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大猛士 > 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

隋唐大猛士 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3:52:08 来源:笔趣阁

延英殿的酒宴出了场闹剧,不过也只是个小插曲,皇帝发了通火,贬了几个闹事者,酒宴继续。

酒宴上,皇帝也宣布了实封的旨意,政事堂负责此事,即将拿出一份实封名单出来。

“诸位功臣将士们的爵位可能有所调整,但都是论功行赏,且开国实封爵都将为实封,有封地有封户邑民。”

听到皇帝亲自确认这个消息,众臣们的心情无不喜悦。

魏王存孝哈哈大笑,忍不住问皇帝,“实封之后,封臣诸侯是否就要离京就藩之国,然后不得离藩?”

这也是许多大臣们关心的问题。

他们都知道实封是要分到边疆去的,若是分封后就不能离藩,那就要去当野蛮人了。

“分封赐邑,那是赏赐功勋,诸侯们一样可以担任朝廷官职。”

不但是异姓功臣,就是宗室皇族,分封后也一样可以担任朝廷官职,前提是有才有功。若是不任职时,则确实需要返回封地藩国,特别是他们的家眷是必须留在藩国的。

当然,朝廷也会考虑这些封臣子弟们的教育等问题,因此适龄者送入崇文馆、国子监等学校读书,长大还可以优选入亲勋翊卫府当宫廷侍卫。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质子,更能有效的加强中原与诸侯们的关系。

“这样好,这样好。”存孝哈哈大笑,管他封到哪去,不妨碍他继续在中原当官,就很不错,两不耽误,在边疆有了块可以世袭的封地,中原这边也没妨碍。

众臣们也都放下心来。

其实关于这点,之前宰相们也是多有争议。如萧和陈叔达就认为,皇族宗室子弟分封,待年满十八岁后就藩之国,此后每两到三年入京朝见一次,然后其余时间就不得离开封地。甚至杜淹更提出,宗室子弟就藩之后,就不得再离藩,更不得入京,以免以后发生麻烦。

相反,侯莫陈则提出,宗室子弟应当养在京师,虽分封,但永不就藩,封地只派国官管理,得租赋收入,以免藩王在地方作乱。

这两种想法,其实在后世比较有名的就是明清的做法,明朝便是不许藩王入京,分封地方,圈养在地方的王府中,甚至轻易都不得出王府所在地。而清朝却又恰巧相反,清朝则是不许藩王出京。

唐朝时,一开始也是分封宗室就藩之国的,但后来有齐王佑等的谋反叛乱,所有后来干脆也就不让他们就藩,尤其是玄宗继位后,干脆建立了十王院百孙院这样专门圈养皇族的地方,派专人看管,极为严格。

各朝有各朝的作法,各有利弊。

罗成始终认为,宗室应当成为助力,为国家和皇朝的屏藩,而不是一直防敌人一样。

秦朝一统天下,那般强大,可就因为始皇帝对皇族削弱太厉害,结果导致赵高和李斯这一宫廷宦官和朝廷宰相的联手,就主掌了国家政权,皇帝都只成了傀儡,而且天下无一人能够保护皇帝。

当年汉朝立国后,便大肆分封诸王,可以说若不是如此,说不定大汉也就二世而亡了,诸吕夺位,说不定就成了吕氏天下。

而曹魏政权的灭亡,也可以说是对宗室防范过严导致,宗室不能护佑朝廷。司马氏篡夺曹家政权,建立晋朝,于是吸取了曹家教训,大分封宗室,还给了汉朝诸王都不曾有的大权,上马统兵下马管民,结果又因宗室权柄过大,且多分封于腹心之地,导致了八王之乱。

其实历朝历代的政策,都不过是在修补前朝政策上的一些错误,修修改改,兜兜转转,没什么新鲜的。

罗成希望宗室能够成为朝廷屏藩,成为皇权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又要防范他们坐大,反过来威胁皇权。

于是他最终还是决定,边疆分封且实行推恩令,并加以控制封国的兵权等。

只要让封国的兵权、经济权甚至是立法司法等权,都由朝廷控制,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平衡,不致于失控。

既要让诸侯们拥有一定的实力,不致于只成为养的一头猪,又不能让他们过于强大。

至于分封之地,罗成更是慎之又慎,经过无数次的思虑后,罗成决定了分封的四大方向。

东面,将白水黑水之地,拿来分封。那里是人的地盘,但地方大,部落多,也比较分散,眼下他们对朝廷也还算臣服,分封一些诸侯是没问题的,将来诸侯壮大,移民繁衍,再扩大地盘,慢慢的把这些化外蛮荒之地,也变为汉家疆土。

向南,则是分封到广南道以南以东的地方去,那里是林邑以及真腊,更南是扶南国。

西南,则可分封到云南之南,西北,可分封到青海。

至于西域,虽此时还在西突厥之下,但罗成认为,西域之地比较重要,应当将来由朝廷征服之后设立道郡直辖。

至于北面诸地,阴山南北也已经都设立了郡县,朝廷直辖。至于更漠北之地,朝廷暂时不打算分封到那去。

而燕山北的奚、契之地,会少量分封一些宗室子弟,形成宗室封国与奚契并存的局面。

这是一个很大的战略布局,分封的方向和范围已经定下,但谁分封到哪,封多少地,这则还要具体的商议拟定,名单一时还不会出。

虽具体分封还未颁下,但众臣们已经得到了皇帝亲自的肯定,个个心情大好。虽然也有如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这样坚决反对分封的宰相,认为实封并不是好事,他会削弱朝廷力量,将来甚至可能形成威胁。

毕竟实封就得给人口,这个诸侯给几千,那个给几百,这可不是小数字,加起来会带来大量的人口外流。

而且他们也认为,如白山黑水、青海湖边、天南占城、云南之南这些地方,根本难以立足生存,更别提长远发展了。诸侯过去,朝廷不但得给人,还得派兵给他们,那里遍地蛮夷,说不好就国灭人亡。

但皇帝还是坚持分封。

分封一则强皇族之力,二则酬功臣之勋,三则还可开疆拓土,若是几代之后,边疆封侯站住了脚,则边患问题可能就大大减少,朝廷的边地开支减少,更别说还能开疆拓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