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247章:长子炸山

明末黑太子 第1247章:长子炸山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昊菁四十二年(1685)三月初,规模庞大的大明远征舰队从本土沿海的各大基地起航,先行在济州岛集结,而后沿既定的北方航线,经过北极海峡驶往东地。

远征舰队包括两艘俾斯麦、六艘定远、十二艘吉野、十二艘来远、十二艘致远,以及四艘定远型补给舰、四艘定远型医疗舰、四艘吉野型补给舰、两艘吉野型医疗舰。

还有由商船改装的八艘万吨级蒸汽铁甲补给舰与八艘七千吨级蒸汽铁甲补给舰,有了这些补给舰之后,远征舰队在远洋作战方面已经算是万事俱备。

熟悉这条航线的揭暄当然是不二人选,这次没有郑广英陪伴,但这位老伙计也会从东海岸抵达北美,配合郑成功接收荷兰的新阿姆斯特丹。

刨去在签署贸易协定之后调拨给诸多盟友的主力舰,为了组成强大的远征舰队,昊菁皇帝几乎将大明海军的精锐力量抽调一空了。

本土只剩下一艘一艘俾斯麦与一艘定远坐镇,其他型号的铁甲舰的吨位都比较小,揭暄还表示有些担心。

但昊菁皇帝认为胆敢进攻大明沿海之敌貌似还没生出来,有四十多艘铁甲舰就足够用的了。

由于没有大量主力舰的保护,法荷两强倒是知道大明沿海地区在此时比较脆弱,昊菁皇帝赌这俩货不敢贸然行事。

你敢有所动作,老子就敢断你的仙药供应,然后眼睁睁地看着你一点点老去,最终病死或老死!

拥有一艘俾斯麦、一艘定远、四艘吉野、二十八艘自行研发的二级铁甲舰、二十艘致远的路易十四,不拉上荷兰便对大明帝国动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荷兰海军拥有一艘定远、十一艘吉野、四十六艘致远,加上法国舰队,其实力倒是有些不俗。

然而威廉三世不是能够随便被诓骗的傻子,动用举国之力,与大明帝国打个两败俱伤,最终只能让路易十四捡便宜。

还有三年时间,第九批次造价计划所包括一艘布吕歇尔试验舰、一艘俾斯麦航母试验舰、八艘俾斯麦、八艘定远、十八艘吉野、六艘来远、八艘致远、三艘定远补给舰、三艘定远医疗舰就将全部完工。

对大明来说,最多难受三年而已。

之后,就算揭暄的远征舰队常驻北美,对本土也全无防御压力了。

最迟在后年年初,旅顺造船厂与南都造船厂负责建造的二十艘吉野便将下水。

这就意味着实际上,昊菁皇帝也就会担心两年罢了,留给某些敌人的翻盘时间也就不多了……

最近三十年,大明朝廷虽在大力挖矿,可是户部的盈余仍旧不多,原因便是挖矿赚来的钱多半用来对矿场二次投资,以及造舰用了。

大把的银币已经变成了铁甲舰,要么在造船厂里,要么已经在海军舰艇列表里了。

海军是吞金巨兽,然而饲养海军的收益也是很明显的。

不像后世,现在即使是退役的铁甲舰,也能卖个好价钱。

这就等于这些年大明朝廷没花多少钱,便实现了用铁甲舰保卫万里海疆的目标。

此番远征,舰队除了作战舰艇与辅助舰艇之外,还携带了近千艘商船。

运输五千陆战队、一万五千陆军、两万倭军,还有大量飞机、坦克、重炮等重武器和补给品。

指挥陆军部队的是张天宝的二叔——李定国!

