役,我朝当须自强不息,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而求与邻国绝非良策。”

泱泱大明竟然沦落到需要倭军前来助战,而且是当朝太子主动提及此事,这就相当于撇下自身颜面去求以前的宿敌来帮助自己。

这是朝野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不论是主战派还是议和派的脸上都有点挂不住,一旦将此事公知于众,只怕又要引起一番震动了。

礼部右侍郎倪元璐紧接着出列,完全支持王家彦的观点:“臣附议王尚书所言,今东虏尽退,畿辅无忧,流寇几灭,形势已然大为改观。朝廷当须整饬武备,扩充兵马,夯实边务,毋论空言。借他军而攻东虏,委实欠妥,有损我大明之尊严,臣恳请殿下三思。”

在倪元璐看来,流寇已经差不多被剿灭了大半,即便还有一些余孽也不足为惧。朝廷应当趁此机会整编军队,厉兵秣马,在加固北疆防线之余,伺机大败东虏才是正道。

吏部左侍郎谢升成为第三位发言者,更是坚决反对太子的建议,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启禀殿下,借兵助战绝非根本途径,倭国乃是狼子野心,倭军更是嗜杀成性,今虽收敛,却难以管束。若其大军借道转攻畿辅,乃是引狼入室之举,导致官珉涂炭,故此计万可不用矣!”

当年之事或许很多年轻官员不曾熟悉,但对于谢升这样的三朝元老来说,算得上是历历在目,对于倭国与倭军的认识,他倒是比一般人要清楚得多。

这还不算完,工部左侍郎张忻也随之跟进:“臣附议适才三位所言,今泡菜已然投靠东虏,开始助纣为虐。若是倭国与其狼狈为奸,则我大明陆上遭遇东虏劫掠,海上又将遭遇倭军袭扰,我军可谓是腹背受敌,实难取胜,朝廷更无力承担相关损耗。”

从政事角度与军事角度来讲,倭国与倭军都不是大明值得信赖的伙伴,在出征泡菜半岛之前,倭寇已经袭扰东南沿海地区上百年之久。

对于前科“十分显赫”的倭国,朝野普遍对心存芥蒂,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接受这个国家的任何帮助,更别说要主动向对方来求救了。

太子监国之后,通过一系列的雷霆手段,使得太仓空前丰腴,为整军备战提供了良好的财政基础,以目前的情况,朝廷投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的军饷应该不难做到。

再者说,将南方各地的明军调往北方之后,总兵力不下三十万,相当于东虏的两倍,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就完全没有必要向倭国寻求帮助了。

“还有反对的爱卿么?”

结果右都御史张煊、大理寺卿王正志、刑部左侍郎叶初春、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吏部右侍郎吴麟征、礼部左侍郎范淑泰等人纷纷出列,开始明目张胆地跟太子唱对台戏。

虽然涉及到外交事务,可礼部尚书冯铨却纹丝未动,他一直盯着首辅大人,薛国观没表态,他就尽可能地保持缄默。

在这件事情上,冯铨完全没有事先得到过半点风声,在没有摸清太子的脉路之前,他可不会轻易做出头鸟。

薛国观的态度就是太子的态度,首辅没开口说一个字,他就最好不要擅自发言,这可是花了五千两银子讨来的秘诀。

张国维与堵胤锡原本也想加入反对的行列,但看到次辅吴甡的眼神示意,也就暂时忍耐住了,打算先观瞧一番,再行发言。

毕竟太子虽然年幼,不过行事老练,绝不是脑子一热便有了这种想法,应当经过深思熟虑,还要听其解释作为判断依据。

看起来朝廷里跟自己叫板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那些蛀虫似乎也有了晒太阳的迹象,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唉~!好吧,免去谢升、张忻、叶初春、张煊、金之俊、王正志之职务,下狱抄家。”

之所以留着你们,是要让你们给本宫站叫助威,不是花钱养你们呛本宫用的。

被第一个点到名字的谢升吓得差点直接栽倒,急忙大声询问,仿佛自己是蒙冤的:“殿下,老朽虽不济,却一心为国,殿下何故如此这般?”

其他五个人也都随声附和,他们一致认为太子这是在公报私仇,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完全无法说服众人。

周皇后就在现场听政,全程都已见过,心里也不免有些忧虑,长子这么做也未免太过唐突了,但以之前的事情来参照的话,或许还留有后手,断然不会陷自身于不义。

幺鸡揣起手,望着愤愤不平的几个人,哼笑一声:“何故?何故呀?何故诸位不清楚?尔等对自身的家产很是清楚,本宫也很是清楚。今对本宫群起而攻之,连狗都不如,本宫又养尔等何用?”

一二三四也就算了,之后又来个二二三四,你们这是打算用四个八拍来征服本宫?

非逼着本宫说大臣不如狗的这种公道话出来,让本宫情何以堪呀?

比较起来,你们还真不如武装术士托人带过来的德国牧羊犬。

用倭国名言形容的话,那就是你们的良心大大滴坏了!

要是以前中饱私囊,如今收手了,又没人检举你们,本宫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姑且当作没看见。

现在可到好,不但不息事宁人,还特么主动过来找茬,你们这是要把皇极殿当成踢馆场所啊?

本宫可不是被雷劈成植物人的甩锅爹,想利用人数优势战胜本宫,那得先问问本宫的狗腿子们。

实话不告诉你们,本宫最擅长的战术就是炮灰战术,比人多,这么多年下来,本宫还没怕过谁!

