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大猛士 > 第671章 独立王国

隋唐大猛士 第671章 独立王国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3:52:08 来源:笔趣阁

大家都在赶时节。

既要抢着把自家的地种下,还得去把军屯、官田也种下。军屯和官屯里虽有屯田奴,可军府的士兵,县乡的百姓,一样也还要轮流承担种官屯田的义务。

这算是一种杂役,基本上也是轮流着来。这种帮军屯官屯种地的夫役,和去官衙里做三班衙差的差役,其实性质一样。

官府甚至还会在农闲的时候,组织百姓去修河堤修水渠修城墙等。

在辽东道,每个百姓一年都要为朝廷免费服役二十天,这二十天是百姓的义务。一年未服满二十天,则还要纳交,也叫代庸。如果超过了二十天,则按超过的实际天数,最后来减免一定的租调。

当然,这种劳役只限节度使府和郡县征召的,至于乡村里自己的一些修路铺桥修渠这样的小项目,不在其列,算是乡民们自己的事情。

安东道现在六郡有一百五十万余万人口,十八县平均下来一县不过八万人口,这个人口基数还很弱,尤其是罗成的这个人口是把人都算进去了,不管你是奴隶也好,部曲也罢,甚至僧道妓女也算进去了的,这跟朝廷的户籍登记大为不同。

朝廷的户籍人口,是只登记良人,那些奴隶部曲僧道等是不入户口统计的。

百来万人口,占据着最好的辽河平原,更别说辽西也有大片肥沃的土地。

大量的田地,军屯官屯占据着约三分之一,而府兵郡兵和军官们占据着约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由其它百姓占据着。

另外整个安东道一百五十余万人口中,其中有近五十万人口是无地的,他们都是突厥奴隶、高句丽奴隶、中原流放罪民等,他们不是自耕农无资格授田分地,只得为农奴或者是佃农。

地广人少,加之又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没资格分地,因此现在辽东的府兵郡兵们手里个个都地很多,每个府兵手里最少也有二三百亩地,家族人口多的,甚至有上千亩。

好在这年头也没条件精耕细作,还要休耕轮种,粗放式耕种使的亩产不高,因此算是广种薄收,但有这么多田地,依然还是能够收益不少。

府兵们基本上都有奴隶和牛马等大牲畜,而军屯和官屯则又都是由官府提供牛马耕具种子,所以地虽广人虽少,但大家的效率也还是很高。

罗成今年还特意让有水源灌溉的良田种上了不少水稻,水稻的产量还是很不错的,比起粟麦普遍要高出不少来,只是对水要求高,一般地方种不了。

忙碌的一场春耕过后,田地里渐又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百姓们也终于有时间可以享受下安静。

早上的时候,各个屯子里,青壮男人们又开始提着长矛弓箭开始训练,在屯长们的喝令下操练。

孩童们也开始在节度使衙门统一设立的学校里,开始跟随着派来的先生们读书识字。条件简单,没有课本,缺少纸笔,那就折树枝做笔,以沙盘当纸。

屯里的学校很贴近生活,每天只上半天课,清晨上课,上到午时下课,下午就不用来了,可以在家帮忙干活,每天农忙的时候,甚至还会放长假。

来学校上课不需要学费,各家产的粮食疏菜干鱼什么的送点给老师做为束修就行,先生们有节度使衙门拔给的薪水。

当然,让人比较惊讶的还是这些先生们,其实都是以一群少年们为主。这群同样稚气未脱的少年,有的才十一二岁,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他们多是从罗成的义儿营中出来的。

在营中时,他们一边学文,一边练武,当年纪大些后就会加入到军中,做军官们的侍从,在军伍中历练。

而现在,罗成把义儿营中的一些少年,安排到各个郡县的屯子里来当老师,给孩子教课,他要求这些义儿们每人要在屯子里教满两年书,然后再进军营做军官侍从。

虽然他们年轻,但屯庄里的百姓们,对他们却很尊敬。

一来大家都称他们为大帅的孩子,二来他们虽年轻,可却都能读会写,这年头,十个人里有九个人不识字,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所以对于这样免费的读书机会,他们是非常珍惜的。

农闲下来。

各军镇和郡县,也重新开始征召青壮们轮番去集训,也有征召百姓去修路筑城修河,还有来雇佣百姓去挖矿造船打铁的。

辽河两岸,一片生机勃勃。

从辽西到辽东的官道上,无数的商队运送着货物前来,又带走许多从辽东采购的牲畜皮毛返回。

而北边的许多契丹、奚、室韦、等部落,也都赶来辽东互市交易。

就连东边的人和高句丽人,也忍不住派商队过来交易。

辽西的望海镇,辽河口的营口城,辽南的大连港和旅顺港,现在也都异常的红火繁忙,无数的船只往来,载来一船船的货物,甚至也源源不断的从中原送来闯关外的流民百姓。

对于商业贸易,对于边市交易,罗成是积极的倡导着,哪怕他推出了中原没有的工商税,可依然阻止不了商人们的热情。

盖因虽有税,可无费无捐,只要进了辽东,便能一路通畅,没有人勒索没有人打劫,而且相比于中原的混乱,现在这边十分安定,商货需求极高,经商就是为赚钱,来辽东既然能赚钱,那管他交不交税,都无所谓。

商市的繁荣,也带动着辽东的手工作坊制造行业的发展,更为节度使衙门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节度使衙门有钱,郡县有钱,物价安稳,边疆太平。

等到五月之时。

军队停训,学校停课,甚至官员们也都下到乡里开始帮忙抢收。

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一家老少都在地里抢收麦子。

老妇人在家做饭,年幼的孩子在地里拾麦穗,青壮男人妇人们都在地里挥动着麦镰,马拉骡背人挑,一车车一旦旦的麦被送到打谷场上。

到处都是金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