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196章:四部会师

明末黑太子 第1196章:四部会师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近三万俄军步兵眼睁睁地看着骑兵们,一个接一个地被黄皮猴子屠戮殆尽,心中在惊诧之余,也不由担心起了自己的性命,但为时已晚。

另一个方向的一万三千明军骑兵也向其扑了过来,使得东侧战场顿时变成了一部巨型绞肉机。

两万多明军骑兵对阵兵力几乎相当的俄军步兵,在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面对万马奔腾的骇人场面,大量的俄军步兵已经被妥妥吓得露出了农奴的原形,都不知道是战是逃,不少人还愣在原地。

如果打顺风仗,他们自然都会变成万夫莫敌的勇士。

反过来的话,那很多人就会沦为待宰的羔羊了……

尽管他们手里有燧发枪、火绳枪、弓箭、长矛、战斧等武器,可还是觉得远远保护不了自己的安全。

热兵器装填太慢,冷兵器似乎又没多大杀伤力。

好在还有脑子清醒的军官,让大家使用手榴弹迎敌。

只要黄皮猴子的骑兵靠近,就一起扔出去,将他们全都炸死。

然而没等他们有所动作,明军这边就先发制人了。

檬古骑兵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是战术安排,因为便于发射箭雨。

对付两条腿的猎物,在非关键时刻,己方并不需要死打硬拼。

只要围绕其队伍进行反复环射就行了,二三十次箭雨之后,对方还能剩下一半人都算是运气好的。

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檬古骑兵部队并未浪费太多箭矢,使得此时每人还有携有不下上百支箭。

平时倒是也打猎,但只要能抓获猎物,射出去的箭都是能收回来的,狩猎罗刹人也是如此。

故而若是来个五十次箭雨,对面没有足够厚的铠甲以及足够多的盾牌的话,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弓箭比燧发枪与火绳枪地低端火枪的优势在于射度要高得多,火枪装填一次,弓箭手可以拉弓十次,只要体力可以支撑的话。

“啊……”

面对这种猎杀战术,俄军步兵又再次吃到了当年前辈们所吃到的苦头。

八千檬古骑兵绕圈施射,前前后后每人总计射了不下五十支箭。

落进俄军步兵队伍里的箭矢在四十万支左右,造成的伤害自然是非同小可的。

至少有上万人中箭,要么被直接射死,要么已经倒地无法站起,还能勉强招架的也是异常害怕。

对于敌人所采取的卑鄙战术,俄军士兵在挨打之余,是又气又骂,但又无可奈何,由于机动力远逊于对方,只能被动挨打。

虽然也具备一定的还手之力,可单位时间内的杀伤力也比对方逊色很多。

等檬古骑兵完成任务,后面的关内骑兵队伍便开始登场亮相了。

战术跟关外的同行们大同小异,也是环绕开打,只不过武器变成了火枪。

五千火枪兵骑马绕圈跑,一边跑一边开火,其实难度并不比训练时高多少。

理论上在马上装填弹药比瞄准开火更难一些,但由于都是老兵,这方面的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

半小时之后,包围圈里的近三万俄军步兵已经死伤殆尽了,而明军这边仅仅伤亡了不足千人而已,战殁者不到百人。

剩下三个方向上的俄军早已开溜,由于两条腿的步兵居多,跑路速度根本不可能太快。

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一小时能跑出二十里,那都算是腿脚麻利的高手了。

撤退的俄军步兵超过十万,在雪地的映衬下是非常明显,都不需要特意搜索。

另外一路明军骑兵就专挑这些落在队伍后面的败兵下手,根本没打算追击对方的骑兵。

骑兵追骑兵的话,对方忙着逃命,在不马失前蹄或者马力耗尽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大可能追上。

与其那样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收割这些两条腿的猎物更为划算。

一个罗刹骑兵价值五十银币,价钱倒是非常可观。

一个罗刹步兵就值十银币而已,但胜在量大管饱。

昊菁皇帝早就计算好了,西征打到最后,对方肯定征集大量的农奴来打仗。

农奴充当骑兵的几率是很小的,故而便把步兵的价钱定得很低。

如此一来,自己才不会被战果奖励弄得直接破产……

以罗刹人的地盘来推测,昊菁皇帝也不相信对方能把仅有的军费放在发展步兵上面。

肯定以骑兵为主,步兵都是附庸,打光就再招一批农奴,入伍之后身份一换,就成步兵了。

对明军骑兵们来说,眼前一堆猎物,少说也可能价值一百万银币。

最后能落袋多少银币,那就要看手气如何了……

从战场到喀山城的这段不到五英里的路,在明军骑兵的掩杀下,就变成了俄军步兵的死亡之路了。

不但遍地都是尸体,而且数量还在不断攀升之中。

沙皇阿列克谢一世本打算救助麾下的步兵,可救助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动宝贵的骑兵。

