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68章:电影大卖

明末黑太子 第1068章:电影大卖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经过半年左右的剪辑,史诗级大电影《山河之战》终于与观众们见面了。

接管揭暄等奔赴北美的将士们没机会看到了,很多人也永远都看不到了。

但他们就是在创造历史,随军的摄影师会记录下他们浴血奋战的整个过程。

等剪辑之后,让大明百姓们看到,便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了,跟之前北伐牺牲的将士们的待遇是完全一致的。

《山河之战》一经上映,便出现了一座难求的情况,电影票倒是早已提前预售了,而且卖出去的部分超过一千五百万张。

票价两百文,按照售票数量计算的暂时票房便已经达到三百万两银子了。

某新皇在电影上映之前,又下令新建了一批电影院,使北都的电影院总数达到三十座。

三个小时的放映长度,包括前期双方的战术部署,中期的互相试探,后期的全面火并。

有在战场拍摄的部分,也有后期雇佣演员表演的内容,加在一起便可以呈现出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

凡是在主战场厮杀的情节,全都是实战,没有插入任何表演的桥段。

所有出现在镜头前的人,不论敌我,都是在打你死我活的实战。

伤了、残了、流血的、死掉的,那都是实战的结果。

《山河之战》就是发生在南廷崇祯三十二年,北廷昊菁十六年,苏子河-灶突山之战的全景展现。

没入伍当兵,或者参加过北伐之人,都会被电影里的大规模战争场景所吸引与折服。

对于在大银幕上,那些与鞑子拼杀而牺牲的将士,更是感到痛心疾首。

之前不少人以为某新皇率领上百万大军大败虏酋皇太鸡,赢得并不困难。

但从电影里所展现出来的情景来看,此番大捷当真是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

画面里的东虏铁骑漫山遍野,如钱塘大潮,一浪接着一浪向王师位置袭来。

双腿奔跑的披甲兵多如蚂蚁,看得观众们不禁目瞪口呆,同时为王师捏了一把汗。

随后观众们便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炮火连天、人仰马翻、短兵相接、昏天黑地……

方圆十里地之内,几乎都被双方的士兵给填满了,从山上打到山下,从地上打到河里。

最为震撼人心的就是大明王师用战术导弹齐射的方式,来轰击山上的鞑子炮兵阵地。

灶突山西侧在转瞬之间便被种满了火球,爆炸之后,烈焰将山体表皮变成一层冒着青烟的焦土。

就在观众们对此惊诧不已,认为狗鞑子必败无疑之际,从山体东侧又冲上山不少狗鞑子,数量多到难以估计的地步。

接下来,鞑子大股骑兵抵达战场,双方便开始了全面交锋,整个战场都进入白热化阶段。

鞑子飞艇的出现,标志着鞑子打算孤注一掷,拼死一搏。

可惜没料到大明王师早已所有准备,训练有素的高炮部队将皇太鸡反败为胜的希望打成了一团团燃烧的火球。

进攻某新皇本阵的鞑子骑兵未能得逞,旋即王师转入反攻阶段,致使鞑子主力被迫撤退,从而遭到了一场空前大败。

观众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遍地的狗鞑子尸体,有点观众激动得落泪,更有甚者则在不断地吹口哨、鼓掌叫好。

之前二十年,北都百姓受尽了狗鞑子的欺辱,如今王师总算可以让大家扬眉吐气,抬头做人了。

没等电影结束,全场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时间超过了一刻钟之久,有不少人都在高呼“某新皇万岁”、“王师万胜”之类的话语……

在看过电影之后,绝大部分观众都认为自己这两百文钱花得真是物超所值,称得上此生无憾了。

还有人光顾着激动,脑子里一片恍惚,只知道这电影拍地真是太好了,让自己意犹未尽。

哪怕再来三小时,自己也全然能坐得住,可惜就剩下努力回忆之前的内容了。

于是便跟着亲友越好,下周只要电影院还有空座,便一定再来看一遍。

花两百文钱就能看到狗鞑子被王师打得一败涂地的场面,真乃吾辈之福祉也!

