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44章:出谋划策

明末黑太子 第1044章:出谋划策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不知陛下对一流国家的定义是什么呢?”

既然提到了“一流国家”这个特殊名词,鲁伊特认为趁此机会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了,回去也好权衡一番。

“经济方面位居全球前五,财务无负债或完全有还清负债的能力,达到初步的工业化,贸易额与财务收入接近。地理方面,具有跨洲际的海外属地,本土及属地面积达到一百万

平方公里以上。军事方面,拥有三十万以上的陆军,海军舰队吨位位居全球前五。人口方面,朕就不说了,如果只有两三百万人口,那就很难养活这么多士兵了。”

某新皇最后一句就是在暗指荷兰,不到五百万人,撑死能养活二三十万海陆军,这已经接近其财务上限了,再多就要破产了。

“不知陛下对明帝国在一流之上如何解释呢?”

按照对方的衡量标准,荷兰就很难达到一流国家的水准了,但荷兰具有先天缺陷,短时间内无法更改。

鲁伊特还是想进一步探知一番,到底自己身处的这个帝国未来的实力会膨胀到何种惊人的地步。

“财务年收入一亿银币以上,占据全球经济总量四成以上,相当于第二至第五之和。本土及海外属地面积超过五百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足以支撑工业发展。人口达到一亿人,

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并为百姓提供足够多的副食品。拥有五十万以上的陆军,海军舰队吨位全球第一,且与一流国家海军的战舰拉开代差,譬如铁甲舰与木制战舰的差距。大明

已经组建空军,飞来不光有飞艇,还会有飞机,即一种飞行速度比飞艇快得多的飞行器。朕以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二十年左右,现在大明正在向这个目标稳步前进。”

只要济州岛上饲养的混血战马能够顺利成年,那么大明联合部队便可开始大规模进攻山区。

皇太鸡在想苟在山里就不行了,而且在火力与兵力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也不会想萨尔浒之役那样取胜。

等打败了辫子军,漠南的两座金矿便可毫无顾忌地大规模开采,届时北廷户部的收入便可飞速攀升。

整个过程应该用不了十年时间,主要是打辫子太费钱了,没了这个项目,能让户部省下不少银子。

“陛下,明帝国与一流国家在军事方面的差距似乎并不太大!”

鲁伊特对此表示了疑惑,或许只要明帝国身后的几个一流国家联合起来,便可以击败明帝国了。

“朕适才只是说了数量上的差距,并未提及质量上的差距。我军与欧洲方位内的其他陆军在装备方面的差距有多大,蒂雷纳侯爵深有体会。朕可以负责任地说,由于坦克与迫击

炮的出现,欧洲的方阵步兵已经过时了,继续使用这种战术,就会沦为对方的活靶子。法军已经走在了这方面的前列,相信其他国家的陆军也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至于将军

先生的专业项目,海军领域。如果某国海军连铁甲舰都没有的话,在未来的海战中就必败无疑了。反舰导弹的时代早已到来,任何木制船只都只会沦为一坨漂浮在海上的篝火而

已。这个前提就是军事现代化,背后是科技的进步,以经济为燃料,不断地烧钱,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可惜的是,贵国正在步西班牙的后尘。将赚来的钱用于再投资,但投资的

不是军事或工业,而是商业。商业可以富国,但不能强国,能够强国的行业只有工业,军事工业便是工业的一个分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法国与英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

些。”

荷兰赖以为生的海上优势现在已经被英国人掠夺地所剩无几了,犹如当年的西班牙一样悲惨。

但却不值得丝毫的怜悯与同情,因为是他们自找的。

一个拥有上万艘远洋商船的国家,却只列编了一支迷你海军舰队。

即使关乎国运的时刻,也仅仅能够组织起一支一百艘战舰规模的舰队而已。

可以说,荷兰商人并不那么在乎荷兰的命运!

