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48章:电影问世

明末黑太子 第1048章:电影问世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在某新皇的指导下,电影票的价格也是很人性化的,不满十五岁,每人看一次仅需五十文,十五岁以上,需要一百文。

鉴于这不是报纸,也没必要天天开,寻常百姓全家来看一次也只需不到二两银子而已,算是相当的实惠了。

一座标准的两百座电影院,一天放映十场,按照成人占四分之三,孩童占四分之一的比例,每天营业额便可达到一百七十五两。

刨去各种成本开支,每天的净利润便可超过一百两,一年营业三百天,便是三万两的总利润。

某新皇在北都三城建了不下二十座电影院,每年预计可以获得至少五十万两的收入。

计划在畿辅周边,以及大同、保定、天津、掖县、登州、宣府等地再兴建一百座电影院。

兴建也不是完全从零开始打地基,只要有内部空间较大的场地,便可直接翻新,布置大银幕,安排好座位之后,便可对外售票了。

对于电影方面的收入,某新皇全然没放在心上,就是小打小闹的娱乐项目而已。

除了将分红作为给姑姑、妹妹的零花钱之外,余下的部分便是送给漂亮亲妈支应后邸的开销了。

甩锅爹那边,电影项目还是以半劈利润为标准。

若是给少了,已经尝到商业发展甜头的甩锅爹是不会同意的。

大明本土没有战乱,且经营得当的话,某新皇认为每年光是从电影项目里便可收获不下一百万两利润,而且已经刨去了送给甩锅爹的那部分分成。

目前每部影片的片场为一小时,以后时常会视影片的具体内容而适当延长,不过票价也会随之上涨。

初代电影虽然是无声的,但也仅仅是准无声,因为某新皇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

由于研制出来了留声机,便可利用这玩意来与放映机合成与电影画面相对应得音效了。

至于如何同步……

很简单,知道螺旋桨战斗机头安装的射击同步器吧?

有了这玩意,机头的机枪或机炮在射击的时候,便不会达到螺旋桨了。

在正式放映之前,留声机的唱片与放映机的影片进度可以实现简单的同步。

调整好了之后,这就成了有声电影了,让观众看起来会更为的直观。

当然,对于豆子老师的作品来说,唱片内容就是笑声与背景音乐,同步起来并不困难。

就这影片,在上市初期,便达到了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不少潢牛。

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百姓们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先睹为快。

尤其是一些人做了“扭曲预告”,说昊菁皇帝施展了仙术,将一些人困在了小盒子里面……

对此,科学院用较为专业的角度,在不泄漏相关技术的情况下,对电影的原理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读,以免影响票房收入。

科学院也是可以从中得到两成的分成的,一年至少能得到十几、二十万两银子的收入,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顺便科普知识的好机会。

某新皇也在电影院里适时地推出了贵宾雅座,便可名正言顺地提高票价了,在惠珉的同时,也能兼顾商业收入。

一些平素与自己走的较近的文臣武将、商贾士子、外国使臣等等,自然可以从某新皇这里直接购票。

像小肥宅及其妃子这样的近亲,就完全不用考虑买票看电影的事情了,在后邸就能躺着看、趴着看、跪着看……

只要漂亮亲妈、弟弟妹妹们乐意,可以天天看电影,看到腻为止。

不过貌似够呛,在某新皇的指点下,传媒集团每月都在拍摄新电影。

在剧本改好,演员选定,配角与道具就位之后,拍摄计划就可以如期执行了。

微型喜剧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剧情很简单,所需的演员与道具也不多,背景更不会过于复杂。

这样不但能够让观众迅速了解剧情,沉浸其中,还能大幅度地降低拍摄成本与难度,可以让传媒集团进行流水化制片。

按照大明一亿人口来计算,要是有三千万人能来看电影,每年看三场,就是九千万人次。

六千万人次为成人,三千万人次为孩童,那就是七百五十万两银子的票房收入。

但那时以后的事情,眼下能有百十来万两的利润,某新皇就心满意足了。

法国、倭国、罗马、荷兰、奥斯曼、暹罗等国的使臣,纷纷掏钱购买全套放映设备。

这就算是他们讨好各自主人的最好礼物了,尽管一套设备就需要上万银币,但也是物超所值的。

那些元首们这辈子是肯定没看过电影的,用万枚银币买一部电影,在自己的后邸里观看,绝对是一件让臣子们都羡慕不已的事情。

由于客户不可能知道拷贝的制作原理,某新皇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口全套放映设备,跟当年出口飞艇是一个路子。

一套设备售价一万银币,含五部影片、一部放映机、一部留声机、两块大荧幕,单买一部影片售价一千银币。

之前甩锅爹已经斥资一百万两,买断了南方七隅为期十年的放映权。

这价钱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就看如何运作了。

算起来,这也是出于无奈,如果甩锅爹不掏钱,自有商贾会盯上这块肥肉的。

也就是说,甩锅爹支付给某孝子一百万两,票房刨去成本之后还要半劈。

但平均下来,一年才十万两费用,票房赚得盆满钵满的话,完全可以收回来。

而且眼光要放长远,现在便是如此火爆的售票情况了,数年之后必定会增长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甩锅爹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舍得掏钱,现在无须每年给北廷五百万两银子与五百万石粮食,南廷的负担很小,甩锅爹的心理压力也就更小了。

现在电报、电话、电力这个与电字相关的项目都在赚钱,受其影响,电影也就跟着沾光了。

甩锅爹在江南一带所经营的这些“电”字项目,每年可以为其带来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蒸汽矿车也在马鞍山矿区开始工作了,这些新奇产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甩锅爹。

