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4章:谁来背锅

明末黑太子 第104章:谁来背锅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在军事方面,熹宗比袁崇焕高明的多,因为皇帝知道当下国库根本无力支撑军方在辽东地区大规模码防御,只能用有限的银子来防御有限的地带。

一味的盲从于孙老师与袁都督的死肥宅策略,其结果只能是帝国发生财政崩溃,没等辫子们打过来,大明就要改天换日了。

二十岁的熹宗,心智大约相当于老谋深算的老板,二十岁的思宗,心智只能折合成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没干几天,就被身边的老员工黑了个底朝天!

如果皇帝谁也信不过,还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事无巨细,每天恨不得工作二十五个小时,忙得焦头烂额不说,还要被全国上下一顿谩骂,没多少人领皇帝的人情,都把他当成傻子来糊弄,到头来搞得帝国江河日下,这例子是现成的……

甩锅爹也不是完全的刚愎自用,没寄托过别人,比如继承大统不久便显示出了惊人的魄力和胆量,赋予了袁都督前所未有的巨大信任和无上的权力,然后被自己的大臣狠狠的摆了一道。

不但先斩后奏,直接宰了毛文龙,将辽东态势变得更加被动,还企图用京城和天子做诱饵,在清军大举南下时,仍旧自顾自地想要后发制人。

等到情况急转直下,不得不打了,才领着关宁军去跟辫子们刚正面,这心机耍的那叫一个漂亮。

辽东军饷占大明财政支出一半以上,注意,不是军费支出的一半以上,是整个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

等于半个帝国在供养着区区数万关宁军,然后敌人兵临城下了,你却堂而皇之地在皇帝眼皮底下玩后发制人?

当然,在这里,甩锅爹与袁都督对双方当初提出的要求,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甩锅爹的理解是,朕每年给你四五百万两银子,你就负责给朕搞定辫子,你搞不定辫子,朕就搞定你!

袁都督的理解是,臣只负责关宁防线的安全,其他防御方向,臣是鞭长莫及的,要是辫子绕道南下,请恕臣救驾来迟……

大致过程是董事长为辽东项目砸了大把的银子,结果换来总经理蹲坑三年,还顺道把副总经理给宰了!

单看这对君臣各自的理解,其实勉强算是没错,但对比起来的话,很明显,袁都督的做法就大错特错了。

贵部军饷占帝国财政支出一半以上,您还能指望友军有多大战斗力?他们的军饷会从火星运过来?

在辫子们兵临城下之时,为什么不让关宁军进城?

因为皇帝看到了所谓“五年平辽”的后果,心里已经不再信任袁都督了。

他和他所指挥的精锐部队几乎就是对皇帝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此精锐之师,在辽东竟然踞城龟缩,被辫子们吓得跟三孙子一样。

在后金军队差不多倾巢出动,直逼京城之时,仍然畏缩不前,不敢进行战略牵制。

对满怀殷切期望的甩锅爹来说,只有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袁都督是聪明人,所以在上任之初,就决定对关宁军实施军阀化。

他看透了关宁军的本质,掌握了部曲的特点,那便投其所好,不听话的都被排挤走。

等此策成功实施,袁都督摇身一变,就成了关宁军的代言人,可谓名利双收。

如果能够一直这么玩下去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很快,这位聪明人就玩砸锅了……

聪明人与傻子最大的特点并不是智商的高低,而在于当聪明人犯错的时候,对自己往往是致命的!

既然当初撒了一个“五年平辽”的弥天大谎,那么之后就要用一百个谎来圆场,圆不下去就得露馅。

后金军队耀武扬威的入关劫掠,便凸显出来一个斗大的问题,除了初期阻击了努尔哈鸡翅对宁远的进攻之后,这位都督在后期啥也没干,就蹲在关宁防线当“死肥宅”。

只要后金军不主动攻城,那么他们便是零折损,摸清了袁都督的龟缩战略之后,可以高枕无忧地大举南下,寻找薄弱环节入手,从一点突破,继而让明军全线崩溃。

当每个畿辅地区的官员百姓都看到辫子们的狰狞面孔之时,心中都会萌生出一个疑问,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袁都督究竟在辽东干了什么,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经历了无比惨痛的教训,在那之后,甩锅爹便心有余悸,鲜有委任之举,直到擢升了十面张网的杨嗣昌,一个更加坑帝的货色……

甩锅爹有心酸的故事,也有一棵歪脖子树,不用旁人上酒,他自己就能把自己给KO了!

