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章:今年大事

明末黑太子 第2章:今年大事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3:48:06 来源:笔趣阁

见到漂亮亲妈起身去安排膳食了,王尧基看了看远处呈块状的纸窗,外观和实用性都远逊于透明的玻璃,光线大半被遮挡在外,让宫内颇为昏暗,若是阴天,屋里还得点起蜡烛,闲得无聊,脑海中有有了当世的信息,至少名字和人物都已能对上号,便问起床前侯着的母后贴身侍女:“喜儿姐姐,我昏睡了多久呀?”

侍女身着深绿色缎子拖地马面裙,上罩嫩绿色丝质夹袄,清纯俏脸略施妆粉,加之娇颜已是中上,与常伴皇后所提携上来的气质,虽是宫中地位低下的侍女,却尽显端庄之态。

这位姐姐全名刘喜儿,因为聪明机灵,性情温顺,干活麻利,又不好泄露机密,被母后所赏识,遂一直带在身边。

见到侍女姐姐胸前鼓起的两座决然不低的山峰,幺鸡不禁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或许在古代,也是先有事业线,事业才能发展吧……

拥有这种傲然的东西,才能给母后做侍女,真是相辅相成呀!

幸好自己年纪尚小,即便盯着姐姐们的胸部使劲儿看,别人也说不出什么闲话。

听到少主子的问话,喜儿急忙柔声作答:“回禀殿下,已有三个半时辰了!”

幸好太子洪福齐天,没过多一会儿便安然醒来,不然娘娘的娇容又得憔悴些许。

“……哦,倒是不短了!”

这么算来,就是七个小时了,王尧基面无表情地应承了一声,心里不断地合计,陡然生出一个无比恐怖的念头,老子该不会是清明节穿过了的吧?

哪怕只是想想,都能生出一身鸡皮疙瘩出来!

听少主子这么说,喜儿便大大地送了一口气,从与殿下的对话来揣摩,太子爷应该还算识数,至少知道时间长短,还没有完全傻掉,这就好了,娘娘也能省不少辅导的力气。

“那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既然本尊已经变成名义上的傻子了,问这个应该不会有事,不过既然是穿到了古代,那必然说的是农历,这和公历完全对不上啊,不过农历应该是跟公历差一个月左右,若是有西洋传教士拿过来的时间表,应该就能掌握准确的时间了。

“启禀殿下,今天是三月十五,陛下十二年!”见到太子懵懂的模样,害怕小家伙仍然不知道是何年,喜儿于心不忍,只能随后补了一句年号:“崇祯爷十二年!”

看到小主人一直呆滞的眼神,喜儿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顿时又被打压下去了,殿下已经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看来还真是娘娘的一块心病了,不知道要煞费娘娘多少心血,殿下才能恢复如初。

“哦!”

果不其然,喜儿的回答算不上令自己满意,可也没法直说,朱慈烺只能听个大概,然后自己再想办法解决农历转换成公历的事情。

不过喜儿的最后一句的信息量可就太大了,对幺鸡来说,这条内容比什么都重要,一会儿吃什么都不值一提了。

呆傻太子没有再问,而是坐在床上努力回忆崇祯十二年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对自己的帮助就太大了,一件都不能漏过。

最大的事情还要从去年冬天说起,因为清军是第五次入塞劫掠,更重要的是猛将卢象升率天雄军拼死奋战,最后阵亡,明廷又少了一员得力干将,而大帅孙承宗也于同年战殁,除了孙传庭和洪承畴还可为帅之外,朝廷已无人能够弹压左良玉这样的匪寇将军了。

枢辅杨嗣昌认为德州乃是清军必经之地,便重兵囤积于此,导致首付济南空虚,被清军一举攻陷,俘获德王朱由枢与奉国将军朱恩赏,搜得白银上百万两,年后从北直隶和山东挟持人畜四十六万安然返回关外,此次入塞行动可谓屡战屡胜,满载而归。

朱慈烺现在知道来龙去脉,手头无兵无将,也没法实施报复计划,只能先想法搞点钱,然后招兵买马,再图良策,等清军明后年攻进来,看情况抽冷子打几个闷棍。最可惜的是德王的百万家当都归了人家,要是能获得那笔巨款,自己就直接可以坐地起家了,德王皇大爷可真是个“帮敌”啊!

