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294章:东西夹击

明末黑太子 第1294章:东西夹击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当大清上下都将反败为胜的希望寄托在察尼的百万大军之际,殊不知察尼也面临着进退两难的问题。

明军在发动进攻之前,张煌言已经召见了驻莫斯科的各国领事。

对于能够获悉如此重要的情报,各国领事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都在第一时间或派人,或由本人返回故土,

面见元首。

这也就意味着在中欧地区的盟军几乎可以与明军南下的时间大致同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牵制清军回防的作用。

蒂雷纳元帅在得到可靠情报之后,便命令法军倾巢而出,从大军驻地巴伐利亚的慕尼黑一带,直接向北攻入萨克森。

利奥波德则带着联军从中路攻入图林根,在大量法军战机的配合下,

盟军的反击打得是有声有色,进攻颇为顺利。

为了确保进攻顺畅,

法国空军出动了超过两千架“信天翁”战斗机,还有六十二架刚到手没多久的“大力神”轰炸机。

盟军士兵还是头一次见到地毯式轰炸的盛况,一个个都被吓得目瞪口呆,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景象。

不光是鞑靼骑兵,连同森林里的成片树木,凡是位于弹着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都被这种轰炸给抹杀殆尽了,真是让大家感到不寒而栗。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支兵力约在万人左右的鞑靼骑兵集群,被地毯式轰炸直接干掉了至少三千人。

其余则陷入了战斗机部队的反复绞杀之中无法自拔,最终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只有千余敌人逃出升天。

不光是这一路清军遭到重创,凡是遭遇盟军反击的清军骑兵集群,都在机群与骑兵的联手攻击下,被打得溃不成军,某些路的清军更是到了全军覆没的地步。

蒂雷纳之前没出手,就是在等待明军先出手,或者双方同时出手。

唯有如此,

才能一举牵制住总兵力高达四五百万的清军。

更重要的是,蒂雷纳深知明军重型装备的普及程度远比盟军要高。

如果法国空军每年可以获得二十架“大力神”轰炸机,那么明军每年至少可以列装十倍于此的轰炸机。

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明帝国才有这个实力做到快速且大规模装备成本高昂的科技型重武器。

蒂雷纳相信为了降低明军的人员伤亡,对方投入的轰炸机肯定不会低于三四百架。

这就意味着要想顶住明军的强势推进,清军就必须在东线投入至少两百万以上的兵力。

那么西线这边的压力变会降低一些,在百余万的基础上,清国皇帝应该不会再追加投入更多的兵力了。

这都是蒂雷纳的推测,具体情况还要通过实战来检验。

不过“大力神”轰炸机的威力确实非同一般,对方卖的贵也在情理之中。

通过亲眼所见,百余架“信天翁”战斗机的杀伤效果都不如二十架“大力神”轰炸机。

在这种高科技武器面前,鞑靼骑兵部队没有一丝一毫的抵抗能力,只有一门心思的跑路。

每架“大力神”轰炸机都早已喷涂了法国皇家空军的标志——蓝底黄蜜蜂!

原本还想喷金蜜蜂,然而金漆实在是太贵了……

在出战之前,蒂雷纳还叮嘱各路将领,包括副统帅利奥波德,尽可能多抓俘虏,之后用他们向明帝国抵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充抵军费开支。

等打起来之后,很多盟军士兵见到自己出生的村庄变成一片废墟,立刻变得怒火中烧,想要直接弄死残暴的鞑靼人了。

不同等他们动手,法国空军与联军空军的机群就帮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要看到地面上的军旗或者骑兵所穿的甲衣与己方不一样,便会立刻发动进攻。

在航弹和子弹都打光之前,机群便不会返航,会尽可能帮助地面部队扫荡敌军。

德国中东部的柏林、汉诺威、马格德堡、开姆尼茨、哈雷、莱比锡、卡塞尔、德累斯顿等城市里都已经修建了机场。

哪怕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建筑物拆除,也要腾出建机场的地皮,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空军对己方的重要性。

大城市就建大机场,小城市就建小机场,即使跑道贯穿了整个城区,甚至影响到日常出行,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于土匪一样的鞑靼,各地的德意志人都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大家同仇敌忾,就是为了等到有朝一日,盟军可以击败,乃至最终消灭该死的鞑靼人。