此为《山河之战》第一部,还有第二部,也就是某新皇率部摧毁建州卫,以及皇太鸡挂掉的那部分内容。

觉得不过瘾的观众们看到宣传海报上说第二部会涉及到虏酋咽气的内容,一个个更是激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尽管票价还是二百文,但大家觉得这就是二两银子,也一定要来先睹为快。

花二百文就能看到罪行累累的虏酋咽气,真是太超值了。

由于电影院还要安排观众入场与退场,故而每天也就只能放映四场而已。

即使如此,每天营业额也能达到一百六十两之多。

特别是在周末,晚上还有两场夜场,场场都是爆满状态。

某新皇当初遣人进行售票时,在上面印刷了日期。

倒不是要求购票者必须按时间观影,而是在电影上映时,票面日期越早,越具有优先观影权利。

譬如各行各业商会的那些人,只要大家都买了足够多的票,完全可以让放映小组到会馆里,给大家专门播放。

无非是在缴纳电影票的同时,再额外花一笔出场费而已,但可是比排队去电影院门口等候要舒服多了。

某新皇也允许给商人们开小灶,以为即使三十座电影院满负荷运转,每天按放映五场计算,日观看的总人次不过三万人而已。

哪怕只是让北都的一半常住人口看一遍,也需要一百天,也就是三个半月左右。

某新皇对此的策略就是多建电影院,多造放映机,多生产胶片。

电影院规模从两百座升级到六百座,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允许露天放映。

在《山河之战》第一部的热乎劲还没过去之前,不会让第二部挤占第一部的档期。

就算有人想要先睹为快,也要排队才行。

排队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继续买第二部的电影票!

先买票的人,届时肯定能先看到电影,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由于第一部在观众们这里的口碑上佳,使得在第二部的电影票开售之后,三天之内便售出了一千万张之多。

第二部最大的卖点就是皇太鸡咽气……

不少人还决定在《山河之战》第二部上映当天,买一万响的鞭炮来庆祝!

不为别的,企图毁我大明万里江山的虏酋毙命,难道不值得大肆庆祝么?

这个想法广为流传之后,北都城内的鞭炮店立刻生意火爆起来。

卖得最好的就是超过五千响的鞭炮了,买这种鞭炮之人根本不在乎钱。

大爷买的就是高兴!

别说一万响,只要能让大爷高兴,就是十万响,咱也买了!

性子急的家伙,不等第二部上映,将鞭炮买到手里,便在自家门口放了起来。

不过年不过节,婚丧嫁娶也能放鞭炮。

更何况王师大败狗鞑子,往后“中兴有望”就决计不是一句空话了。

关内不打仗了,天灾又过去了,往后国泰珉安,风调雨顺。

对于百姓来说,这不就是最大的福祉么?还能天天享受到!

虽然昊菁皇帝没说收复奴尔干都司全境,但报纸上可是言之凿凿,说狗鞑子已经被打到松花江以北去了。

再往北,过了黑水,那就是北地藩国的土地了,等于说狗鞑子已经被南北两股王师,南北夹击,时日无多了。

这时候茶馆里的说书战略家纷纷展现出了自己的另类才华,结合报纸新闻,以及当下的战局,为客人们阐述了一番自己的高论。

五分是基于事实,五分是自己演绎,不能上来就一顿胡扯,那就决计没人听了。

各种总汇的文艺表演倒是依然火爆,还加入了狗鞑子被痛打的小品和相声。

有口味不轻的客人要过夜,还让小姐姐们扮演大玉儿,要好好让其尝到自己的厉害……

在这之前,柯尔贝便与蒂雷纳带着全套电影放映设备和采购的商品与武器,以及愿意返回本土的法军士兵离开了北都。

尽管鲁伊特有些着急,但在普特曼斯的建议下,也跟柯尔贝一道离开。

在海上能互相照应,尤其是经过英吉利海峡这段。

荷法已经处于准结盟状态了,己方能免费得到上百艘舰船的保护,干嘛不用呢?