如果荷兰完犊子了,这些商人的下场是可以预见的。

然而眼前利益高于一切,在毁灭的前一刻,也要吃饱喝足,然后躺下等着被敌人给屠宰!

“陛下,如果我国希望引进铁甲舰与蒸汽坦克技术,不知需要满足何等条件呢?”

明帝国的这两种超级武器并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但苦于打探不到制造技术,就只能过过眼瘾而已。

买到手倒是可以进行仿制,可仿制谈何容易?

最先引进铁甲舰的法国,现在可能连仿制的头绪都没有。

只要拆解一艘铁甲舰,便意味着数百万银币将会化为乌有……

尽管自身实力有限,鲁伊特还是希望得到答案,哪怕仅仅听个报价也行。

“以贵国为例,支付五亿银币就能得到这两样武器的全部建造技术!朕觉得这个价钱并不高,因为这是领先贵国五十年的科技。用五亿银币就能得到,不是很划算的事情么?当

然,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价钱太贵了,朕也可以理解这些人的想法。他们愿意为英国人赚钱,或者为法国人赚钱,反正荷兰商人赚到的钱,最后会有很大一部分落到那两个国家手

中!由于这次海战失利,荷兰成为一流国家的希望只能下一丝。但很明显,贵国的大部分人都不打算抓住这一丝机会。那么贵国就已经是二流国家了,再次失败,便是三流无疑

了。”

“陛下,不知您说提及的一丝机会是指什么呢?”

“移珉北美!这是贵国能够翻盘的唯一希望,除此之外,将军先生和你的同行所作的一切努力,仅仅是为荷兰争取晚一些落魄而已。”

“陛下,如果荷兰迁往北美就一定可以成为一流国家?”

“朕可以告诉你,就算一定,你们不也不会迁移么?你们的议员并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你们的商人并不在乎海战的结果,否则英国人怎么会打赢呢?荷兰海军哪怕征集一千艘武

装商船,凭借数量优势也能轻松取胜了!布莱克那家伙再有能力,也扛不住荷兰海军的‘舰海战术’!将军阁下,在贵国海军尚未得到铁甲舰之前,或许只有这个战术能够击败英

国海军。”

某新皇即便不让郑芝龙率领舰队远征欧洲,去收拾英国人,也不希望英国人这么轻松就打败荷兰人。

英国人膨胀的速度太快,对欧洲各国与大明都不是什么好事,此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阻止克伦威尔那个野心家。

“陛下,恕我直言,从我所了解的情况与多年积累的经验认为,一千艘战舰,哪怕都是武装商船,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指挥!”

鲁伊特认为这位皇帝或许在经济、科技或者陆战方面是内行,但在海战领域,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个外行。

“将军先生,不妨我们做个假设,你现在就是布莱克,手里有一百艘战舰。我是特罗姆普,手里有一千艘武装商船。那么你应该如何防御我军舰队发动的围攻呢?”

“先行后撤,然后寻找破绽,各个击破!”

“按照你所采取的战术,首先,你就无法让英军舰队封锁海峡了,其次,你要后撤,避免与我军主力进行决战。最后,要保证每次出击都要大获全胜,避免两败俱伤的结果,不

是么?”

“可以这让认为!”

“有了这三个前提,我军不就很容易确保海峡航线的畅通了?不论交战与否,我军都已经利于不败之地了。你的舰队要么变成袭击舰队,专门打劫进入海峡的荷兰商船。要么变

成存在舰队,躲藏在英国的某个港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荷兰有数量庞大商船,损失一千艘,那就再调集一千艘。如此一来,胜利便唾手可得,可惜贵国的议会并不这样

认为。没有损失,怎么会有胜利?难道指望英国人主动投降?荷兰海军本可以出动一千艘,然而每次仅仅出动一百艘,对阵英国海军的同等数量的战舰。这不是打仗,这是在赌

博,而且很容易输掉手里的筹码!朕不知道,贵国诸多武装商船的船主,宁可被英军战舰劫掠,也不愿意加入本国海军出战,他们到底是什么想的?”

