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28章:安装刺刀

明末黑太子 第128章:安装刺刀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不知道老汤给烂泥皇帝修书一封,斐迪南四世会派来多少士兵,也许会把自己无法控制的,帝国消化不了的,随时可能叛变投敌的雇佣兵都会送上船,给他们画一个遍地是黄金的东方大馅饼。

如果抱着试试看和报价砍半的态度,能运来五千士兵,要是清仓大处理的话,运过来上万或者数万人也说不定,等于是让东方的小伙伴花钱,替他养着这些具有战斗力的部队,过些年再想办法调回去。

或者直接用不太高的价钱,半卖半送给自己,一万帝国雇佣兵兑换五十万两银子,那还比较凑活,如果高于一百万两的话就面谈了,还是租借比较划算一些,毕竟“东方小地主”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幺鸡的计划是让外援部队自行凑齐五万人,甭管两国、三国还是四国联军,起码要达到这个规模,太少的话,即便单兵战斗力并不逊于大辫子,想要战胜皇太鸡的十多万野战主力也是非常困难的。

前期就实现连战连捷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能在刚正面的时候不直接崩溃就算成功了,这么多银子的码人钱没白花。

这主要是因为清军的野战突击能力非常强,机动性与抗打击能力都较明军高出一筹,面对手下败将时所产生的高昂士气也会让他们可以承受比较大的伤亡率。

想要战胜辫子,必须能够将其正面击溃,否则即便能够在一次战斗中杀伤对方上千人,也顶多算是平手而已,这点损失皇太鸡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要想给辫子们造成更大的伤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提高火器的射程、精度和射速。

16世纪最负盛名的单兵武器要数“穆什克特”火枪,一种重约8-11公斤的火绳枪,有效射程约一百米,最大射程可达二百五十米。

以这种武器作为参照物,大明的“噜密铳”便是明版的“穆什克特”火枪。

“噜密”是对当时“奥斯曼”的翻译,“噜密铳”是明版土耳其火绳枪。

这款武器是明末轻武器专家赵士桢向奥斯曼帝国使者朵思麻请教后,经过改进而得来的成果。

重量比“穆什克特”火枪轻得多,有效射程一百步,最大射程可达四百步。

枪托尾部藏有一指长的扇形短刀,可进行聊胜于无的近战。

比较于“日本鸟铳”,“噜密铳”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无可匹敌,也包括造价。

一支“噜密铳”的造价超过“日本鸟铳”的一半,而后者的有效射程可达八十步以上,也就是一百二十米左右,在近距离的精度方面相差不多。

在朝廷财政吃紧,而明军又需要大批量列装火铳的前提下,无疑鸟铳是更好的选择,实际生产和采购情况也是如此。

从戚家军大量装备鸟铳开始,这款轻武器便占据了明军步兵火器的主导地位。

鸟铳有三个优点,第一,瞄准系统,鸟铳枪口有准星,枪身有照门,容易培训士兵,瞄准目标。第二,重量较轻,更加适合力量本就不大的明军士兵使用。第三,造价低廉,长度超过一米八的“噜密铳”基本上没法大幅度降价。

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的鸟铳是改进的首选武器。

“爱卿,本宫看到以往战报,鸟铳作为士兵武器,近战时犹如木棍,并不能给敌人造成多大的杀伤。本宫打算给鸟铳装上刺刀,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幺鸡让杨进朝拿来一支鸟铳,然后将长约一尺的匕首或称短剑绑在靠近枪口的枪身前端,固定好之后立在旁边座位展示。

“捆绑只是暂时的,以后要在枪身上安装铁制卡槽,这样便于刺刀的固定,本宫以为鸟铳有了刺刀这种东西,在近战时便犹如西式长矛,这样一来,火枪兵远可射击,近可拼搏。”

幺鸡认为一旦明军与辫子展开短兵相接的近战,火枪兵简直就是给对方送人头的兵种,棍子打不过刀是肯定的,而且远距离也不能打穿辫子的披甲重步兵。

即便武器再垃圾,幺鸡也不可能取消全部火枪兵部队,让明军回到纯粹的冷兵器时代,那将比对面的清军还要原始,更无法战胜对方。

更坑爹的是,由于每次作战都损兵折将,部队既定列装的火枪缺口太大,大明每年还要从倭国进口超过五千支鸟铳……

听到这个建议,老汤作为业内人士,稍稍一想便觉得可行,便进言道:“殿下,臣可以过去观瞧及试用一番么?”