谢升依然不服,主要是害怕真的会因此被抄家:“殿下明鉴,此定为瑶言,臣久受皇恩,万不会做此等苟且之事!”

若是太子当真遣厂卫出动的话,那自己辛辛苦苦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家财,便在一念之间便会付之东流了,谢升现在才开始后悔,不应该在朝会上对抗太子。

幺鸡让方正化立即派人出动,然后似笑非笑地说:“谢爱卿,本宫倒是希望如此,怎奈空口无凭呀。陈必谦认为自己是清官,李觉斯也这么认为,杨士聪还这么认为。不查,都说自己是清官。一查,都是清国的官呀。跑来潜伏于朝堂之上,妄图颠复我大明。否则怎会有如此胆大妄为之人,一面拼命敛财,比商贾还贪恋金银珠宝,另一面则堂而皇之地说自己清白呢!都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则大明必然中兴。可现如今是文官爱财,政务疲糜,武将怕死,屡战屡败。如此这般,有人还让本宫整饬武备,整饬武备所耗的银子不是都要整饬到尔等各自的口袋里了?待东虏再次入关,我大明军依然是不堪一击,这整饬除了徒耗银两,又有何用处呢?对了,对尔等这些蛀虫来说,朝廷整饬一次,尔等就多一次搜刮的机会,此乃良策也,本宫不得不拍手称道才是!”

王家彦与倪元璐都是忠臣,即便政见不和,也不会给他们穿小鞋。

但是剩下几位就不能这么轻易放过了,兜里有钱还特么敢跟本宫对着干。

都特么滚到山栋挖矿去好了,你们的辫子主人要是能够解救你们,那算你们运气好。

如今东亚就剩下四个玩家在打麻将,而且最后的赢家只有一个。

泡菜投靠了渣清,渣明就必须拉倭国入伙,这样好歹还能维持住势均力敌的局面。

如果四国麻将打不赢,那就升级到六国麻将,把西班牙与烂泥帝国再拉进来。

某太子就不相信有这么多外援前来助战,这仗还能给打输了。

眼不见为净,幺鸡让大汉将军们将这些蛀虫全都拖出去,让三品以下的官员们好好瞧瞧,也算是给他们提个醒,朝廷又出缺了,还都是能上殿面圣的肥缺,大家要做好准备哦。

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与刑部尚书甄淑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明白,自己所在的衙门这下又有活干了。

迄今为止,太子对朝臣各自的家底都了如指掌,故而没有错抓一人,他们这几位应该也是家底颇丰,一会儿或许可以品鉴其多年的收藏了。

等大殿里总算是恢复了平静,幺鸡才清了清嗓子畅谈自己的计划:“现在,本宫就说说这借兵征虏之事。首先,辽西诸部已然丧失了进取能力,以自保为上,使其出兵五万难于上天。其次,东虏闻听本宫监国,今冬必将卷土重来,若能将其兵力拖住部分,甚至消耗数千,对关内便是极好之事。最后,朝廷出兵,这是需要准备弹药与粮草的,而且光是五万大军每月的俸银便须过十万两。”

某太子是不打算坐以待毙了,东虏入侵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虽然时间还算比较充裕,可一旦敌人主力真的南下,结果还是挡不住。

明军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通过扩军的办法来弥补双方在战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更何况明军主力都在南方剿寇,届时恐怕难以及时回援。

涉及到饷银与粮草,那就属于户部尚书李待问的管辖范畴了,鉴于之前被拖出大殿的那几位,他便小心翼翼地询问道:“殿下,若以五万我大明王师换为五万倭军,粮饷岂不依然须供给?”

太子倒是给太仓提供了不少进项,户部所面临的压力已经大为缓解。

可如今要替倭国来供养这五万大军,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须耗费等额的银两,那还要雇佣外军前来助战干嘛?

幺鸡见到其他大臣也有这个想法,又有些心有余悸,便解释道:“李爱卿所虑之事本宫早已想到。首先,倭军出战,武器与铠甲均须自备,而我军的装备是要花钱采购的,五万将士所须军械至少须耗资一百万两银子。其次,无须为倭军支付月俸,他们登陆之后抢到什么人或物,装船返港后便可折现,若是击毙东虏,则每人折现一百两。最后,倭军出战,战胜则可牵制东虏之兵力,战败亦不会挫伤我军士气。故此策利大于弊,乃是本宫建议之根本所在。”

某太子从来就不干赔本的买卖,哪怕是让厂卫前去抄家,都要先挑肥猪来宰才行。

要是倭军跟明军的出场费是一个价位的话,那就不用聘请这么昂贵的外援了。

太子这么一解释,群臣似乎觉得还的确是这么回事,抗拒心理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人家不要月俸,还自带盔甲和武器,光是一年作战的费用,就比出动王师能节省不下两百万两银子。

要真是仅须支付粮草与折现费用的话,雇佣五万倭军前去辽东作战,对朝廷来说似乎还不错,起码死倭人总比死明人要好得多。

幺鸡让内侍搬来一副巨大的辽东半岛地图架子,用小教鞭指着说:“此处距离东虏老巢最远,其补给线最为漫长,驻军又不多,一旦有事,东虏便难以及时支援。待其抵达沿海地区,则倭军早已洗劫后登船。若东虏大量驻军于此地,则可起到牵制其兵力的作用,东虏入关人马必将减少许多。”

来个祸水北引,让辫子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倭寇集团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