换作在大明,这就是实打实的晋商了!

在某新皇看在,不是荷兰海军没能力赢,就是寻找主客观条件,主动不想让自己赢。

“陛下或许不了解这方面,我国的商船归船主完全所有,即使议会也无权强行征用,只能凭个人意愿进行募集。”

鲁伊特对此心知肚明,可又能怎样呢?

商船属于私人,并非议会或海军的财产。

鲁伊特倒是基本了解了这位皇帝所采取的办法,简单思索之后,倒是觉得可行。

只不过您这前提条件就不成立,后来的诸多假设也就不存在了……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议会可以下达新令,凡是参加舰队出战的商船,一旦损失可以按照船价的三倍甚至五倍进行赔偿。或者享受对某条航线的贸易参与权力,再或者干脆可以

分得对英国战争胜利后,所签署的某些条款的补偿,诸如此类。如果都行不通的话,只能说明贵国议会不作为,完全是一群尸位素餐的家伙。他们并不希望本国海军取胜,反而

希望英国获得胜利!”

这跟商贾做生意是一个道理,本钱不多不要紧,咱可以赊账啊!

对方不同意赊账不要紧,咱给的利息高,不怕你不上钩!

“陛下的诸多建议,我都会认真考虑,并提交议会审核!”

鲁伊特倒是按照翻译的转述,将之前的内容都认真记录下来,并且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帮助本国海军扩充实力,进而击败布莱克那家伙。

“对了,你们的新阿姆斯特丹是个好地方,未来会发展成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

“哦?真的?”

“北美的东海岸是最富饶的地方,只要站住这个地方,往后就不会缺乏粮食。以贵国的财力,倒是可以实现商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如果再从朕这里引进一些工业产品与技术,

便可在北美建国了。至于贵国本土,完全可以卖给法国人,还能获得一笔迁移的资金。”

指望张献忠去牵制即将蚕食东海岸的英国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就得给荷兰人出招了,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这么做。

按照某新皇的计划,北美至少应该三分天下,张大粽子的部队再不济,也能抢到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盘。

只要控制好西班牙人北进,以及英国人在东海岸登陆,未来北美就可以实现各方制衡的模式了。

荷兰人不去的话,英国人未来至少能够抢下三分之一个北美。

这个临时小伙伴指望不上,某新皇就得想办法让法国人登场了……

“陛下,关于此事,我只能尽力而为!”

鲁伊特是个军人,对于移珉北美的事情,恐怕贡献出来的力量不会太多,效果也不会太好。

“没关系,朕不是你们的莫里斯亲王,更不是荷兰人。如果荷兰战败,其实跟大明,跟朕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们与大明的贸易,未来会被法国人、奥斯曼人、罗马人给补上。等

运河实现通航,大明与欧洲的航线路程将会缩短五分之一左右,而且物资运抵亚平宁半岛便可转运到欧洲腹地了。朕可以对两位透露一个消息,罗马方面已经在洽谈修建铁路的

事情了。有两个方案,一长一短。关于投资方,想必两位也能猜到,就是亚平宁半岛那伙最有钱的人!”

此举将会快速推动亚平宁半岛的诸多小国最终成为一个国家,意大利的诞生将会在南欧形成同时牵制法国、德国、奥地利、奥斯曼的一股特殊力量。

由于这个方案将会向奥斯曼帝国缴纳大量的过路费,所以那位苏丹对此不但没有拒绝,反而非常上心,并同意西方商船通过运河。

两国关系素来不错,明帝国的商船更是可以畅通无阻,战舰在提前通报的情况下,也可进入地中海。

很明显,荷兰人在这方面已经慢了半拍,他们尽管意识到了运河的威胁,但某新皇深层次的用意,似乎并未觉察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