太子属于哪种明君,幺鸡不好意思自我定位,不过洞察秋毫的首辅大人一定心知肚明。

昏君?

抱歉!不存在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当昏君了,本宫才华横溢的主观条件不允许啊~!

再说自己的亲妈漂亮高贵,姨娘妩媚妖娆,侍女球大臀翘,本宫怎么舍得国破家亡?

有成百上千只眉清目秀的小萝莉,还等着本宫找她们玩无比动感刺激的养成游戏呢!

“既然此事已经解决,那便可商议第二件事,京城的卫生问题,这卫生便是如何处理百姓制造的污秽之物。”

要说起来,这事比上件事情更难处理,勋贵就那些人,抄家下狱就完事了,京城有近百万人,管理起来极其麻烦,光是想想都觉得无从下手。

锦衣卫其实也负责市容,在他们的日常工作里有这么一项。但城内根本就没设立指定的垃圾倾倒处,百姓开门不泼他们一身粪水就不错了。

跟锦衣卫一道负责京城环卫的机构还有五城兵马司,不过让这两个部门来清理垃圾,既不称职,又不恰当。

成化四年,宪宗下旨将这两家的负责人连同巡城御史都给抓了,理由是污秽拥堵街道!

估计是热翔已经遍布大街小巷,味道飘进了皇城,以至于连皇帝都忍不下去了,加派大量锦衣卫去疏通沟渠,干地就是清洁工的活。

弘治十二年,突发奇想的孝宗还打算成立由锦衣卫组成的专门清扫部队,好在被官员以抽调锦衣卫将致使侦缉能力下降的理由成功阻止,不然这群家伙就是史上待遇最好的清洁工了。

就算暂时毫无头绪,眼下也得开始全面整治,不然等天气一热,偌大的京城就会变成一座巨型沼气池,不搞出点人命来是不会罢休的。

几年后那场肆虐畿辅地区的瘟疫也是由此而来,导致近半人口死于非命,让快递李哥捡了大便宜,所以必须提前防范才行。

自己制造的“生化武器”把自己给搞定了,这种奇葩事情真是让某太子哭笑不得。

窝吃窝拉,还不注重卫生防疫,其下场就是如此悲催。

四大粪阀上贡的两万两银子昨夜就运来了,为了免税待遇,这群家伙也是拼了老命了。

除了清理一类街道已有的垃圾之外,每家在一个月之内,还要新盖十六座公共厕所,费用着实不低。

可比起免除的三成税费,太子钦点的差事让他们自己买单还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不愿意承受也不行,眼下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滚出大明,要么全家吃翔……

幺鸡说完坐着干等了半晌,居然没人搭茬,也是服了这帮吃里扒外的牲口大臣了。

一提正事,全都哑巴了,个个都蔫头耷拉脑袋,生怕给自己找活干,然后为太子免费背锅。

太子把锅丢出来,大家心理也有利弊盘算,内阁认为这事应该由工部解决,工部认为与己无关,再说工部尚书刘遵宪昨日已经被致仕,须让应天府全权负责,应天府则会想着按照惯例,还是锦衣卫跟五城兵马司出面为好……

这就是咱大怼朝的朝会,商量如何掏粪问题都能商量出一片寂静,弄得幺鸡端着小肩膀不住地冷哼。

薛国观是不会在这个节骨眼给太子献计献策的,在没想好如何给出恰当的解释之前,他还是觉得以静制动为妙,免得被人小鬼大的太子问得语结,那就是自讨苦吃了。

再说太子都把工部给拆零碎了,工部尚书刘遵宪被致仕,工部左侍郎李觉斯被枭首,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国维在忙着画山东诸多新城的设计图。

领头的三个官员都这样了,你能指望下面的人如何应承圣谕?