以明军目前的实力,主攻出塞进攻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被动防御的情况下,不被敌人全歼就算胜利了,正所谓“少输当赢”。只要军饷能够即使发放,关外的祖大寿应该还能抵挡一阵子。明年清军就要围攻锦州城,让他提前多囤积点粮食,再迁移城内的百姓,坚守一年半载当是不成问题的,若是一年之久援军还未到,也怪不得人家出城投降了。

祖大寿这厮,虽说最后投降了清军,但在此之前,还是忠于明廷的,若不是锦州城内粮食告罄,都到了吃人的地步,也不至于多次死战突围,遭到彻底失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不得不投诚。比起两面三刀的刘泽清、刘良佐,只会打农民军,见到清军就直接投降的货色,祖大寿的节操无疑要高得多。

两害相权取其轻,正在用人之际,不能把居心叵测的东西都砍了脑袋,总得有人在阵前抵御清军的猛攻。更何况吴、祖两家在关外势大,不能轻动,还须借用他们来充当皇家看门狗。即便从各路总兵开始砍起,暂时也轮不到祖大寿。只要清军一天攻不破山海关,他们就只能绕道蒙古再南下入塞。

至于吴三桂,哼哼……

只要自己手里握着陈圆圆这张王牌,就有把握让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家伙不投诚。大明虽然终疾难返,各地告急,可还远没到即将破产黄摊的地步,他有心当汉奸也要掂量掂量才行。如果在清军那里得不到足够多的好处,以吴三桂的智商,多半还会继续在大明做他的将军。

吴三桂跟他舅舅祖大寿一样,但凡看到一点回旋的空间,就不会自寻死路,这种人即使不能对明廷一心一意,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会继续选择观望。让他们卖命的条件也很简单,那就是银子,朝廷下拨的军饷能按时发放,一切都好说。推迟个把月发也没关系,但只要能给就行了。银子到位,他们就能笼络辽地的人心,指挥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关宁军。

想起北边的事情,朱慈烺就一定上书自己的甩锅亲爹,要将蓟辽督师洪承畴调回来,这位大爷颇具才干,投降清军着实可惜了,让他去南边打张献忠,应该不会兵败入伙……

现在在湖广北部的谷城诈降的张献忠才是朝廷的头号敌人,因为再有不到两个月,他就要率部重新作乱了,彻底剿灭霍乱已久的张逆匪帮是明廷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

由于清军入塞,明军主力都囤积于北直隶一带,能够及时抽调部队南下作战是关键所在。按照张逆叛军的规模,最起码要给洪承畴五六万人马,加上附近的明军,才有希望将其重创,乃至歼灭。明军进剿的兵力太少,最后的结果就是放虎归山,让张献忠带着他的万人匪帮劫掠各地,贻害半个大明。

熊文灿那个史无前例的大白痴还在做着他那加官进爵的春秋大梦,殊不知张献忠暂时的蛰伏就是在为重新起事做准备,按照时间来推算的话,这时候他应该已经暗中接济过兵败潜逃的李自成了。

自打一开始,熊文灿的招抚计划就不可行,因为张献忠的智商比这位朝廷大员高不止一个档次。张献忠投诚的条件是部队不缴械、不解散、集中驻扎,朝廷还要足额拨发军饷。

这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等老子的手下吃饱喝足,继续打你!所谓“真心归顺”的口号就是用来糊弄熊文灿这种心智不健全的老小孩,换成孙传庭或者洪承畴,都不会上这个当。

两大祸害比较起来,张逆是好抓不好打,李逆是好打不好抓,各有优缺点,但毫无疑问,目前张逆团伙对明廷的威胁最大,必须尽快予以根除,否则后患无穷。

如果能顺势让左良玉的部队与张献忠的团伙打个两败俱伤就再好不过了,左大将军的人品刘泽清之辈好不到哪去,早晚也是个祸害,有机会就要将其除掉,还不能做地太明显。

俗话说:北有贺人龙,南有左良玉。这两个都是极品,贺人龙被孙传庭给斩了,土匪将军左良玉最后的下场是暴毙,不知道是仇家下手,还是自己儿子左梦庚想要篡位。

朱慈烺在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到八月十五,将张逆做成月饼,有谁下得去嘴,就派太监免费送货上门!

若是让自己母后听到如此富有哲理的建议,非得立马干呕好几次不可……

还有一条足以压垮骆驼的消息就是由于东事愈重,国库空虚,朝廷计划征收辽饷、剿饷、练饷总计一千余万两。

对于江南地区的农民来说,没有天灾作梗,尚且可以支撑新增税费。但北方各地不是减产就是绝收,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粮食还被清军抢走了,无以交税,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加入流民之列,或者干脆扯旗造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