众所周知,一旦让鞑靼人破城,城内所有人能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去死,要么被押解到东欧去挖矿。

所以每座城市的市珉都会拼命死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能打败鞑靼人就不算是白忙活一场。

在盟军开始反击之前,各城的飞机都只负责侦察与联络,并不会贸然对鞑靼人发动攻击。

而现在,各地的战机都变成了骑兵部队的鹰眼和开路先锋。

这直接导致在威拉河以东的广大德意志地区,实施“箭雨战术”的各路清军从此前的遍地开花,变成了遍地挨打。

哪怕不遭遇对方的骑兵部队,也会不厌其烦地被飞临头顶的几架、十几架飞机给扫射一顿。

在五十万法军大局北上之后,盟军的总兵力并不比入侵本地的清军少,反而要多出一些。

加上完全掌握着制空权,利用空中掩护的优势,盟军的反击在十天之内便取得了歼敌超过二十万的战果。

不能算特别巨大,但对比此前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已经大为改观了,而且各路盟军都处于士气高涨的阶段。

相信将鞑靼大军驱逐出去,进而收复整个德意志地区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勃兰登堡城以西的察尼在收到附近各路人马相继遭到蛮夷反击的报告后,便感到情况不妙,说不定此番行动是蛮夷开始大举反击的标志。

因为出动的飞天邪物的数量远比此前要多得多,而且在疯狂攻击大清铁骑,这是此前数年都完全没遇到过的事情。

若是坚持进攻的话,说不定大清王师还将遭到更为惨重的损失,故而察尼打算先将人马撤到普鲁士境内。

待拉大蛮夷军队的补给线,再出动大清铁骑打击其七寸部位,这便是以退为进之策!

然而“箭雨战术”的优点是如水银泻地一般,缺点便是无法尽快做到令行禁止。

联络各路人马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天知道届时战况会变成甚子模样……

附近的近二十万清军已经先后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迅速向东奔向普鲁士境内。

更靠西和在德意志中南部作战的人马,获得消息的时间就相对滞后了。

等他们得到撤退命令时,几乎都已经被对方打得丢盔卸甲,连滚带爬地往东北方向撤退了。

然而后抵达普鲁士境内的人马并未见到察尼,因为察尼已经接到了保成皇帝的告急信,火速率兵回师救援了。

他们也要回师盛京,这是大清的新龙之地,狗蛮子还是大清的宿敌,不论如何都要将其击退。

由于害怕老家有失,察尼率部从普鲁士星夜兼程返回了盛京。

抵达目的地时,盛京位于第聂伯河东岸的部分,几乎已经被狗蛮子的炮火给夷平了。

原本遍布于河面上的大清舰船,如今就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几十艘了。

它们也没能逃脱飞天邪物的攻击,光是肉眼可见的数量,估计便高达上百。

从第一军抵达盛京外围至今,大明空军及路航部队所取得的战果可谓辉煌。

击沉敌军舰船高达三百余艘,摧毁炮位上百个,毙伤岸上敌兵数量高达五万余人。

攻击的目标主要是舰船和炮位,不然杀伤辫子兵的数量可以轻松翻番。

杨展要抢在六分月雨季到来之前,利用五月份的枯水期,便让部队强渡第聂伯河。

没着急的原因就是气温较低,河水太凉,士兵一旦落水,恐怕就难以存活了。

参加南下作战行动的所有明军官兵均已接受了游泳训练,狗刨半小时是完全没问题的。

早有一点,那就是目前的水位还达不到杨展的预期标准,他还希望水位能再降低一些。

这就是在赌运气,赌今年春夏之际是天干物燥为主。

反之,那就算是天不遂人意了……

若是在中游浅水区强渡第聂伯河的第二军能够登陆之后,迅速北上的话,也可以参加围攻盛京的战斗。

还有一个方法,在大明王师控制了亚速海之后,可以利用在当地组装好的小型铁甲舰,从黑海的第聂伯河河口逆流而上。

办法是比较麻烦,但算是最为妥当的做法,之后己方就可以完全控制第聂伯河,并确保将陆军送到对岸去了。

通过特种兵的下水侦察,盛京段的河水深度可能在五至七米左右。

深到不算太深,但没有船只或者浮桥的话,装甲部队是肯定过不去的。

光凭步兵和特种兵,对付对岸的十余万狗鞑子,还真可能出现危险。

杨展不怕打不下盛京,就怕打下来还要付出数万人的伤亡。

回去无法向皇帝交代,毕竟自己的部队占尽空中与火力优势……

最主要的原因,现在抚恤金涨价了。

一个普通士兵战死,朝廷还得赔五百银币!

