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9章:抄尽杀绝

明末黑太子 第29章:抄尽杀绝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仅仅不到半个时辰,从午门外就进来一票人,抬着沉重的箱子,吭哧吭哧地径直走到广场上的指定位置,藩子们方才喘着粗气卸下肩上的杠子。

封条上清楚地写着“成国公府”的大红字样,一并卸载的有三十七个大箱子,看起来真是价值不菲。

朱纯臣当时就心中一紧,面容僵硬,随即脸色大变,蠕动着喉结,仿佛被抽去了力气,呆呆地定在原地,瞪着双眼,难以启齿。

这可怎么解释啊,朱纯臣萌生出一种百口莫辩的挫败感。

若箱子里装地都是真金白银的话,那之前装穷的把戏就直接败露了。

欺君之罪,被抄家灭族都不过分,更可怕的是,在大殿上还签了名字。

有这份白纸黑字的证据,三法司的人还就在现场,事后想翻供抵赖都不行。

朱慈烺已经得到了前往搜查的藩子的禀报,心里一核算,这些箱子折合成银子的话,也就是四万多两,刚好能跟成国公的四个菜对好上!

哼哼,你这菜吃得够贵的嘛!

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若是东厂加锦衣卫在国公府邸只抄出这点东西,那他们也该被看脑袋了,大头一定都进了私人的腰包。

吃野菜的英国公也不甘人后,前去抄他家的藩子们很快进入外朝广场,一口气抬进来整整五十个大箱子,将大臣们惊诧地目瞪口呆。

因为大家都在心里默默地数数,进来一个记一个,这简直就是数字&炫富游戏,看他们这些此前拼命哭穷的家伙,一会儿如何收场。

张世泽站在原地见此状况,张着嘴吧干噎了几下,居然身子一歪,吓得直接昏死过去了,这是何等滑稽,让在旁冷眼旁观的大臣们都神情愉悦,大家都巴不得还有热闹可看。

守在皇极殿门口的太监杨进朝急忙上前禀报,朱慈烺听了不由哼笑一声:“让太医过去看看,昏过去就救醒,真死了的话,就将其送到该送的地方去!”

想凭这招就躲过一劫?

做梦去吧,今天你们横竖都得被下狱了!

定国公徐允祯也没等候多久,他的家当也都鱼贯而入,达到创纪录的五十九个大箱子。放在地上已经堆出事先规定好的范围了,管事的藩子不得不将界限往外拉一些。

由于崇祯皇帝的性格缺陷与能力认知的缘故,其在位的时候不可能对勋贵们采取强硬手段。即便实施过抄没行动,也只是在个别对象身上的试探,稍遇挫折便戛然而止了。

在朱慈烺接手这个庞大帝国的时候,大明在财政上已经濒临破产了,迫于内忧外患之下所产生的巨大军事开支已经位于所有战略问题的首要位置。

与之相关联的问题也多半源于财政困难,不将其暂时缓解的话,就无法解开这个往复循环的死结,更别说彻底解决了。

继续追加“三饷”是不切实际的举措,更会激起大范围的珉变。为今之计,只能将已经膘肥体壮的勋贵们当成猪来处理。

朱慈烺需要一个立竿见影,来钱又多又快的办法,所以“养肥就杀”是目前为止所能找到的最佳办法。

张献忠与李自成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曝富,自己身为太子,也未尝不可,所需要的借口在“肥猪们”的身上自然能够找到。

实际上,在朝廷逐渐丧失对地方的财政征收能力的情况下,这也是唯一可行且高效的办法。

明亡于财政蹦溃,甩锅爹的加征税赋的招数虽说迟滞了崩溃的进程,可导致了军事上的大规模蹦溃。

对底层百姓压榨的越狠,所导致的流珉也就越多,越容易发生难以遏制的地区级曝乱。

而加征得来的银两又得用于平息叛乱,周而复始就变成了财政的无底洞。

本应纳税的士绅阶层通过优免特权又逃避了该缴的税费,将其转嫁给无地的佃户。

在这种情况下,手里握有大量土地和财富的勋贵们就是地主与士绅的结合体。

此时此刻,将病入膏肓的财政窘境甩给他们来承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住在京师的勋贵们是高度集中的富裕团伙,属于大鱼中的大鱼。

只要能够一网打尽,就不会有多大的副作用。

即便有,也无所谓了。

饮鸩止渴虽只能缓解一时之急,并不能根治每况愈下的收支平衡。

现在朱慈烺是火烧眉毛,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管你是啥猪,只要膘肥体壮,先宰了再说。

一言概之——勋贵,快到我碗里来!