大部分骑兵都是贵族的财产,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贵族们都不愿意平白无故地贡献出自己的财产。

在允诺封了二十几公爵与侯爵之后,才有上万骑兵前去救援,说白了就是让他们挡住黄皮猴子骑兵的进攻。

如果能配合步兵一鼓作气打掉追兵那就更好了,但这仅仅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其实很多俄军骑兵也抱有同样的想法,硬冲黄皮猴子的阵地并非是他们的强项,他们更擅长打野战。

趁此机会,便可以狠狠地教训一下不知死活的黄皮猴子,顺便将对方手里那种可以连续开火的武器抢过来。

但等开打之后,俄军骑兵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对方的战斗力超乎想象,不但火力凶猛,而且小队配合娴熟。

俄军骑兵集群的突击并未受到奇效,因为被对方给发现了,并提前主动后撤了。

在俄军骑兵集群冲过去之前,明军骑兵已经收拢了不下三千人,并且列队完毕,展开就地防御了。

所谓的“就地防御”便是采取“骑墙战术”,人挨人,马挨马,排队开火。

用密集的弹雨来阻击对方的推进,前排骑兵下马,便可以与后排骑兵形成梯队火力。

檬古骑兵由于可以曲射,便在关内骑兵的身后频繁发射箭雨。

上万俄军骑兵强行突击三千左右的明军骑兵,结果是自身损失了过半兵力,却没冲下来。

剩下的见势不妙,自然都掉头跑路了,不会前仆后继,跟着去送死。

在跑路的时候,又被两翼的四千多明军骑兵给盯上了,再次被暴打了一顿。

等跑到喀山城之后,经过一番清点,就剩下不到两千人了……

阿列克谢一世见状不得不放弃对步兵的救援,在舍因率部断后的情况下,带着贵族们经封冻的伏尔加河,向西撤退。

群臣二人也商量好了,喀山当地的战事由舍因来全权负责,坚守也好,撤退也罢,阿列克谢一世都不会责备舍因。

如果还能继续坚守喀山城,那么在明年秋季之后,阿列克谢一世还会调集一支大军来给守军解围。

前提是必须坚守近一年时间,否则解围大军无法在秋季渡河。

如果弃守喀山城,那么撤退的部队必须坚守上游的下诺夫哥罗德。

否则敌军便会经此地与弗拉基米尔,直接进攻莫斯科了!

下诺夫哥罗德是莫斯科的倒数第二道门户,必须坚守。

在收拢了残兵败将之后,自己的兵力还有五万多,考虑到城内的粮食足够吃的。

舍因便决定继续坚守喀山城,因为守军以步兵为主,在冰天雪地的冬季根本就不可能逃出升天。

既然跑不掉,又不愿意向黄皮猴子投降,那就只能继续坚守了。

对万礼、张煌言、曾英来说,一战消灭超过二十万罗刹兵,实乃一次空前大胜了。

通过俘虏的交代,三兄弟也知晓了对方投入的兵力情况。

结合己方所取得的战果来测算,张煌言估计城内至少还有五万敌军。

王师虽然也缴获了不少口粮,但粮食的大头还被对方囤积在城内。

想要夺取,要么劝降城内的敌军主将,要么就只能发动强攻了。

缴获的粮食加上死去的战马,已经够王师吃到开春的了。

经过一番商议,万礼等人已经不满足眼下的战果了。

因为刚刚大败罗刹援军,在短时间内,对方已经不可能再派出另外一支援军了。

换句话说,趁着王师士气正盛,眼下是攻城的最佳时刻。

而且冬季作战,由于战场的低温,还不容易引发疫病传播。

让俘虏们将尸体搬运到一处合适的场地,进行掩埋处理,全军便可以大吃大喝了。

在休息了三天之后,万礼三兄弟便将没有伤病的部队拉出来四万,大张旗鼓地开始炮击城头。

檬古骑兵还是负责外围巡逻与狩猎,并不需要参与攻城行动。

炮兵部队各就各位,重新开始围攻喀山城。

万礼觉得最好将三个方向的城墙都轰塌才好,让罗刹兵守着一面墙痛哭流涕。

现在就是大力出奇迹,不需要跟你讲道理了,炮多便是王道!

