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大猛士 > 第945章 卧榻之侧的谋反

隋唐大猛士 第945章 卧榻之侧的谋反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3:52:08 来源:笔趣阁

入夏以后,天亮的更早。

天光初晓,皇帝便也起床,刚洗漱完,殿内省太监张宪便前来禀报。

“大家,李君羡求见,说有急奏。”

李君羡身为亲军侍卫府都尉,在皇帝这里享有密奏和面君特权,他的奏章不必经过银台通政司,也不必经过政事堂宰相票拟,更不必经过翰林院学士朱批。

“有没有说是何急奏?”皇帝一面洗脸一面问,宫女们站在旁边伺候着,但皇帝洗漱向来都是习惯自己动手。

太监是殿中首的长官,殿中省由宦官掌领,掌皇帝生活诸事,统领尚食尚药等六局。

而内侍省则是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庭,内库出纳等事务,有掖庭、宫闱等六局。

两省虽各有侧重,但内侍省主要是以士人为官,主官为内侍监、次官为内侍和内常侍,掌侍皇帝,管理宫室。

而殿中省则专以宦官掌领,掌天子服御之事。

简单点说,殿中省是皇帝的内院贴身管家,而内侍省相当于外院大管家。

宫里所有的宦官、宫女都归内侍省管,同时内侍省还负责皇后嫔妃们的外事,比如外出护卫等等。

殿中省,则是专管皇帝衣食住行而已。

殿中省的首领称为太监,可殿中省太监也一样要归内侍省的内侍监管,偏偏皇帝又规定了内侍监这个高官官只能由文官担任,内侍也一样是文官,只有内常侍这个三号才是宦官担任。

如此一来,大秦立国一开始,就已经把太监的地位规定死了。

内三省中,秘书省皆是士人文臣,内侍高官官又是文臣,殿中省太监虽是宦官担任,但他们只管皇帝衣食住行,宫廷事务他们管不了。

身为现在宫中一号太监,张宪虽为正三品,可他的这个正三品却跟百官们的阶衔完全不一样,他一辈子也只能在殿中省或内侍省中任职,不可能转任他职。

皇帝有意的控制着不让这些宦官们过于拥权,他深知,宦官做为天子私人,就算无品无职,可也一样有极大机会拥权,毕竟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人。

“大家,奴婢不知,也不敢问。”张宪低头回答,他知道在皇帝的面前,最好是要本份,不要过于活跃。

他的前任太监,便是因为喜欢瞎打听,爱结交外官,于是被皇帝下旨送回乡养老去了。

皇帝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张宪却知道,这是皇帝满意的姿态。

“召李君羡到亿岁殿面圣,朕稍后就到。”

张宪心里松口气,躬身退下。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不是乱说的,之前关中有位太守上奏,说什么皇帝圣诞之日,他治下的郡中大山都震动,山呼万岁。结果皇帝看到之后,大发雷霆,直接让翰林学士朱批回复,让政事堂将这种只知拍马奉承之官,革职查办,永不录用,除籍为民。

张宪知道那人,本是关陇旧贵族,归附大秦后授为关中一郡太守,因氏族志刊印后,觉得家族地位下降,于是便有些心慌,结果就弄出这么一道山呼万岁的奏章来,结果马屁没拍着,倒是拍到马腿上了。

皇帝洗漱过后,吃了碗小米粥后便来到亿岁殿。李君羡早已等候多时,他拜见过皇帝后送上一封奏报:有人谋反。

“谁要谋反?”皇帝问。

皇帝没有打开那封密奏,直接问李君羡。

“监门卫中郎将长孙安业、河内郡丞李孝常、左武卫虎贲将军刘德裕、鹰扬郎将元弘善等密谋造反!”

“哦!”

皇帝听了之后很淡定,只是哦了一声。

被李君羡点名的这四人,长孙安业是现在宫中很得宠的长孙昭仪的异母兄长,而李孝常则是李渊族人,至于刘德裕和元弘善都曾是隋骁果军将领。

有人造反,皇帝一点不稀奇。

虽然在之前的统一之战时,很多手握着兵马的敌将,都主动投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统一北方后,就不会有人再起来造反了。

“长孙安业造反的原因何在?”皇帝一边问,一边拿起御案上宦官早为他准备好的报纸。如今大秦报纸较多,大大小小的报纸有多达上百家,大的报纸发行量能破万份,比如官方的东方新闻报和洛阳早报,都是官方喉舌。