负责抄家的东厂和锦衣卫丝毫不敢拖沓,搜查到值钱的东西,立刻装箱贴封,运到紫禁城里打开之后再行查验清点。

所以在皇极殿外歇息的大臣们均有幸目睹了打开箱子时的盛况,在阳光的照耀下,无一例外,全都释放出夺人二目的耀眼光芒,仿佛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在向大家招手。

藩子们开始打开的从定国公府邸搜出的几个箱子里,全部都是五十两,乃至一百两一锭的金元宝,不论是贫贱草珉还是一品大员,见到如此情景,都会令其如梦似幻。

箱子并没有被塞得满满当当,因为塞满的话,那重量实在是抬不动,即便如此,半下子的箱子也显得无比沉重,得由六个壮汉来抬,方可得以运抵紫禁城。

外观尺寸也不会太大,装银子的箱子不能跟装皮具的箱子比,弄成冰柜大小,里面装满了银子,那十个人都特么抬不动了。

“五十两起,二!四!六!八……”

清点小组分为四人,一人手验报数、一人目视心算、一人随同记录,组长在旁监督,方能显得严明公正,末了四人须签字按手印,清点公文由内侍再行呈递给太子圣裁。

不要小看这差事,一箱子金银少说也有百八十斤,出来进去倒腾一遍也能把人的胳膊累得酸痛,所以清点完一箱,相关人员的岗位就要顺次轮换。

刚刚清点完的这箱子总供装了七十三个银元宝,也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两白银,折合重量两百七十余斤。

“咣~!”

就在朱慈烺正准备召集大臣们复会之时,突然从广场传来上一声较为沉闷的撞击声,随后可以听见硬物散落在地上的声音。

太监杨进朝估计此声响必定惊扰了圣聪,见状急忙进殿禀报:“启禀皇后殿下,太子殿下,东厂侍卫搬运不当,导致箱子破损,财物散落,惊扰圣上!”

看见如此多的金银财宝,太子想必早已知道三个国公之前在刻意撒谎,此时定然正在气头上,万事还是早报为妙,免得过后挨罚。

“无妨,本宫正要过去看看!”

心情大好的朱慈烺虚摆小手,完全没放在心上,更不会下令惩处相关人等。

走到殿外,远远的就能看见一片的亮金颜色,犹如在晚霞照耀下,波光闪闪的海面,煞是好看。

只不过眼前的景色更加价值连城,那可是满地的金元宝啊,在殿外缓台上观瞧的臣子们无比莫名惊诧!

朱慈烺一手搭着凉棚,一手扶着汉白玉栏杆,目视远方,轻声问:“那是谁家的箱子呀?”

都是一毛不拔的有钱人啊,有你们这些“国之栋梁”,何愁大明不灭啊!

杨进朝异常讨好的回答:“启禀殿下,是定国公徐允祯府邸的箱子!”

这位内侍汇报完,便在心里向不知死活的徐允祯默哀。

想当初,高起潜等人也是如此吝啬,可没等狡辩完就被砍了脑袋……

朱慈烺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挖苦道:“定国公?呵呵,看来我大明‘黄豆公’家里的‘黄豆’很多嘛,他家祖宗十八代都不愁没黄豆吃了!”

明末,藩王勋贵们将自私自利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面对一路攻城掠地的清军,死到临头都一毛不拔,这种坚忍不拔的劲头与明朝开国时的功臣们有一拼。

如果能在断气之前将手里的财宝兑换成冥币,到了下面去花,倒是情有可原。否则实在无法解释普天之下,居然没有几个勋贵愿意抛家舍业,捐资抗敌。

太子殿下一下把天给聊死,杨进朝实在是接不上茬,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只能尴尬地戳在旁边听候主子的差遣。

不过听到太子堪称骂街的个人评价,估计大明的“黄豆公”已经时日无多了,这货也是活地不耐烦了,公然欺君,而且还被太子揭了老底。

朱慈烺命杨进朝将徐允祯唤来,扬声问:“定国公祖上可是靠行骗我成祖皇爷爷起家?”

定国公始封徐增寿,乃是开国大将徐达次子,因暗附燕王,被建文帝宰了,后被成祖皇帝追封为定国公,到了徐允祯这代,除了横征暴敛,就剩下贪生怕死了。

首辅薛国观听了都为之害怕,一般来说,圣上一旦这么问,就是认定某个臣子犯下其君之罪了,差不多就要被下狱问斩,要么被削首示众,要么被凌迟处死。

徐允祯听到小太子的话外之音,急忙跪倒在地,慷慨陈辞道:“微臣利欲熏心,有负圣恩,愿将全部家产捐献殿下,助我大明抵御外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