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87章: 殿试题目

明末黑太子 第187章: 殿试题目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作为太子与长子,幺鸡很是孝顺地看了一上午,后妃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打麻将的要领,算得上是有板有眼了,虽然暂时还猜不出另外三家的胡牌,可牌技已经与村姑相差不大了。

某太子有理由认为,随着麻将在后邸的逐步推广,将会在极大程度上起到稳定后邸的作用,而且能够拉近美女之间的关系,消除隔阂,缓解矛盾,淡化……

好吧,吹得有点过分了,比如漂亮亲妈与田贵妃,那应该是水火不容!

玩到用午膳的时间,四只美女打了十局。

漂亮亲妈总供只赢了一把,田贵妃少强,但也只有两把。

张嫣倒是顺风顺水,居然赢了四把,另外三把则归属袁贵妃所有。

皇嫂手气上佳,有两把摸宝,刨去赔付的部分,还净赚了十二两,高兴的嘴角都合不上了。

对此,漂亮亲妈倒是不太感冒,因为死对头也不怎么样,上午手气欠佳,急需下午转运。

田贵妃也是如此,对于这样的战果,扬州美女表示完全不服,根本就没体现出其高超的牌技。

除了在休息时间叮嘱身边的内侍和宫女照看好孩子之外,四只妹子都将心思放在了打牌上面,就是一副放学别走的气势……

颜值是与生俱来的,圣眷是无法强求的,但说到打牌,美女们当然互相不服,只要会“马吊叶子”就很容易弄懂麻将。

所以必须一决雌雄,分出高低才行,尤其是在后邸,等皇帝醒来,说不定也会爱上打麻将,这是一门邀宠的必备技能。

打麻将变成了宫斗,幺鸡觉得自己还是退避三舍为妙,有皇嫂在这里,漂亮亲妈碍于张嫣的面子,即使输钱应该也不会把田贵妃怎么样。

大不了明日再战,要是一连三日,亲妈都在输钱,那就不是手气的问题了,自己还得给亲妈开小灶培养一下,免得后邸之主打麻将真就是半瓶子逛荡的货……

幺鸡也没与这些开始上瘾的美女一同用午膳,因为孙传庭、洪承畴、李侍问、张国维、吴甡、薛国观、左懋第、堵胤锡等人前来觐见,御用大吃货黄得功就更不用多说了。

鉴于午餐是香喷喷的鱼香肉丝盖饭,让都皇子和公主们都吃的不亦乐乎,所以某太子严重怀疑他们是组团来进宫蹭饭的,不然不可能就在饭点之前在宫外等着。

即使暂时不开朝会了,每天上午统兵的将领也要进攻来向太子汇报昨天傍晚之今晨的战况。

在相关人员清点完已经击毙的贼兵数量之后,户部尚书李侍问要负责审核赏银数额,以向太子申报。

张国维则是想与太子商讨一下筑城的事宜,造一座新京城可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关联的方面是在太多,工部几乎是一团乱麻。

由于卷入贪墨大案的官吏高达上千人,所以吏部尚书堵胤锡一边要与负责羁押嫌犯的刑部尚书甄淑商量,还要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沟通和核实是否有被诬陷之人。

另一边则要进宫向太子申请尽快补充官员,不然朝廷要恢复运转都成问题了,太子重拳打击贪墨倒是好事,可各办事衙门不能及时补缺的话,连政令都无法顺畅地传达下去。

更重要的是新任陕茜巡抚左懋第还眼巴巴的等着太子给他拨付一些官吏,好带去陕茜就职呢,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所谓治理陕茜就是一句贻笑大方的空话了。

“本宫先解决左爱卿的问题,前去陕茜补缺的官员一律从殿试中选拔,年轻人朝气蓬勃,且身体强壮,适合到边远地区任职,此乃历练修行,有益于其今后的仕途生涯。此番殿试由礼部右侍郎倪元璐主持负责,次辅吴甡为首席阅卷官,所考题目由本宫亲自拟定,包括八股,且不拘泥于八股。殿试成绩前一百名一律配发给左爱卿,若到任后便开始自甘堕落,中饱私囊,左爱卿可用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本宫赐你专断之权,无须事先上报。若有仍有不小缺口,则从各部抽调。殿试就定在后天上午巳时9点至午时12点,供一个半时辰,场地设在午门至承天门!”