六十多岁的李定国在年前被从苏门答腊岛调回来,在北都过年期间,昊菁皇帝便赐予了他一个新任务,外加几管仙药。

要不是看在当年击毙孔有德与尼堪,吓跑吴三桂的份上,李定国是得不到这种好东西的。

念起前世有抗敌之功,今世有进剿东印度群岛土著的辛劳,这才赐给他仙药。

由于当地气候与植被的原因,东印度群岛上的土著并不比辫子好打。

可以说,昊菁皇帝将所有战区里最难完成的任务交给了李定国。

该部一直也以陕北为兵源地,这些年来总计伤亡不下万人。

而陕北士兵的骁勇善战,也让当地的土著吃尽苦头,李定国所部累计毙敌不下二十万,致伤致残上百万。

现在昊菁皇帝让德意志混血兵团接手这个差事,配合飞机与坦克,以及早已当地展开进剿行动的十万倭军,使用达姆弹与白磷弹,与土著进行下半场的较量。

预计再过八到十年,就应该可以彻底征服这个该死的群岛了。

跟之前的荷兰人一样,明军与官府只在东印度群岛个主要岛屿上存在,那些小岛暂时不需要考虑。

大岛上也仅以城池为据点,乡下只有在进剿时才会过去,平时根本不用搭理。

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昊菁皇帝也打算用心经营。

不过在十九世纪初,坦博拉火山的剧烈喷发,始终是昊菁皇帝的一块心病。

那次喷发的规模超乎想象,直接让全球降温大约零点五度。

这当然不算什么大事,也没有重新激活小冰河时代。

问题是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肯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方,说不定会吃火山灰好几年。

现在对两座大岛的投资,可能在火山喷发之后,就要被清零了……

在审慎思索之后,昊菁皇帝目前仅同意对两地的固有城池,即荷兰人已经建好的据点进行维护,其他暂时不做考虑。

由于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存在,昊菁皇帝一直对迁往南地有所保留。

自己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动不动就有被系统清零的风险,这是小心肝所不能承受的打击。

相比之下,北地虽然寒冷,只要不搬到通古斯卡地区,就不会遭到那次致命打击……

比较理想的迁都之地就是位于北地中间靠南位置的鄂木斯克、巴尔瑙尔,甚至更南的阿斯塔纳。

但这是后话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收复北美失地的同时,处理好澳洲的事情。

由于澳洲的移珉很多,当地土著规模又很小,朝廷还在当地开办了钢铁厂与造船厂,使得澳洲的情况要比东印度群岛好不少。

昊菁皇帝便打算让长子朱祥堂过去当摄政王,澳洲一直是朝廷的直属地区,现在与以后也不是某位皇子的封地,但此子有权利管理一切事物。

如此安排就是为了避免澳洲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后出现北美的某件事,有皇长坐镇,加上调派军队,可以平稳发展一百年了。

至于被将领挟持而称帝之事,昊菁皇帝也不担心,以长子敦厚老实的性格,即使当时答应,事后也会前来给某父皇谢罪。

朱祥堂的性格接近首席太子朱标,不过由于其父皇从小就注重皇子们的身体保健,使得朱祥堂的身体一直很好,没生过甚子大病。

现在这货就不能在科学院继续混饭吃了,以他的年纪,再混十年,说不定都要混成院长了,那可是孙云球的位置。

朱祥堂已经三十岁了,刚好是可以外方历练一番的时候,当年他叔叔游学西欧……

此事不提也罢,昊菁皇帝叮嘱长子,到了澳洲,记住圣谕就能做好本职工作。

主旨就是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实事求是、严于律己!

前两个词是对下面的,后两个词是对他自己的。

把这些年在科学院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那就算是大获成功了。

科学院里不讲排场与资历,一切均已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为测评依据。

有真本事之人,哪怕不善人际关系,也能在科学院出人头地,让全家人衣食无忧。

昊菁皇帝希望长子能够秉承科学院的风气,不要将本土那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带过去。

即使澳洲那边已经被传染上了,等他过去之后,也有权利进行大力整饬。

时至今日,大明本土还这德行,逢年过节到处都是送礼之人。

军机处的大佬们已经被皇帝给喂得差不多了,反而比较收敛。

下面那些人的德行,厂卫早就将相关消息报给了昊菁皇帝。

只要做到不太过分,不影响到普通百姓,朱慈烺也懒得收拾了。

清廉在权利面前,那就是两个字——呵呵!

乐观地估计,全国应该只有一成左右的官员严于律己,不会经常收礼,收也就是象征性的。

超过一半的官员,只要上面不查,那就使劲捞,但有每年秋后勾决的前车之鉴,加上昊菁皇帝还没老到昏聩不堪,都会差不多就收手了。

那些管不住自己爪子的,时时刻刻都指望收礼收出一个沈万三的,其下场就是刑部大牢或者厂卫的诏狱!