士官、军官、将领若是战死沙场,其家眷获得的抚恤金自然只高不低。

阵亡一万人,杨展倾家荡产也赔不起,不得不小心谨慎起来。

往大了说,各部的战损情况与最后的赏罚是直接挂钩的。

往小了说,必须爱兵如子,否则士兵凭啥给主将卖命?

自打统兵打仗以来,昊菁皇帝从来就不提倡让大明将士当炮灰去送命。

原因很简单,愿意听话送命的往往都是精锐部队。

先把自己的精锐部队打光,然后指望一堆乌合之众能战胜辫子军?

当年辫子军入塞作战,能够横行无忌,甚至攻取济南城,俘虏德王,便是前车之鉴!

大明王师战胜辫子的秘诀就是保存仅有的精锐部队,尽可能用炮火与装备优势战胜对方。

直白地说,一百名士兵的抚恤金能买多少航弹啊!

这么多航弹投下去,至少能炸死炸伤上百狗鞑子了吧?

从抵达第聂伯河畔开始,大明空军投下的航弹已经超过上万枚。

数量上挺吓人,但从本土正在通过铁路将武器弹药成车皮地运往前线。

于此同时,返程的火车也能将这边出战的毛皮、矿石、木材,以及战场上俘获的俘虏运回去。

这就是当初昊菁皇帝执意修建成本更高的双线铁路的原因,有了这种线路之后,同时开启双向运输也可以两不耽误。

在开战之后,大量被运抵前线的铁道兵便开始修建从库尔斯克到苏梅的铁路,这条线路的最终的目标便是盛京!

所有原材料都是现成的,因为早就计划好了。

战前没这么做,就是担心暴露己方的真实意图。

库尔斯克本身就有铁矿和钢铁厂,枕木所用的树木和砂石也准备妥当了。

工部与科学院估计在沿线地区不出现大的山岭的情况下,最多十八个月就能建成从库尔斯克到盛京的铁路。

一旦铁路建成通车,那就意味着军需物资用一天的时间便可以运抵前线,狗鞑子如何垂死挣扎都没有意义了。

第聂伯河以东地区刚好是东欧平原的东部,大致上是没有喀尔巴千山这样的大型山脉阻挡的,修建距离不算长的铁路理论上是没有天然障碍的。

即使没有铁路,杨展所部的三板斧进攻战术也让清军吃尽了苦头,盛京就在眼前,他们又没法后撤,只能咬牙硬挺。

在西历四月十日,负责中路突击的第二军已经有三个装甲旅和两个机步旅抵达了第聂伯河西岸。

但他们的渡河地点是青城,想要北上驰援第一军,哪怕全速北上,也需要四五天时间。

除此之外,光有这五个旅还不够用的,还要等待身后的骑兵和步兵部队才行。

第二军的军长是林报国之子林建功,这次算是自家父子昔日的战功换来了到这边过把瘾的机会。

既然去不了北美,能来参加南下行动也是好的,能抢到这么好的差事,还是皇帝看在自己亲爹的面子上。

负责此次行动的五位主将的背景其实是很微妙的……

主帅也就是总督张煌言是皇帝的门徒,第一军军长杨展是皇帝直接提拔上来的。

第二军军长林建功是前勇卫营将领林报国之子,第三军军长张俊德是前近卫营将领张一龙之子。

第四军,也就是负责卡尔梅克草原方向的部队的指挥官是孙传庭长子的二儿子孙世宁。

这就是说,五个人有天子门徒、有天子钦点、有武二代,也有文三代,几乎凑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