这些人里面最着急的就是左懋第,因为陕茜远在千里之外,他就算知道那里有油田、煤矿、金矿,没有足够的人手也无法开发,光凭他一己之力,实难向太子交代。

倪元璐没在东宫,所以作为考官的次辅吴甡便疏言道:“殿下,臣以为若是将前一百名考生补缺陕茜,考试之前宣布则会让考生故意懈怠,考试之后宣布则会出现拒绝上任之情况。”

吴甡很理解太子对于陕茜的关照,左懋第那里也是求贤若渴,可这么安排的话,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去了。

陕茜是个穷地方,榨不出多少油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当地官位出缺五成以上,新晋官员根本就不想去那个鬼地方。

凡是可以去上任的,要么是实在是没门路,送礼都找不到地方,要么是真的出身贫寒,无钱送礼,志在帮助穷苦百姓的官员根本就没几个。

这样的安排自有道理和奥妙,幺鸡似笑非笑地说:“吴爱卿无须多虑,可以将就职地区与相关待遇一并挂钩宣布,陕茜官员的俸禄待遇与畿辅对等,由于是边疆地区,加上补贴的话,月俸还会稍高一些,而且一律发放现银,本宫觉得有人会心动的。对于那些拒绝赴任的考生,按照欺君罪论处,削籍贬为庶民,永远不可复考,其家若有偷逃税款之人,按五十年补足!”

某太子对陕茜的官员是特别照顾,薪酬里面有苦寒补贴,凡是这样还不愿意去赴任的家伙,那就是不差钱的主,家里有钱必然会逃税,只要抓住这个把柄不放,就距离抄家不远了。

用拒绝赴任的考生的家产给愿意赴任的考生发薪水,朝廷不用出一两银子,就能提振陕茜官员们的工作热情,维持西北各地的秩序,这方法实在是特么滴太完美了……

“殿下英明,恕臣迂腐!”

太子如此安排,吴甡也就无话可说了,原来太子已经惦记上那些忤逆之人的家产了,那就只能怪他们不开眼了,执意与太子对抗,下场只有家破人亡。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能顺势收拾那些飞扬跋扈的士绅子弟,朝廷不是他们家开的,他们在家里脾气再大,到朝廷里任职也只能恭顺非常,否则自有人会教训你到哭求饶命。

只是吴甡对太子会出什么考题很是好奇,往年都是有皇帝参与出题,今年皇帝仙游,太子监国,由十岁太子出全部考题,这对考生来说可就……

“吴爱卿心中所想,不知可是这些?”

幺鸡让杨进朝将几张纸拿给吴甡,这上面的便是殿试的考题。

“殿下洞察秋毫,臣敬佩直至!”

吴甡接过来大致浏览了一番,立刻拱手施礼,这上面的就是自己心里的疑问。

其他朝臣也是冰雪聪明,当然猜出纸上所写的内容,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爱卿为首席阅卷官,考题可以提前过目,但也只有你一人可以享受这个待遇,其他爱卿就不必看了,省得有客人会登门拜访。反之若是考题泄露,那本宫就可以找吴爱卿了。”

反正后天就开考了,大不了次辅就此闭门谢客便是了,实在躲不过就等黄得功在瑞门一起住,就是条件差了点,不知道他能不能承受得了某总兵的呼噜声……

“臣定当保密,万死不敢泄露分毫!”