一炮飞升!

两炮超渡!

三炮投胎!

守军实在受不了,完全可以冲出来,与大明王师决一死战。

没这个勇气和魄力的话,那就继续龟缩在城内好了。

城内的俄军士兵一边看着外面频繁开火的重炮,一边瞧见远方在封冻的河面上凿洞捕鱼的黄皮猴子,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连西伯利亚都是属于伟大的沙皇陛下的。

但是现在,自己就只能在城内这么点地方里活动,城外都被黄皮猴子给霸占了。

对方就明目张胆地开伏尔加河上捕鱼,己方偏偏就无法将其杀死,真是太气人了。

由于可以在河面上捕鱼,故而明军捕鱼小分队的收获其实比另外三季都要大。

在捕鱼这方面,大明王师的士兵不逊于任何一个地方的专业渔夫。

唯有如此,才能让一群人在征战的时候吃到新鲜的河鲜。

吃苦耐劳的王师士兵也不挑食,包括鲶鱼在内,啥鱼都吃,而且既不嫌小,又不嫌刺多。

万礼所部在喀山一带呆了两年之久,对伏尔加河的鱼类来说,这就等于来了一群“河鱼终结者”……

一六七三年一月十七日,在明军炮兵部队连天的猛轰之下,终于完成了万礼的既定目标,将喀山城的三面城墙基本拆除。

鉴于凭借城头固守已经不再可能,舍因决定率部出城,与来犯的黄皮猴子决一死战。

五万多俄军士兵也受够了此前震耳欲聋的折磨,与其继续躲在城里遭罪,不如出去杀光可恶的黄皮猴子。

考虑到对方的火力优势,舍因决定采用夜袭的办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己方的伤亡数量。

一月二十日夜,俄军倾巢而出,打算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结果在半路上便被明军的哨兵给看见了,照明弹将出城的一大群“老鼠”照映得清清楚楚。

即便如此,舍因也不打算带兵回城了,已经下决心出来了,那就必须拿到战果才行。

跟上次如出一辙,俄军半路便开始顶着猛烈的炮火向前进攻。

这次有了夜幕的掩护,对方命中率的确有所降低。

但等推进到五十步以内的距离,再往前冲,子弹就跟长了眼睛似的会主动找到俄军士兵的身体。

明军士兵并不缺乏营养,全部都接受过夜战训练,无非是这次没有主动出击,而是守株待兔罢了。

对方主动上门,自己还省着过去了,那就照单全收好了。

在大规模交火之后,伴随着连片的爆炸,战场上的光亮顿时几近黎明时分了。

万礼将檬古骑兵的手榴弹收过来一部分,留给围城部队使用,他们外出打猎,每人留一两颗就够用了。

于是夜袭的俄军再次遭到了手榴弹雨的攻击,步兵们根本无力招架这种规模的攻击,被连片的被炸翻在地。

坦克是另外一种让俄军士兵生不如死的武器,再承担阻击任务的时候特别管用。

可以速射的佛郎机几乎是所有俄军步兵的梦魇,一个车组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干掉上百个目标。