英国人再野蛮无理,也不敢跟荷兰与法国同时开战,那就等于自取灭亡了。

不用明帝国出兵,光是这两家的联合舰队,便足以将英军舰队彻底消灭了。

鲁伊特倒是不认为克伦威尔或者布莱克会如此莽撞,但心里倒是非常期盼这种情况发生。

能让荷兰海军一下子多出六艘铁甲舰,真的可以让舰队实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上次舰队里尽管只有四艘铁甲舰,依然在特罗姆普的率领下攻入泰晤士河口。

如果有了十艘铁甲舰,那么荷兰海军完全有底气采取在任何条件下的主动出击战术。

再就是用十二艘铁甲舰来换取东印度群岛,鲁伊特对此倒是没多大把握。

如果掌控东印度公司的那伙人不松口,就等于拒绝了为海军增加十二艘铁甲舰的要求。

除此之外,明帝国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对英国进行远征了,一切还得靠荷兰自己,特别是海军舰队。

至于三国同盟,只能无限期推迟,荷兰甚至可能看到明法同盟的提前诞生。

让法国成为明帝国的第一个盟友,这恐怕是荷兰上下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当年荷兰可是明帝国在贸易领域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为此荷兰商人便得到了相当大的实惠。

而这仅仅是在贸易领域,如果升级成为盟友,享受到的好处可是全方位的。

一旦明帝国派出舰队进攻英国,就等于帮助荷兰获得了欧洲一般的贸易权。

余下的倒是可以被法国、瑞典、罗马、葡萄牙瓜分,只要荷兰能得到一半左右就行了。

但不远的将来,东印度公司或许会采取的抗拒态度,会让这一切利好都变得复杂化又难以获得。

鲁伊特只能在漫漫长路上,与普特曼斯想办法,先说服特罗姆普与威廉二世,然后再对付其他眼光短浅之辈……

与鲁伊特的坐舰不到一海里的位置就是柯尔贝的坐舰,这位特使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返回巴黎,尽快说明自己的收获。

假设马萨林首相尚且在世,那一切就容易多了,否则就得尽量说服年轻的国王陛下,必须抢在荷兰前面与明帝国结盟。

与这个东方帝国结盟之后,不但可以继续维持贸易上的好处,还能额外获得军事、版图、人口等方面的多重好处。

只要运作得当,法国甚至可以得到半个北美洲!

当年西班牙就是用这个办法来发动了尼德兰战争,并与法国和瑞典等国长期为敌。

如此巨大的红利,在情况允许的时候,法国也要过去享受一番才是。

在欧陆战事并不吃紧的前提下,用蒂雷纳侯爵的部队轮换本土部队。

让本土部队出征北美,那就是最容易的派兵方式了。

在获得了铁甲舰技术,并能与明帝国结盟之后,法国的未来将变得更加美好,法国的国力也将随着军力的提升变得愈发强大……

可以说,此次东方之旅是极为成功的。

如果可以,柯尔贝打算每五年就去一次明帝国。

在缩短行程时间的苏丹运河修通之后,这种频率的出行也就很合理了。

柯尔贝脑子里甚至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法国放弃本土,搬到北美去……

这等于直接获得了十倍甚至二十倍于本土面积的土地,法国发展前景将是空前的。

哪怕刨去西班牙占据的北美洲南部地区,以及明帝国占据的西海岸地区。

仅仅占据北美洲的一半面积,法国在一百年或者两百年之后,也将成为世界上实力排名的前二的国家!

由于明帝国各方面发展地都很快,对于是否超越这个东方帝国,柯尔贝心里完全没把握。

但甩开西班牙、英国、荷兰、瑞典等国,法国不犯错的话,还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

毫无疑问,这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对比未来收益又能让人浮想联翩。

感到彷徨与忐忑的柯尔贝还没打定主意,是否对国王陛下或者马萨林首相提及此事。

就像已经进入夜幕的远方海面,不知道战舰过去之后将会迎接风暴还是彩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