东方新闻报由秘书省编辑发行,而洛阳早报由翰林院编辑发行,此外还有由国子监负责发行的太学报,由兵部主持发行的卫报等。

东方新闻报更是由朝廷规定,每期通过驿站,发往天下二十二道二百余郡一千余县,保证每县都至少有一份,且北衙十二军南衙十二卫、四府,内军十二府也都要送到营一级。天下各道郡县的郡学、县学校,也都要起码一份。

正是有这样的官方要求,所以东方新闻报的发行量相当惊人,每期起码都是破万份的销量。

而也有一些小的报纸,只有几百份千把份的销量,甚至一月才一刊,但也凭着其各自特色,也一样获得不少特定人群的支持。

皇帝喜欢看报,他既要求官方办大报,办出影响力来,掌控舆论。同时也不反对私人办报,只不过他早早让政事堂出台了一项书籍报刊出版令,来约束管理这些书籍报纸的出版发行。

每天早上,皇帝都会把最新的报纸都翻一遍,他看的很快,先大致扫一遍,然后再找到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最近几期的东方报上,主版都是在宣传关于分封的事情,其中既有为何要调整许多封臣原来的爵位,也有包括诸侯分封在哪,因何分封,分封何地等的详细报道。

其实罗成不用猜,也能想到长孙安业等人为何造反,自然是与这次的分封有关。

长孙安业做为长孙无忌和长孙无垢的异母兄长,当年长孙晟去世后,长孙安业兄弟几个就把长孙无忌娘三个给赶出家门了。

后来长孙无垢嫁给了罗成为妾,长孙安业甚至派人来嘲讽辱骂,说长孙无忌娘三丢他们河南长孙氏的脸。

可谁又知道,罗成这样一个军功起家的家伙,最后能成为皇帝呢。

好在观音婢并没因此记恨他们,反而为他们破例向皇帝求情,为他们谋求官职。

罗成破例授长孙安业为上党郡公,授他军职,此后又数次升迁,此时任监门中郎将,这是南衙四府中的监门卫府长官,负责皇城宫门守卫,不得不说很是看重。

之前调整爵位,以过去之功劳为封爵标准,而不以过去之家世门第,因此长孙安业虽为监门中郎将,但他在大秦开国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半点功劳。

于是最后长孙安业的上党郡公爵位被削,改封为虚封的男爵爵位,因为是虚封,所以连封号都没有,只称男爵,除了点爵禄,既无封地,也不能世袭。

反而他的兄弟长孙无忌,却得封上党开国侯爵位,实封五百户,封地百里。

这就让长孙安业又是羡慕又是妒忌恨。

改爵调封,不仅仅是长孙安业这样的皇戚受影响,还有大量的旧贵族和降将们,这次也被调整了。

此前许多人归附大秦,依然还承袭着自己祖上的公侯爵位。

但现在,一道诏令,这些人被打落云端,跌入泥底。

李孝常,当初以隋六大粮仓之一华阴仓投李渊,被封为郡王。李渊灭亡,他归附大秦,然后就是一路贬官降爵,先是郡王降为伯爵,再太守又降为郡丞。

而这一次,更干脆,皇帝直接把他的伯爵也削了,连个虚封的男爵都没有,甚至河内郡丞也要免去,据说要授他到云南去任个郡司马的闲职。

李孝常于是十分不满。

很快,一大群不满的人慢慢的走到了一起。

“陛下,长孙安业等谋反,证据确凿。他们四人暗中密谋,还联络了不少官员将校,多是旧贵族等。”

“陛下,是否立马抓捕他们?”

皇帝却只是摇了摇头。

“急什么,就几个跳梁小丑而已,让他们先上窜下跳一会,正好也可以看看究竟有哪些人心怀不轨,你们亲军府盯好了,看这回能钓起多少大鱼来,正好一网打尽。朕若是不好好展示一下雷霆之威,这些人还只以为朕是杨广了。”

“陛下,若是搞大了,会不会影响不好?”说完这句话,李君羡才有些后悔,影响不影响这是皇帝决定的,轮不到他说话。

“无妨,害群之马总是要清理掉的,眼下刚开始分封,多除掉一些,朕还能少分封几个。”

“你们要做的,就是盯死他们,收集证据,记得要铁证。”

上次的氏族志一经刊行发布,便引的无数人暗暗不满,而这次紧随而来的降爵改封,更是触动了无数人的利益。

现在,这股势力正在四处联络奔走,慢慢的在发酵着,可是皇帝却决定不急着挑破这个脓包。

或许是时候把这些人一锅端了,留着早晚还是个祸害。

这些人始终是不肯跟自己一条心的,或者说,自己始终也不可能真的能容忍这样一群遗老们在他的新朝继续尸餐素位,一切早就注定,他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