舍因猜测对方的弹药在大战之后,应该所剩不多了,但情况却与其判断并不一致。

万礼所部倒是消耗了大量的弹药,但张煌言与曾英这两部人马,抵达喀山之前,就是无仗可打,一路都是走马观花似的过来的。

三方弹药平均一下之后,万礼便无须为部下缺乏弹药而踌躇了。

更何况明军作战,若非大战或恶战,历来节省弹药,并不会因为武器的优势而浪费弹药。

之前明军在战场上缴获的俄军火药,虽然不能作为步枪子弹的定装弹药,但完全可以用来制造迫击炮的炮弹。

这直接导致了舍因在这方面没占到任何便宜,而且让手下吃尽了苦头。

在明军拼死阻击的情况下,双方厮杀了近三个小时,直到战至黎明时分。

俄军终究没能反败为胜,只得仓皇撤退,但由于伤亡巨大,城内自然也受不住了。

舍因带着部分骑兵先行开溜,步兵跟在后面,希望借助天色的掩护,能在天亮之前抵达河对面。

张煌言见状,并未下令追击,因为天还没亮,追杀的话,容易造成误伤。

只要对方还有大量步兵,那么就肯定跑不出五十里的距离。

天亮之后出动飞艇搜索,便可一目了然了。

由飞艇负责发现目标,打出信号弹,骑兵过去一抓一个准。

经过清点,夜战总计消灭罗刹兵达到近三万七千人。

结合俘虏交代,张煌言认为跑路的罗刹兵应该有超过一万五千人。

这么多人一起跑路,在雪地里的活动踪迹应该很明显。

飞艇在升空两小时后,便找到了向西北方向撤退的敌军残部。

两万明军拍马赶到,将这股罗刹兵消灭一多半。

只有少量骑兵搭载着一些步兵,以两人一马的方式趁机溜走了。

前、中、后三次作战,等于喀山战役总计消灭了超过二十七万罗刹兵。

若是罗刹国可以动员百万大军来抗衡大明王师的话,现在已经折损掉了四分之一左右的兵力。

余下四分之三,万礼相信随着王师继续西进,也会在路上遭遇的。

现在占领了喀山城,也就得到对方囤积在城内的大量粮食。

不过还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由于弹药消耗过大,己部已经无力继续西征了。

集中所有弹药进行估算,张煌言认为倒是可以再与罗刹军大战一场。

不过风险很大,故而建议等本土送来弹药,再行西征莫斯科。

有了充足的粮食,只要不用担心撤兵的事情了,先在喀山城过冬再说。

后来的人马完全可以驻扎在原来他们的环山而建的营盘里,希望可以尽快拿到所需的弹药。

还有一件事,也需要考虑。

那就是在开春河面解冻之前过河,还是等开春之后得到弹药,再逆流而上,在下诺夫哥罗德一带过河。

经过一番商议,暂时在没有弹药补给的情况下,三兄弟只能选择按兵不动,啥时候得到补给,再决定是否过河。

下诺夫哥罗德算一站,莫斯科算终点站。

这么算的话,再有两年时间,王师才能打到莫斯科。

距离最先参加西征的万礼所部开拔,已经过去了八年时间。

但能打下如此广袤的地盘,比起尊师击败东虏,已经算是耗时不多了。

张煌言只能寄希望于铁路能修到巴尔喀什湖更往西的地方,否则用卡车来运输弹药,那他们所获得的补给规模就很不乐观了。

但一看地图,众人心里仍旧不太好受。

因为哪怕铁路修到乌拉尔山脚下,距离喀山也是近千里的路程。

理论上说,能把铁路修到玉兹境内,已经算是进度非常之快了。

尊师说过,西征罗刹的最大敌人不是罗刹本身,而是补给与严寒。

每一箱弹药都需要从万里之外运抵战场,而且还不能走海路,这里面的难度与成本可想而知……

运气好的话,己部应该在秋季获得补给。

因为下一批次的队伍,在春季启程,在入冬之前必须抵达驻地,否则就要在野外修建木屋了。

其实只要踏着前面西征队伍的足迹,根本不需要自力更生,木屋都是现成的,而且每处营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守军来来驻守。

从目前看来,西征打下罗刹都城莫斯科,便是极限了。

再往西,大明就实在难以为继了。

莫不如走海路,从瑞典上岸,然后东进,成本会更为低廉。

为了以防万一,开春之后,张煌言便遣人开始大规模种地了。

别的不说,起码能在入秋之后收获一堆土豆。

既然无法在短时间内继续西征,那就在当地进行屯垦。

守着伏尔加河,自然也不缺乏灌溉土地的水源。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害怕又来了一堆援兵,城里的粮食就这么多,能开源节流自然比坐吃山空要好。

由于进攻无力,但自保有余,整个部队处于半瘫痪状态。

万礼没等来本土过来的援军,却等来了走着来的杨展所部。

与走小路过来的万礼所部不同,杨展带着麾下人马是从东打到西的,一点不掺杂任何水分。

从位于鄂霍茨克海边的北地藩国出发,先去打了雅库茨克,之后是奥廖克明斯克、基廉斯克、布拉茨克……

要是不打仗,只是走路的话,肯定用不着这么长时间。

问题在于沿途有大大小小的一堆罗刹据点,杨展便率部逐一拔掉了。

若不是在库尔干得到了补给,他们这路人马几乎跟当地的野人差不太多了。

能抵达喀山这里,还是全凭张煌言留下的人马来指路才成功的。

当初起兵的一万人,如今就剩下不到五千了,其余要么伤死、病死,要么就留在沿途的据点来调养了。

不论怎样,能来就好!

来到喀山,就算是该部人马成功了一半了。

至少在合兵之后,不用担心粮食的事情了。

杨展所部的士兵见到友军同伴,无不如释重负,很多人都痛哭流涕。

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此前完全没想过西征会变得如此艰辛。

好在一路可以捕鱼打猎,不然他们肯定坚持不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