吴甡当然不敢将考题内容透露出去,除非真的是活腻歪了,赶忙将考题揣进衣袖里藏好,生怕被同僚们瞟见。

“无妨,爱卿可到角落里独自阅览,发现不妥之处可以先行记下,待本宫处理完政事,你我二人在慢慢商议修改。”

幺鸡也不是一言堂,尤其是在殿试考题上,吴甡的相关经验肯定比某太子丰富,多个专家也能更加从容一些。

内侍便给次辅大人在角落里安排了一套桌椅,还准备了文房四宝,以免吴甡在太子亲拟的考题上涂改,可就是大不敬了。

落座之后,刚看到第一题,次辅大人就发现自己的脑子好像有点不够用了,急忙伸出手指来计算。

殿试考题满分是一百分,第一题是十分题,不过对吴甡也有点措手不及。

题目是——不含檬古,大明疆域包括两京与边疆三司在内,供辖几个司?

其实就是问帝国有几个省,两京指的是北直隶和南直隶,边疆三司是藏区的乌思藏都司、青海的朵甘都司以及东北的奴尔干都司。

奴尔干都司也可回答为辽东都司,虽然这俩名字所代俵的地方都已经被皇太鸡霸占了,但名义上还隶属于帝国所有。

这道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已经直接告诉考生边疆有三司,只要写出具体的名字,加上两京与内地的诸多布政司就行了。

如果查数还查不对,那就别怪父母遗传不好,比如眼下正在掰手指的次辅大人……

题目下有提示,答错一个司的名字扣一分,答错十个,本题不得分。

某太子还不相信第一题就有吃鸭蛋的货,那真该让大汉将军将其一脚踹出考场!

第二题——成祖皇帝北伐供有几次,分别是哪一年?

前一题答不上来或许情有可原,有的人可能天生是路盲。

但这道题再继续吃蛋,那真就是数典忘祖之徒了,答错就可以挨板子了。

吴甡见了急忙在心里追忆历史,将永乐大帝出征过程回忆了一遍,还好记得,算是虚惊一场。

考生答错只怪平素不用功,但作为内阁次辅答错的话,那可是颜面扫地了。

第三题——笼子里有鸡和兔,脚供有三十二只,头供有十个,请问笼里有兔与鸡各几只?

看到这样的题目,吴甡错愕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好像太子存心要为难考生一样。

这如何才能算出来?即便真的算出来,也须耗费极多的时间,应答其他题目便很是急迫了。

吴甡索性不再作答了,而是顺着此题直接往下看,看到倒数第二题的时候又变得呆滞起来。

题目是——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什么肥?什么瘦?什么薄?什么厚?

次辅看了都想要直接站起,绕着院子暴走一圈了。

这算是什么问题啊?

如此破题竟能值二十分?

太子是在有意调戏诸多考生么?

这种没有既定答案的题目最为可气,若是没有相应标准作为参考,考生倒是容易写,可是自己与一众阅卷官员该如何打分呢?

太子出了这种题目,这是在考量监生么?分明是在考核官员啊!

自己作为首席阅卷官,算是被太子殿下放在火上炙烤了。

凡是参与阅卷的官员,过后非得忌恨自己不可。

无奈之下,吴甡慨叹了一声,只有以苦笑来调解心境了。

最后一题倒是简单——如何解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

就算考生能在最后一题上得到满分,可是在这之前,应该已经被太子的难题给弄得晕头转向了。

太子还特意注明,六十分为及格线,七十分到八十分为良好,八十分以上为优异,不足六十分为差生,不足四十分者不得被任用,不足二十分者不准再次参考。

作为大明帝国的次辅,吴甡努力了半天,总算是写完了答案,又检查了一番,认为还算妥贴,除了某些个别题目之外。

不过就算是乐观估计,得分也就在六七十分左右,距离八十分的优异线还差得挺远,可这样已经是他使出浑身解数了。

想到这里,吴甡觉得自己真应该疏言太子,让朝廷三品以上大员一起参加考试,不然咽不下这口气啊。

这等于是被太子摆了一道,明面上是单独得到了考题,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可实际上是吃了个哑巴亏,想说理都找不到地方。

答完试卷,吴甡呆坐良久,思绪万千,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不可预知的事故,包括在宫里上当受骗……

后天举行的殿试一定会“精彩万分”,因为自己都答成这般模样,那些学识不佳的考生就更别提了。

往好处想想,这样考试倒是能够去伪存真,筛选出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后生,给他们出些难题到也无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