不光是工部,整个六部加都察院和大理寺也是如此。

这八个部门按太子既定要求应有二十二位三品以上官员上朝,不到三天,被某太子砍了两个、致仕八个,还有一个即将被送到山东挖矿。

这下倒是没人跟太子硬碰硬了,因为胆敢忤逆圣意的大臣都被打发掉了,朝廷已经被太子搞得差点进入瘫痪状态。

随着四十家勋贵被贬为庶民,一半三品以上的大臣被整饬,原本拥挤的大殿忽然显得空荡荡的,空出来位置的原主都是被“啪啪”掉的,具体原因各有不同。

对于自己的“杰作”,幺鸡还是比较满意的,起码监国三天,没有对老朱家的头号冤家“兵部尚书”动手,不过找这个清理速度,估计也快了……

这事公布出去的话,很可能有人会骂自己是杀人不眨眼的小曝君,算上阳武侯,三品以上大员才宰了仨,距离人头滚滚还有很大的差距呢,本宫还要多多努力才是。

作为朝臣,大家也是有苦衷的,与太子硬顶,一言不合,人家就赏自己一大碗油炸蝗虫。吃吧,身体扛不住,不吃吧,那就是抗旨不尊。两头受气的话,那还不如干脆不说。

接连上朝两天,再傻的大臣也都明白过来了,太子可谓英雄出少年,一说一句,人家有十句在等着你,还专往你痛处上戳。

哪怕是破口大骂,你都不一定能骂得过人家,前右都御史商周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家还没打算这么快便步其后尘,起码免费提供的午餐还是很好吃的。

贪官就被抄家,被抄出来赃物论车算,你想抵赖都找不到借口。清官就被致仕,肚子里那点墨水可以留着以后出书用,反正仕途是用不着了。

还想继续留在京城当官,首先一点就是务必要管好自己的嘴,在太子监国时期,祸从口出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一家子都要被送去山东挖矿,那还是往轻了说。

“没人疏言?那本宫就说说吧!”

这可真是《这里的大殿静悄悄》啊,都被怼灭火了,不过这样也好,还真是省得听他们说一堆没营养含量的废话了。

你们不是留心眼,等着老子最后说年俸的事情么?那就等着吧,老子先来个关于如何整治京城卫生环境问题的重大讲话,也就简单滴讲两句,时长大约三四个小时……

要是能憋住,你们就憋着,要是憋不住,那本宫可不会允许你们尿在大殿上的。

穿越到古代的人所面临的最可怕的问题并不是没有高科技产品,而是医疗卫生水平极其低下。

落水就容易引发肺炎,划个口子酒可能变成感染,消炎药是不存在的,得了重大疾病只能用中药慢慢调养,药效发作的时间比西药慢得多,你得先用自身免疫体统扛过第一波病发症,然后才能等来药效的助阵。如果扛不住,那您就挂了!

被后世所诟病的砖板式厕所在大明都没有普及,那怕是在京师,很多百姓全家的排泄工具不过是个粪桶而已。不光如此,粪便的倾倒、转运、处理都是令百姓和朝廷头痛的问题,而且每天都会刷新一遍,想回避都是不可能的。

“昨日出宫,本宫在金辂里也看到了沿途的大致情况,具体细节本宫就不在此赘述了,免得让众爱卿作呕。简单来说,用三个字来形容便是‘脏、乱、差’!谁能想像我大明京师,天子脚下竟会是如此不堪入目。污水遍地流淌,蚊虫挥之不去,秽物堆积如山,酸臭气味熏天,致使路人掩面奔走。本宫对此很是疑惑,我大明难道连京师的秽物都清理不了么?哪位爱卿为本宫解释一下,此事该由何人来处理?”

这锅老子是不背,你们谁爱背谁背,而且必须背,因为昨天去杨士聪家游玩,实在是恶心到本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