昊菁皇帝也不给每个省的巡抚加派收拾蛀虫的指标,尔等不是最好揣摩圣意么?

那就猜去吧!

多有意思的游戏呀!

昊菁皇帝根据每省的人口、官员数量、纳税金额、经济状况,便可以算出其应该上缴的蛀虫数量与款项金额了。

达标算及格,超标算优秀!

若是某位巡抚表示麾下的官员都廉洁自律……

那最高兴的就是吏部,因为从巡抚开始,出了一堆的肥缺!

除了皇帝指定的人选之外,其他人想补缺可是要花钱的!

当年左懋第的门生许久福补上了陕西巡抚的缺,直接让一群备胎都痛不欲生!

但是这是天子开了金口的事情,决计改不了的,大家只能想办法找其他的缺来补。

对于儿子要远行澳洲,其亲妈也是皇后薛婉晴是非常不舍的。

留在自己身边哪怕不做摄政王,只要能天天看到儿子,身为母亲也会心满意足的。

好在朱祥堂已经有了一堆儿女了,尤其是某些儿女很是叛逆,平时就不听他的话。

一部分子嗣会留在北都,这下就可以让薛婉晴有亲近孙子孙女的机会了。

去澳洲当摄政王也不是永久的,为期十年,到期之后,昊菁皇帝也会前去进行考察。

做得好的话,再视具体情况而定,否则,下半辈子就老老实实在科学院上班吧!

不过即使去了澳洲,在闲暇之余,朱祥堂也可以继续从事他的喜好之事。

对于这方面,昊菁皇帝是懒得去管的。

皇长子的随从很多,诸多要事都会有专人来打理,他就负责最后定夺即可。

这就相当于去澳洲游学,不是去具体的学院听课,而是行万里路的那种实践学习。

关于这个决定的成因,朱慈烺也跟薛婉晴进行了详细解释。

不针对长子,更不是薛婉晴平时做得不好,反而恰恰相反。

处于对帝国前景的担忧,自己才不得不这么做。

长子长期从事科研,行事小心谨慎,派其他皇子去,朱慈烺反而不太放心。

还有一件要事,那就是昊菁皇帝希望长子去东澳的大分水岭实地考察一番。

由于大分水岭的存在,导致宜人的东澳与干旱的内陆的气候截然不同。

昊菁皇帝想看看是否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暖湿气流进入内陆地区。

对于这个秘密任务,朱祥堂倒是非常感兴趣,他的地理成绩很好,也知道大分水岭的存在,的确想过去亲眼查看一番。

若是能成功的话,那便是功德无量且造福千万百姓之举了,朱祥堂与昊菁皇帝为此,与科学院的诸多专家研究了半个月。

最终,科学院也要派一个项目组过去,若是真的可行,哪怕是用愚公移山的办法,也要拆除大分水岭。

大家一致认为,即使工程量浩大,若能使大分水岭西侧出现一个面积接近东澳地区,适合耕种的地方,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派自己的儿子过去炸山???

身为皇后的薛婉晴已经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昊菁皇帝认为长子长期在科学院混饭吃,是这件事的最佳人选。

再说,只要科学规划与施工,用TMT配合大量工程机械,坚持挖一两百年也能成功。

自己的大爷喜欢木工活,自己爱好建造铁甲舰,儿子出道的首要任务去炸山!

真可谓是人才辈出的大明皇室啊~!

东澳那边的部分荒地已经得到开垦,粮食早已实现自给自足,还有部分盈余。

皇长子驾临之后,势必会加剧本土百姓向澳洲,特别是东澳迁移。

当地新来的人口数量越多,便意味着开垦荒地也就越多,收获的粮食能够快速增加。

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是产粮区,东澳的粮食不够吃,也能从该岛进行调拨。

澳洲内陆的干旱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否则以后那些地方也就适合挖矿与放牧而已。

只有北澳、南澳与东澳的部分地区可以耕作,约占澳洲大陆总面积的不到两成,这是昊菁皇帝无法接受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