一般说来,欧洲各国部队都会配备火枪兵和长矛兵,前者负责远射,后者承担近战任务,如果须要的话,还会夹杂一些刀盾兵。

火枪兵的致命弱点就是无法近战,所以才需要其他兵种为其保障。

对于欧洲近期的情况,老汤不太清楚,但在五到十年前大致是这样,想必现在也不会改善很多。

“当然,爱卿请便,若是试用,本宫便让尚膳监拿过来半扇猪肉作为靶子!”

幺鸡让两个小太监去取猪肉,一个人大概扛不动,用猪肉做标靶,大致能等同赤果状态的人体,如果披甲的话,那就要加一层铁皮或者几层皮甲了。

然后就刻意与老汤保持一定距离,幺鸡并不怕老汤反戈一击,而是害怕匕首没绑结实,万一在用力刺杀的时候给崩飞了,落在自己身上就废废了。

鸟铳里没有火药,幺鸡身边还有内厂提督太监李凤翔安排的八名大内高手,光凭一把尺长的匕首刺王杀驾,这位武装术士还没厉害到那种程度。

老汤很是认真地检查了匕首的固定程度,觉得比较牢靠也就放心了,匕首被磨地很是锋利,在阳光的照耀下,刀刃释放出一片骇人的光芒。

要列装一款辅助兵器,幺鸡并不打算闭门造车,首先就要征求业内专家的意见,即便自己是正确的,在细节上也会存有瑕疵,事先及时改正总比回炉重造要好。

虽然年近五十,但由于人种和伙食的关系,老汤的体格仍旧比较壮硕,拿起武器之后,鸟铳看起来好像是被术士施法缩小了一圈似的。

“噗~!”

老汤双臂用力往前一送,鸟铳前端的匕首几乎没受到多大阻碍便穿破表皮,大半没入猪肉内里,看得在场的内侍们都是一怔,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这东西实在是太可怕了,轻而易举便插进去半尺多长,就像往自己身上捅了一刀,捅地还很深,换成是人的话,定会痛不欲生。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老汤的匕首被骨头卡住了,拔出来费了半天的劲。

“……嗯!”

果然实践会得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幺鸡想过刺刀的长度、外形、重量,甚至安装到枪身上的卡口,唯独没想到要是被敌人的骨头或者盔甲给卡住了该如何是好。

以后得多多实验,才能避免列装之后出现尴尬,虽然被卡住的几率很低,但也是一定存在的问题,一时间还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让士兵踹对面一脚,顺势拔出刺刀了。

老汤又连刺了两刀,往外拔的时候没有出现第一次的状况,便有所计较,将鸟铳交还给了内侍,然后过去查看创口情况,还很细致地用手指插进去测量深度。

“殿下,这刺刀威力很大,必然能够伤到敌人,若是刺到要害部位,或可一击毙命!”

敌人不带盔甲的话,用刺刀只要捅上,几乎可以刀刀见血,披甲就难说了,但也不会让敌人好过。

对于刺刀这种安装在火枪上的武器,又经历的亲身试验,老汤对其作用还是比较认可和支持的。

“噜密铳”的尾刀他是见过的,比较起来,安在枪口上的刺刀显然给敌人造成的杀伤要比尾刀要大得多。

有了刺刀,步兵就不会害怕近战了,一尺长的玩意捅进敌人的哪个部位,都会削弱其战斗能力。

“爱卿言之有理,但本宫认为对于刺刀的改进还有很多,比如长度、重量、安装方式都亟待解决!”