除了没有火车、铁路与铁甲舰,外加炼油厂与新城这样的新式城区之外,南都其实与北都的差异并不大。

甩锅爹倒是想过扩建南都,但南都北边与西边都临江,东边靠山,想扩建就只能往南延伸,这还得好好规划一番。

南廷工部不像北廷工部有丰富的筑城与规划各种基础设施的经验,由于新城要求较高,还得从长计议,而且得从北廷同行这里取经才行。

北廷工部与科学院联手,已经在畿辅地区设计并建造了三座铁路桥,另有正在建造的五座。

尽管不是横跨长江的那种巨型桥梁,就是越过普通河沟而已,但也算是当下了不起的成就了。

甩锅爹看到了症结所在,自然也照猫画虎,在南都建立了科学院,开出丰厚年俸,广招江南才子。

待遇与北廷科学院一致,环境也不错,但有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缺乏领路人,也就是科研带头人。

研究任何科技项目,没有具备一定行业水平的负责人是肯定不行的,那只会让项目组陷入七嘴八舌的混乱之中。

之前某新皇在组建北廷科学院的时候,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搜罗了一堆精英人才,而且往后数年皆是如此。

当年还从南都调走了很多工匠,专门加入北廷科学院,此事便被甩锅爹想起了,并以此为要挟,强行让某孝子提供一批才俊。

某新皇当初吃人嘴短,现在只能逐步还人情了,一方面在北廷科学院帮助甩锅爹培养送来的人员,另一方面派人下南都,去给南廷科学院的同行们当讲师。

即使如此,南北两座科学院的实力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

南廷科学院目前连初代蒸汽机都造不出来,尽管已经明白了其原理。

北廷科学院已经造出第三代蒸汽机,正在研究第四代,在光学、电磁、摄像、机械、家电等领域,都已经小有所成了。

最新的产品除了电影设备之外,就数冰箱了,尽管电冰箱也是蒸汽动力的……

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蒸汽机来驱动压缩机,使氨反复收到压缩与蒸发。

冰箱由此产生制冷功能,虽然有些原始,但绝对是旷世之作。

某新皇提出了这个原理,然后由薄珏等人来实现。

这样某新皇、科学院都能拿到两成的利润分成,余下则作为商税与工厂在投资以及给工人发放福利。

由于蒸汽机的存在,导致冰箱售价不菲,需要五百两银子,可已经售出了一千台,而且还收到了两千台以上的订单。

现在有了冰箱提供冷饮,土豪们再也无需担心被炎热的夏天给弄得昏头胀脑了,而且还能无忧无虑地在三伏天,大快朵颐冰激凌。

冰激凌是远远早于冰箱问世的,但由于无法长时间保存,即使在土豪家里的地窖,也是如此。

冰箱的诞生对冰激凌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利好消息,只要冰箱不歇菜,冰激凌就能在夏季存在于地板之上了。

土豪们爱吃冰激凌,就直接促使了畜牧业发展,而且很多的母牛与母羊都免于一死,可以长期吃草了。

有纯乃与大量雪花糖加入的冰激凌的口感会非常之好,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吃下去,可以让土豪们感到无比的舒爽。

如此有料的冰激凌的成本自然非常之高,普通百姓只能偶尔过过嘴瘾,常吃的还是冰棍,七分水、三分料。

由于用料不同,冰棍的口感远逊于冰激凌,但胜在便宜,即使赚辛苦钱的苦力也完全可以天天买来吃。

跟电影院里的安保人员一样,有冰箱的冰棍销售点就是某新皇安置退伍与伤残军人的好去处。

这种活动半径不大的差事,最适合腿脚受过伤,走路都不利索的老兵来做了。

由于士兵基本都是吃货,一份既能赚钱,又能打牙祭的差事,自然被视为肥缺了。

伤兵即使拥有不错的福利待遇,很多媒婆也会望而却步,以免自己的名声受损。

但要是伤兵得到了卖冰棍或者在电影院的差事,那就是媒婆眼里的香饽饽了。

以前的香饽饽是百货商店的保安、仓库保管员、学校的体育老师等等,在某新皇的指点下,各种香饽饽层出不穷……

确保军人福利是某新皇稳定北方八隅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嫡系还是地方部队的士兵,在伤退之后,只要还能从事基本劳作活动,都会得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差事。

正常退伍的主要以铁路兵为主,这部分退伍兵收入是比较高的,只要有铁路建设项目,每月很轻松就能拿到四五两银子以上的收入。

跟在部队一样,在野外建设铁路,项目工程方也是管吃管住管衣服的,每个月赚的钱就是净赚。

反之,要是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灵活移动,那就只能做定点的差事了,虽然收入低,但无须风吹日晒,算起来还是比较踏实的。

愿意回到地方老家的退伍士兵,某新皇也跟兵部与户部及当地的巡抚与衙门打好了招呼,不会让这些老兵饿肚子。

只要安抚好老兵,那就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了,不会走甩锅爹的老路了。

实在没出缺的话,在吕宋群岛还有一群暂时没主的小号岛屿。

让老兵们过去种地捕鱼,也是不错的选择,至少那边气候与风景是真不错。

吕宋地区的四个总兵官祖大寿、薛成才、王光恩、惠登相,对此都持无比欢迎的态度。

那边啥都缺,尤其是缺人,只要是明人,且不是重刑犯,他们就不会拒绝。

懒不要紧,明人再懒也懒不过当地的土著。

本来总兵们还不想展示出凶狠的一面,但见过抠脚都能抠一天的土著,也就不得不如此行事了,真是用鞭子才能让其勤快起来……

在多种手段运用之后,至少在北廷范围内,鲜有老兵因为没有收入而去衙门告状。

真出现这种事的话,某新皇会责成三法司来审理,务必做到追本溯源,抓到病根。

安抚好这些惯于服从命令的老兵,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使某新皇的意志得到一定的延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