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大猛士 > 第987章 秘不发丧藏玄机

隋唐大猛士 第987章 秘不发丧藏玄机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3:52:08 来源:笔趣阁

巴汉道,巴郡。

西汉水与长江在此汇集,因此处为岩盐产地,故向来富庶,又有江河水运便利,使得巴城这座小小县城,在隋末动荡结束后,飞速的繁荣起来。

巴县(重庆),此地原为濮夷之地,濮夷无君长,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

罗存孝站在船甲板上,看着渐渐驶进的巴县城池。

“大王,此处战国之时,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先后在枳、江州、垫江等地建都,后巴楚两国激战于荆门,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蜀相争,最终不料赢家却是秦国。

秦国攻灭巴蜀,统有其地,一统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蜀各为一郡。”

站在存孝旁边的是一位跑江的船老大,专跑三峡上游,对于此地历史典故还是非常了解的,对于这位名闻天下的存孝大王,有意巴结,十分卖力。

“秦灭巴国后,屯兵巴地,筑巴郡城,城址就在长江与西汉水(嘉陵江)汇合之处附近,这也是巴县建城之始。”

巴县曾一度设为江州,从汉魏至南北朝历经数百年,直到隋开皇之初,以渝水绕城,改为渝州,这也是后来重庆简称渝的由来,渝,便是指嘉陵江下游。

唐短暂控制巴蜀期间,曾把渝州隶属于夔州总管府,划入山南道。

而后大秦攻灭李唐,把汉水巴地设为巴汉道,单划一道。巴郡因西接剑南道,东出湖北道,占据了长江中上游重要的位置节点,因此为朝廷所重视,特意在巴城增驻府兵,甚至还有一支专门的内河水师。

与此同时,借助长江和西汉水这两条黄金水道,尤其是因为江陵暂时还在萧铣手中,于是本来长江中上游中心的商业中心,便从江陵变成了巴城。

特别是另一条重要的陆路商道的打通,更是使得巴城成为西南工商业的中心。这条陆路上商路,北上抵汉水边金城郡,往西入汉中郡,再往北便过散关入长安。而从金城郡沿汉水而下,向东则抵襄阳、南阳,再可往长安、洛阳、江南等诸地。

从巴城往南,则向西南抵资阳郡(资中),犍为郡(宜宾),蜀郡(成都)。

东南则直抵夜郎郡(遵义),下云南,广南。

存孝此次从洛阳入云南丽江,便是先从洛阳陆路到南阳襄阳,然后改坐船走水路,沿汉水逆流而上至金城郡,再陆路南下通川郡,又换乘水路乘船走西汉水至巴城,然后在巴城又要上岸改陆路南下夜郡郡,再折向西去丽江。

虽说要不断的水陆换乘,但总体上还是道路通畅,十分方便的。

“怎么感觉巴城是建在山上?”存孝问。

巴郡其实和蜀郡一样,都是盆地,但是巴郡盆地不如蜀郡盆地那么大,而巴县这又是两大江交汇之地,所以秦时就筑城的巴城是扼守于战略要点,选在了地形并不是特别好的这处。

“巴蜀多山,不过云南山更多。”

存孝想起自己的封地在那神外龙雪山下,估计比这还山。

“进城吧,看能不能在这里招募一批人随我去丽江。”存孝看了看身后的船队,从洛阳一路过来,存孝便一路招募百姓工匠,还四处招揽士人,可以说是一路走一路招。

不过效果并不算很理想,尤其是在洛阳河南一带,中原安定,贫民也大多已经迁移四边了,剩下的人都是条件还行的,没多少人愿意去那么远的丽江国。

倒是进入巴汉后,还多招了点人,这边情况更差些,倒是有些人听了他的条件很心动。

存孝打算入巴城再招点人,顺便从这里再采购一批需要的物资商品。若是能够与当地的商行谈成点合作,拉他们到自己封地去发展,就更好了。

船只靠岸,码头一片繁忙。

存孝刚从船上跳下,结果码头上就有人过来。

却是一位绿袍官员带着一队红袍士兵。

“下官拜见丽江王。”

存孝有些意外,“有事?”

“下官李成,是江津驿站的驿丞,有一份朝廷命令要转交给大王。”

验过身份,接过公文。

存孝看过之后,眉头皱起。

命令来自长安,却是政事堂签发的,要求他加快行程,尽快抵达丽江封地就藩之国,不得在路上迁延耽误。

这语气,让他疑惑。

“最近朝堂上有什么大事发生吗?”存孝问。

李驿丞摇头。

“驿站应当有最新的报纸吧?把最近一个月的报纸,都拿来给我看。”存孝不客气的道。

那驿站似有些为难,但又不敢抗拒,最后只得应下。

存孝直接随驿丞去了驿站,他把最近一个月来发行的报纸都看了遍,主要是东方新闻、洛阳日报等,这些大报发行广,巴城虽是西南边地了,但每期也都沿着驿站发过来,一期不少。

仔细的看完后,存孝眉头皱的更紧了。

刘洎是存孝在南阳招募的一个幕僚,他原本是萧铣的吏部侍郎,后见萧梁偏安一隅还内斗不止,于是干脆便挂冠回了南阳老家。存孝路过时,特意过拜访他,希望能够为自己幕僚。恰巧刘洎也因为在乡郁郁不得志,于是便答应随他去云南瞧瞧。

“大王何事忧虑?”

“朝廷出事了,确切的说是皇帝出事了。”

存孝通过翻阅最近一月的诸份报纸,敏感的察觉出了许多东西。

皇帝居然很久没有露过面了,以往一般皇帝若是出席什么重要的仪式活动,又或是讲了什么重要的旨意,报纸上都会刊登,甚至皇帝去哪游猎、打马球,都会有报道。可是这段时间皇帝根本没有半点消息。

再结合最近皇太子居然从洛阳前往长安,并摄政监国,就更奇怪了。

对此,报纸上只有一句话,皇帝身有小恙,宫中静养,让太子监国摄政,众宰相辅佐。

再加上他刚到巴城就接到的那封旨意,然后还有太子到长安摄政监国后发出的一连串的太子教。

大赦天下,赏赐百官,又是一气将宗室诸王尽皆分封,并让他们立即就藩,这一切都透露着许多异常。

刘洎沉思良久,然后一语惊人,“莫非陛下已经驾崩?你看太子摄政之后的教,极似新皇登基之后的旨意啊。”

存孝怔住。

“皇帝驾崩?怎么可能,皇帝还这般年轻,就算皇帝真万一驾崩,也必定第一时间诏告天下啊?”

“大王,有一个词叫秘不发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