按照款式,刺刀就有美式的匕首型,俄式的猎刀型,德式的短剑型,以及某式的三棱放血型。

如果要用火枪兵取代长矛兵,将步兵单位全部实现火枪化,那么装有刺刀的火枪的长度自然越长越好,这样可以对付骑兵。

德式短剑型就很好,比如1860型或者98K步枪上的那款,可以有效补充鸟铳的长度。

“殿下,臣有一事不明,为何不将刺刀与火枪一体化?这样就无须考虑刺刀安装的问题了!”

老汤是半科研人员,追求一步到位,要是一件兵器能解决的事情,就无需两件拼凑在一起。

这就相当于在小号的长矛上安了铁管用来开火,老汤的设想跟“迷你火矛”差不了多少。

“这个本宫考虑过,但还是放弃了。因为刺刀一旦安装到火枪上,刀尖会反射光线,形成一个亮点。在一百米之外的敌人也仅仅是一个小点而已,安装上刺刀以后,我军士兵在瞄准时就看不到敌人了,只能看到刀尖上的亮点!爱卿可以用这把枪来看看远处的房檐上的饰品,当作瞄准。”

只要放过枪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原理,百米之外的敌人就跟芝麻差不多大,想要瞄准已经很困难了,这时候刀尖再反光,那能否击中目标基本上就是在赌运气了。

除非敌人已经推进到己方举枪就能撂倒的距离,否则不到近战的时候,各国的部队指挥官一般都不会下令士兵安装刺刀的,安上就成了“帮敌”。

对于太子的解释,老汤起初还半信半疑,结果一实验才发现,果然什么都看不清,随意便被说服了:“原来如此,殿下英明,令臣敬佩不已!”

这么看来,太子在火器领域也堪称为行家里手,若没有亲身验证,决计不会解释地如此周详。

对鸟铳的近战改进也就这么多了,再想增加战斗力的话,在不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让士兵抓一把沙子或者石灰洒向对面……

“本宫还有一个增加火枪火力的方法,就是采用双枪管!”

双管枪最出名的就是双管猎炝,比如奥运会上打飞碟的那款,最显着的好处就是首次开火的火力会增大一倍。

考虑到后面的装填时间,其实双管版本跟单管火枪在投射量上是相差无几的,讲究的便是第一波爆发流。

一般来讲,如果不是皇太鸡喝多了的话,清军不会用骑兵来冲击明军的步兵方阵的,都是皮实耐啪的重甲步兵来担任攻坚力量。

鸟铳的有效射程在一百二十米左右,但明军基本不会等到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再开火,通常会选择四百米左右的最大射程,实施仰角射击。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多次装填弹药,采用极限射击法虽然可能不会给敌人造成多大杀伤,但能给自己壮胆,万一多射两三次次能蒙死几十个辫子呢……

假设双方相距四百米,手持冷兵器的清军重甲步兵跑完三百五十米的距离所耗时间为两分钟。

在两分钟的时间里,明军可对鸟铳进行三次装填,加上首次就是四次射击。

如果采用双管版本的话,总供能射击五次,相当于火力投射量增大了25%。

要是辫子跑得慢,运动速度只有每秒两米的话,须耗时175秒,按180秒计算,明军手快的话,几乎能多装两次弹药。

这样双管版本只比单管版的火力投射量高16.7%,但是造价就要高将近一半多了,相当于“噜密铳”的制造成本了。

而且双管版因为多了一根枪管,重量显然会更大,更不便于士兵携带和抬射,所以幺鸡还在犹豫之中。

将火绳枪升级到燧发枪是必须的,安装刺刀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否采用双管版,还需要多方论证。

起码要抓一只辫子来现场测试,看看“大清王师”的披甲兵到底跑地有多快!

如果时长在两分钟左右,双管版就有存在的意义。

高于这个时限的话,还是采用造价低廉的单管版。

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抓到一只活蹦乱跳的披甲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